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
好作文都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或主題,能夠讓讀者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所要表達的內容。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1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2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有: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春節等等。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中秋節,因為中秋節可以吃月餅、可以賞月。
中秋節那天,媽媽把早就準備好的蘋果、香蕉、橘子、桔子、月餅等等的東西擺到陽臺上。那時候,月亮還沒出來。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等月出。不知不覺的,一輪金黃的圓月終于從東方的天邊悄悄地露出笑臉,她多像一個文靜的姑娘。她溫柔、皎潔的銀光無私地灑向大地、灑向人間。月亮越來越遠也越來越亮。四周的星光逐漸暗淡,有的好像一下子消失了。爸爸媽媽一邊賞月,一邊向我講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原來,嫦娥為了不讓不死藥落到壞人手里,自己把它吃了飛道廣寒宮。從此中秋節拜月的習慣就傳開了。人們向嫦娥祈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接下來,媽媽在拿月餅拜月。開始切月餅吃了,爸爸切了一塊大的蓮容月餅給我吃。我們一家人吃著月餅,有說有笑。
結尾:中秋節那天晚上,我真開心,我真高興。我喜歡中秋節,過中秋節真有意義!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3
10月3日這天,我們迎來了盼望已久的中秋節。
這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是在奶奶家吃的團圓飯。哇,奶奶家可真熱鬧,哥哥姐姐、大伯、二伯全都聚在一起了,奶奶家歡聲笑語,熱氣騰騰。那些晚餐就更豐盛了,有雞、鴨、肉……一應俱全。
酒足飯飽后,我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放煙火。煙火五顏六色,十分美麗。它載著我的夢想飛向天空。我想:今天,嫦娥應該不會冷清了吧!
對了,我還沒賞月呢。今天的月亮特別皎潔、明朗,月亮特別的圓,像一只玉盤掛在空中。看著這圓圓的有亮,我突然想到:現在盡管有很多人全家團聚在一起,但也有一些人浪跡天涯,無法與家人團聚。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想到這兒,我不禁詩興大發,低聲吟誦起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是啊,但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像我們一樣,一家人開開心心團聚在一起,度過一個美好的中秋之夜。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4
種感嘆涌上心頭。中秋之認,當然要一家人坐在一起賞月。細想一下,雖然我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查是在晚飯后的時間,卻甚少圍坐在一起聊天。因為爸爸和媽媽晚飯后都會去散步。
一家人樂融融地圍坐在一起,吃著水果和月餅,妹妹突然對“嫦娥奔月”的故事產生興趣,叫我給她講嫦娥和玉兔的故事。我便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訴了她,雖然爸爸媽媽對這故事略有所聞,但他們也很認真地聽我講。
不知道為什么,我對今夜的月特別留戀。此時此刻,我又想起了過世不久的爺爺來。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親情懷,自小對我寵愛有加的爺爺,已經離開我們,我再也不能偎依在爺爺身邊,聽他講那過去艱苦的游擊戰爭。也許,爺爺在月亮的那邊也在望著我,思念著我。也許爺爺就在月亮的那頭保佑著我們。我只能對著月亮幻想著爺爺在我身邊,再一次感受爺爺音容笑貌。想到爺爺再也不能回到我身邊,我不覺落淚了。為了減少自己的傷感,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爺爺大概在月亮的另一邊和奶奶團聚吧。
看著天空中那些明亮的星星,我又想到了我們親愛的邊防戰士。在這中秋佳節,他們大概還在堅守崗位,始終沒有回家和親人團聚。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他們一定會“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人。”他們只能把思鄉思家思親人的情感寄托于明月。
我的思緒回到了現在,抬頭望那明月,嘆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5
8月15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回到外婆家。
吃完飯,奶奶拿著一個大草席,鋪在院子里的空地板上。她擺了月餅水果飲料,然后叫我搬幾個小凳子。一切準備就緒,我立刻興奮地跑過去,叫小伙伴們賞月。
明月空時,萬里無云。星星未必比月光亮。他們都害羞地閉上眼睛。只有月亮像大銀盤一樣掛在空。她把溫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把薄薄的銀色薄紗披在周圍的風景上。陰霾中似乎隱藏著一些羞澀和秘密。微風習習,一點點斑駁的月光落在樹上,像跳動的音符,讓外婆家的小黑狗踩在搖曳的月影上,很有意思。我們坐在草席上,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月餅,一邊賞月,然后愉快地玩耍月文字游戲,如:明月當空,明月送相思,那么亮的微光在我的床腳,會不會已經有霜了?,戴星戴月玩累了,大家躺在草席上,抬頭看月亮。你一句話就猜到了月亮上是什么:有嫦娥,有玉兔,吳剛守桂。這種情況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詩,我曾經讀到過《古浪的月亮之旅》:一個小時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月亮,它叫白玉盤。懷疑它是姚的平臺,在天空中翱翔。月亮里的仙女是不是在吊腳?白免費搗藥,問跟誰吃?(詩:小時候不認識月亮,就叫滿月白玉盤。我猜是天宮之鏡,飛向藍云。月亮中間,諸神垂足,月桂樹圓。玉兔搗藥后,是給誰的?)
