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
好的作文應該注意格式的規范性和可讀性,包括標點符號、字體、排版等等,讓讀者能夠輕松閱讀和理解文章。那要怎么寫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呢?這里提供一些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1
歷史已成為過去,戰火已不再燃燒。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安寧。
今天,風停了,雨歇了。我們用心去體會英烈的精神,我們用言語述說過往的歷史,我們用詩歌贊詠祖國的未來。烈士雖已犧牲,但他們的精神,在我們的心中架起了一座牢不可破的橋梁!
在我國的文學長廊里,許多作家和烈士一樣為昨日貧弱的祖國憤憤不平,為受苦受難的人民悲痛欲絕。戰士拿起搶,文人拿起筆,與敵人展開了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搏殺。戰爭,有失敗,也又勝利。有人被害了,有人被抓了。但他們的意志從未改變。
清明節,是一個緬懷戰士的節日,是一個憶苦思甜的節日。昨日的戰爭,今日的輝煌。鮮花依舊開在青青的草地上,花無言,草無語。微風徐來,拂過鮮嫩的花瓣,拂過柔軟的小草,拂過潺潺的河流。這是一片祥和的大地啊!可是,有誰曾想過在這片寧靜的熱土上,有多少人在這兒灑下熱血?有多少人在此拋下頭顱?
革命先輩黃繼光,他帶領著隊伍,經過一個高地時。遇到了敵人的狙擊。他帶領著隊伍向敵人的碉堡沖鋒前進,狡猾的敵人為了防止被突擊,就用機關槍向周圍的山坡密網似的展開了攻擊,不停地射下子彈,黃繼光的戰友一個個離他而去,他也不幸中彈可是他顧不上戰友的傷痛,鼓起勇氣,艱難地向碉堡前進,。當他快爬到時,向敵人的碉堡扔出了手榴彈。一聲巨響后,敵人的碉堡炸掉了一半,黃繼光也犧牲壯烈犧牲了!黃繼光,一個響亮而光輝的名字,他的生命會在熱血與烈火中得到永生!
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的,何止黃繼光一個?宣俠父、張秋人、俞秀松等,他們雖然沒有被編進教科書,我們同樣不會忘記他們!
人民英雄紀念牌上,碑文歷歷在目:“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是的,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英烈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英烈們,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你們前進的方向,永往直前。
又是一年清明節,讓我們為烈士獻上一束潔白的百合,捎上我們對烈士的思念,盡情綻放吧!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2
窗外,細雨霏霏,像一個個音符,跳躍在地面上。不像秋雨,有那么多的惆悵,那是一種飄渺的感覺,像是被陳釀的美酒灌醉了,像是在做一個甜甜的美夢……
清明,總是一片濕雨,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懷念的味道來。這個節日最深的定義就是掃墓,但我卻覺得清明更多的是應該細品那已經醞釀了很久的春的氣息。于是,我便讀著清明的雨,踏上了尋春的路。
天氣有些陰沉,透過蒙蒙的細雨,遠處的春的景色映入了眼簾。
柳,當然是春天最具有代表性的。仿佛是被翡翠所渲染,嫩得叫人不忍心去摘。近看,一片片葉子打著細卷兒,在綿綿細雨中微微晃動。微風吹來,飄在了水里,連湖水似乎都被她弄癢了,笑出了淺淺的酒窩。
小草像孩子似的,一棵棵爭先恐后地鉆出土地。它們碧綠碧綠的,鮮嫩鮮嫩的,大片大片的奪人眼球,好像很歡迎人們在它身上嬉戲。它們隨著風向舞動著嬌小的,堅韌的腰肢,那景觀煞是好看。
遍地的花朵一簇簇,一層層,漫天鋪去。白的,粉的,黃的,都是淡淡的一團,像是飽蘸了顏料的筆在宣紙上一點,那顏色便暈開去暈開去。迎春花先是染綠了方形帶節的枝兒,再就給自己裝點上滿身金色的花朵。它像一道道拋物線,由一點向四面八方拋去,而絕無橫枝斜出。花朵又像用金色錫紙做成的精巧的喇叭,一朵朵開著,直到枝的盡頭。梨花在雨中如雪如玉,潔白萬頃,流光溢彩,璀璨晶瑩。有些還沒完全綻開的花瓣,脹開了縫的花蕾,點上幾點涼涼的雨,好像珍珠一般璀璨奪目。
最有韻味的非櫻花莫屬了。遠看櫻花,仿佛是一個身穿婚紗的新娘,那蟬翼似的白紗裙與淡粉色的臉頰簡直無可挑剔,把春天的柔美展現得淋漓盡致。猶如九天仙女把撕碎的錦緞灑向人間,瑰麗萬狀,燦爛無比,給人一種明快開闊的感覺。那被微風拂下的櫻花瓣像一層粉色的地毯,更增添了一抹夢幻感。
一汪湖水,一棵垂柳,一株嫩草,一片櫻花,構成了心中最美的春天。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3
現在正是清明前夕。每當春雨綿綿之時,我便會不由自主地吟誦起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每年的4月5日清明節前后的一段日子里,人們都會以踏青、掃墓的形式,來懷念故去的親人。也就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我們活著的人會更加珍惜生命。
那么,我們又該怎樣來珍惜生命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來創造生命的奇跡;我們要好好把握住每一天,來報答父母賜予我們生命的恩情……
