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
寫作文要注意用詞準確、句式流暢、表達簡潔明了,同時要注意語法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1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到了。只是今年我們家沒時間去掃墓。
還記得,我六年級那年,學校組織了一次清明掃墓,目的地是雁蕩烈士墓。
一路上,我不停地張望。三月的春日,田野里麥子正在吐綠。一畦畦一方方的麥田,如綠色的翠玉,鋪排著伸向遠方。遠方是閃耀著淡藍色光暈的太行山,層層疊疊的山峰相互交錯,映入你眼簾的是起伏蜿蜒的輪廓。犬牙參互,氣象崢嶸。讓我遙想到六七十年以前的抗日戰爭,晉察冀軍區的將士們在崇山峻嶺間與敵人周旋著,號稱“名將之花”的阿布規秀,就被八路軍擊斃在黃土嶺上。田野里還有樹木,土路邊的楊樹筆直挺拔,這時已吐出了億萬條芳香的小花穗。路邊,可以看到杏園,成排的杏樹上開滿了雪白的小花,這些白色薄絹做成的小花朵,會讓你想起一首浪漫的詩,一副古雅的畫。田間有干活的人,他們沐浴在暖陽和風之中,有的翻地松土,有的澆水施肥,各忙著各的事情。
清明時節,田野間的土路上,時而會遇到走向親人墳墓的人。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車,有的還開著小汽車從遙遠的異鄉顛簸而來,為的是在親人的墳頭,擺上聊表心意的供饗,燃起冥幣,然后深深地長跪,磕幾個響頭,隨著紙煙的飄蕩,訴說對親人的思念。
跟隨著整齊的隊伍,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到了雁蕩烈士墓。
望著眼前的烈士雕像,我思緒萬千,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國旗,董存瑞、楊靖宇……,烈士的風采讓我心潮澎湃。
這時,大隊輔導員那高昂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隨后,我們開始了祭掃活動。
隨著音樂,我們緩緩的唱起了隊歌。我們唱出了激昂,唱出了革命烈士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歌聲緩緩而去,但我依然沉浸在那高昂的樂曲里。
這時,輔導員為我們講起了革命故事。那一幕幕往事讓我感到震撼,一位位革命先驅舍己救國,我怎能不為此感動呢?
隨后,我們有懷著無比莊重的心情,為革命烈士獻小花。我把自己精心做的小白小花彎腰放到地上,十分莊嚴肅穆。
踏上了回學校的路,同學們也沒有來時的興奮。一切,有些沉寂。
清明時節,雜小花生樹,群鶯亂飛。一只無名小鳥掠過松柏,叫聲陣陣:
好好生活,好好生活……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2
清明節到了,清明踏青是一個好時節,伴著徐徐的春分,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在這美好的陽光里,我和幾個好朋友相約一起去郊外踏青,感受春天。
我們走進大自然,傾聽春一腳步,感受春的氣息,欣賞春的舞蹈!
踏上軟綿綿的小草,微風吹拂,小草們紛紛搖動身子,爭先恐后地睜大好奇的眼睛欣賞這神奇而美妙的世界。我不由俯身愛憐地撫摸著小草,它們的顏色是如此的青翠欲滴,這新鮮的嫩綠準是春——這個多彩的調色盤中最美麗的色彩!
