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湯圓主題作文
選擇恰當的素材可以讓作文更加生動有力,讓讀者更容易被說服。怎么寫出優秀的吃湯圓主題作文?這里給大家分享吃湯圓主題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吃湯圓主題作文篇1
湯圓是我國元宵節最具特色的美食,它的歷史悠久,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相傳,湯圓起源于宋朝,是從寧波傳播開來的。
湯圓的品種可不止一種,說的上名號的就有很多:寧波湯圓、長沙姐妹湯圓、成都懶湯圓……其中,我覺得最好吃的要算長沙姐妹湯圓了!長沙姐妹湯圓的名字可不是亂取的。在長沙有一對姐妹開了一家湯圓店,她們做的湯圓味道可口,深受大家喜歡。于是,大伙兒就管這姐妹倆做的湯圓叫姐妹湯圓。
湯圓餡也不只有一種,有肉餡、蟹黃餡、豆沙餡、芝麻餡,還有小朋友們最愛吃的水果餡。
別看湯圓好吃,做起來可麻煩的很。比如做肉餡湯圓,要準備的材料就有豬油、肉末和糯米粉。首先,要將糯米粉加水,揉搓成團;然后將豬油和肉末混合在一起,反復攪拌,再將它們搓成球狀;最后,再將小肉球放入一小塊糯米粉中,包裹起來搓成圓球。把做好的湯圓放入水中,煮沸至湯圓都浮上水面,等幾分鐘后撈起,肉餡湯圓便做好了。
湯圓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在陽春三月化作一賣湯圓的老翁,在西湖邊叫賣湯圓。許仙湊巧走過,便要了一碗。誰知一不小心,一顆湯圓滾落西湖,被白蛇吞了。于是白蛇成仙,化而為人,與許仙結為夫婦。
湯圓,你蘊含了中華的傳統文化,你讓我們看見了從前中國的剪影。
吃湯圓主題作文篇2
今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所以有吃湯圓的習俗!
今天我跟著三姨學習如何做這道傳統美食湯圓!先是準備餡料,說到湯圓餡,最好吃的肯定非紅糖芝麻餡的莫屬啦!只見三姨大火燒熱鐵鍋,把鍋燒的熱熱的,然后把火熄滅并且迅速的把黑芝麻倒進去翻炒,我問三姨問什么把火關了?三姨告訴我,火太旺了會把芝麻炒焦了,芝麻焦了就苦了,吃了會致癌。芝麻炒好后碾碎和紅糖伴在一起,這餡兒就算做好了。接下來就是準備湯圓的皮了,三姨用電熱水壺燒了一壺開水,在燒水的空檔,三姨熟練的把從外婆家帶來的糯米粉倒在了盆里,滾燙的開水澆在糯米粉上發出一陣陣香氣,三姨不斷的用筷子攪拌。等溫度稍微涼了一些,三姨用手把糯米粉揉成光滑的面團。餡料和面皮都做好了。
接下來就是包湯圓了,三姨一邊示范一邊教我包,先是扯一塊面團在手上,把面團揉搓成乒乓球大小的圓球,然后左手拿著面團,用右手的食指輕輕的摁出一個小漩渦,左手的面團跟著慢慢旋轉。這個簡簡單單的動作,我反反復復做了很多遍,不是把面皮戳穿了,就是面皮的口開的太大了,沒有一個是讓我滿意的。三姨說:"不著急,你第一次做,慢慢練習,多做幾次就能掌握分寸了!"我耐心的練習著,心里暗暗發誓,今天一定要包個像模像樣的湯圓出來!三姨真厲害,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多湯圓,我也慢慢的掌握了小竅門,終于有一個能達到標準,塞進去餡料,慢慢的旋轉收口,繼續揉搓成白白胖胖的湯圓了。
這就是我難忘的包湯圓體驗,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凡事只有勤加練習,才能熟能生巧!
吃湯圓主題作文篇3
今天是冬至,按照溫州人的習俗要吃湯圓,寓意一家團圓,平安健康。
晚飯時,媽媽端給我一碗湯圓。湯圓每個直徑大約1。5厘米,看起來白嫩嫩,胖乎乎的,聞起來又香又甜,饞得我口水直流。我拿起勺子,舀了一個湯圓就往嘴里送,燙得我差點把它吐了出來。都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看心急也吃不了熱湯圓。看到我被湯圓燙得齜牙咧嘴也不舍得把它吐出來的樣子,爸爸媽媽都被逗樂了。
“菲菲,你知道為什么你碗里有九個湯圓嗎?”爸爸問我。
我疑惑地搖了搖頭。
“溫州人認為幾歲就要吃幾個湯圓,你馬上就要9歲了,所以就給你煮9個湯圓。”爸爸解釋道。
“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咦,那爸爸馬上要38歲了,不是要吃38個湯圓?”
“對呀!”爸爸笑著說。
“那得是多大一碗湯圓啊!你吃完了肚子要變成大冬瓜了!”我吃驚地說道。
“哈哈,放心放心,爸爸一定能完成任務。”爸爸自信滿滿地拍了拍胸脯,說道。
但我還是將信將疑。
過了一會兒,爸爸的湯圓端上來了。我趕緊探過頭去看。這一看,可不得了!爸爸碗里的湯圓居然是每個直徑只有5毫米的小湯圓!難怪爸爸說自己肯定吃得下。這樣的湯圓我都能吃50個!哎呀!上當了上當了!
