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白鹿原讀后感心得
《白鹿原》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但它的現實主義又不同于以前的革命現實主義,要求比生活更為集中、更為突出地反映所謂“生活本質”,在人物塑造上有類型化和兩極化傾向。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白鹿原的讀后感,希望能幫到各位。
陳忠實白鹿原讀后感心得【篇1】
《白鹿原》里每一個人物的命運讓人覺得不按常理,卻又卻得理所當然,讓人感嘆惋息,每個人的命運,看似被自己掌控,實際上都逃不脫時代的裹挾。
朱先生是一個被作者賦予無限力量的人物,他的存在如同《百年孤獨》里的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基,具有預言的能力,具有無邊的智慧,具有圣賢的品德,不與政治沾邊,能獨善其身,受萬民景仰,他所具有的精神品格才是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閃耀著智者的光芒。這無疑是一個理想化的人物,但中華民族真的是靠著這份信仰,開出了燦爛的文明之花。
陳先生對于人物的刻畫,總是立體的,多方面的,即頌揚,又批判,唯獨朱先生,像旗幟,像太陽。
在看到鹿兆鵬執著信仰的共產主義,卻在這份信仰里幾經沉浮,挫折連連。在看到白靈那么單純,那么執著地信仰共產主義,卻死在共產黨肅反的內部政治斗爭中。兆海也死在國民黨與共產黨的交戈中。還有改邪歸正的黑娃,品性剛正,卻被狡猾的白孝文篡奪了果實,慘被害死。國民黨統治時沉重的苛捐雜稅,到了共產黨統治也是凌亂的政治斗爭,他們為黨為民,他們一腔正義,最后都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陳先生想告訴讀者的是,主宰歷史進步的,從來不是政治,而是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而主人公白嘉軒的身上,就是帶著前朝的遺腐氣息,卻有著中華民族千年的剛直正義,他是非善惡分明,以德報怨。抱著祖先流傳下來的遺訓,世界千變萬化,生存和繁衍的信念不變。
陳忠實白鹿原讀后感心得【篇2】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著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說,不管經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蘊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并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斗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造些什么輝煌,最后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后,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這也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的作用。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規規矩矩,優柔寡斷的性格中走出來,變得桀驁不馴,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小時的膽小羞怯,后又勇猛剽悍,最后又歸于知書達禮,學為好人。其實性格與環境的關系是辯證的,環境塑造了某人某種性格,而某人憑著某種性格來重新塑造環境。
書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們的呢?
希望用青春奮斗的熱情攪破生活的波瀾不驚,用我們的雙手與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陳忠實白鹿原讀后感心得【篇3】
讀完《白鹿原》,合上那厚厚一本書,眼前仍浮現著書中種種人物,種種事跡。它以小小的白鹿原坡為側面,展現了一個民族的生活史,從顛覆腐朽的清政府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權這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又以鮮活的農村生活為著眼點,塑造了一個個骨血豐滿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也讓讀者對于革命,對于人生,對于命運都作回味和深思。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著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說,不管經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蘊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
