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紀念節征文
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優秀的端午紀念節征文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端午紀念節征文,供大家參考。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1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去病防疫的節日,后來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去逝,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到了,媽媽一大早出門買兩把艾葉掛在門上,說這樣可以避邪。奶奶會買回兩把粽葉回來給我們包香甜的粽子吃。我們和爸爸就去九龍淵公園的護城河邊看龍舟比賽,龍舟比賽一大早就開始,而且持續一整天,很多人來到護城河邊觀看比賽,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可以吃到奶奶做的香甜的粽子,還可以觀看精彩的龍舟賽,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2
農歷五月五,我想你們應該都知道是什么節日吧,就是端午節。
打開記憶的匣門,每一次的端午節都讓我記憶猶新。聽爸爸說,端午節的由來,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當端午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包香噴噴的粽子,大的小的,形狀不一,好看好吃極了。每次看到媽媽拿出兩片大粽葉,把糯米在里面裹的嚴嚴實實的,再放在高壓鍋里燜煮,聞著它傳來的陣陣清香,我就直流口水。
這一天,媽媽還會把五彩線綁在我的手上,據說這樣能夠去禍消災,長命百歲。晚上,還要用菖蒲煎制水來洗澡,聽說它有祛除百病的功效。
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3
對于端午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一位非常偉大的人——愛國詩人屈原。那是,屈原被敵人抓去做俘虜,于是選擇了跳河自盡。以后,人們為了不讓河中的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朝江中扔食物給魚蝦們吃,之后便有了粽子。說到粽子,我便記起了去年的端午節——
那是一個晴朗的天,藍藍的天上只飄著幾片薄薄的云,太陽照得到處都是暖洋洋的,不時刮過一股小風,給人們又添加了幾分清涼。在這么好的天氣當然也會有好的心情,但是我那愉悅的心情并不只是因為天氣好,還因為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個節日里人們一大早就準備好端午節必備的東西——粽子。在外面,人們一般都是在外面買,但是這次我回了老家,老家就不一樣了,家里的老人早早的就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繩子,糯米。一切準備就緒后,大家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一片粽葉,把其中一頭卷成一個漏斗狀,往里面放一些糯米,然后在想一個方向包粽葉,把最后一點小尖包進粽葉里,最后用繩子包一下,一個胖鼓鼓但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做好了。看到這里,我手也開始癢癢了,迫不及待的拿起一片粽葉就開始包起來。我一步步仔細地做著,學的有模有樣的。只差最后一步了,我拿起一根繩子把粽子綁了起來。終于大功告成了,看著我的作品,心里美滋滋的,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粽子也越來越多了,最后就差把粽子煮熟了。
