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毛片生活片,国产真实系列在线,国产一级淫片免费视频,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匯得文網 > 范文 > 導游詞 >

2023年山東導游詞

時間: 新華 導游詞

2023年山東導游詞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2023年山東導游詞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2023年山東導游詞(精品8篇)】,供你選擇借鑒。

2023年山東導游詞篇1

那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跟隨著全家人乘著公交車來到了抱犢崮風景區。站在抱犢崮門前,我的心情格外舒暢。

購票后,我踏著輕松的腳步來到了抱犢山下,三個醒目的大字映入我的眼簾。我四周環繞了一遍,這里群山連綿不絕,峰頭林立,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我順著臺階往上爬,不到半山腰,就看到一個寺廟,廟里雕有千姿百態的.佛像。例如:觀音。王母娘娘等。有的人燒香拜佛,有的人廟里參觀。走著走著,就有一個和我的一家人一起進去了。洞里漆黑一片,只要一抬頭,就得碰頭,我只好彎腰走了。洞里都是石頭,泥濘不堪,我有些想回去了,爸爸說:“既然來了,不走完,會留下遺憾的。”我便聽著爸爸的話走了。不一會兒,出現了一道亮光,呀!是出口,怎么又回到原來的地方了呢?原來是繞了一圈,真有趣。出洞口后,我們又繼續爬山了。我越走越慢,累的氣喘吁吁。這時,我看到一個比我矮許多的小妹妹爬的這么快,很快就趕上了我。難道我連她都不如嗎?望著她,我忽然覺得腿有了力量。哈,我們已經到了一線天,兩座山峰相互對立著,中間只隔一條縫,還用鐵鏈拴著,有的人都從上面爬上去,只要一失足,就得摔下去,真險呀!

緊接著就是一指峰,臺階兩旁增加了扶手,原來臺階在這兒突然變陡了。在一指峰展示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大量的生物化石訴說著遠古的繁盛,擎天一柱。美麗的石鐘乳令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再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們終于爬到了山頂。

抱犢崮頂上的風景很美,有長命鐵。平安帶等,還有許多的石頭建筑。從山頂往下看,哇,真美呀!云云相連,都在我的眼下,美不勝收。

這時,我真正體會到了“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的喜悅。

2023年山東導游詞篇2

朋友們,有一座大山曾使歷代帝王頂禮膜拜,讓蕓蕓眾生萬民敬仰,它就是全球首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中華國山——泰山。它峻集于天,發育萬物,自認承受天命而為帝王的天子更是把泰山看成是天下一統,國泰民安的象征。為答謝天地的授命之恩,便以泰山為舞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曠世大典——泰山封禪。那什么是“封禪”呢?“封”是指在泰山之巔積土筑圓壇增泰山之高來祭天,“禪”是在山下筑方壇增大地之厚,來祭地。封禪表示功歸天地,以謝神靈。

據史書的記載,先秦時期由七十二位帝王、秦朝時期有十二位皇帝都曾先后封禪泰山,場面最為壯觀的分別是秦、漢、唐三個朝代。公元前219年和209年秦始皇和秦二世先后封禪泰山,留下了秦泰山石刻。它不但是泰山最早的石刻,也是種古代帝王最早的記功碑刻,現僅存兩塊殘石,只有九個半字,保存在泰山腳下岱廟內。你可別小瞧這兩塊殘石,它載入了中國最早的統一文字小篆,成為中華文明一脈相

傳的珍貴例證,因此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堪稱天下第一名刻。

從公元前110年開始,漢武帝先后八次封禪泰山,他完全被泰山雄姿所征服,曾一口氣說出了八種驚心動魄的感覺,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賀矣、駭矣、惑矣,還留下了千古之謎的無字碑,漢武帝的蓋世高功豈是文字所能描述的呢?

公元665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聯袂封禪泰山,泰山封禪大典的行列中出現了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做過皇帝的女性,其實早在封禪四年前兩人便派道士在泰山立起了雙豎碑,俗稱鴛鴦碑,如今上面還有武則天自己生造并推行的11個漢字,包括特別有意思的一個“天”,“天”字本來是“大”字上面加一橫,“大”字表示叉開腿的男人,一橫是蒼天,即男人頭頂一片天的意思,而武則天認為,女人一樣可以做天子,成大事,于是便將一橫下面的叉腿男人改為了穿裙子的女人。

開元盛世的締造者李隆基則把泰山封禪推向了高潮,不僅規模聲勢空前絕后,他還史無前例的把自己親筆撰寫的“記泰山銘”刻在了

大觀峰上,字體嫵媚中有遒勁,文辭典雅中透威勢,盛唐氣象全在其中。

歷代帝王的百般朝拜加重了本是一所自然山脈的泰山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而他們留在泰山上的諸多封禪刻石更是那一段段塵封歷史的活化石,巍巍泰山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魂魄,泰山封禪石刻只是泰山保護文化中的一部分,多少年來泰山精神一直在滋養著普天下炎黃子孫的心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國之魂魄,民之肝膽的中華泰山。