月光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沐浴在溫柔的月光下,我的內心有著無限的遐想,期待著更美好的未來,希望有一天能騎上它。神舟飛往月球探索和揭開更多的月球之謎。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6
中秋佳節,正當明月,本是家人團圓之際,卻因家人的病故而無法了結這個心愿。每每遙望明月,總會想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詩句,也會想起在姥爺在世的最后一個中秋佳節……
那年中秋,姥爺病得很重,我們是在病房里過的,記得那天舅舅買了十幾只大螃蟹,姥爺很高興,他麻利的扒開螃蟹殼,一只一只的分給大家,我被分到了兩只,吃得格外香。姥爺滿臉皺紋的臉上擠出一個笑容,把螃蟹全分給大家,自己只留了半只和大家吃剩的`螃蟹鉗子,喝了一碗皮蛋粥和半個月餅。
吃晚飯,大家一起去醫院外散步賞月,我瞟了瞟姥爺,雖然病重,但精神還是很好,我就心想姥爺一定會好起來的,誰知……
那天,我們還拍了很多照片,姥爺卻只是笑笑,一言不發,輪到姥爺時,他的笑容蕩漾無存,我很奇怪,一向和藹的姥爺怎么板著臉照相呢?于是不停的喊:“姥爺!茄子!”卻猛然看見姥爺的眼眶濕潤了。我有點呆了,于是默默的到一邊去思考,直到姥爺去世不久后,擺在窗前的黑白照我才發現……
這正是中秋節的那張啊!姥爺之所以總是以笑容面對我們,是因為不想讓我們擔心,他……他是在強顏歡笑啊!我怎么會不明白呢?!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7
中秋節的月亮分外的大,分外的圓,也分外的明,正應了一句古詩“月到中秋分外明。”昨晚,給奶奶打了個電話:“奶奶,明天又是中秋節了,我們全家會回來和你們過節的。祝爺爺奶奶節日快樂。”在電話這頭,我已能感受到奶奶從心底溢出的喜悅。隨即,話筒里傳出了奶奶和爺爺的對話聲:
“老頭子,老頭子,他們明天要回來和我們一起過中秋節了。”
“曉得了,我就知道他們會回來的。東西我都準備好了。”
一會兒,話筒里又傳出了奶奶的聲音:“囡囡啊,你要吃什么,叫爺爺給你買,奶奶來給你燒。”“你喜歡吃魚,奶奶給你燒糖醋鯽魚好伐?要不燒魚頭煲?”奶奶在那頭自說自話,說了一大串。
“奶奶,你燒你和爺爺愛吃的就好了。我們什么菜都吃,只要是你燒的。”“我們的囡囡真乖。”隨后就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每一次回鄉下,奶奶總準備很多的菜。而每次回家,也總會剩下很多菜。村上的人總說:你們吃剩下的菜,夠他們老倆口吃到周末的了。
也曾勸奶奶不要燒那么多,她總說:他們難得回家一次,不能虧待了。
乘著自家的車回到久違的奶奶家。遠遠就看見村口站著一個人。不用猜,一定是奶奶。每次告訴奶奶我們要回鄉下,奶奶總是站在村口等著。勸她不必出來等,她不聽。每次看見奶奶,總覺得她的背似乎又彎了些,頭發間的銀絲又鉆出來不少。
那個曾經每天背著我上學、神清氣爽的奶奶不見了。
記得小時候,是奶奶送我上的幼兒園。我總撒嬌地讓奶奶背。小的時候我很胖,奶奶人小,手又短,背我很是吃力。所以奶奶會拿一根繩子或一把雨傘,將我托住。奶奶從來不說她累,只要我一說腳酸了,她就蹲下來,讓我趴在她的背上。那暖暖的,柔柔的,舒服的背。至今想來,那種溫暖感似乎還能感受到。
長時間的勞作,歲月的洗禮,奶奶的背就漸漸彎曲了,手臂也落下了毛病。
看著眼前的兩位老人,看著那彎曲的背,那滿頭的銀發,我的鼻子酸酸的。爺爺、奶奶兩個人住在鄉下,兒女們都在外工作。工作忙,讓他們少了回家看望他們的機會。所以,爺爺、奶奶也格外看重這些機會,用豐富的食物招待我們,而不考慮這帶給他們的辛勞。
社會在進步,在發展,人們忙著為事業打拼,誰還會把時間、精力放在老年人身上呢?商品房的購買,房屋的動遷,讓多少老年人滯留鄉下,成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他們多么渴求孩子的關懷,都么渴望孩子們能常回家看看。他們不奢求豐厚的物質給予,只求一個電話,一聲問候,一次回家。