大家都陸續醒了過來,粽子也下鍋了,一股濃濃的粽香味飄在空氣中,吸入的空氣滿滿的都是粽香。我們幾個小孩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還不等粽子煮熟出鍋,我們就圍住那個鍋,圍成了一個圈。過了一會兒,粽子要出鍋了,大人們要我們往后退了幾步就開始拿粽子。一揭開鍋蓋,鍋里熱氣直冒。一股股白氣升到空中,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股粽香,濃濃棕香直往我鼻子里鉆,讓我更加的迫不及待。等著等著,終于等到了。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4
端午節是我童年時代最喜歡的節日。不光是我喜歡,估計每個北方孩子都喜歡。真是奇怪,我們沒有萬人競渡的龍舟賽的熱鬧可看,但卻是童年最期待的節日。
每當快到端午節,家人們早早的開始準備包粽子,因為在北方沒有新鮮的竹葉,老人們要把干粽葉泡在水里,浸好江米、紅豆、綠豆,還有紅棗和葡萄干。嘴饞的我們從長輩的準備中就開始期盼吃到甜甜的粽子。一切準備就緒,就要開始包粽子,包粽子不像包餃子不管包的怎樣都可以擠在一起相互幫忙,按餅,搟皮各干各的。每到包粽子,家里都會挑選最會包粽子的人上陣,爸爸每年都會成為包粽子的主力軍,包出來的粽子個個好看,像選美一樣。我們就等著他們上鍋去煮,那氤氳的香味飄香滿屋。記憶中每次煮粽子都會很久,煮熟了也不能趁熱吃,還會在涼水里泡上一晚,等粽子吃到嘴里正好是端午節的早晨。所以,端午節我們從不會睡懶覺,早早地起床一是為了吃粽子,二是可以到江邊采艾蒿,路上經常看到有的人采完就插在耳朵旁,更多的人則會把艾蒿插在自家的門上,所以端午節的味道除了粽香味,還有清香的蒿草味。再在懸掛蒿草的地方掛上五彩的葫蘆,家家戶戶的門前就變得五彩繽紛了。
除了各家各戶的寶葫蘆絢麗多彩,多彩的還有孩子們的手臂,每到端午節的早晨媽媽都會拿出彩色的絲線系在我們的手腕上,說這樣我們就不會怕蚊蟲叮咬,保佑我們健康平安。還叮囑我們,如果端午節過后下雨就剪掉這彩繩扔到水坑里才能應驗。所以每次我心里都會很矛盾,一方面盼著下雨,可以祈求平安,一方面如果這么好看的彩繩沒帶幾天就剪掉真有點舍不得。當然在北方,端午節都是晴熱少雨的,所以這彩繩都會在手臂系上很久。如果一直不下雨怎么辦?老人們還會說那就帶到七夕節,把它剪斷扔到屋檐上,讓喜鵲叼去給牛郎織女搭鵲橋。現在想想真是奇妙,老人們就是這樣把兩個傳統節日習俗連到一起了。
至今,每到端午節都會想起家鄉端午節,想起那隨風飄蕩的多彩葫蘆,想起那各式各樣的彩繩,想起那粽子的芳香,艾草的幽香,還有那孩子身上隱約飄來的藥香。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5
光陰似箭,轉眼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五月初五,每年端午節的前三天,人們就忙著包粽子,掛艾草,賽龍舟等,到處都是熱鬧的場景。我媽媽會包好多香甜的粽子,走親訪友送祝福。可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沉浸在恐慌中,你能體會到這種絕望嗎?
今天上午,老師在網課上給我們線上開了班會,主題是“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從中我了解到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吃粽子與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自古傳承,至今不輟。2009年9月,端午節被列入《人類生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班會上,老師和我們交流端午節的由來,我和同學們朗誦端午詩詞,而且每個同學都做了一份兒端午節的手抄報,雖然在上網課,可同學們都非常認真的把班會開完,因為我們就要畢業了,就要分開了,所以我們格外珍惜最后相聚的日子。同學們是那么的高_興,雖然是網課但也能近距離感受同學們參與的熱情。
因新冠疫情病毒再次出現,我們畢業班的集體照都拍不成了,真遺憾了。在六月份,我們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學校,見到了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在學校僅僅上了不到三周的課,就被可惡新冠病毒再次來襲,我們不得又在家學習,新冠病毒打亂了所有的生活節奏。每年的端午節,本來應該一家人包著各種餡的粽子,吃著飄有葦葉香甜的粽子,其樂融融的過端午節,今年呢,由于疫情,我們一家人沒有出門,媽媽也因做了手術沒有包粽子。所以今年我沒有往年幫媽媽包粽子開心的場景。熱鬧的端午節因此沉寂而冷清,不斷確診的人數,讓人觸目驚心,這讓多少家庭不能一起過端午節啊?
