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風俗650字作文
好的作文應該有豐富、生動的素材和細節來支持中心思想,讓文章更加有說服力和可信度。家鄉風俗650字作文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家鄉風俗650字作文,本文為你提供家鄉風俗650字作文寫作技巧和示例!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1
大年初六是個好日子,六六大順啊!這天也是堂哥結婚的大喜的日子。婚禮是在我們邳州老家舉行的。那里的結婚風俗和南京大不一樣。在舉行婚禮的前兩天,就開始鬧喜了,鬧新郎新娘自是不必說,就連新郎新娘的叔叔、姑姑也是大家鬧喜的對象,我爸爸是堂哥的叔叔,而且還在南京工作,在農村人的眼里是“有錢人”,所以更是大家鬧喜的對象,幾個給爸爸叫叔叔的胖小伙突然過來“擒獲”了爸爸,爸爸的兩只胳膊被兩個人抱住,后面還有人推著走,旁邊還有幾個跟著走,大家的目的就一個:去超市買煙買酒。到了超市,不想買或買便宜貨都是不允許的,否則大家不會給你走,爸爸沒辦法,買了兩條蘇煙,旁邊的小孩還喊著要買糖,爸爸也答應了,我的乖乖,平時無比節儉的爸爸一下子花了一千多!鬧喜鬧喜,不鬧的話還不喜呢!大家都這么說。
婚禮的前一天晚上,在堂哥家門口搭了一個戲臺,有小丑表演雜技,有人表演魔術,還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姐姐們唱著好聽動感的歌曲,臺下的`孩子們興高采烈,在臺下蹦蹦跳跳,整個晚上玩得開心極了。
初六這天,隨著新娘被十部轎車接來,熱鬧進入了高潮,從新娘子下車到婚禮舞臺的幾十米像走了幾公里,鬧喜的人可不能放過這個機會,新郎要是不掏紅包不拿喜糖,很多關卡是沒法過的。當主持人讓新郎新娘接物時,害羞的新郎對主持人說:這個就免了吧!,誰知他剛說完,幾個小伙子不干了,他們沖上臺大喊,不進行這一步可進不了洞房啊!話說到這個地步,哥哥和新娘子只得順從,在大家的鼓勵和叫喊中,表演了兒童不宜的節目。舞臺周圍擠得里三層外三層,笑容快樂洋溢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到了中午開飯時間,是正席,魚、蝦、雞肉……,樣樣不少!連我最愛吃的豬蹄也有,真是豐盛啊!邳州老家的婚禮真熱鬧啊!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2
我老家在文成,家鄉的風俗及活動有很多: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劃龍舟、吃粽子;中秋節猜燈謎、賞花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
每年的春節,我與爸爸媽媽都會去鄉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大年三十這天是一年中最熱鬧又豐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鄰居家就響起鞭炮聲。這時爺爺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搗年糕,殺雞,殺兔。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粗糙的米粉變成一塊一塊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團有點燙手,等它冷一會,爺爺就開始不停的揉啊揉,一會用手推來推去,一會又翻個面。為防止粘手,還會適當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韌性十足,再把大粉團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爺爺喜歡長條的,他拿模板一壓,一條帶有吉祥如意字樣的長條年糕就好了。而我就與眾不同,用年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人樣,這是爺爺,這是表弟,這是堂哥…………。雖然樣貌有些許丑,但爺爺還是夸我別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開鍋了,聞著香味,還是我熟悉的青菜醬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僅有趣,就連吃飯也有講究。必須一家老小都坐下,舉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談傷心事,說壞話。狼吞虎咽席卷一陣后,一定得大家吃飽喝足,才分壓歲錢,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來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點,村里依舊燈火通明,依舊響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別有一番風味,也是我們小孩歡呼雀躍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過了年,就意味著大了一歲,該更懂事了。除夕過后是正月,接下來是元宵,也就意味著要開學了,不知不覺中也有一絲不舍,再次期待春節的到來。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3
我的家鄉在福建,那里充滿了我甜蜜的童年回憶。那些美好的瞬間讓我難以忘懷,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讓我念念不忘,還有那些特別的風俗讓我記憶深刻。
我的家鄉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后,媽媽出門去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玩,不一會兒,饑腸轆轆的感覺驅使著我到廚房里去尋覓好吃的。我在廚房里翻翻這兒,看看那兒,頓時,一個金黃金黃的大木瓜出現在我的眼前,怎么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開,黃燦燦的果肉包裹著一顆顆滾圓滾圓的小黑籽,就像一顆顆圓溜溜的小珍珠,摸起來滑滑的。我捏起一個放入嘴里,咬了一口。哇!好辣啊!滿嘴都充斥著火辣辣的味道。這個小黑籽味道還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讓那味道在我嘴里漸漸淡去。不過,木瓜的果肉的確好吃,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檸檬和波羅蜜。說起波羅蜜我總會想到大榴梿,它們長得實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雖然它們長得像,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卻有很大差別。大家都知道榴梿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香香的,而波羅蜜的氣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里還留存著它的香甜。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更喜歡那香甜的波羅蜜。