小說以“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開篇,展開了接下來漫長浩蕩的白氏家族和鹿氏家族在生活的車轱轆下的明爭暗斗和興衰勝敗。白鹿原古來民風淳厚,白家和鹿家在父輩就交好,本來在白鹿原上過著自食其力的躬耕生活,但是白鹿原畢竟不是桃花源,不可能脫離于歷史,一撥撥軍隊和政黨來了走了,上層管理者幾異其人,留給人民的只有沉重的苛捐與欺壓。這個時候,有的人熱血上涌一心救國,有的人安分守己不為所動,有的人趁火打劫,到頭來,命運卻總不似自己設想。令人唏噓中感嘆命運的無常。從監獄歸來的鹿子霖那句房子不過是搬來搬去中,他以看到這無常,一生苦心經營算計的財產,可能一夕之間蕩然無存,而只有人,人活著就有希望。
陳忠實白鹿原讀后感心得【篇4】
《白鹿原》充滿了命運般的神秘玄學色彩,這是它獨特魅力之所在 。
我覺得最能寄托作者本人思想的,應當是朱先生以及神話般若隱若現的白鹿。朱先生自幼苦讀程朱理學,后成關中名儒。他考取功名,看到時局不穩,拒官不做, 素食布衣清心寡欲過完一生 。
他 除罌粟、樹祠碑、賑災民、辦書院、修縣志,做過許多功德無量的壯舉。他能掐會算, 被村民們奉為能占卜問卦的活神仙。他既不像白嘉軒奉行封建禮教頑固不化,又不像鹿子霖善于投機鉆營充滿野心和欲望,他超脫于世,卻又不忘為民謀福,他順應時事,卻又保持精神上的獨立,可以說他是中國眾多文人心中希望達到的一個完美境界,是白鹿原的靈魂之所在。而白鹿,傳說它所過之處,萬木繁榮,禾苗茁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毒蟲滅絕,萬家康樂,它寄托了原上人們對太平盛世安康生活的企盼,給原上帶來了崇尚道德禮儀的樸實風范。白嘉軒六娶六喪,后來他發現白鹿寶地,使了心眼從鹿家人手里盤過來遷移祖墳,由此人丁興旺,實現家境大逆轉,這又為白鹿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白靈被害之時,白嘉軒徹夜未眠,他夢到了白鹿眼窩里流著眼淚,看見他未作停留,掉頭朝西飄去了。而朱先生去世時,他的妻子朱白氏則看到書院里白鹿升天歸去。
原上的白鹿,人間的精靈,它久遠、寧靜、與世無爭,它似乎成了一個符號,一種象征,占有它則興,失去它則衰,正是它的穿針引線,使小說更添一分神秘。
陳忠實白鹿原讀后感心得【篇5】
白鹿兩家的恩怨紛爭成為了貫穿全篇的主線。
鹿子霖是與白嘉軒同輩的鹿家后人,他以其出色的領導和組織能力在白鹿原上謀得鄉約一職,與上層階級關系頗好。他順應時代潮流,替“當朝者”賣命,身如浮萍,缺乏自己的原則,最終被潮流所淹沒,下場慘淡。他貪戀女色,與原上許多具有美貌的女子有染,又卑劣的讓自己的親生骨肉認自己做干爹,在黑娃投奔革命之后他又對黑娃的“不干不凈”的美貌媳婦小娥下手,連哄帶騙使她滿足他豺狼般的性要求。見事情有暴露跡象,他使出陰謀,讓小娥勾引時任族長的白嘉軒之子白孝文,讓其自毀名譽,最終與白家決裂,與小娥醉生夢死,直至耗掉了白嘉軒分家分給他的一切,上街乞討……好在此時鹿子霖良心發現,給了他一份職務,從此他才重新做人,最終憑著他自身在祖上秉承的頑強品格和學識飛黃騰達。與父親鹿子霖相比,兩個兒子鹿兆鵬和鹿兆海則明顯多了幾分豪氣與仁義,盡管兆鵬最后去向不明,但是他的一生卻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對靈靈的愛情也飽含了深情與厚意,感人至深。
《白鹿原》是一部偉大的小說,而真正偉大的東西往往能夠滌蕩人的心魂,充實人的心靈。它能夠給人內心一份安穩與寧靜,以一份超然的歷史觀和豁達認真的生命觀來思考和看待我們人生。
陳忠實白鹿原讀后感心得【篇6】
從小說人物性格的刻畫看,也是失敗的。男生女生只有兩張面孔:男生,斗勇發狠、壞透頂;女生,騷情,寡廉鮮恥。只是鹿子霖壞得徹底;白稼軒倔得徹底。再具體到每一個人,又沒有各自鮮明的性格。尤其朱先生那個書呆子,完全是個莫名其妙的主角。在整個故事中,朱先生這個人的性格也不統一,一會兒神乎其神、先知先覺,一會兒呆呆傻傻、莫名其妙。當然其他的情節也十分經不住推敲。為什么非要把小娥描述成婊子呢?鹿黑娃為什么不早早回來看她呢?當然能夠有很多解釋。但就我想到的每一個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以至于看到最后,越來越覺得《白鹿原》不像小說,倒像一部無聊的野史。
前一段時刻聽說《白鹿原》角逐柏林電影節。當時心中有所期盼,期望能夠獲獎。主要是看了太多的媒體炒作,以為這部小說,會有多好!如果當時已經看了這不小說,必定勸勸王全安導演不必前往柏林費心了。這樣一部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怎樣可能獲獎?除非編劇有非比尋常的演繹才能。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絕對不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秘史,而僅僅是作者陳忠實個人的心理秘史。而真正稱得上中華民族秘史的小說,就我個人的認知,大概只有《金瓶梅》和《紅樓夢》,其中尤以《金瓶梅》更好。《金瓶梅》雖沒有《悲慘世界》那樣情節性的震撼,但讀過整部小說,會有那樣直達心靈的感覺,使你真正明白我們中國人、中國人的精神、中國社會到底是個什么樣貌?難怪毛澤東說:金瓶梅寫了明朝的真正的歷史。其實就是中國人的心理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