今天的端午節讓我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領會到了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各種不便,我相信今年別樣的端午節大家一定不會忘記,我盼望疫情早點兒過去,我希望明年還我們一個祥和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至,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節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辦,又逢高考結束、南非世界杯開賽。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媽媽說:“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7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必做的事。
在鄉下,端午節的前幾天,婦女們便成群結隊的去采箬葉,采回來的箬葉洗凈后,平整地鋪在竹篾上,待曬干后,整整齊齊的收起,用細白線將其捆成一疊疊,一部分自己家用來包粽子,另一部分則拿到集市上去賣,補貼家用;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包粽子,淘糯米,備餡料,各家都有自家獨特的餡,有火腿,有紅豆,有紅糖,有花生,琳瑯滿目。包粽子一般都是婦女來包,因為婦女心靈手巧,包出來的粽子也就精巧,小孩子好奇,總喜歡來湊個熱鬧,插上一手,不過常常因為笨手笨腳,被婦女嬉笑著驅趕開,孩子們又嘻嘻哈哈地去打鬧。端午節這一天,一些家庭會在家門前,掛上艾草,祈求平安,但最重要的還是吃粽子,前一天包好的粽子被連成一串放入沸水滾滾的鍋中,小孩子嗅著香味而來,揭開鍋蓋,向里邊望,大人此時就走過來,把小孩子拉到身邊坐下,讓他們慢慢等,小孩子總待不住,迫不及待地去看。
在城市,吃粽子依舊是最重要的事情,對于一些家庭包粽子卻不屬于其中。城里人直接到超市買包好的粽子,只用煮就可以完事。吃粽子也只是解一下饞,應付一下高高興興過節的小孩子。但煮的過程依舊讓人期待,嗅著香味,坐在電腦前垂涎三尺,眼珠盯著屏幕,心卻早已飛到鍋中去了。
外婆一直是家中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一把手,包粽子的手藝也是另人贊不絕口的,家中的粽子都出自外婆之手。準備好材料,外婆開始包粽子。
一片粽葉,寬大墨綠,味道清幽,在外婆手中被卷成圓錐形,圓錐形的尖底不能漏,再盛入已經與火腿拌勻的糯米,一片墨綠的粽葉包住紅白餡料,封好圓錐形的底,最后用棕櫚葉一圈又一圈扎緊。一個有四個小角的尖頭粽子就包好了。一片片粽葉在外婆手中翻飛,糯米餡爭先恐后地跳人葉中,棕櫚葉飛快奔跑著,外婆如變戲法般變出一個又一個的粽子。
我把五個粽子劃為一家,連成一串,放入沸水翻騰的鍋中。然后坐在旁邊,聽著水的咕嘟聲,嗅著粽葉的撲鼻清香,閉上眼睛,唾津潛溢,飛流直下三千尺。
我最喜愛的粽子餡還是純糯米。用剪刀剪去棕櫚葉,剝開粽葉,香氣四溢,忍不住大大地咬一口,咬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糯米的爽滑和彈牙。要是再沾上蜂蜜就更完美了,滿口香甜。
端午節,粽子情結。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8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的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我家鄉的端午節要比其他地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來吃,粽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白白的粽肉,咸粽子里紅紅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姥姥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我家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9
“耶,太好啦!……”從教室里傳出了同學們的歡呼聲。原來是昂立教育奇趣作文班的同學們要去富蘭城堡進行以“濃濃端午情,悠悠艾草香”為主題的活動。
一路上,同學們興高采烈,有說有笑。到達目的地后,徐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屈原的歷史故事及端午文化。我們從中了解到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飲雄黃酒、包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等等。
接下來,就是佩香囊了。只見奶奶急忙從老師的手里拿來一個綠色的香囊,原來奶奶希望我在學習上更加謹慎細致呀!裝完好香囊后,奶奶輕輕的擁抱著我,然后小心翼翼的將香囊掛在了我的脖子上。我高興的笑了,心理有說不出的激動。
“好,現在進入第三個環節——系藍絲帶。”徐老師大聲宣布道。我鄭重地拿著這表達著感恩、鼓勵與關懷的藍絲帶,輕輕的將它系在奶奶的手腕上。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奶奶就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時,我的眼前浮現出奶奶為我做的點點滴滴:陪我做作業到深夜,雨天給我送傘到學校,每天想著各種辦法為我做好吃的……這時,我發現奶奶的眼睛里噙滿了淚水,那布滿皺紋的臉上,綻開了久違的幸福的笑容。我在奶奶的耳邊輕輕地說:“奶奶,我愛您!”奶奶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我也愛你!”