此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特別的風俗,比如我們家每當過年吃完年夜飯的時候都要跳火群。什么是跳火群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里,然后放火燒起來,讓全家老小都從火群上跳過去,預示著新的一年里所有的霉運都被火燒光了,很特別吧?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4
今天是元宵節,但是元宵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臺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泄露后倭寇決定元宵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松時大舉進攻臺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正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戰役。后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峰春游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兩種,咸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面,煮成帶咸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么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后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5
一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也有風俗。
我的家鄉在安徽,那是個有山有水的地方。當然,那里也有很多風俗,比如新年、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婚禮喝酒等風俗。可是,這里面最熱鬧、最熟悉的當然是婚禮喝酒的風俗了,那就讓我來給你介紹安徽婚禮的習俗吧!
在結婚那天,客人來了,主人都要把糖茶端到小孩面前,把茶葉茶端到大人、老人手中。那時,無論誰不喜歡喝這種茶,總要用手把茶水接住,再去喝幾口,表示對主人的尊敬,在端著茶外面看看。
開飯時,新郎和新娘就出來了,并且新郎和新娘的衣服上都有鑲著新郎和新娘的佩花,他們手牽著手,一桌一桌的敬酒,桌子上的人也會舉起酒杯向他們敬酒,而且他們走過一桌又一桌走好之后,又會從房間里拿出紅塑料,里面裝著很多小孩子的大禮包和大人的香煙,還會有一個人手里拿著紅包,一個一個的發,吃好飯,主人家又會把煙花炮竹拿出來放,表示喜氣洋洋。接著,新郎要把新娘接走了,那時,就會分別有六個客人送上肉圓子和紅包,表示團團圓圓,六六大順,新郎和新娘就會回話,他們就把一大袋糖往上扔,表示他們一定會甜甜蜜蜜,同時,又會有許多小孩子上來搶喜糖。緊接著,新娘的父母會把一盆水潑出去,意思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處的水。接著,新娘就會被新郎抱進轎車里,同時,新娘也會留下眼淚,好像舍不得離開父母似的。新娘走了,主人又會送上一袋家庭大禮包,讓我們帶回家。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我喜歡我的家鄉。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6
今天是農歷三月初三,都說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用薺菜和雞蛋一起煮。在我們這里有這樣一個傳說: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采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頭暈癥,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并在老者園內采來一把薺菜,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傳開,人們都紛紛用薺菜煮雞蛋吃,熱潮遍及城鄉。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就在沔陽形成了風俗。以后逐漸傳開,在江漢平原一帶也盛行起來了。
這遠古流傳下來的下來的風俗,現代人們依舊照辦-------一大清早,人們就從田野里采來一把薺菜,洗凈后放入鍋內,加適量水,配上桂皮、八角茴、五香粉、醬油等佐料,同雞蛋一起煎煮,將雞蛋煮熟后撈起食之,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薺菜,一名地米菜,又名地花子。《本草綱目》載:佛家常以薺菜作挑燈杖,據說夏日可驅除蚊蟲,故薺菜又名護生草。
在今天,我也不例外,吃到了美味的薺菜煮雞蛋,聽老師說,這薺菜煮雞蛋還能清火解毒呢!我放學回到家,連忙從鍋里拿出三個熱騰騰的雞蛋,顧不上燙,急急撥開蛋殼,一口氣吃了三個還想吃。難怪我們這里流傳著一首歌謠,也是贊美薺菜是一種美味佳肴的。歌謠是:“地米菜,蒸蒸菜,一陣香氣飄門外,好吃婆娘聞到了,急急忙忙拿碗來,吃了一碗又一碗,厚著臉皮還要帶。”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7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并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里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著名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閑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后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8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中國老話都說,民以食為天。我們可以透過當地的特色美食,知微見著,更好地了解當地文化風俗的獨到之處。有一道獨特的美食,是每一個老文昌人味蕾上不可磨滅的記憶。