記得媽媽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片黃黃的油菜地,一個不太大的小池塘,旁邊有幾座墳墓。有一家人來到墳墓前,跪下。紙錢在燒著,只見得其中有一個人在磕頭,嘴里念叨著:“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這天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親人走了,卻給活著的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懷念。此時風兒正輕輕地吹著,悄悄地在將那些人的憂傷帶走。
讓我們去做該做的事,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家人,對得起自己。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4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年的清明節在4月5日,為四月的上旬。清明節又叫冥節,鬼節,踏青節。清明節這天主要要掃墓,祭拜祖先,踏青的活動。很多人認為這是一些迷信的活動,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清明節的這些活動主要用于祭拜祖先而已。
這一天,人們不管是有多么的忙,都會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帶著家人翻山越嶺地來到祖墳前,來祭奠自己的先祖。在翻山越嶺的過程之中,人們的身體得到了鍛煉,身心也就更加的健康了。在這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山野里,這項活動就叫作踏青(說白了,就是郊游)。
來到了祖墳前,需要手拿鏟子鏟土。鏟土是為了使祖墳更加堅固,順便鏟除掉周圍的雜草。鏟土后,人們早已拿出自帶的冥幣,紙錢,生起火燒了起來。傳說這是燒些錢給先祖用。一陣春風拂了過來,帶走了紙錢的灰燼。灰燼被春風帶得很高很高,好像是要飄到天堂。一些頑皮的孩子,早已跑到山林里蕩起了秋千,玩起了蹴鞠,放起了風箏。這些游戲,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哦!就在孩子們玩的正歡的時候,大人們就拿起了掃把,把祖墳周圍打掃干凈,不用說,這就是掃墓。然后,貢品就擺上了。貢品的最兩邊,擺放著兩根又長又粗的蠟燭。蠟燭的煙包籠罩人們,再增添了一絲氣氛。然后,大人們跪了下來,口里碎碎念叨著什么,旁人仔細一聽,無非于請保佑某某某平平安安的祈福的話。罷了,大人們在教孩子們學著他們的樣子,手拿幾根香,燃上,拜完后就插在墳前的一個小鼎上。
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的一個高潮。寒食節這一天是不能夠吃熟食的,據說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真是一個大大好人啊)。寒食節過了之后,人們就又回到了快節奏的生活當中去。農民們也是抓住了清明節這一耕種的好時間,辛勤地耕種起地來了。黃岡雖然是一個城市,但是也和農村一齊過清明節,而且過的也分外的快樂哦!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5
還記得去年清明節前夕,我們學校四年級要舉行一個到八家寨革命烈士陵園清明掃墓活動。當時我非常激動,總期待這一時刻快快到來。
那一天終于來到了,才早上7:30分,同學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趕到了學校。有的在教室里玩,有的拿出自己滿書包的零食給同學看,還有的在商量掃墓時該怎樣做,猜測掃墓的地方會是什么樣子的……
8:30分,我們從學校出發了。雖然從學校到掃墓的地點有相當遠的一段路程,雖然我們沒有借助交通工具,是步行去的,雖然走到中途時有許多同學感覺太累都快堅持不下去了,但是一路上在老師的鼓勵下,我們還是努力地往前走著。走了已經不知道多長時間,八家寨革命烈士陵園終于到了。這里是一座山,滿山都是烈士的墳墓,碑上都銘刻著烈士的名字,還有人們獻給烈士的鮮花。見到這些,所有的疲憊在那一瞬間突然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經過了短時的整隊,老師開始組織我們為烈士們誦讀詩歌。懷著對烈士的敬意誦讀完詩歌后,老師又組織我們玩“找寶”的游戲。不等老師講解完游戲規則,我們就已經躍躍欲試了。終于一聲號令后,我們開始找起來。我找了好久也沒找到,后面聽了別人教的技巧后我又繼續找,可令人遺憾的是寫有獎品的紙條都被其他同學找走了。
盡管在這次活動中我沒能找到寶藏,但能通過這次活動,讓我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與敵人英勇戰斗,用自己的寶貴生命換來的事實,并且由此懂得了從現在開始應該懂得珍惜,學會努力的道理,那么,與之相比這些小小遺憾又能算得上什么呢?總之,這是一次令我終生難忘的掃墓活動。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來了,現在我就來說說這個烈日當空的清明節吧。
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兩位姑姑在下午1點30分整,頂著烈日,提著一大堆的東西,來到奶奶的墓前。奶奶是在我還沒出生前因病逝世的,我不能和她說話,不能和她握手,甚至不能和她對視。我是多么想念她啊!