就在活動接近尾聲時,徐老師宣布道:“現在進入到我們的最后一個環節——快樂尋寶。”聽到這個消息,同學們都興奮不已,不停的歡呼、吶喊。我高興極了,迫不及待的想去尋寶,結果被老師叫住了。老師宣布游戲規則后,我們便像離弦的箭撲向了尋寶地。我不放過每一個角落,仔細的搜尋著目標。有的同學把沙發上的枕頭扔到了地上,有的同學還把墻壁上的畫框弄掉了。一陣“連環炮”過后,這里被我們弄得狼狽不堪。眼看同學們都找到了幾張優惠券,可我一張也沒有找到,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我沒有放棄,仔仔細細的尋找每一個角落。哈哈!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找到了一個寶貝——優惠券。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如獲至寶地將它捧到懷里。
這真是一個快樂又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10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這個端午節,對于我來說,有些不一樣,因為這是我在新城過的第一個端午節,我非常期待。
在我的翹首盼望中,端午節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走來了。終于,近了,更近了
端午節這天,新城的大街小巷都熱鬧非凡。陽光熹微,我就和媽媽來到了菜市場,市場里擠滿了人,到處都是叫賣的聲音,物品也琳瑯滿目,有菖蒲、艾葉、粽葉、粽子、包子,各種水果,有些水果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呢。我帶著一雙好奇的眼睛,跟在媽媽后面東張西望。不時聞到一陣陣誘人的香味。
住在新城,離市場很近,大家兩手空空出門,不一會兒就滿載而歸。今年在新城過端午節,大部分家庭都團團圓圓,親戚朋友們聚集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今天,難得的是,常年在外打工的爸爸和媽媽也回來了。此時,奶奶和媽媽在忙著包誘人的粽子,爺爺和爸爸正在準備包包子的餡,我在一旁看著,心里有說不出的幸福。
記得以前在老家,過節的時候,我總是滿懷希望爸媽能夠回來,但每次等來的只有失望。爸爸媽媽總是缺席,因為他們為了維持我們的生活,一直在外打工,爸爸說,回來的路費可以給我們買很多東西了,他們就不回來了。每年過節,只有爺爺奶奶帶著我們姐妹三人,即使爸爸媽媽寄來錢,買了許多東西,但我們的心里總是空落落的,開心不起來。
今年端午節,我們全家能坐在一起吃飯,是因為我們搬進了新城,政府不僅幫我們解決了住房問題,還幫爸爸媽媽就近就業,他們每天晚上都會回家,我們也免去了思念之苦。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把貧根斬斷,回報祖國,回報社會。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11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飄逸出濃濃的粽香,歡聲笑語傳遍了街頭巷尾,我家也不列外,這不,我們都忙著包粽子呢。
包粽子需要蘆葉和糯米,如果你喜歡哪種餡,就可以在糯米里加點。我和外婆先來到河岸采蘆葉,只見蘆葉綠油油的,在河岸邊跳著搖擺舞,外婆叫我采又大又亮的蘆葉,因為這種蘆葉才好包粽子。十幾分鐘過去蘆葉終于采完了,把它都放在熱水里泡軟了就能包了。開始包粽子了,我學著外婆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起來,結果我一會兒拿蘆葉,一會兒舀米,一會兒拿繩子,一不小心手一松,米撒了一地,我的第一個粽子沒有成功。我灰心喪氣,覺得自己學不會了,正當我不想做的時候,奶奶的一句話忽然在我耳邊回響了起來:“失敗乃成功之母。”于是我又鼓起信心學起來。
這一次我并不是像上次那樣了,我吸取了第一次包粽子的教訓。我注意了握粽葉的姿勢和包粽子的方法,我先把粽葉一卷,直到洞卷尖了為止,然后又用勺子盛了一勺糯米,再放了我愛吃的赤豆,最后把蘆葉按照順序纏繞包裹,直到裹得結結實實的,用線給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包成了,雖然樣子沒有外婆做的那么好看,但總算是我的第一個作品,我心里喜滋滋的,開心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煮了一小時,粽香飄出來了,我品嘗著自己包的粽子,覺得味道真是不一般。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12
你們想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于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
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于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
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劃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尸體,并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尸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天不僅僅能吃到粽子和綠豆糕,而且還能表達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13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據說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說的正是這樣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我喜歡端午節是因為這一天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粽子,還可以看賽龍舟比賽,這對于小朋友來說是最開心的了。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有著特殊的意義,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艾節”“五日”……端午節小孩子們都會佩帶香囊,端午節大家都會在家里團聚,一起吃粽子,在這一天,我們都很開心。
前年,奶奶還在家里自己做粽子,我在旁邊看著,聞著極香的糯米味、攪拌著盤里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美味的粽子,奶奶說:“看你饞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會吧!”我聽了一臉不高興,吃不到了,“好了之后,先給你吃。”小時候,我一聽到有人大聲叫喊:“賣粽子了,一元一個,絕對是純手工,”我就吵著讓奶奶給我買,奶奶沒辦法,只好給我買我拿著粽子十分高興,不知怎么,長大之后一聽到那個叫賣聲,我還是那么幼稚吵著讓媽媽給我買。