剛開始,我對爸爸“耍賴”有點生氣,但仔細一想,爸爸本來就沒說自己吃哪一種湯圓啊,只怪我自己沒問清楚。
今年的冬至還挺好玩兒的!
吃湯圓主題作文篇4
家鄉寧波是魚米之鄉,是很幸運的,有數不盡的水產品,看不完的古鎮美景。然而最負盛名、老少咸知的,倒是一樣風味小食——湯圓。
寧波的湯圓用黑芝麻,豬油做餡,用糯米粉包裹,香味濃郁,用小火煮的內外都軟時,輕輕咬一口含在嘴里,會有糯米的絲絲甜味,里面的芝麻餡兒流出來,順勺子而下,香味因加了豬油而更加醇厚,入口甜而不膩。
寧波人在春節、元宵節,乃至冬至夜、小年夜都有吃湯圓的習俗,足見寧波人對湯圓的鐘愛。湯圓還有浮元子一說,湯圓在鍋里煮時又浮又沉,著實可愛,像戲水的孩子故意逗人。《元宵煮浮圓子》中寫道“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可見,“湯圓”一詞是取團圓之意。想到從前每一年元宵節,外婆總會操辦一頓團圓飯,最后端上來的準保是一大碗的湯圓。一人吃上幾個,這個節日才算節日。
只是到現在,湯圓很普遍了。到一處地方,隨處可見湯圓的影子,甚至還寫有寧波湯圓的字樣,有時興致勃勃地買來一嘗,味道卻相差甚遠,于是總不免懷念外婆或者別的一些上了年紀的長者親手包的湯圓。舌尖之上,不僅追求的是正宗的味道,更注重的是一份永遠有溫度的記憶。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湯圓從古至今都頗讓人贊美,它融入了詩意,融入了祝福,融入了親情。唯其如此,我們才覺得愈發覺得它好,一代代地,沿襲著“佳節又湯圓”的風俗。
吃湯圓主題作文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因為人們在元宵節有吃湯圓的習俗。所以我和弟弟就去和媽媽說:“我們要包湯圓”。媽媽不假思索的答應了我們倆,給我們準備食材。
媽媽把需要用的工具和材料,全部拿了過來:糯米粉、大碗、水、豆沙餡。我們拿來了手套,開始做起湯圓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們把雪白雪白的糯米粉倒入了一個大碗。然后拿起盛著滿滿一碗清水的碗,倒入少許,再拿出筷子用力久攪拌。在攪拌的時候,我發現很吃力,攪拌的時間只要越長,需要的力量也就越大。終于,包湯圓的糯米團做好了,接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事情可就比剛才簡單多了,那就是——包湯圓。我拿出一點糯米團,把它壓平。再放入我最喜歡的餡———豆沙餡。揉一柔,一個滿臉傷痕的“大胖子”出來了。我趕忙又做了一個,又太小了,第三個,包的很好。弟弟去做花樣,做了一個“面條”,又做了一個“圓餅”我也不甘示弱,包了一個“驚喜大湯圓”,其實這驚喜“好”極了:這里面是沒有餡的。我們燒開了水下了湯圓。吃完湯圓后,我問:“誰吃到了‘驚喜大湯圓’?”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被我那“超級老媽”吃了。
做完湯圓,吃完湯圓,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生大道理:只有辛苦的耕種才能獲得糧食,只有付出才能獲得回報。
吃湯圓主題作文篇6
農歷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鬧元宵,看燈會。
下午,外婆拿了一盆糯米粉,放到了一只凳子上,叫我幫助她去拿住臉盆的邊沿,不讓臉盆動。我答應了一聲,就幫外婆把臉盆扶住了。然后,外婆就拿來了一碗開水倒進了臉盆里,接著,她用雙手用力地和起來。米粉很快就被外婆和成了一團,臉盆邊上的干粉還有許多,外婆叫我再去拿一點水來倒進臉盆里有干粉的地方。她拿起和成的粉團往放有水和干粉的地方和了起來。不一會兒,外婆就把一個粉團和好了。還把臉盆邊上的粉都沾在了粉團上面。
現在,大功告成,就等做湯圓了。
等到吃湯圓前半個小時,外婆開始動手做了起來。我看到她從粉團上面抓了一團粉,用手搓成了一個圓柱形,然后,在中間挖了一個孔,邊挖邊轉,那個孔漸漸變大了。接著,外婆把剁好的肉泥放了一點進去。然后,她就把這一個湯圓收口了。我看著外婆做的樣子覺得自己也心動了,也想親手去做湯圓。我立刻跟外婆說了一聲就動手做了起來。我像外婆一樣做著。我覺得沒有自己做得沒有外婆那樣容易,但是也把一個湯圓做好了。外婆看了看說:“嗯,第一個能夠做得這么好,已經不錯了。”我聽到了表揚,更加努力了,接著我又跟著外婆做了下去。不到二十分鐘,我們就把湯圓全部做好了。
接著,就是煮湯圓了。外婆把水澆開,就放了一半湯圓下去。這時,鍋子里的熱氣冒了起來,人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燒了幾分鐘,外婆倒了兩次冷水,才揭開鍋蓋說:“好了,現在可以盛起來吃了。”這時,我看到湯圓已經全部浮在了水面上。爸爸動手盛湯圓。他先給我盛了一碗。我卻把第一碗端給了外婆,讓外婆先吃。這時,外婆笑得連眼睛都看不見了。然后,我接過爸爸遞給我的湯圓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啊,今天的湯圓真好吃,我比平時整整多吃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