隨著陣陣峰鳴,我抬望見了幾株亭亭玉立的桃樹,啊,毛茸茸的嫩芽兒,伴著一朵朵明艷的笑臉,真叫人喜歡。看那桃枝,有的虬曲多姿,有的修長細柔,有的遒勁茁壯。看那桃花,有粉紅的',有玫瑰紅的,也有殷紅的。桃花的香味各不相同。或濃或淡,淡的使人心曠神怡,濃的沁人心脾。桃花的開頭各異,有的要著骨朵兒,紅中透白,好似一只小鈴鐺,又仿佛一張羞澀的臉。有的正迎風開放,透出一股昂揚之氣,別有“傲霜挺立,迎風怒放”的味道。離桃樹不遠,有一潭池水,池水清澈見底,微風吹過,吹皺了平靜的水面,漾起了圈圈圓暈,小鳥嘰嘰喳喳地盤旋在水面上方,一個勁兒地照鏡自賞。
郊外踏青真是收獲不小,欣賞著那一片片的美景,整個人的心情都闊然開朗,這不禁讓我感嘆大自然風光真是無限好。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3
今年的清明,只做了兩件事:掃墓、踏青。
掃墓是和外婆外公去的,在南山上的一處公墓。置好必備的香燭瓜果后,幾個人圍在小小的墓碑前把撕過的紙錢投進那跳躍的火焰中去。劣質的黃色紙錢多得仿佛撕不完,外婆絮絮叨叨著那些過去的瑣事,時而說到有趣處那火光還會倏地一跳,濺出幾粒火星子來。或許是天氣的緣故,不過我更愿意相信那是真的有人泉下有知。每次掃墓,家里人都會多準備點紙錢燒給公墓里并不認識的“左鄰右舍”,小的時候我曾問起緣由,外公笑著說——幾家住得近,大家都多燒點錢,打幾圈麻將也方便。啞然之余,我心中竟憑空生出一股溫馨。掃了墓,從高高的樓梯上往下走,我一路瀏覽著石梯邊的墓碑,那些黑白照片里并不乏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甚至有幾個同我一般大的菁菁學子,他們已與世長辭,而我即使此刻活蹦亂跳鮮衣怒馬鮮活如斯,生命也有一半的可能在下一秒終止,以我所無從料想的方式。或許正是從此時起,我才開始理解“黃粱一夢”的真正含義。
清明的后一天,和媽媽去農村踏青。我們去的是真正的農村,有兇神惡煞的土狗等著咬你,有因為下雨而滑了我好幾跤的泥,有漫山漫谷無邊無際的梯田,也有喜歡抽點葉子煙貪點小財的農民,還有半匹山的杏花。去那里看杏花次數也不少了,和爸媽一起去過,和朋友一起去過,也和八口之家一起去過。這次只是和媽媽兩個人,油然而生出一種“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杏花是隨著小雨一起落下來的,落得芳菲纏綿,春光旖旎,不知是雨打下了杏花還是杏花上沾的露珠成了雨。我曾多次和媽媽爭論“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到底是指“杏花雨,楊柳風”還是“夾雨杏花瓣,隨風楊柳絲”,然而此時,我們都選擇了偏向后者,若是柳絮楊花沒有這樣的和風細雨相伴了,定會美感頓失。說到底,人生的百年甚至抵不過桃李的久遠——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我們從來不是自己所以為的哪件物品的擁有者。世界不會因為誰的逝去而改變,恰如春天不會因為花的凋零而消失,每個春天開出的花,都是不同的樣子。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4
今天是清明節。對了,我還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哩!清明節來源于2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為了紀念他的大臣介子推而定的節氣。以后,這一天就發展為紀念祖先,拜先人的日子。另外,清明節是春天的好日子,可以出去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等等。我還知道有一首寫清明節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知杏花村。
清晨,我和爸爸等一起在家拜我的爺爺,外婆。我們拿三柱香,把它點燃,再拜三下,然后,把它給插上陽臺花盆泥土里。香靜靜地燒著,燒出的煙靜靜飄走。我在想:爺爺、外婆,你們在天堂還好吧!
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南海邊踏青。我看見波濤洶涌的大海,禁不住嘆了口氣,因為我們發現海面上有許多臟油、臟垃圾。海邊的石頭里還有許多小蟲子。我們覺得美麗的大海,都被人污染了,把一些臟東西都扔上海里,人類呀,你們老是只顧著自己,也不關心別人,這樣是不對的。不過,海邊的樹木和青草還是清翠欲滴,告訴人們:美麗的春天來臨了。
晚上,外面霧蒙蒙的,我吃過飯后,去下面蕩秋千玩。我覺得自己好久都沒蕩過秋千了,還以為忘了呢!結果,坐上秋千,我把腿一蹬,嗖的一聲,秋千蕩了過去,又嗖的一聲,秋千又蕩了回來,原來我的水平還是和以前一樣啊!在秋千上晃來晃去,我的心里很快樂!