腦海中忽然跳出了這樣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月光灑在大地上,亮亮的;也灑進了我的心,暖暖的――我知道,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常回家看看!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8
記得去年,我們學校組織過一次集體活動——中秋賞月。這次活動可不一般,它分好幾個環節呢!
那天下午,我迫不及待的讓爸爸早點帶我去總校,因為我想和我的小伙伴兒玩。到了總校不久,上課鈴就響了,我急忙往教室跑去。兩節課后,我們興沖沖地來到操場上舉行交換圖書活動,我興奮極了,連忙去找我的好朋友換書,找啊找啊,終于找到了一本我喜歡的書。這本書是孫琦瑞的,名字叫:《彼得·潘》我看了看封面: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正在嬉戲,女孩子穿著橙黃色的連衣裙;男孩子穿著藍色的襯衫,他倆活像一對小天使一樣在天空中飛舞。我很喜歡這本書,就和孫琦瑞交換了。
接下來的這個活動是今天晚上最重要的環節——中秋賞月,我們先吃了月餅,然后我們都舉起銀光棒一起來慶祝這美好的中秋夜。看著天上的圓月,我想起了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遙臺鏡,飛在青云端。我舉起銀光棒,一邊觀賞著明月,一邊搖擺著銀光棒。這時,我想起了我的外婆,不知她今天過的怎么樣。想到這兒,我又想起了一首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我們現在不能見面,但是我們可以共同觀賞著這一輪明月。想到這兒,我笑了。
這是我度過的最快樂的一個中秋之夜。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9
中秋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我期盼已久的中秋節終于到了,大清早,我一起床,就聽到了媽媽“叮叮當當”的做午飯的聲音。我趕緊起床洗漱,一想到今天姐姐、弟弟、妹妹她們兩家人也都來了,可以和家人們一起吃午飯、吃月餅,我就特別高興。
美味的飯菜終于做好了,我們都舉起裝滿飲料的杯子干杯,然后開始吃飯,媽媽做了米飯、美味的紅燒肉、香甜可口的熬豆角菜,惹得我們都垂涎三尺。我們吃完后,還每人吃了一塊月餅。
吃完飯后我和姐姐、妹妹陪著小弟弟玩起了積木,沒想到弟弟小小年齡,竟然搭了一個小鐵塔,我們都表揚他心靈手巧,可是,他剛搭好,自己不小心把它撞到了,我們全被他逗得哈哈大笑。然后,姐姐個我們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晚上到了,也是我最期待的一個時候,因為我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月亮。可是,我很失望,因為今天的月亮沒有露出面來,想一個羞澀的姑娘一樣,把自己遮了起來。所以今年我過了一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即使沒有看到真正的月亮,但是我們每個人還是很開心,因為在我們心中,有一個圓圓的、大大的月亮。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10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據說中秋節又叫“團圓節”,人們仰望圓月,渴望與家人團團圓圓,合家安康,共享天倫。
中秋節有寓言多子多福的田螺;有香甜的水果;更少不了團團圓圓的月餅;還有在一起賞月、猜燈謎的習俗。
今年中秋受到臺風的影響,所以月亮是十八年最小的。我們吃過團圓飯,媽媽指揮我們把水果、月餅、糖果擺在陽臺的.桌子上,還在陽臺上掛著幾盞小燈籠。然后我們每個人拿著三炷香,遞給媽媽點上香,然后我們拜了一下再把香插在一個裝滿沙子的鐵罐上。
我朝夜空一望月亮還沒出來呢,我們一邊坐在陽臺上聊天一邊等待著月亮一步一步慢慢的爬上來。八點鐘的時候我們看到月亮透過厚厚的云層,頑皮的露出了圓圓的小臉蛋,發出淡淡的光輝。我們仔細一看,她又像個害羞的小姑娘躲到云層里。