2023年山東導游詞篇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蓬萊閣依山傍海,秀麗宜人,不愧為一個人人稱道的旅游勝地。

今年十一假期,我和爸爸媽媽去蓬萊閣游玩。我們驅車三小時,終于來到了朝思暮想的“人間仙境”——蓬萊閣。

一進景區,我就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把連綿起伏的山巒覆蓋,樹上長滿了綠瑩瑩的果子,很多都叫不出名字,讓人垂涎三尺。

古老的城墻,精美別致的小橋,伴著潺潺的流水,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別有一番情趣。

我邊欣賞著沿途的美景,邊纏著爸爸給我講述八仙過海的傳說。美麗的傳說是這樣的,從前,鐵拐李建議八仙都過一次海,只能用寶物和法力,不能乘船,八仙們紛紛叫好。他們來到大海邊,各用各的法寶過海,不巧半路遇到了蝦兵蟹將,將藍采和捉去,其他七仙奮勇殺敵,最后救出了藍采和,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最終成功過海。

蓬萊閣不僅有動人的傳說,這里的景觀也異常美麗。一走到黃海和渤海交界處,頓時眼前一亮,我被這水天一色的美驚得目瞪口呆,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只見兩海交界處界線分明,好似一個綢帶把整個海洋分隔開來,一半是黃的,一半是藍的,并向遠方延伸,好一個“人間仙境”!游客們紛紛改:在此拍照,那一層層被海風卷起的浪花,像一個個孩子唱著跳著撲向岸邊,迎接四面八方前來游覽的人群,人來潮涌,這里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我想:“魚兒們生活在五彩繽紛的海洋里一定十分幸福,說不定改:美人魚公主還在海底自由自在改:地游動呢!

參觀完蓬萊閣,望著眼前即將告別的“人間仙境”,我久久不忍離去。直到返回賓館,八仙各顯神通過海的情景依然改: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禱,希望偉大的祖國江山壯美,國家日益昌盛!

2023年山東導游詞篇4

大家好!歡迎來到秀麗的泉城——濟南,我是大家的導游丁睿辰,大家能夠叫我小丁。本次旅途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濟南的趵突泉和千佛山。下面,請跟隨我的腳步,來到第一站:趵突泉。

大家請看,在我的右手邊就是著名的趵突泉。趙孟頫用詩句“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書寫出了泉水的奇妙與瑰麗。大家快看,這就是象征著濟南的三股泉水,像老舍在《趵突泉》中所寫,這三股泉水“永久那么純潔,永久那么活潑,永久那么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它們每年都在向外不停地涌出清澈甘甜的泉水,供人們飲用。傳說當年乾隆皇帝飲用過此水,才得以長壽。看,這三股泉水清澈透底,一串串水珠猶如閃閃發光的珍珠項鏈。下面給大家30分鐘時間自由活動,30分鐘后我們在車上集合。

接下來,我們的目的地是千佛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頃,距濟南市中心2.5公里,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濟南三大名勝,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要說起千佛山最值得去的,就是那金燦燦的大佛了。那座大佛說是佛,卻像一座巍然不動的金黃的山。這座大佛通體高20米,號稱“江北第一大佛”。千佛山上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一只可愛的白兔,有的像一只欲要跳起的青蛙,還有的像一只有著大尾巴的松鼠。千佛山還有許多驚喜值得你去尋找。好了,此刻給大家40分鐘游覽時間,大家要按時間回到車上呦!

夕陽西下,我們已經游覽完了行程里的所有景點,感謝大家這天的配合,下次旅途我們再見!

2023年山東導游詞篇5

青島一個美麗的地方,波瀾壯闊的大海,奇峰羅列的嶗山,可稱之是馳名中外,楚楚動人。嶗山是青島一絕,這句話再恰當不過了。

-----題記

風吹了過來,茫茫的大海掀起了一片巨浪,嶗山上,海浪輕輕地拍打著石頭山頂,云霧迷蒙,不時螃蟹爬上爬下,魚兒跳出水面,真和諧啊!

嶗山上花紅柳綠,山坡上長滿了高大的松樹,翠綠的尖葉,粗壯的樹干生動的樹皮,樹帽尖尖的,不時有一兩只調皮的松鼠跳來跳去,有時與其他松鼠玩游戲有時摘松果,有時向游人要吃的,真是可愛極了。那片柳林滿地柳葉,不時有毛毛蟲在地上爬,那柳枝則像那長長的黑發,在風中翩翩而至,裊裊婷婷,天上老鷹飛翔,俯視著絢麗多彩的嶗山。

嶗山旁那蔚藍色的大海波浪滔天,海水與天融為一體,浪花就像那天空的云;要是它與亞龍灣跌落在地上的天空比,也就是半斤對八兩。此時我坐在岸邊,嶗山那迷人的景色在我眼前呈現,碧海青天,海鷗飛翔,山海交界處,一群頑皮的孩子體驗著在水里玩球的樂趣。

