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
通過作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梳理自己的思路,找到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好的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供大家參考。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1
Mid-Autumn Day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Almost everyone likes to eat mooncakes on that day. Most families have a dinner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A saying goes, "The moon in your hometown is almost always the brightest and roundest". Many people who live far away from homes want to go back to have a family reunion. How happy it is to enjoy the moon cakes while watching the full moon with your family members. Fr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2
我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到了,我們全家都喜歡過中秋節,因為中秋節是全家團聚在一起合家歡樂的吃月餅。
我和爸爸媽媽回到奶奶家,一進門,一道閃光從門后照射到我身上,哇!太美了,金光燦燦,燈光閃爍的彩燈映入眼簾,接著,我說聞到一股濃濃的香味從廚房里飄來,感覺到一股很香的味道。該吃飯了,我們一家人圍在桌子上吃中秋飯,飯菜的香味撲鼻而來,我這時饞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桌上的飯太誘了,真是太美味了,有我最喜歡吃的糖醋魚、雞……我忍不住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我可沒有吃那么飽了,心里特美。
吃完飯,我和爸爸媽的院子里看月亮,好大好大的月亮啊,它既像一輪明月,又像一輪圓月,正慢慢升起來!中秋的月亮好美好圓。
夜色已經很深了,皓月當空,映著皎潔的月光,我們全家都流連忘返,懷著無比高空的心情,我和媽媽依然興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著那輪明亮的月亮。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3
今天是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從小爸爸就告訴我: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那天的月亮比任何一天的月亮都要圓,都要明亮。當天夜里,人們都會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明月,期盼家人團聚,平安。相傳,中秋那天,如果你仔細看看月亮,,如果發現那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么肯定就是廣寒宮里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了!
這時,我們全家人也正在開始賞月、吃月餅呢!
我們全家人正圍坐在事先準備好的桌子邊,一起觀看美麗的月色。當我看見媽媽把月餅拿來時,我賞月的心思早就沒有了。因為呀,我已經早早盯上了那盒月餅。只見媽媽把月餅分成幾塊后,接著大家都樂滋滋的吃起了月餅。我當然也不甘示弱,迅速拿起一塊蛋黃心的月餅,津津有味的吃著。待我吃飽喝足后,我望向了遠處的月亮……正如俗話所說”十五的月亮圓又圓‘,今天的月亮的確十分圓。但我們家里的‘月亮’沒圓,因為今年舅舅沒回家過節。這時,我不禁有點傷感,此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正是形象的描述了我現在的心情。我不知舅舅現在是否也在望著月亮,思念著遠在他鄉的我們呢?我的腦海里時時浮現出舅舅的身影,頓時我進入了一片遐想中……
我站在陽臺上賞月。只見皎潔的月光,籠罩著大地。偶爾會有輕紗似的云朵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給月亮籠上了一層輕紗,使月光變得更加朦朧而又神秘。金色的月光灑滿我的身上,到處都是,溫暖著我的心……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4
今天是中秋節,學校舉行了節日活動,我沒有去參加,因為我有演出。
當我進了演出的地方,那里燈火輝煌,漂亮極了。沒到我們表演時大家就坐在草坪上休息,練練歌曲。終于到我們上場了,站在舞臺上,大家都被彩燈和音樂聲陶醉了!幾分鐘后,音樂緩緩停止,演出結束了。大家都激動的拍起手來。
這就是我的中秋節,以另一種方式過的中秋節。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5
又是一年中秋節,我們一家子在享受著各種各樣的中秋美食,老爸心里一個激動,給我講起了他小時候過中秋節的故事。
那時候,家里非常貧窮,奶奶舍不得買月餅,每到中秋就自己做月光餅。中秋對爸爸來說唯一的期盼就是奶奶給他做月光餅了。
燒的滾燙的油鍋上澆上幾勺油,待油稍稍冒煙時,均勻地撒入面料,月光餅的雛形就做成了。再將月光餅翻幾個身,防止長時間烘烤一面會發焦。翻過幾次之后,面餅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就完工了。它身上金黃的光澤,每一次都讓爸爸''口水直流三千尺'',肚子里的饞蟲按捺不住地爬到嗓子眼上。可是呀,這時候月光餅卻還不能吃,定要等到祭拜月光神之后。
終于等到月亮緩緩從東方升起,開始敬月光神了。案桌上的盤子里放著四張月光餅,一段藕,幾個山芋,一碗熱騰騰的菱角,還有一碗水。
“水是干什么的?”到了這里我插嘴了。
爸爸告訴我:“這敬過月光的水很神奇,喝了它能不尿床。”
“真有那么神奇?”
