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作文三月三
在開始寫作之前,一定要仔細審題,理解題目的要求和意圖,避免寫作過程中出現跑題、偏題等問題。優秀的壯族作文三月三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壯族作文三月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壯族作文三月三篇1
“年年三月擺歌臺,聲聲山歌唱不絕……”在農歷三月初三時,便是壯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歌圩節。
而關于歌圩節還有這樣的一個傳說。
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人們稱她“劉三姐”。劉三姐聰明過人,經常有山歌歌頌勞動人民的辛苦,以及揭露財主們的罪行。以至于財主們一心想將劉三姐,除之而后快。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上山砍柴,下山時,一位名叫莫懷仁的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導致劉三姐不幸墜崖身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劉三姐,現在每年三月初三這天歌唱,一唱便是三天三夜,從此,歌圩節便形成了。
“咚,咚,咚。”
聽,這是哪的聲音?原來,這是有人在跳竹竿舞啊。
一些壯族的原住民手持竹竿,對立面的站著。口中唱著山歌,手中的竹竿便跟著山歌的節奏上下擺動著發出“咚咚”聲。唱起了山歌,那些手捧五彩糯飯的壯族老鄉也跟著節奏跳起了竹竿舞。激昂歡樂的竹竿舞,不僅深深地感染著我們的身心,也使一些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進去。頓時,所有的歡呼聲、喝彩聲、鼓掌聲都交織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樂。
一曲竹竿舞未了,歌圩節的另一出重頭戲――山歌對唱,開始了。
“林中千萬樹,單這顆勻稱;林中這些人,數妹最心稱。”在這個壯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里,壯族人民不僅會舉行盛大的宴會,還會在這天擇良人。若有能對上山歌的人,便是有緣人。
除了竹竿舞,山歌對唱等活動,壯族人民還在那三天里舉行舞龍(獅)、斗牛、吃五彩糯米飯、拋彩球等活動,以示喜慶。
祭三姐,唱山歌,三月三,歌圩節。
壯族作文三月三篇2
今天真是特別而又快樂的一天,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重大的“三月三”慶祝活動,今天預報的節目有跳舞、唱歌、吹葫蘆絲、有具有民族特色的竹竿舞、還有品嘗美味美食。最重要的是無人機在空中進行前后左右的航拍呢,節目演出之后據說還要在電視臺播放呢!
大約10點鐘,我們排著隊,拿著小板凳到觀眾席,找好位置后,到文化廣場上去跳開場舞,先跳《迎客歌》,再跳《敬酒歌》,我們伴隨著歡樂的樂曲,跳著優美的舞蹈,唱著動聽的歌曲,廣場上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等我們跳完后就回到觀眾席坐下接著看后面的表演。
后面的表演首先是花山拳,再是獅公舞,然后是吹葫蘆絲,最后是二十四字歌,花山拳是壯族與野獸搏斗、部落斗爭、抵御外侵等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搏擊術,經過長時間演變形成武術功夫。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演出結束了,我們回到教室里享受美食,有色、香味俱全的春卷,有紫、黃、紅、白、黑的五色糯米飯,有酸酸甜甜的酸嘢,有美味可口的雞翅、壽司、冰糖蓮藕,還有王老師做的香味十足的鵪鶉蛋湯……同學們都吃的津津有味,不亦樂乎;最受歡迎的就是雞翅了,不過很可惜的是我沒有嘗到,被同學們一下子吃完了。
短短的一天過去了,三月三的慶祝活動是多么快樂,多么美好的一天!
壯族作文三月三篇3
三月三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其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給人們帶來許多快樂。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是江南一帶的俗話。傳說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這天一大早,好心的王母娘娘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難,命觀音娘娘普降圣子。于是最有靈氣的地菜,便充當了這一愛心的使者。
地菜是一種綠色植物,小小巧巧的葉片貼地而生,學名叫薺菜。幼苗時期很不起眼,不仔細看很難找到,也許是為了方便人們采挖吧,地菜一般長在堤岸和菜地里。地菜是隨了春風春雨來的。春風過處,你會看到嫩嫩的地菜齊刷刷的鉆出地面,你會發現一大片綠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桿,葉片兒托著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讓你感到生機盎然,耳目一新。
民間不僅有“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諺語,還流傳著“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說法。可見薺菜不僅是佳肴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在中藥裹,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祖國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止血,明目等效用。
與其它少數民族的三月三相比,我們江南毫無特色可言,僅僅是吃的節日罷了。
像聚居在貴州、湖南、廣西的苗族、瑤族的三月三是“花炮節。”這天,人們喜氣洋洋地觀看或參加富有特殊競技性、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搶花炮比賽。花炮是個直徑6厘米、外纏彩綢的鐵環,點燃火藥后,鐵環被轟到場地上空。當鐵環墜落下時,凡拾奪者使得分。
還有許多的民族在三月三日有不同的節日,這一天,其是歡樂無比啊!