今天真是難忘的一天啊!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5
清明節,是感悟生命的節日。
每年清明節,舊墳松柏繞,新墳花圈搖。當我們送走一位位親人,頓感生命的短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桃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人們也如同草芥一般,生生不息:長輩陸陸續續作古,路畔添新墳。嬰兒先先后后出生,后浪推前浪。我們常在懷念死者,追憶先輩們的善良、誠實、勤勞等美德,也為那些因病、車禍等意外早早凋謝的生命唏噓不已。我們對死亡恐懼不已,我至今記得為外婆掃墓時,下到幽深的墓穴,我感到陰森、害怕。想到若干年后,那也是自己的歸宿,就感覺毛骨悚然。人睡著了,還可以叫醒,還有個盡頭。然而睡到冰冷的地下,就永遠不會醒,十年,一百年,千年、萬年、億年,十億、萬億……永無盡頭。正如我聽到的一段悼詞:肌肉將化作土壤,血液將化作河流,頭發將化為青草,眼睛將化作星星。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終將化作枯骨。死,是世間唯一公平的,不分高低貴賤。歷代帝王妄想長生不老,但自古到今無一人實現。我們惴惴不安的看著父母老去束手無策,只能傾其所有為老人買最好的衣服、美食,陪父母旅游、聊天,盡力行孝,避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看著自己鏡子里黑發里竟然夾雜那么多白頭發,不惑之年的我們會驚嘆歲月無情。人生在世,七八十年,在人類幾千年歷史長河里做多算浪花一朵,在茫茫宇宙中頂多算微塵一粒。
人的一生該怎樣過?我不斷追問自己。
奧斯特洛夫斯基那段名言太高大上,作為普通人,我總覺得自己達不到那個境界。愛崗敬業,報效祖國;孝敬父母,盡子職責;關愛子女,為國育人。這些,是我們每個人都正在努力做的。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們每個人該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留下什么呢?我忽然想起了一次作協組織的活動上,副主席魏曉婷說,歷代帝王包括平民百姓都想永生,但都沒有實現。這個困擾全世界人的難題被作家輕而易舉解決了——留下傳世佳作的文學家們,如曹雪芹、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雨果、巴爾扎克……他們雖然肉體消亡了,但這些經典之作,使世世代代的人們永遠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他們的精神得到了永生!
這些話,猶如春雷,再次在清明節的前夜在我耳畔回響。猶如明燈,再次在我心里燃亮。深夜,當我在鍵盤上敲下這篇文章時,我在祭祖思親中,懂得了人該怎樣活,路該怎樣走!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6
清明節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節我的爸爸媽媽都會帶著我去老家掃墓。因為在我的老家很重視清明節。
清明節是一個祭奠已逝親人的日子,也是我們必須回老家的日子。我們坐著大巴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欣賞著迎途的景色,開始了回家的旅程。高速公路兩旁被春色彌漫著,嫩綠的麥田成了一望無際的麥海。黃燦燦的油菜花地成了美麗的油菜花海,真是美不勝收!