爸爸摸了摸我的小腦袋笑著說:“不是的,只有喝別人家的水才能不尿床,還不能被主人看到,要神不知鬼不覺。”
聽了爸爸的話,我躡手躡腳地來到大伯家,院子里空蕩蕩,我飛快地穿到案桌前,端起碗''咕嘟咕嘟''喝了滿口。咦,這水和普通的水沒什么兩樣,但已經喝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咕嘟咕嘟”一碗全下了肚。喝完水,趕緊跑,才跑了兩步,又回來了,既然已經“偷”了,那就多“偷”點,左手抓把花生,右手拿個月餅,一溜煙跑了。
今年的中秋,我學著爸爸狠狠淘氣了一把,回家后,爸爸看著我笑了,他似乎回到了童年。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6
八月仲秋,天高云淡,金風送爽,谷粒豐稔,果蔬飄香。又是一年一度中秋佳節。
人們盼望著在這一宜人的季節旅游、休閑、走親、訪友、和家人團聚,度過其樂融融的節日長假。
中秋節是一個古老而又悠久的傳統節日。中秋賞月在唐代已很流行,到了宋代農歷八月十五日被正式定為中秋節,以后歷朝歷代大多官府和民間都把它當作一個大節來過。人們把中秋節定義為“花好月圓、人壽年豐”的喜慶節、團圓節。
民間在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賞月、祭月、拜月。八月十五月兒圓,九州人家樂團圓。人們在自家門前或庭院中設供案,擺供品,北方多供蘋果、葡萄、西瓜、梨、毛豆、雞冠花、月餅等;南方則供柚子、芋頭、香蕉、柿子、菱角、藕和月餅等。當月亮升起來后,全家人點燭燃香,向月神跪拜,祈愿五谷豐登,全家團圓。
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世世代代沿襲下來。人們普遍認為,拜月的供品,特別是月餅是取團圓之意。全家拜月是強調血緣家族團結。其意義是全家團圓。
月餅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這是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進芝麻、胡桃,為制作以芝麻、胡桃為“餡”的圓形餅提供了輔料,那時人們把這種圓餅稱為“胡餅”。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編的《夢梁錄》中。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和品嘗月餅結合起來,以月之圓象征人之團圓,以餅之圓象征人之長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情意。中秋節是人們祈盼和喜慶豐收、團圓、美滿的節日。
大詩人蘇軾詠月懷人的《水調歌頭》最為膾炙人口,他是在中秋節這天因思念遠方的兄弟而寫下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倩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自古以來,中秋節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月蟾宮等。這些家喻戶曉、代代相傳的故事,雖是遠古天象的崇拜,古老敬月習俗的遺痕,但是人們都不愿意扔掉這幾千年的傳承,因為這是人們精神的一種寄托,一種慰藉,一種情結,并愿意世代永遠保守的一種習俗。
傳說月中有蟾,屈原《天問》就有月蟾的記載。到了漢代,月中除蟾外,還有玉兔;漢晉以來,傳說月中有桂樹;唐代又有吳剛伐桂樹的傳說;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是在遠古時期,人們崇敬的英雄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得到一包長生不老的仙草,送給了妻子嫦娥珍藏在梳妝臺的盒子里,這事被一個叫蓬蒙的人知道了,他便想盜取這包仙藥,在一次后羿帶領眾人外出狩獵時,蓬蒙手持利劍闖入其家中,欲奪仙草,嫦娥自知打不過強盜,便急中生智,匆忙將仙草送入口中吞下,瞬間,嫦娥飄飄欲仙,離開了地面,升入了天空,嫦娥因牽掛著丈夫,百里一回頭,便飛落在離人間最近的月宮成了仙人。后羿打獵回來后,得知妻子的情況,悲痛欲絕,捶胸頓足,拔劍欲殺惡徒,蓬蒙早已逃之夭夭。后羿遙望天空,圓圓的月亮里仿佛嫦娥在走動,無法追逐,無比思念,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擺設香案,放上她平時愛吃的水果和糕餅,遙祭遠在月宮里也在眷戀著自己的嫦娥。天下百姓知道嫦娥奔月成仙事情后,紛紛在自家的房前院子里擺上桌椅,放上供品,仰望星空,向善良的嫦娥遙祝吉祥平安。從此,中秋拜月這一充滿神奇與浪漫色彩的祭月賞月之風,便在民間傳播開來。這一傳說中的故事,其實是天下蕓蕓眾生為追求美好、表達情感、向往團圓美滿的一種愿景。