隨后我們爬臺階上嶗山,爬到最高處時,云霧彌漫,看下面人小的就如螞蟻。這里有很多人在賣小玩意兒,有賣海狗的,有賣貝殼螃蟹的,有賣特產和食品不計其數。有人在馬路邊賣,有人在草地里面賣還有的坐在石頭上賣。我們向一位老奶奶買了些食品和紀念品,我問老奶奶:“您每天在這爬上爬下不累嗎?”奶奶說:“這也就是馬虎的鍛煉吧!”告別奶奶后我觀察了一下這里,只見這里是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小蟲子飛來飛去。

這時烈日當空,我們便回旅館了,的確嶗山不如泰山雄偉,不如峨眉山秀美,不如黃山綺麗,不如天山神秘,但它獨具魅力。“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嶗山應有這樣的位置,一陣陣木魚聲拉我走回古代,青衣道士往來穿梭,便感覺進入了仙境。

對,這就是仙境。

2023年山東導游詞篇6

歡迎各位朋友來到八仙過海景區。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八仙過海景區的基本情況。八仙過海景區又稱“八仙渡”、“八仙過海口”,坐落在蓬萊城北的黃海之濱,與丹崖山、蓬萊閣毗鄰,與廟島群島隔海相望。整個景區呈寶葫蘆狀橫臥在海上,景區周圍海域天高水闊,景色十分壯觀。_,這里常有海市、海滋奇觀出現,虛幻縹緲,美不勝收。景區是在原來民間修建的八仙祠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游覽面積五萬平方米,內有景點四十余處。景區緊密聯系道教文化和蓬萊仙境神話,以八仙傳說為主題,突出了大海仙山的創意,集古典建筑與藝術園林于一體,意境深遠,觀覽性很強。

蓬萊自古是人們求仙的地方,又迭蒙帝王臨幸,便自然平添了神秘色彩。歷代文人墨客常把蓬萊和海上神山聯系起來,留下了許多贊美仙島神鄉的詠唱。蓬萊以其鮮明突出的神話題材和濃厚的人文氣息,奠定了它在中國東方仙文化的源頭地位。人們總是把蓬萊與神山仙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蓬萊也便自然地成為神仙世界的代名詞。

凡是到蓬萊的客人,大多都是沖著“神仙”兩個字來的。“八仙過海,傳文如此多奇;萬事由人,風景這邊獨好。”(越南友人黃文歡的題詞)不管是否靈驗,在這里你總是可以感受一下神仙的逍遙與超脫,精神上是會得到滿足的。

八仙坊與八仙橋:各位請看,迎面這座牌坊上的“八仙過海口”五個大字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墨寶,八仙過海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久遠,影響深廣,他們的神奇故事數百年來結晶為一句民諺:“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可資借鑒的榜樣和永久的魅力。

大家請回頭看,牌坊上的“人間仙境”四個大字也是蘇軾所題。《海內十洲記》敘及的三神山中,說蓬萊周圍環繞著黑色的圓海,瑰麗而神秘。最重要的是神山上有各種使人長生不老的仙藥、仙草、仙果和仙水。這種縹緲迷人的仙境,寄托著人們在仙道思想影響下對于紛擾、短促的人生的超脫心理,隨著道教的盛行又帶上了宗教的色彩。但是追求長生是人們的普遍愿望,其中也包含著一種積極的熱愛生活的精神。

大家請看,這上千只吉祥鳥(海鷗)或悠閑自得地在海面上嬉戲玩耍,或在藍天白云碧海之間自由飛翔,它們好象也知道這里是人間仙境。古語說得好,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神仙們在這里修煉,海鷗象我們一樣也要沾沾仙氣。另外,我們蓬萊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得十分好,所以通過這一景象,我們看到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與統一。它告誡人們要重視保護自然生態。所以仙人們也選擇在這里修煉、聚會、享受逍遙自在的生活。大家今天來參觀游覽,仙人定會給大家帶來平安、吉祥。

現在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名叫八仙橋,傳說中八仙以懲惡揚善、濟世救人為己任,與他們有關的許許多多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世上的人都以遇到八仙為福氣,所以這座橋自然也就充滿了吉祥與福瑞,走上這座橋的都是有福氣的人,因為我們這里有一句俗語:八仙橋上站一站,無災無難保平安;八仙橋上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壽。

迎面牌坊上“云外仙都”四個大字是蘇東坡同時期的大書法家米芾所題,這里是神仙們聚集修煉的地方,是很有靈氣的洞天福地。

請往里走。請回頭看,牌坊上“得道成仙”四個大字是大書法家黃庭堅所題,各位朋友到八仙過海景區一游,沾了仙氣,就會成為仙人了。

仙源樓:前面這座樓叫仙源樓,樓上的“仙源”二字是唐太宗李世民所題,當年李世民東征高麗時,大軍就是從這里乘船出發的,對于云煙縹緲、神秘莫測的海市蜃樓,這位唐二主是十分神往的,雖然是否如愿很難考究,卻留下了這“仙源”二字。蓬萊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跨進仙源大門您就會產生超凡脫俗進入仙界的感覺。大家請看,門兩旁的楹聯“鑒性明心通凈化,參天悟道會清涼”,是當代大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游此地時有感所題,這幅楹聯的意思是,一個人只有清心寡欲、淡薄名利才會真正感悟出“道”的深奧,才能去追求清凈無為的最高境界,它告誡人們做人要豁達大度、灑脫超然、寧靜脫俗。去掉了世俗的浮躁,心情自然就會清爽坦蕩。