壯族作文三月三篇4
大家都知道,三月三是我們景寧畬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今年三月三的主題是:浪漫畬鄉,詩畫景寧。節目可多可熱鬧了,有詩畫畬山攝影展;有廣場文藝表演和畬族服裝表演;有畬族婚嫁表演;還有木偶戲等民間藝術表演。
雖然這幾天天氣時不時地下起傾盆大雨和陰冷,但還是阻擋不了人們去參與和觀看的熱情。
星期六上午,我和爸爸去看詩畫畬山攝影展。靠在右手邊的是畬鄉的山水風景照片和畬族婚嫁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是那么地美麗,那么地神奇,我們景寧真不愧為華東的香格里拉。左手邊的是移民搬遷照片和灘坑庫區風景照。移民滿臉笑容,庫區風景秀麗,我想他們移到新的地方肯定會幸福,庫區的風景將來會更美麗。
今天中午,在景寧賓館旁邊看到了一些穿著畬族服飾的大媽用杉木枝條擋住前進的道路。一打聽才知道今天要在這條街上舉行畬族婚嫁表演。婚嫁表演的內容是這樣的:新娘的婆家人讓新郎對山歌,對不出來就罰酒。一會兒,就聽到吹吹打打的鑼鼓聲,從建行那個方向傳來。啊!迎親的隊伍真的來了,那場面真壯觀啊!隊伍前面是一頭披著紅綢布的大公牛,接下來是鑼鼓樂隊,最后是大紅花轎,我數了數,總共有12對新郎新娘。爸爸向旅行社經理打聽,原來這些新郎新娘都是貨真價實的,不是假扮表演的。除了一對是本地的新郎新娘,其他都是從杭州等外地趕來參加這種有紀念意義的婚禮的,他們真幸福啊!
以前,我對三月三沒什么印象,現在才知道三月三這么有意義,景寧是這么神奇美麗,真是:浪漫畬鄉,詩畫景寧。
壯族作文三月三篇5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蒙蒙亮,媽媽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里,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艷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媽媽說:“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里開裂,
等水開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里就安然無恙了。”媽媽說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著媽媽說的煮好蛋,并把這些蛋涂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里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里的伙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里,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伙伴們這一群那一伙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小伙伴碰了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伙伴們也在剝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滿各種顏色的手抹著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們回到家里,只見媽媽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里回蕩著。
壯族作文三月三篇6
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co著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著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說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后,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于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說:“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里乘著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了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里放著個紅通通的雞蛋(那時_)。我們還拿著雞蛋,和別的同學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為什么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壯族作文三月三篇7
每天早上,我都會吃早點,每每來到早點攤前,看著什么餃子、粑這些,我總是了了解決,吃著吃著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臘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初三,在我們這管這天叫鬼節,又叫粑節。
快到粑節了,那個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拉著妹妹,到野外采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干凈晾曬干磨成了粉,就等著粑節的到來了,去年的粑節正好也是清明節,我們祭祖回來后,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里面放了韭菜和臘肉丁,我蹲在奶奶旁,問奶奶為什么三月初三叫粑節,為什么要吃粑。奶奶告訴我,在我們這有這么個說法,這要從女媧造人說起,女媧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經很累了,仙氣不足,給人靈魂時,沒附在肉體,風一吹就飄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種野韭菜氣味最濃,人的靈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媧就叫人去吃這種野韭菜,還要吃米糊,這樣就歸位了,后來人們就將這種韭菜加米粉摻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靈魂就不再飄走了,粑魂粑魂,再說韭菜粑諧音久財發。我聽了,覺得有點迷信,但總算也是一種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財運大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鍋里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鍋中,煎幾分鐘后又翻轉過來再煎兩三分鐘,奶奶說“好了,別再添柴了。”還沒等奶奶裝起來,我就從鍋里搶出一個,那個燙的我左手換右手,香氣撲鼻使我忘記了痛,妹妹大老遠就喊著“好香好香”,沖進廚房把我手中的粑,搶了去,我還沒來得及看清呢,奶奶邊說別急別急,多著呢,又從鍋里取出一個用紙包著放到了我們的手里。我望著這焦黃的粑,直流口說,我輕輕咬了一口,外脆里嫩,既有臘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極了,我越吃越帶勁,一個粑不知不覺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見她雙手捧著,從四周吃起,一個圓形最后成了圓點被她塞進了嘴里,最后還用舌頭向嘴唇四周撈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樣。
奶奶拿了兩個用碗裝著放在鍋臺里邊,供灶神,然后用筷子夾起慢慢地吃著,嘴角還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頭舔一下嘴唇。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妹妹說她也吃了六個。實在肚子裝不下,那個好吃真是沒的說。恨不得扒在鍋沿吃。可惜爸媽常年在外打工,沒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們在外也作了家鄉的這種粑吧,因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后,妹妹挺著個大肚子大搖大擺的一手拿著一個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后,也拿著兩個藏了起來,等能吃時在來享受。還叮囑奶奶說,晚上還要吃這粑。想著想著,口水都流進了裝早點的袋子里。快到三月三了,我又可以嘗到奶奶的,臘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