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京城開封,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少,都要穿上節日服裝,焚香拜月,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美如皓月”《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弦重鼎沸,直至通宵”;《夢梁錄》也說“金風送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樓,臨軒玩月,琴瑟鏗鏘,酌酒高歌。至如鋪席人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此夜天街買賣,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焼不絕。”可見當時中秋節是多么熱鬧。
明清時期,賞月活動盛行不衰,我國各地至今仍遺留著古風逸韻的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月壇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拜月修建的。大概是因為孩子的關系吧,或者是月中有“玉兔搗藥”的說法,民間在祭月時總是和祭兔聯系起來,北方的兒童喜歡用泥塑的穿戴完整、制作精美的兔爺當作玩偶,甚至成為中秋節的吉祥物。
八月十五過中秋人們吃月餅的習俗,還與紀念朱元璋“月餅舉義”的故事有關。那是在元朝末年,中原百姓不堪忍受元朝統治者的殘暴統治,紛紛起來反抗。朱元璋聯合各方面的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是朝廷的官兵搜查的十分嚴格,傳遞消息非常困難。軍師劉伯溫想出一個計策,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字條,巧妙的藏在了月餅里面,快捷而順利的把信息傳送到各路起義軍中,各路義軍嚴守秘密,到了起義那天,一齊響應,很快集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義軍如燎原之勢不可阻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城池。首先是大將徐達旗開得勝,占領了大都城,起義取得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的傳下口諭,全體將士在中秋節與民同樂,將起兵時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禮物送給官兵,以示慶賀。朱元璋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以后,更加重視中秋節,經常在八月十五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給群臣,以紀念當年起兵舉義的成功。
從此,月餅制作種類越來越多,工藝也越來越精細。品種有什錦、五仁、豆沙、芝麻、蜜餞、肉餡等;味道有咸、甜、葷、素等。
中秋節秋高氣爽,人們有許多娛樂活動。東南沿海地區流行觀海潮,劃船串月、月夜嘗蓮、斗蟋蟀、歌舞雜技等活動;廣東梅縣在中秋節舉辦山歌節;海南有八月會,唱歌、跳舞、交換月餅,通宵達旦;還有的地方舉行花會,賞花、戴花,愿花常好,愿月長圓,愿人長久。
中秋節在少數民族地區也很流行,西北地區的土族、南方地區的京族、毛南族都過中秋節,祈福家庭歡樂,歲歲團圓。
在我們家鄉每當中秋節全家人都笑逐顏開,秉承祖先的習俗,把這一節日當作喜慶豐收、團圓美滿的大節來過。
中秋佳節,云漢天高,金風送爽,皓月當空,星光燦爛。在月光如水的自家的小院子里,擺上八仙桌,上面放滿酒、菜、瓜果梨棗、月餅和糕點,再煮一壺綠茶,全家人圍坐在桌旁,飲酒,品茶,進餐,祭月,拜月,共賞圓月,懇談親情,說古論今,聊敘家常,歡慶經過一年辛勤勞作,即將獲得的豐收成果,真是其樂融融。
這是多么愜意、溫馨的境界。
我們的祖先把這種節日的風俗傳給了我們,更把他們對節日氛圍感受的心境也傳給了我們。因為這個世界不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7