因為奶奶是20世紀去世的,當時各戶人家還比較貧困,所以奶奶的墓不大、不起眼。我們來到墓前時,那里的雜草已是多如牛毛,幾乎把奶奶的墓全部掩蓋住了。于是,大人們戴上手套,拿起鐮刀,讓我到一旁的空地去,他們便拿起鐮刀使勁地割斷那些雜草。過了許久,雜草才被割掉一把部分,總算是有了一塊空地。
之后,我把紙錢一張張地放到墓地上,用大塊的石頭壓住,爸爸拿起幾包鹽,灑在了被割斷的枝葉上,我便疑惑地問道:“奶奶生前喜歡吃鹽嗎?”引的大家哈哈大笑,爸爸一邊笑一邊說:“我聽說把鹽灑在樹枝上可以停止樹枝的生長。”聽完爸爸的話之后,我便感到了一種尷尬的心情涌上心頭。
我們處理完奶奶的墓地之后,已經2點30分啦,我算了一下,我們掃奶奶的墓共花了1小時。
清明節是熱鬧的,也是悲傷的,我應該懷著激動且盼望的心情迎接下一次清明節的到來,這一次的清明節更是令我難以忘懷。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7
一祭先賢,敬意綿長;二祭先烈,激情滿腔;三祭先人,真情難忘。清明時節,春風和暢,播種耕耘,萬物滋長。——題記
陽光悄悄鉆進堂屋,俏皮的身影躲躲藏藏,似是一位老友來訪。最終,止步在那卷日歷上。于是乎,踏著綿綿綠草,迎著徐徐微風,緩緩走向田間。拂去幾朵百合和一絲絲塵埃,將它們用紅色絲帶纏繞一圈又一圈……自行車的籃子里放著那一束鮮花,后座上是小小的人兒,盼向四周,來來往往的人們的臉上無不是一抹淡淡的憂傷。停下車子,移步到烈士林園,莊重地整理了衣裳和發梢,氣氛忽的嚴肅起來,林里嘰喳的鳥兒卻仍在。這是一個祭奠亡魂的日子,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將手中的鮮花悠悠地放在劉之言先生的墓碑前,隨即便閉上眼睛和人群一起為他的死亡默哀。似是進入了一個布滿硝煙的戰場,腦海中的一幕幕逐漸鋪展開來:戰士們至個人安危于不顧,拋頭顱,灑熱血。一個又一個日夜,他們寧死不屈,奮勇殺敵;一個又一個戰場,他們進行無數次的抗爭,直至身死;一個又一個倒下的身影,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夕陽,讓那余光揮灑進中華兒女的心房……中英鴉片戰爭,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鎮江之戰,楚雄之戰安慶之戰,圓明園被毀,割讓國土……這些屈辱的瞬間將中國埋藏在無盡的黑暗之中!可終有中華兒女向往著光明,縱使只是如火燭一般。是他們的出現,讓東方雄獅從噩夢中奮起,讓中國走向光明,走向富強之路!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從何而來?是烈士們犧牲自己換來的。我們總能吃到可口的飯菜,可紅軍八年長征時時常饑腸轆轆;我們總能和異國的朋友嬉戲玩鬧,可不平等社會的人們永遠只能向往;我們總能享受到先進的教育,可民國時期的孩童對此是多么的向往;我們總能在漫漫長夜中燈火通明,可郝副營長卻不舍點燃一盞燭光;我們總能在世界上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可黑暗統治下的中國卻啞然不語……而今的祭奠,讓我更加懂得美好來之不易的道理。珍惜萬物,銘記歷史,奮發向上,英勇奪魁!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8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四五年級的全體少先隊員去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這是我第一次去,心情非常激動。
我們列隊在料峭的春寒中前往烈士陵園,冷風吹得我兩腿發抖,可是絲毫不影響我掃墓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主題大隊會活動,在凝重的氣氛中開始了。
到我們表演的時間了。我們站在莊嚴的紀念碑前,迎著帶著寒氣的春風,加上心情緊張,我抖得越來越厲害,生怕說錯了哪個字。懷著激動的心情,飽含著對烈士的敬仰,詩歌朗誦順利結束了。走下臺時,我一下子放松了許多,腿也不抖了。
站在臺下,我們滿懷著對烈士的崇敬之情,觀看了五年級內容豐富的表演,這場感人肺腑的演出,增加了我們少先隊員的愛國之情。
節目表演完了,我們來到麥新紀念館。站在麥新烈士塑像前,我心緒萬千,思潮起伏,仿佛看到手持大刀的戰士們揮刀向鬼子頭上砍去,仿佛看到在硝煙彌漫的戰場,戰士們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想到這些,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絕不辜負烈士們的期望,要用自己的知識報效偉大的祖國。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們參觀了博物館,感受到家鄉開魯從古至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真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