八仙壁:大家請往前走,我們看到的這個拱月形影壁叫八仙壁,上面的浮雕描述的是八仙過海的故事。相傳當年八仙歷經磨難,得道成仙。一日,八仙在蓬萊聚會飲酒,一時興起,欲過海一游,相約不得乘舟,而要憑法器踏浪漂渡。于是,漢鐘離搶先把手中的扇子一拋,那扇子剎那間便大如蒲席浮在海面,漢鐘離躍身臥在上面向遠方漂去。荷仙姑不甘落后,隨手拋出荷花,那花大如磨盤,紅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在花上亭亭玉立,隨浪漂流。其余六位也紛紛拋出自己的寶器法物,躍入海中,漂漂蕩蕩,遨游在萬傾碧波之上。八仙的行動,驚動了龍宮,龍王大怒,命太子外出查詢,龍太子欲奪八仙法物,雙方大戰一場,后經觀音調解,雙方罷戰,八仙終于漂洋過海而去。從此留下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成語。當年鐵拐李的寶葫蘆化作一片葫蘆狀的島礁,就形成了后來的八仙過海景區。

眼前這座雕梁畫棟典雅古樸的樓閣叫望瀛樓,匾額上的“望瀛樓”三個字是當代書壇泰斗啟功先生所題。蓬萊和瀛洲常常被人們連在一起,稱為“蓬瀛”,《拾遺記》里也有“歷蓬瀛而超碧海”的詩句。這里的望瀛樓,指的是在蓬萊仙島這座瓊樓之上眺望瀛洲,接受神山祥光的吉照,自然會有福祉降臨了。望瀛樓由六層組成,水上四層,水下兩層。水上所展示的是豐富的仙境文化。海洋世界展示了幾百種珍奇的海洋生物,其中有千年神龜2只,大鯊魚有數十條,最大的有近3米長、重達300多斤。大鯊魚很有靈性,如果有雅興,它會允許景區的潛水員和它拉手一起遨游大海,令人嘆為觀止。

海豹島:現在各位看到的是海豹島,島中放養了數十頭斑海豹,這種斑海豹是渤海特有的生物。它屬于哺乳動物,用肺呼吸,以魚肉為食,在水中行動非常敏捷,頭腦聰明,十分可愛。大家可以去買份魚食喂喂它們,親近愛撫一下這些海洋生靈。還可欣賞海豹水上芭蕾表演,會有很多樂趣。

流香榭:這個水榭叫“流香軒”,相傳當年荷仙姑東渡過海時,曾在此停留過,當時恰逢她手持的蓮花盛開,她便信手摘下一片花瓣,留在此處,從此廊軒中經常飄溢著淡淡的荷香,因此得名“流香軒”。西邊的水榭叫清風榭,“琴臨池水彈明月,灑向仙閣酌清風”,充滿了詩情畫意,待會兒大家可以去欣賞一下。

鐘鼓樓:前面假山旁是鼓樓,撞擊五六聲福星到,敲打七八次鴻運來,各位有興趣可以上去敲鼓祈福,每敲一聲都有不同的含義,歡迎大家敲擊祈福;“碧落天鼓送遲暮,漁舟唱晚迎早潮”,聽聽晨鐘暮鼓,將會使您拋卻所有人間的煩惱。

望瀛樓與海底世界:大家請往上看,匾額上“天風海濤”四個大字,是劉海粟大師于1982年到蓬萊游覽時所題。下面的楹聯“登斯樓也聽濤覽海,待遠舶兮送往迎來”是當代大書法家歐陽中石所書,這幅楹聯的意思是登上望瀛樓,壯麗的大海景色一覽無余,濤聲陣陣,令人心曠神怡。當舟楫靠向八仙渡,賓客紛紛而至。這里游人如織,仙人在此熱情的歡迎大家。(更深的含義是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是歷史的過客,現實世界送往迎來著一代代人們,生生不息,無窮循環,人的一生只是短暫的一瞬間,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活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大家請隨我來,現在我們將要參觀的是位于望瀛樓水下兩層的海洋世界,海洋世界主要展示了黃渤海及南海的各種珍奇生物。游覽此景,尤其是海底隧道,會有置身大海之中的感覺。大家或許要問,這海洋世界與神仙文化有什么聯系呢?中國東方的仙文化是來自大海的,大海確實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它對神山仙島的傳說起到了一種背景襯托作用。我們徜徉在藍色的海國之中,既會產生一些奇妙的聯想,又可增加一些知識,是很有意思的。