中秋夜,月圓夜,每當中秋來臨時,種種美好的神話故事與傳說就會在我的耳邊、在我的頭腦之中回響。我也會翻閱一些書本,溫習了解這個美好的節日,在這個圓月的夜晚與家人共度,享受團圓的美好。
雖然這是一個每年都有的好日子,但是每年都能夠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觸,就連天氣也會有所不同。在南方真正的能夠看到月亮的中秋節反而比較少,有很多時候都是被烏云等縹緲的云氣掩住了溫潤美麗的月色。但是今天不同,我在放學回家的時候看著晴朗的天色就能夠感覺到今晚一定是一個好天氣,一個能夠跟我的家人朋友們一起賞月的好天氣。
抱著這樣的好心情回到家里,不出意料的看到了正在廚房做菜的媽媽與在沙發上看新聞的爸爸。今天是我們的團圓日,所以哪怕平時家人應酬工作都比較繁忙,在今天也都推脫了所有的工作和應酬,選擇在這個寄托了中國人幾千年美好的節日里與家人共度。
今天的晚飯各位的豐盛,媽媽的手藝似乎又有了進步,聽到我的夸獎以后媽媽也不由得露出了開心的笑顏,而爸爸也跟著我在邊上贊嘆個不停,夸張的語氣常常惹得我們忍不住笑出來,餐桌上的氣氛格外的溫馨而美好。
在吃完飯以后,爸爸提議我們一起出去散散步,去外面看一看今晚美好的月色,更何況我們一家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一起出去散步玩耍了。這個提議自然是全票通過,我們都覺得這樣的好天氣好月色不出去走一走的話實在是一種浪費。因此我們就在休息了一會后換上外出的衣服結伴離開了家,走在被溫柔月色灑滿的街道上,笑談之間體會著家庭的溫馨。
今晚很安靜,但是能夠看到和依稀聽到路過的房屋樓層里明亮的燈光和歡快的笑聲與勸酒聲,讓人不但不覺得清寂,反而有一種別樣的溫馨撲面而來。我們一家人就在路上走著,看著月亮聊著家常,雖然大多只是一些瑣碎的事情,換做往常我一定不喜歡聽。可是今天卻不一樣,每一件瑣事仿佛都有著獨特的魅力,讓我忍不住插嘴,與父母一起聊天討論。
偶爾在路上遇到一些熟人和街坊鄰居,我們也會熱情的問好與告別,享受著我們一家三口人的團圓日子。
在這灑滿月光,似乎看不到盡頭的小徑上,我聽著父母溫柔而深情的嘮叨,抬頭看著月亮。明明只不過是一顆沒有感情的冰冷星球而已,為什么會讓我從心里生出一種溫暖的感覺呢?甚至連月光都反復朧紗一般充滿著美感。
直到父母的聲音將我驚醒,我才在恍然中看到了站在家門口的父母臉上的笑容,在屋內的燈光下襯托的格外的柔和。
原來,并不是月亮讓我溫暖。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8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我國隆重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八月節”。自古以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詩人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比如: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又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的夜晚,如果是晴天,就會見到圓月高懸,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所以又叫“團圓節”。
今年的中秋節小長假,我是在西安度過的。
九月十日星期六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從洛陽坐高鐵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趕到了西安,冒雨參觀了鐘樓、鼓樓,在小吃一條街吃過晚飯后,才找了家酒店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找了家旅行社出發了,第一站來到了“半坡遺趾”。“半坡遺趾”是郭沫若先生題的字,他把“址”故意寫成“趾”,是說這是古人類留下來的生活足跡。
從半坡遺址出來后,我們又冒雨參觀了秦陵地宮、華清池和驪山。在華清池,我和媽媽興致勃勃地用溫泉泡了腳丫子。
下午,我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我寸步不離地跟著導游,津津有味地聽他講解。在博物館,我們還見到了兵馬俑的發現人楊新滿,有很多游客搶著要他簽名呢!