我只是認為,粽子是一種吉祥和安樂的象征,認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端午節還要賽龍舟,說起賽龍舟我是很在行的,賽龍舟在我國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直到20_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為可以吃到我喜歡的粽子,因為我覺得我們還應該向屈原致敬,為他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以后我也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14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節,每年這個時候很高興,因為有美味的粽子吃!咸肉的、蛋黃的、綠豆餡的……它的由來,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可靠的解釋!都不明白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吃粽子?有人說,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屈原的,也稱為詩人節;也有人說,這個日子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在端午節里,還會賽龍舟哦,可真精彩啊。
端午節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到端午節我家總是很忙很忙!大人們很早就起來準備了,裹粽子、燒香拜神祭祖先等等,那時候家里很多人,很熱鬧,我感覺到很溫馨的感覺!
我還記得,在我六歲的那年,在家鄉過的那一次端午節。
“孩子,端午節了!起床咯!去洗洗臉,就去拜拜祖先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霉的是,一來到就給媽媽拉著幫忙裹粽子了!一開始我還不愿意的,可是看著這些花花綠綠的材料,童心又起了!一會拿片裹粽子的竹葉,放點材料:一會拿著草繩綁呀綁,終于,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的條粽子,雖然樣貌難看了一點,可也是我親手做的。我拿著粽子跑去廚房,叫大人們幫我煮熟它,等熟了,就把它消滅了。
到了中午,就和幾個小伙伴去河邊看賽龍舟了。我拿著自己裹的粽子,一面吃一面走著去。哇,那龍舟一條比一條帥、威武。龍頭大大的,一雙銅鑼般的龍眼,很長很長的龍須,還有那龍身,夠長的了,起碼有幾米長;有的是黑紅黑紅的,有的是金色加紅色的,何等威武啊!等到何時,我也可以去賽龍舟呢?在我發呆的時候,一陣響聲,龍舟出發了,每條龍舟的龍頭那,坐著一個人,在打鼓激勵著選手們!
經過一番激烈的斗爭,冠軍還有亞軍季軍都出現了,選手們的努力,在比賽時發揮的淋漓盡致,精彩極了。賽完了,我還跟小伙伴玩到傍晚才回家。
到了現在,我還回味著我親手裹的那粽子的味道,那賽龍舟之間的精彩。家鄉,很久沒回去了,我懷念家鄉過的端午節,自己裹的粽子,看過的龍舟。家鄉的端午節,雖然不像其他地方的習俗,也沒有很多的節目,可是,我對家鄉的端午節情有獨鐘,在我眼里,家鄉那端午節,是永遠值得我懷念的思念的!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端午紀念節征文篇1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端午節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說法,認為“端午節”源自于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大臣,由于敵國實施反間記,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栽贓,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淡并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并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劃龍舟、吃粽子、懸艾草,這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戶也都在忙著打掃院子,采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粽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粽子的材料拿出來,于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粽子。剛開始,我不會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粽子的粽葉,弄成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后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蒸。我按照奶奶說的方法做了起來。
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粽子。然后把粽子放到鍋里蒸,熟了之后,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粽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粽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著看著,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時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奶奶笑著說:“是為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尸體,人們就把粽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為什么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仿佛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為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尸體。”奶奶講完后輕輕地撫摩著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