無論是宴會的酒席上,還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內;無論是過年佳節,還是親朋好友登門拜訪,文昌人家的案桌上都一定會有文昌雞的身影。尤其是在我們文昌人“做公”的時候,絕對不能少了雞肉。每到“做公”這一天,我常常瞧見家里的大人們,早早起來將處理干凈的雞放入沸水中熬煮。然后,在雞嘴巴上夾著一撮紅紙,再將其和豬肉、茄子等其他一些祭品一起擺放到供桌上,進行祭祖儀式。
經過烹調的雞肉香味四溢,再配上自制醬料,簡直好吃的沒話說。雞肉的做法多種多樣,翻炒后的雞肉外酥里嫩,清蒸后的雞肉美味可口。雞肉制成的菜品也是五花八門,如可樂雞、三杯雞、椰子雞等等。無論是哪種做法,無論是哪種菜品,都別具一番風味,使人垂涎欲滴,難怪文昌雞被列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雞不僅味道鮮美,更有著美好的寓意。“雞”通“吉”和“祭”字,過年吃雞,就是為了圖個大吉大利。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雞爪,寓意新年抓財;雞骨頭,寓意出人頭地。哦,對了,新年過節,可別忘了喝雞湯,它寓意著清泰平安。雞肉,不僅讓人大飽口福,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漸漸的,人們借助過年佳節吃雞的方式,將這種獨特的風俗和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
如果你有機會來文昌,一定要嘗一嘗我們文昌鮮美可口的雞肉,品一品文昌的獨特風俗。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9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一個過年到了,每一個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過年。在我們的家鄉——磐安,還有一項祭祖的活動,更是千門萬戶都要舉行的一種民風民俗。
在我國,祭祖的方式有許許多多種,有的以一個村為一個團體一起去,有的以同一種姓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還有的以一個家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只要到了該祭祖的日子,大家就會聚集起來,到村里的某個地方祭祖,但我們的家鄉祭祖的方式卻與眾不同。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是自己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飯,就會開始做許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己家祭祖,因為祭祖都是以近到遠的。所以先是在家里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進來,讓他們坐在椅子上,然后,奶奶把他們愛吃的豬頭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說這是給玉皇大帝吃的。等他們吃好以后,就好了!”他們吃完后,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點燃后,給了我三根,我說:“為什么不給我六根呢?”單純的我以為有六根就來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時此刻,在一旁的嬸嬸說了一句:“雙數不吉利,大妞!”我當時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沒多說什么。
不一會兒,家里的祭祖完畢了。接著是去祭我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了,在那之間,我和奶奶折了許許多多的金元寶,折著折著,我便鬧了笑話,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媽媽還笑著說:“你要是給他們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游玩嗎?”接著是一陣哄堂大笑,頓時我的臉就紅了。祭奠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為他們的“家”在山上,我們要走幾千米才走到哪里,沒有瓜果只有錢。媽媽說;“只要有錢!他們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所以就沒帶了。走啊、走啊,終于到了,我們一家的祭祖活動也馬上結束了。
這次的祭祖活動讓我回味無窮,它既讓我知道了家鄉的祭祖活動的方式,又讓我吃到了美味!
家鄉風俗650字作文篇10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粽子。看著爺爺細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粽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粽葉,圍著手指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著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么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么輕輕松松的就裝滿了呢?我為什么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著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粽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后把多余粽葉蓋過來,這樣粽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后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粽葉系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粽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里高興極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爺爺把粽子放入鍋里煮,我耐心地等待著,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粽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家鄉眾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