西安古時候叫長安,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今年的中秋節能在西安度過,真是難忘。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9
中秋月亮圓又圓,歡歡喜喜來過節!你你我我來相會,多多少少吃一點!
驚喜不斷的一天,我正在去外婆家的路上,路上人山人海,有的正提著沉甸甸的禮物,正趕去拜訪親戚,有的也正去趕大餐,這真是喜慶連門。
我被那情景看呆了,仿佛別誰感動了。我聽見親切又細小的聲音喊著我的名字:“慧慧”,我回頭一看,原來是那年輕氣盛的外婆,我臉上出現了一條彎彎的線,從車上跑了出來,心里不停的叨嘮著:外婆家有什么好吃的……我的口水嗒啦的流了下來,媽媽皺起眉頭,說:“你呀!真是個貪吃貓。”我的嘴巴嘟了起來,傷心地說:“人家只是好久沒吃外婆煮的東西。”媽媽笑了起來:”好好好!外婆做的東西夠你吃。”
開飯啦,我開始大口大口的吃,就像是一只饑餓的狼,找到美味的食物。那里的差不多是我的最愛,有螃蟹,面條,雞,肉,鴨等。我吃的津津有味。
晚上就要來臨了,我回到自己心愛的家園,拿出椅子,瀟灑的坐在外面賞月,突然我看見月亮遮遮掩掩的出來了,我猜測那肯定是一個害羞有高貴的月亮,高貴在那又大又圓的樣子,害羞在那旁邊有幾朵云遮住了他的.面孔,仿佛是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正要跟我們相會。月亮漸漸下降,似乎月亮掉了下來,讓我去摘呢!
這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我還沒玩夠呢!還沒吃夠呢!還沒賞夠呢!我的心非常著急,也非常失望,你們今天快樂嗎?
中秋過的真快呀,你我還沒看夠呀!明年中秋快來呀,我在這兒等著你!
中秋節經典話題作文篇10
開始的,發現,現在農村的中秋也是那么的冷清。記得小時候總是在城市過得節日,中秋節也是,直到去年因為奶奶去了海南,我們一家才在農村過了一個中秋節,以內是第一次在農村過節,我們當然是得好好地看看農村里那輝煌的場面。從小就記憶,城市里的中秋其實也和平時差不多,只是聲音比平時更加的熱鬧,薰煙味更重了!記得去年的中秋,我們這里的那種聲音是一直想到第二天的,記憶中城市里的中秋好像也是這樣的。但是,發現,昨天,這里很早的就吧東西收起來了,差不多是酒店,我們家就收拾好了!記得在城市過中秋的時候,我們家一直到凌晨的時候還沒有收拾啊!或許也是因為媽媽心情不好懶了點吧!
記憶中的中秋節,我們只要在城市過,我們都會買一些書籍和學習用品,祭拜。話說是可以保讀書棒棒!或許吧!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做了,記憶中四年級是最后一次,這么說已經差不多三年還是四年沒有這樣傻傻的了!或許是漸漸地發現其實成績都是得靠自己努力來的!因此,也就沒有這樣做了吧!但是又或許,真的有用吧!要不然怎么四年級的時候成績總是那么頂尖呢,不像現在的無名小卒!但是也有可能是自己因為那個時候很在乎成績,所以擊敗了,所以起到了,所以努力了,所以優秀了!
記得在城市過中秋節的時候,我們是隔著幾分鐘就點三炷香,而今年我們就只點了一炷香!記得去年的中秋在農村過,然后我到廣場去的時候,不只有孔明燈在周圍旋轉,還有鞭炮聲,煙火聲,祭拜聲,包括讓人目不暇接的祭品,還有一個男生的禮物。當時也不知道他是?或許失戀了吧!心情不好吧!送了一只會發光的豬豬給自己,還拿了孔明燈讓自己幫他許個愿!只是,今年卻沒有那樣的好運了。自己也就呆在家里,宅著看電視。等待著其他人的中秋樂!
好吧!已經是記憶了!抹不去的記憶是去年的昨天!留下傷痕的是今年的昨天!我們家里的悲慘情況!愿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