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500字
你可以思考宇宙人生社會和萬物的奧秘,如果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同時給社會和他人帶來積極影響,那么你是哲學家和思想家;如果上天啟示給你這些,你是宗教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500字1,歡迎閱讀!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500字(精選篇1)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在某雜志上。雜志登載了書中的一篇節(jié)選故事,講的是一個姑娘總是把人看成各種動物,而這些動物的習性和那個人的性格竟然驚人的吻合。驚奇之下更激起了我對這本書的好奇,于是忍不住到圖書館借來一讀。
本書是一位原本是公司項目總監(jiān)的高銘,由于對精神病患、心理障礙者以及邊緣人的內(nèi)心世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于是工作之余利用閑暇時間,各種手段傾聽這部分特殊人群的心聲后整理成的筆記,也是國內(nèi)第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手記。
一開始,我的確是抱著看看“精神病人”的娛樂心態(tài)進行閱讀的,可是沒看兩篇,這本書的內(nèi)容就讓我對這個世界,這個維度有了全新的視角和認知。書中的病人大多并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張牙舞爪意識不清的精神病人,相反,他們中很多人有著自己對世界獨特的認知角度與方式。在他們之中,有的認為人類并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而是細菌。細菌奴役著人類,細菌寄生在人類身上,獲得它們需要的物質(zhì)。當人類的存在真正威脅到細菌時,細菌便會輕而易舉地消滅人類;有的人認為石頭有生命,會說話,我們的生命在石頭只是短短的一瞬。于是她每天每天蹲著研究石頭,試圖與石頭交流而因此被認為精神不正常;有的認為世界是多維度的,而自己卻不屬于這個維度,而是從一個更“先進”的維度中被通過量子論轉(zhuǎn)移到這里的這些不同的世界,在平時看來的確荒誕可笑,可是當真正傾聽他們的世界和想法,卻也有著存在的合理性,甚至讓人開始懷疑自己從前的認知是不是就一定正確呢?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正在工作的“病人”,每個月總有這么幾天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關(guān)閉一切通訊設備,斷電斷水,拉上窗簾,讓房間一片黑暗,使自己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之中。他只準備水和沒有味道的面包以滿足生理需要,然后躺在里面,就這么呆上幾天。他說在這幾天中,他什么都想什么又都不想,自己一個人感受自我。味覺,嗅覺,聽覺,觸覺,視覺,都處于全新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多奇妙的感覺啊。這讓我聯(lián)系到自己,平時離不開電腦,更離不開手機。吃飯、上課想要少碰手機卻又時常忍不住掏出來刷刷微博與人人。自從有了手機電腦電視,的確我們很少有時間可以安靜的看看自己,世界充斥著各種聲音,太雜、太亂,以至于我們什么都聽,又什么都聽不到。挑幾天留給自己,隔絕自己,審視自己,我也許會想想自己都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是不是真的存在著,而不是隨波逐流行尸走肉這不是和孔老夫子的“三省吾身”有著一種奇妙的契合嗎?我從心底不認為這個人是“病人”,他只是用自己的辦法審視自己,這也是現(xiàn)時代社會很多人缺少的卻又急需的一種心態(tài)。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到底哪一種才是真正的正常人。這讓我想起一句話:當全世界都是神經(jīng)病時,正常的那個就會被認為是不正常的。那么我現(xiàn)在所屬的世界中,究竟是大多數(shù)人是正常的,還是那小部分人才是正常的呢?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看法,我卻認為這沒有界限。誰規(guī)定世界上只能有兩種人呢?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500字(精選篇2)
首先得闡述此書的真實性是有待考究的,簡介中作者稱自己深入精神病院多次,與各位案例病人進行對話并歸納的真實性暫且不論。此書著眼的意義應是,給對精神疾病知識貧瘠的時代一個警示,大部分的人群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保存偏見,卻忽略了在此書列舉的種種案例中,不乏有發(fā)病率廣而普及率低的病癥,比如抑郁癥。也忽略了精神疾病患者不該被簡單一句“瘋子”而恥笑,他們所承擔的痛苦并不少于生理疾病患者,痛在于“清醒時依舊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也不知什么時候會再出現(xiàn)問題”,對于精神疾病的研究也遠遠落后,使之承擔了過多的非議。
在章節(jié)里也有因為年代久遠而未被更正的東西,比如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取向已被正式廢除于精神疾病中,所有非正常性取向只是相比普遍性取向而相對較少的生理取向,已無需介入任何形式的藥物及其他形式的治療。
對于大多數(shù)來說,非正常的世界似乎是“潘多拉的魔盒”,我們偶然窺見一斑,但這本書的意義,就是讓更多人能對精神疾病有些許正確的認識。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500字(精選篇3)
實話實說,我是看不懂這本書的。那些人講得東西太深奧,像什么量子力學,四維空間,我都不明白。可還是想看,不為什么,就是想。
作者說,有一個精神病科醫(yī)師告誡他,不要想那些病人告訴你的世界觀,不然你遲早也會瘋的。讀到這里,突然有些羨慕作者,至少他能理解精神病人的世界,而我不能。換句話說,因為我知識不夠,理解力也不夠,所以我連瘋的資格都沒有。
我是個普通人,沒有超高的智商,也沒有超高的情商,平平凡凡的過一輩子,也許就是我的歸宿了。看了這本書,突然覺得諷刺,我不能成為什么改變世界的大人物,卻連瘋也做不到了嗎?你可能想說,瘋有什么好的。但我并不是想瘋,只是想擁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
所以從現(xiàn)在起,努力地讀書,不為別的,只為讓自己的命運屬于自己。每天早上起來,問一問自己,我真的足夠優(yōu)秀嗎?
我并不比別人優(yōu)秀多少,至少智商不足以高到加入門薩——這本書里的一個精神病人就是門薩會員。所以沒什么可沾沾自喜的,一點成績,一柜圖書,都沒什么了不起,至少我現(xiàn)在,連瘋的資格都沒有。
每個天才都有可能是個瘋子,每個瘋子也都有可能是個天才。我不是天才,也不想當個瘋子,至少現(xiàn)在不想。但如果有一天,我因為什么事想不開而瘋了,我希望能做個真正的瘋子,天才的瘋子,希望那時候,我能有瘋的資格。
好好讀書吧,不然當你在某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你連瘋的資格都沒有,該是多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