大家請隨我攀登二樓,二樓是旅游音樂茶座,迎面這幅屏壁圖是《碧水映春光》圖,是用24K純金制作而成(是揚州漆器廠大師制作的),大家請看舞臺上方的這幅《群仙祝壽》圖,展現的就是蟠桃會上群仙給王母娘娘祝壽的場面,正中上方騎鳳凰的是西王母和侍奉她的仙女,下方從右至左分別是呂洞賓、藍采和、韓湘子、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何仙姑、漢鐘離八位神仙。這是老子和他的書童,再往左是劉海、麻姑、和合二仙、哪吒、福祿壽三星。這幅畫是用888塊翡翠、象牙、玉石精雕而成,是由專為國家領導制作出口禮品的揚州漆器廠的大師們精心制作的,也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幅漆雕鑲嵌壁畫,十分珍貴。大家游覽景區后可以稍事休息,一邊品茶一邊聆聽古典名曲,心情會感到格外輕松和溫馨。請到二樓平臺南側。請看這副楹聯“瀛海綺瀾三島近,蓬壺株樹五云高”,是清末名臣曾國藩手書。大家請隨我到平臺北部。這副“海市蜃樓瞬息看仙山瓊閣,青山綠水百年可退老養生”楹聯,是中國當代紅學泰斗馮其庸先生八十高齡時為我們景區所題。馮老這副楹聯的意思是海市蜃樓的景象是虛無縹緲的,瞬息即逝。暗喻了人生的短暫,不要被功名利祿所困擾,超脫出紅塵滾滾的喧鬧世界,回歸自然,在寧靜悠遠的青山綠水中頤養天年,才能象神仙一樣逍遙快樂。

大家請隨我更上一層樓。這里是品茶觀海、賞景聽濤的地方。神仙們往往是飲酒作樂,放浪形骸,而我們卻終歸是人間情懷,清茶一杯,十分風雅。茶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是人生的必需品。特別是在這望瀛樓上,靜靜品茶會使你進入物我兩忘,禪意融融的佳境。“從來佳茗似佳人”,同對一片滄海,同伴一縷清幽,細啜慢飲之中,自有無窮韻味。我們景區專門聘請了著名的浙江木雕師,用各種名貴木材按照清代風格建造了八個高檔雅間,雅間內有茶藝表演員為您表演茶道,您可品嘗我們景區特制的八仙茶,八仙茶又稱為八仙長壽茶,是用人參等貴重中藥材精心釀制而成,具有補腎健脾、益氣溫陽、抗衰防老的效果,常飲此茶可養生保健、延年益壽。

來到蓬萊的客人,常常為見不到海市奇觀而感到遺憾。而在八仙渡,卻可以從望瀛樓上觀看到綽約迷離的瀛樓海市,領略到虛幻飄渺的奇異景象,得到感觀上的滿足。從這小小的觀景臺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通過光的折射而映現在樓窗玻璃上的海天景象。丹崖仙閣和田橫山的虛景與長山列島實景連在一起,綿延成一幅亦真亦幻的海上仙山圖。蓬萊仙城的樓臺,觀光大道上的車流,還有八仙渡環海西長廊的倩影,都映現在這方透明的屏幕上。其實,這里的景象和真實的海市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種光學折射的作用,只不過真實的海市是出現在海天之間的,這里卻是窗前之觀,實際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前面的仙姑間和其他幾個地方我們都可以通過窗口見到這種生動神奇的景象。

望瀛樓最頂端是海風堂藝術館。大家請上樓。這里珍藏著古今中外的名人字畫,古代的有揚州八怪、張路、查士標、何紹基、劉墉、董其昌、鐵保等的真跡,當代的有國學大師季羨林、紅學泰斗馮其庸、書界大家啟功、沈鵬、歐陽中石等,以及各類珍貴古籍畫作。

八仙祠:眼前這座建筑便是八仙祠。大門口這位手持托盤的孩童便是善財童子,專門為樂善好施的人們降財賜福。

正對大門的是八仙祠正殿,八仙祠匾額是由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題寫的,楹聯“九天閶闔開宮闕,八仙過海在蓬萊”是由國家功勛藝術家、著名學者楊仁愷先生題寫。八仙祠里面供奉的便是八仙了。西配殿是財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文武財神、月老和文曲星;東配殿是祈福殿,里面供奉的是福、祿、壽、禧四位神仙。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八仙祠。

關于八仙的傳說,在我國流傳久遠,影響深廣。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詩詞、雜記中都有八仙之說。《太平廣記》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記載。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后人所傳的八位仙人。到元明時期的雜劇中,才認定了我們今天所說的“過海八仙”。人們所創造出來的八位仙人形象,實際上并不甘愿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聽從道家之祖老子調遣,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個小小的流派,即所謂的“散仙”。