這真是難忘的一天,我們的生活是烈士鮮血換來的,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嗎?不應該好好讀書嗎?我一定會苦練本領,長大后把美麗偉大的祖建設得更加美好。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9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清明節祭掃烈士和祖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我們緬懷先烈,承繼傳統,激勵斗志。奮發圖強。
董存瑞,他13歲時帶著區委書
記躲過了侵華日軍的追捕,被人們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他參加了八路軍,在八路軍中任命6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共產黨,他機智勇敢。
1948年5月25日,在攻打隆化城時,董存瑞任命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順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但是他看到1班。2班沒有爆破成功,所以要為他們做,就去向連長說:“請讓我去執行這個任務。得到同意后,他拿起炸藥包,沖向了橋頭堡,他的腳還負著傷那時。他沖到了橋頭堡的下面,因為沒地方放炸藥包。在敵人的槍口前,他黯然手拿炸藥包,點燃了炸藥包,在導線一下下的快沒時,他大聲地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誰后,爆炸了,橋頭堡被炸毀了,董存瑞也犧牲了。”
我覺得他一定不會想自己很冤,因為他是為人民而死的,比泰山還重。有個叫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董存瑞是多么的勇敢。像董存瑞的著一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我們一定要紀念革命先烈,他們讓我們的國家變成現在這樣而死去。他們就是我們的自豪。
學校清明祭掃主題征文篇10
七年前,我還是一個小孩子,不懂得太多,生、離、死、別。姥爺去世七年了,對他外貌記憶已模糊,記得的是那些事,關于他疼我、愛護我、關心我的所有事。我不敢保證我還對那些事記憶猶新,因為,他帶給我的太多,多到我數不清,也道不盡,我甚至都還不知道怎樣報答他種種,他就沒再給我機會。但他讓我感到,清明雨上,微雨不涼。
媽說過,姥爺很高,說他當時是村子里最帥的人。姥姥也很漂亮,人們都說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誰能想到,這樣一個人,也是經歷過許多的。姥爺在我心里有好多面,每一面都詮釋了他的性格。姥爺青年時曾參加過淮海戰役,同村的壯年男子去了好多。姥爺給我的那一面是鐵骨柔情。戰爭時,姥爺因腿疾要離開戰場。離開前,姥爺的戰友也是同鄉的兒時好友命垂一線,戰友叫姥爺走,不要管他了。姥爺不聽,照顧他一直到戰爭結束,從未離開。
還記得兒時,每次回姥爺家,他就會走到院子中央,拍拍那輛高大而又老成的自行車,說;“走,我帶你去買吃的。”記得我坐在他的車座后面,聽到他自行車在凹凸不平的黃土地上吱呀吱呀的叫,我想,又該上油了吧。當我抱著一大包零食蹦蹦跳跳地出現在媽媽面前,姥爺的自行車已經停好放在院子里,姥爺就拍拍褲腳上的土,笑著坐到對著門的那把椅子上。這一面,是在我心中永不陳舊的疼愛。
七年了,七年了,所有記憶都該模糊,這些事,我怎么總是想起呢?那天姥爺躺在病床上,我說:“姥爺好了可要給我買糖呢!”六歲的孩子懂些什么,現在想起,就覺得我的話多么荒.唐可笑,那可是一個突發腦血栓的病人啊。可當時,醫生說,病情已經穩定,什么事也沒有了啊!一切怎么那么突然!姥爺出殯前,六歲的我還不懂得生離死別,我一臉茫然地被媽媽帶到那里,我竟然沒有一點感覺。媽媽當時哭著對我說:“你怎么了,怎么不哭啊!”我怎么了,我當時在想什么,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七年,我無數次的后悔當時的自己,可是,往事已被風輕輕帶走,回不去了。
有人說,清明憶、憶故人。姥爺不是英烈,他是我記憶中鮮活的一面。他有我夢中的故事,還有他教給我的精神。他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他是幾億中國人民中的一份子,但我在心里,他是那幾億星辰中最閃亮的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