我驚訝的說:“月亮好漂亮啊!就像披上了一層白紗。”姐姐們也跟著說:“對啊,圓圓的,小小的,好可愛!”我又說:“我們來說關于月亮的古詩,我先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姐姐想了想說:“峽深明月夜,江靜碧云天。”二姐姐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們異口同聲的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陽臺上到處都是我們的歡聲笑語。
雖然今年中秋節天氣不好,月亮也很小,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快樂的中秋夜。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1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些詩句很是切合我今天的心情,真可謂是”望穿秋水啊!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終于盼到了!中秋的前一夜,我特別興奮,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第二天,我早早起了床,隨同爸爸媽媽從溫州市區出發,我懷著愉悅的心情,奔馳在回鄉的路上。爸、媽告知我:“家鄉的大岙,這里每年的中秋佳節,都會如期舉行‘大岙村中秋聯誼會’。而今年不同的是,參加的人數更多,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我一到老家,就迫不及待地往營盤前飛奔而去,營盤前雖然不十分寬,但這里是村里開展各種各樣集體活動的聚集點。比如:社戲、廣場舞、開大會等。瞧!今天的那百桌千人的大酒宴,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打破了以往鄉村的寧靜。這時,我已融入到了歡快的酒宴之中,人們舉杯暢飲,大塊的吃肉大口的吃魚,說說笑笑,喜笑顏開,熱鬧非凡,這時候,我聽到一位爺爺的祝福:“團圓飯上,笑聲不斷。團圓酒里,幸福永久。”我高興極了!突然,喇叭里響起了主持人的聲音:大家注意了!抽獎活動馬上開始了。其獎項設:特等獎金元寶一個,價值伍仟肆佰六十八元,一等獎是二千元,三等獎一千元,三等獎是五百元,幸運獎是二百元。頓時,大家安靜了下來,心里想著好運兒會不會降臨在自己的頭上?!……
首先是幸運獎開始抽,我緊張地握著獎券,凝神地聽著主持人報著一個個的中獎號碼,會場一片寂靜,每個人都在關注著自己手中的獎券,生怕自己錯過了中獎號碼。“0812、0945、0133、0996、0573……”100名幸運號碼報完了。雖然我沒中到有點失望但是我更期盼接下來的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甚至更期待特等獎。可是一下子三等獎被抽走了,二等獎也被抽走了,一等獎又被抽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開始抽特等獎了,大家都站了起來,連主持人的情緒都激動起來,聲音似乎有點顫抖,當主持人接過抽獎嘉賓手中的號碼的時候,每個人都伸著尤如企鵝般長的脖子,鴉雀無聲,我手中的抽獎券似乎濕了,緊緊地貼在我的手心,我摒住呼吸,心里七上八下的,靜靜地等待主持人宣布,主持人故意賣關子地問:“大家希望是什么號碼呀?”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說出自己的號碼。我心中不斷地祈求和默念:“一定要抽中,一定要抽中……。”當主持人清晰地報出了四個號碼-“0472”,現場一片歡呼,頓時人聲鼎沸,就象油鍋炸麻花……這時的我,情緒卻很低落,也就帶著些許失落回家了!
我在想,我們家鄉是以這種形式慶祝中秋佳節!對于祖國大地的異地他鄉又以何種方式進行呢?我浮想聯翩。我在思考著,以后的中秋團圓聚會,是否能作點小改革?比如,增加一些適合青年學生和少年兒童的節目,如智力游戲類,詩歌朗誦類,說唱,相聲小品類等。好嗎?
這次中秋節,雖然,我什么獎都沒中,但是我還是覺得過得很開心,這是我有記憶開始最快樂﹑最難忘的一次中秋節!
關于簡單的中秋節的作文篇12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