八仙祠正中供奉著漂洋過海的八仙,在他們的東面是東西南北四方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位神仙受太上老君調遣,掌管天上二十八星宿,為人間排憂解難,保佑人間平安。西面是風婆雨神雷公電母四位神仙,掌管風雨雷電。中間八仙中的第一位是長相最英俊的韓湘子,據說他是唐朝大詩人韓愈的侄孫,生性狂放,寶器是手中的洞簫。第二位是成仙最早的漢鐘離,原名鐘離權,漢朝人,他的寶器是身下的芭蕉扇。第三位是長相最丑但道行最高的鐵拐李,據說他的大葫蘆里有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因此又被稱為藥仙。在我們的后景區有一個漢白玉的大葫蘆,就是根據傳說所設計的。第四位是年紀最大的張果老,民間有張果老倒騎驢的故事。他為什么要倒騎驢呢?有這樣四句話可做解釋“訪過多少人,不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這位老人處事小心謹慎,凡事回頭看,便于總結經驗。他的法器是手中的漁鼓。第五位是八仙之首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兩舉進士不第,后隱居終南山修道。傳說他可以點石成金,他的法器是身后的陰陽寶劍。第六位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荷仙姑,廣東增城人,少時家貧,常在山中采野果奉母,自己卻以礦石云母粉充饑,孝心至誠,感動天地,遂成女仙。她的法器是盛開的荷花。第七位是年紀最小的藍采和,成仙時年僅十四歲,寶器是手中的花籃。最后一位是成仙最晚的皇親國戚曹國舅,宋代人,原名曹權,對其弟仗勢作惡深為不滿,看破紅塵,散財濟民,入山修道,列入仙班,他的法器是手中的云笏板。

我們一般習慣于把“神仙”連在一起稱謂,其實“神”和“仙”是有區別的。神話中的“神”是天生的,而仙話中的“仙”卻是修煉而成的。這既符合了宗教的勸世之宗旨,又迎合了人們樂于長生的心理,因此能較長時間適應歷史變化,在千百年中盛傳不衰。群仙形象體現了民族文化心態,成為我國文化史上的獨特創造,也大量進入古代文學創作,在形成文學的民族風貌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八仙故事的豐富想象力,至今仍然給人以智慧的啟迪和美感的享受。八仙被譽為平安神。平安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各位來到這塊神仙寶地,不妨入鄉隨俗拜拜八仙,保佑您和家人平安健康。

請到西配殿,西配殿是財神殿,“財路隨緣取之有道,神靈主理造化在天”,供有四位神仙。第一位是月老,俗話說“千里姻緣一線牽”,月老手中的紅線,會系住天下有情人,保佑他們永結同心,白頭偕老,美滿幸福。第二位是文財神,第三位是武財神,這二位在民間被稱為“文武財神”,保佑你的孩子學業有成,一舉高中。(“財路隨緣取之有道,神靈主理造化在天”,此聯意是,拜了財神就與神靈有了緣分,就可以得到保佑了。“無為而治”是道家的理論之一,“有所求而無所得,無所求而有所得”從表面上看是以靜待動,是一種消極的處世態度,但是認真感悟,就會發現一種深層次的人生哲理。道家一再強調“物極必反”,凡事要把握好一個“度”,對錢財看得太重,必然對親朋情誼看得很輕,那么你就會失去很多親朋好友,也就失去了財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親朋好友就是財富,甚至有人把它比作“生產力”,一個人的仕途的升遷,生意場上的良好商機的出現,都離不開一條原則,就是老朋友感情的加深和新朋友的結識。如果失去了新老朋友一切都無從談起。假如你始終如一地講道德作好人,廣交朋友,你所需要的東西都會如期得到。)

東配殿是祈福殿,“道德神仙增榮益譽,福祿壽禧長樂永康”,這里供奉著四位神仙。第一位是福星,掌管人間旦夕福禍;第二位是祿星,掌管人間功名利祿;第三位是壽星,保佑人們身體健康,多福多壽;第四位禧星也就是送子娘娘,無子求子,有子保子,保護子孫后代平安成長。(“道德神仙增榮益譽,福祿壽禧長樂永康”的聯意是,追求幸福安康是人們共同心愿,但是神仙告誡人們,只有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才能如愿以償。才者德之資也。有才有德是圣人,有德無才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無才無德是庸人。在仕途也好,生意場上也好,結交或用人,當然最好是德才兼備的圣人。如果二者不能兼備時怎么辦呢?神仙認為,寧用有德無才的君子,不用有才無德的小人,因為小人太能制造禍端。所以近君子避小人,也就是近福避禍。生活中結交的君子多了,自然可以得到福祿壽禧,長樂永康也就實現了。)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景區北部,這里海中有島,島中有海,面前這片水域稱為瑤池,里面放養著當地特產的海參和各種魚類。瑤池正中是“會仙閣”稍后我將帶領大家登閣拜仙。路邊這個大葫蘆,就是前面所說的鐵拐李的法器,當地俗話說“摸摸葫蘆頭,一輩子不發愁;摸摸葫蘆腚,一輩子不生病”。各位不妨去摸一摸,沾點仙氣,消災去病。西邊還有一只神驢,是張果老老先生的坐騎,待會各位有興趣可以去騎一騎,體驗一下回頭看的樂趣。