老家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布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后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干凈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并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后輩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后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7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人大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8
今年的清明節放假,我們一家到去野外踏青去。
一路上我非常興奮,坐在車上我總是不停的說、笑、扭動著身體,媽媽說我快樂瘋了,哈哈……春風吹著我們,小鳥在天空唱歌,路邊的柳樹向我們招手,它們也告訴我春天多么美好。
路邊的田野里,麥苗碧綠碧綠的,金黃的油菜花全都張開了笑臉,就像黃和綠組成的圖畫。我們來到馬陵山,山上的人已經非常多了,人們穿行在綠樹和紅花之間,真是舒服極了。我喜歡路邊的蒲公英,金黃的花瓣,毛茸茸的花心,多可愛呀。我喜歡像紅云一樣的桃花,這兒一片那兒一片,我的心情也像這花兒一樣,變成粉紅色的了。我喜歡那些綠得發亮的葉片,像媽媽做的飯一樣散發著芬芳……
我們又來到了馬陵山陵園,有非常多人來燒紙上墳,爸爸說這叫祭祖,清明節在古代也叫鬼節,是紀念逝去的親人的節日。聽得遠處傳來的哭聲,我的心不由的有些悲傷,忍不住想起經典誦讀上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真是一個讓人悲喜交加的節日呀。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9
早上10點我就隨著大伯、三伯、爸爸、小叔等一行人前去大山里踏青了。
我們是坐一位戴眼鏡的哥哥的“人載貨車”去的,就是那種前面載人,后面載貨物的車。也還算好,不用像去年那樣坐拖拉機,這車比那車舒服多了,深綠色的,盡管我感覺坐在后面像是貨物一樣,但是露天的車還真是沒坐過幾次,很新鮮,一路上可以吹吹風,挺爽的! 清明期間去山上掃墓我每次都是必定要去的,可有趣了,可以開拓視野,看看以前從沒有看過的新鮮事物,親身感受大自然。
一路上,和我們一同坐在露天的車后板上的爸爸、小叔還有立群哥哥一直說個不停,當然,我們這些小孩覺得悶了,也免不了要插上幾句。俊桐和建南也總要從車后板上,但卻受了不少罵,哈哈。俊龍哥倒是很照顧我們,跟我們開玩笑,還跟慎敏玩,他人很好哩!
由于董明光學校在大山附近,所以在要轉彎進入大山里時,我看見了董明光學校的校門:乳白色的墻,又高又厚,中間有一道大大的鐵門和一個小的鐵門,小鐵門旁還有個精美別致、小巧可愛的小房子,“那可能是看門人的休息室吧。”墻上的最上方刻著金光閃閃、用楷書寫的十分顯眼異常大號的五個字“董明光學校”。放眼望去,還能望見校門進去后居于中央的一個水池,池的中央有一個射手座的石雕。整個學校給人一種寧靜、干凈、新而漂亮的印象。
進入了大山里,眼前盡是一片茫茫的綠色,除了石頭的土黃色,很難再在山里找到其它色彩了。
山路很不好走,到處是坑坑洼洼的石頭和黃泥土,山路邊長滿了雜草和各種奇性各異的樹木,還有一些漂亮迷人的野花。
一行人排著隊爬上山,由于以防萬一,遇到有點陡或是斜的路,我總會抓住這些樹條或是雜草或是幾簇野花,借著它們向上爬,凡是被我抓住的花、草、樹條,很少沒有被扯斷的,哎,怪可惜的,也挺可憐,就這么給沒了。樹木大多是沒葉子的,沒葉子的樹,樹干就很黑,而且樹皮裂開,有向下掉的傾向,粘在樹干上;樹枝更是容易斷,折一段下來,就會覺得像是在掰一塊很酥的酥餅,靜下來仔細聽,還有一個很輕的聲音“科”。“到處是花草樹木,空氣清新,置身于大自然中,感覺真好!”
2024清明節踏青主題征文篇10
今天是清明節。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天卻是晴空萬里。我們一家子去田野踏青。
汽車在羊腸小道上奔跑著,我透過窗戶,看到那堅強的小草有憑著他頑強的毅力破土而出,對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換上了碧綠的綠衣裳,綠草中鮮花片片,有紅的,有綠的,有黃的……我們又跑了一段路,來到了一片田野里,眼前到處是一片傷心悅目的金黃,油菜花精神抖擻的肅立著,一顆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燦燦的小花上滾來滾去……田野邊的小路的兩旁柳樹邊上還有綠葉和嫩芽裝飾,真是比任何頭飾還要好看。經過了烈士陵園,看到了一個個烈士的墳墓,我起了一個念頭:向先烈學習。
這次清明節踏青給我了更多的感觸,還使我又一次了解了大自然柔美的一面,今天我的收獲好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