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500字左右讀后感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共50余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9月,《白鹿原》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白鹿原的讀后感,希望能幫到各位。
白鹿原500字左右讀后感精選篇1
難得讀完了一部矛盾文學獎,回味一下這魔幻現實主義作品。
核心人物朱先生:原型清末牛兆謙!
只言勝刀戟,片語退清營;書生重下土,一犁鏟毒品;鄉約清世風,耕讀勸人心;二犬守書院,開交勸劉軍;天道鎮貪官,大義濟災民;國共兩答疑,分合必歸一。神人知后事,遺言勸小兵。
最深刻警句:“讀書原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事;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不是盜名欺世!”
人之初,性本善?奈何世間資源你爭我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謂共產者,為己代言而已!
白嘉軒:虛偽的代表。鹿三殺人不報官,要求他人扼守三從四德,自己的女兒卻百般破例。一生腰桿硬,強迫自己泯滅很多本性,道德潔癖,培養了壓抑的白孝文!
鹿子霖:市儈的好色鬼,圓滑的鄉間小吏。好不收斂,放手兩兒得自由后人。兩兒加官晉爵,終于可以放銃子了。
白孝文,孝武,田小娥,黑娃,鹿三,白靈,仙草,大拇指,田福賢,鹿家兄弟,冷先生......豐滿的各路人物,歷歷在目!
這白鹿原上的那些故事,今天依然在重復著,傳統與現代的交鋒永遠不會停止。
白鹿原500字左右讀后感精選篇2
終于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尾令人有些震驚。思緒隨著故事情節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隨著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著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
《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并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斗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造些什么輝煌,最后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群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說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白鹿原500字左右讀后感精選篇3
白嘉軒,《白鹿原》故事從他開始。年輕時,他就是村子里白、鹿兩姓人得族長。雖然他為了利益也會種植鴉片,但他是個好族長。當村子迎來毀滅性的旱災,他主動冒著生命危險當"馬角"求雨;當長子白孝文犯下致命錯誤,他毫不留情地懲罰了孝文;當"烏鴉兵"強制性征糧,他沒有失去立場,屈從于對方。在族人們心中他德高望重。他還將長工鹿三看作家中的一份子。當鹿三鬼魂附體后變得癡呆,他并沒有嫌棄鹿三,而是始終讓家人照料他。他沒有忘記鹿三為這個家付出的一切。對于幫助自己之人的報答顯得理所當然,而白嘉軒對于陷害自己的人更是以德報怨,黑娃做土匪時打斷了白嘉軒的腰,可當黑娃改頭換面后,他迎接了黑娃。鹿子霖設計陷害了他的長子孝文,讓孝文犯下大錯。但鹿子霖被關進監獄時,他仍想著解救鹿子霖。
朱先生是個帶著點神話色彩的人,他的預測基本都能靈驗,也許,作者把他寫作了那個神奇白鹿的化身。朱先生有關懷他人的博大胸懷。他放舍飯接濟窮人,他幫別人尋牛找豬,他為了天下蒼生的安全說退一場戰爭。他的博大胸懷以及靈驗的預測使人們稱他為"圣人"當然,朱先生的學識也很淵博,四書五經,無一不曉。
我們一生,不正是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么?也許,我們做不到朱先生或白嘉軒那樣,但我們可以努力變得高尚,向品德高尚的人學習。用孔子的話就是"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閃著而改之。"即使犯下了大錯,也別慌。"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可以像黑娃那樣,努力改變自己。
也許,我不能讀懂作者的意圖,但,從這些惟妙惟肖的人物身上,我學到了做人之道。
白鹿原500字左右讀后感精選篇4
《白鹿原》這本書很早就聽說過,春節返程途中,偶然在手機上翻到這本書,然后就在24個小時的火車旅途中一下子看完。
首先,終于了解白鹿原指的是一個地方,書中的故事就是圍繞著西安周邊農村白鹿原上白、鹿兩家人的境遇起伏展開的,而白鹿在篇首和片尾的出現又朦朧中給這本書增添了一些色彩。我生長的地方離西安不遠,農民家里耕作和生活的方式也比較接近。我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爸媽到了城市生活,常常聽爸媽講農村家里面的風土人情和往事,有一些零零星星的了解。書中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竟將我之前很多關于家鄉的記憶連成了一片,不得不說是一種意外的收獲。