奇石林:這里有我國北方最大的奇石林景觀。水是園之脈,石是園之骨,這里既有以瘦、透、陋、皺聞名于世的江蘇太湖石,又有充滿靈氣的安徽靈壁石,敲擊它則有天籟之聲。還有山東的奇石。這些奇石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是夜晚在月光掩映下,千姿百態,形狀各異,美侖美奐。

環海長廊:石林外邊是長達1000米的環海長廊。在環海長廊上遠眺一望無際的藍天碧海,近看八仙渡中充滿了神韻的亭臺樓閣,會給人一種超凡脫俗、心曠神怡的感覺。長廊里共設有九座亭子,八位神仙到此各據一亭,東西八座分別是鐘離亭、洞賓亭、果老亭、拐李亭、湘子亭、采和亭、仙姑亭、國舅亭,正中間的亭子叫“頤心亭”。

長廊下是觸摸池,放養著海星、海葵、各種小魚小蝦。隨我游覽景區后您可以在這里脫下鞋子、挽起褲管,親密接觸一下海洋生物,有小孩的朋友還可以認識海洋生物,增長知識。

拜仙壇:前面就是拜仙壇。傳說,當年秦皇漢武到東海訪仙,求長生不老藥,特地設壇,并舉行盛大的拜仙儀式,其場面氣勢恢宏,鼓樂喧天,聲音響徹了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以此祈求神仙保佑長生不老。后來鳴放鞭炮拜仙祈福成為一種傳統風俗一直沿襲至今。今天您來到這里,可以親手點燃鞭炮、祭上香火來表達您對神仙的敬仰,感受當年秦皇漢武拜仙時的盛大氣氛,爆竹聲聲會給您和家人帶來仙人的祝福,祝福您一生平安、健康長壽。同時,這里四周礁石林立,北望海天遼闊,長山列島歷歷在目。春夏、夏秋之交,則有海市蜃樓奇觀出現,山海樓臺,草木隱現,車馬行人,忽去忽來,景象神奇莫測。但愿各位在蓬萊旅游期間,有幸見到這一奇觀。各位可以乘坐八仙快艇去遨游大海,作一回海上仙。

媽祖殿:我們西邊這座建筑是媽祖殿。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她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福建莆田湄州人,是都巡檢林愿之女。降生時,紅光滿室,異氣飄香,彌月不聞其聲,故名林默娘。少時聰穎,遇一道人授以“玄徽真法”。長大成人后,曾在古井中得到“天書”,從此頗具神異,通曉變化,常在海上搭救遇難船只,受到人們愛戴。是中國沿海地區人們崇信的海上保護神。道教興起,佛教西來,成仙成佛成了教徒們追求的目標。媽祖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而被人們崇奉為神,當然要有一段故事論述她成神的原因和經過。其實她是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出來的一個神話人物。今天媽祖不僅成為海峽兩岸共同供奉的女神,并且傳播到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美洲地區,成為世界共同信奉的女神。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和九月九日謝世之日各地都有熱鬧的祭祀活動。如果您乘車坐船,請拜一拜媽祖,她會保佑您一帆風順、一路平安。

龍王宮:東邊是龍王宮。龍王是民間普遍信仰的神靈,掌管江、河、湖、海、泉、澤、井,是水之神靈。舊時民俗每逢遇到旱災、水災、火災都求龍王保佑以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八仙過海時雖然和龍王發生了沖突,但經觀音調解,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龍王就在此“降甘霖恩施萬古,息風波澤被千秋”了,一年中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也是龍王的恩澤。

會仙閣:我們眼前的這座高達42米氣勢磅礴的古建筑就是會仙閣。會仙閣的意思是眾仙相聚、會合仙賓,也是凡人與神仙會面的地方。(神,也叫神靈或神道,是宗教和古代神話中所幻想的主宰世界、超自然、具有人格和意識的偶像。道教為多神教,崇敬和供奉的神很多。)會仙閣中薈萃了道教最有代表性的72位神仙,供奉有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三清、四御,還有五斗星君、四值功曹、九天玄女、千里眼、順風耳等32位神仙。在地下一層的會仙殿中供奉有降獸八仙和莊子、姜尚、安期公等40位神仙。匾額“會仙閣”和楹聯“常稱香港通海客,且看蓬萊會神仙”是由當代大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題寫,另一側的“披云臥雪”匾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題寫。大家請看正門上“眾妙之門”這四個大字,意思是踏過這個門,在閣中可感悟道家的玄妙與深奧,登上閣頂,憑欄遠望,碧海藍天盡收眼底,正像著名作家楊朔描述的那樣“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臟六腑都洗得干干凈凈”。現在請大家登閣觀海,登閣的過程叫“得道成仙”。