書中預言很樸實,對話也都很“土”,但由此而刻畫的人物性格卻是那樣的鮮明而又飽滿,以主人公白嘉軒的視角講來,鹿子霖、鹿三、白孝文、白孝武、白靈、鹿兆鵬、鹿兆海、黑娃,從出生到成長,由破落到輝煌、由極盛而轉衰,每個人都構成了一幅畫卷。
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白嘉軒,他“學為好人”,雖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劫難,然最終都可以成功的跨越。
生活是一種累計的過程,一時一事、一城一地的得失對整體沒有太大影響,只要付出、堅持自然會有回報。
今天是上班后的第二天,希望今年的工作能夠順利,不懼勞累,但求有所收獲。
白鹿原500字左右讀后感精選篇5
著實習之余買了十本書,《白鹿原》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書的名氣我就不必詳述,電影和電視劇的改編又將這本書推向了各大賣書網站的前幾名。我和學生許諾好了會和他們進行讀書分享,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這本書寫出了多數人心中的歷史。或許,這也是作者心中的歷史,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些發生過的人和事,還有飄蕩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傳說,已經與土地融為一體。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任由時間的沖刷,任由無知的人們廝殺,最終物與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舊在。
聯想起最近看的書,一個村莊里的中國。這也是因為看了白鹿原,心里生出想了解土地與農民的想法之后去看的書。讓土地貧瘠的或許不再是四季變幻,而是人為的強行改造。這片土地上沒有那位腰挺得特別直的白嘉軒,時代任意地改變著村莊的面貌,再多的愛與思念也改變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實。土地,它再被賦予多少擬人的神圣意味,他也沒有人的意志。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卑微再愚昧,事實上也仍是土地命運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們,還有那些統治他們的人)。主宰者是愿意相信這片土地的永恒,愿意守護著,還是在命運的變遷中背棄使命,只求一個生存。
從書中跳出來時,想了很多東西。當回到書中,又想起一開始討論的“農民思維”問題。這并沒有錯,但一個人的思維維度,就決定了書的高度。但我們并沒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這書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觀點。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還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們的思考便有了底線,假若相信后者,我們便有了改變一切的勇氣。只選其一的話,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
白鹿原500字左右讀后感精選篇6
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在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小說開篇引用了巴爾扎克的這句話,而在讀完《白鹿原》后,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此話的貼切,黃土塬上的一段歷史,借這部小說充分展現。
起篇的情節是神奇甚至有些荒誕的,配角冷先生借獨特詭異的治病方法、男一號白嘉軒借連娶七房女生的壯舉、關鍵人物朱先生借游學南方的奇趣經歷、故事主場景白鹿原借有關白鹿的神妙傳說閃亮登場,抓人,一下子將我拉進小說。
清廷倒臺、軍閥混戰、民國建立、國共合作、合作破裂、兩黨相爭、抗日衛國、解放、,一系列的歷史事件將小說情節逐級推向高潮,故事的重點似乎也從老一代逐漸轉移到新一代的已經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他們或國或共、或由共變國、或由國變共、甚至由土匪變國又變共,起伏跌宕,好不熱鬧,其間有情愛、有親情、有義氣、有傳奇、有歷險、有機緣、有命運,有的東西太多,太重,重的讓我漸漸覺得托不動這32K的印本。
到了最后,這些走出黃土塬的人又以各自不一樣的方式回到了原上,或發達、或落魄、或存活、或死亡。白嘉軒老了獨眼了、鹿子霖瘋了死掉了,大劇落幕,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