會仙閣一層供奉著九天玄女、麻姑、千里眼、順風耳、溫瓊、馬王爺、王靈官;二層供奉的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神(四值功曹);三層供奉的是五斗星君;四層供奉的是四御:玉皇大帝、太皇大帝、天皇大帝、土皇地 和三官:天官紫薇大帝(主賜福)、地官清虛大帝(主赦罪)、水官洞陰大帝(主解厄);五層供奉的是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三清:玉清原始天尊(盤古)、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上清靈寶天尊(太上道君)。

(道教的中心內涵: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他最早提出宇宙間的天地萬物都來源于一個神秘玄妙的母體--道。所謂的道是具有自然無為、無形無名、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又不可言說的物性;它是開天辟地之前,宇宙渾沌混一的原始形態,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法則。大道無形無名卻孕含著一切有形事物生成發展的玄機,老子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元氣又分為陰陽二氣,就是說:從空虛無形的道首先生出渾沌混一的元氣,元氣分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感沖和而化生和氣,再由此派生出世界萬物。天地萬物皆為陰陽二氣沖和而成,所以包含著陰陽兩個方面,這便是道家關于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論。

與道相對應的另一概念是“德”。德的意思是得道,即認識和體驗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則修身治國。老子把道看作神秘世界的本源。他主張人們去直接體認隱藏在不斷變化事物背后的道理和法則。體認的方法是閉目塞聽、絕圣棄知、滌除玄覽、致虛守靜,使內心清靜歸于道的真理。(在老子思想中還包含著某些辯證法的因素。他看到美丑、善惡、禍福、有無、難易、高下等矛盾對立面互相依存的關系,并且認識到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物極必反,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道理,但是他又認為事物的變化運動循環往復最終仍然復歸于靜止不變。)

2023年山東導游詞篇7

初名太平興國院,又稱上苑,系宋太祖為華蓋真人劉若拙敕建道場,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重修。太平宮坐落在嶗山東部上苑山北麓、仰口灣畔,正殿名三清殿,配殿為三官殿和真武殿。路口兩側有兩株古松,據傳是宋初建宮時所植,樹側的巨石上鐫刻著“疑是幻境”四個大字,在嶗山現存的寺觀中,太平宮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的道觀。太平宮宮西絕壁矗立,下有天然石洞。洞內縱橫各數丈,高敞如廈;洞頂鐫刻“混元石”三字及星斗圖案;洞旁眠龍石上,鐫“猶龍洞”三字。宮北山坡下有澗水噴涌,相傳曾有農人見白龍游泳其中,名白龍澗。澗底巨石累累,橫跨兩岸,水從石隙下瀉,稱仙人橋。過橋山坡有巨石,上刻邱處機詠嶗山七絕20首及序。宮東北奇峰突起,形同巨獅,張嘴作怒吼狀,名獅子峰。峰巔崗巒平敞,云氣彌漫,有“獅嶺橫云”勝景。

太平宮位于仰口灣畔的`上苑山麓,負山面海,景色綺麗,有奇峰異石,古木幽洞,近年來又經全面修建,是嶗山的主要游覽區之一,也是自此而南游覽嶗山的第一處名勝。

游人自仰口下車,沿新修石階登山,前行不遠,路兩側各有一株粗逾環抱的古松,虬枝交錯,針葉披拂,傳為宋初建宮時所植,在嶗山古松中首屈一指。松側有兩方巨石,石上舊刻“疑是幻境”四字;新鐫清代武邑縣令楊澤詩一首:“上苑蟠松陣,半山宮殿森。嶙峋深石洞,爛熳疊花簪。峭壁文苔篆,__巖曲鳥音。仙人橋下水,聲響曳鳴琴。”此景名“雙石長松”。

2023年山東導游詞篇8

大家也許知道,濟南又叫“泉城”,就因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為眾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征。可以這樣說,不游覽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說到過濟南。

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的“大客廳”泉城廣場的西邊,在濼源大街北面,公園始建于1956年,因為公園里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園小巧玲瓏,清靜幽雅,是周圍市民晨練、游玩的好地方。全園由十個景區,今天,我來為大家就趵突泉景區、漱玉泉景區做重點介紹。

現在我們到了公園西側的趵突泉景區,這里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觀賞的景觀。這里由亭臺樓閣、廊、榭組成。高低錯落的建筑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吐騰涌的趵突泉。有三個大泉眼一起噴發。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像不像雷聲滾動?這被稱為“趵突騰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嚴冬,水面上的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霧。一邊是幽深的泉池,一邊,波光粼粼,一邊是彩繪的樓閣,雕梁畫棟,這些與薄霧形成“云霧潤蒸”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有作品贊美,就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業有贊美的文章。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游客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詞嗎?對了,這是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趵突泉還有一處值得觀賞的景區,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長方形、四面欄桿用漢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見的泉池。你們看,泉水從石壁上溢出來,活潑歡騰的流入池塘里,聲音清脆。相信女詞人李清照在這里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這座漂亮的院落,是為了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館”。院內正廳的對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這是大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你們看,天資聰慧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嗎?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讓趵突泉的泉水給大家帶來靈氣和詩情畫意,讓美麗的泉城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里。再見!

2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