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命生命》的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好的讀《生命生命》的讀后感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讀《生命生命》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讀《生命生命》的讀后感篇1
本文章作者杏林子,她通過三件事: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瓜苗、傾聽心跳,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飛蛾求生使我感到,凡是生物,都有求生的欲望,都特別珍惜自己的生命;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長成長,使我看到了種子生命力的頑強;傾聽心跳讓我知道:生命是屬于自己的,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要好好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在這三個小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瓜苗了!瓜苗能在一個沒有陽光、沒有泥土、沒有水的磚縫中茁壯生長,雖然僅僅只活了幾天,但是它讓成千上萬的人們都知道了我要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放棄你的`生命。
社會上也有兩種人生觀不同的人:有的人四肢健全,頭腦靈活,卻好吃懶做。他們寧愿去向人們乞討,也不愿意靠勞動吃飯,這讓我瞧不起他們,因為它們不懂得珍惜生命。而一些殘疾人卻能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這讓我尊敬他們,因為它們懂得珍惜生命。
讀完這本書后,我的感受是: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生命,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放棄生命!讓我們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讀《生命生命》的讀后感篇2
即使化為流星,我也讓光芒照亮夜空!即使化為小魚,我也要讓大海更有生氣!這是我最堅信的一句話,學了《生命,生命!》我更堅信這句話!
本文主要講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講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茁壯成長。講“我”那一聲聲沉穩的心跳。
在生活中,我們不時見到過生命的強大:在冷風冷雨中冒出來的小野花,給雨中的的世界增加了不少光彩。生長在懸崖邊的松樹,依然可以活幾百年。在荒野生存的秧草,一天天不屈不撓,茁壯成長!是什么驅使他們這樣堅強?沒錯,是頑強的生命力。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有一天,公園的園丁來播撒白樺樹的種子。一粒種子被園丁不小心掉在了石頭上,過了幾個月,人們發現它的根很長很長,繞過石頭扎進泥土里。它為了更好地長根長葉,就不停地吸收水分。幾年后它變成了一顆蒼天大樹,而那塊石頭已經被它頑強的生命力頂的“開了花”,真讓人震撼。
生命雖然短暫,但是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生命價值。
讀《生命生命》的讀后感篇3
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在路旁默默生長的小花,這就是生命。自由自在毫無憂慮的小貓,這就是生命。生命力旺盛的蟑螂,這就是生命。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萬物的靈魂,生命是最寶貴的財富。
杏林子,本名劉霞,她12歲時得了類風濕關節炎,腿不能行、手不能抬、頭不能轉,寫作時要彎著背、弓著腰,比常人辛苦百倍。就算上帝跟她開了這么大個玩笑,但她依然不放棄她的生命:在臺灣,杏林子還創設了“伊甸殘障基金會”,為殘障者的醫療、工作、教育、福利等做著不懈的努力。杏林子、杏林子的書,讓我們明白了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珍惜生命是什么呢?
上課認真聽講,這就是珍惜生命。好好孝敬父母,這就是珍惜生命,交許多可靠的朋友,這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就是對自己負責,不讓生命白白流失。
像雷鋒,他的一生都在為人民服務,這就是珍惜生命。雖然他犧牲了,但他的靈魂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述說著生命是什么:為人民服務,取得人民的信任!
但也有許多人不珍惜生命,像德國希特勒,一心想激起戰爭,威脅嬌嫩的“和平之花”,惡人有惡報,他成了邪惡的法西斯主義的代名詞。
以前,我上課經常講話,分神。自己覺得很好玩,很開心,但不知道這是浪費生命,浪費一節課:40分鐘!浪費一生中的40分鐘!但我現在明白了,生命是屬于自己的,你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由自己決定,一定要為自己負責。
生命是有限的,但我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精彩中!
讀《生命生命》的讀后感篇4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生命生命》。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作家杏林子通過飛蛾在手中拼命掙扎、墻縫中的小瓜苗、用聽診器聽自己的心跳這三個事例,感悟到生命意義的故事。
那節課上,語文老師從課件中調出了作者杏林子的資料。開始時,我還以為杏林子是一個健全人,在聽了老師的介紹后,才知道原來她是一個殘疾人。杏林子在12歲時就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她的頭完全不能動,脖子也不能轉,除了手指可以稍微動彈一下,身體其它地方根本不能動彈。但是,杏林子并沒有放棄她的生命,而是忍著劇痛努力、認真地創作,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的作品。聽完老師的介紹,我不禁為她對生命的執著和頑強的意志所感動,對杏林子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既然杏林子能做到珍惜生命,我相信我們也能做到!
生命是珍貴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珍愛生命的人,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會輕易放棄生的希望。生命是可貴的,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杏林子用她頑強的生命告訴我們,生命就是拼搏,就是錘煉自己,戰勝自己,升華自己。
讀《生命生命》的讀后感篇5
自從學了課文《生命生命》這一課,我就在思索:生命到底是什么?
我走到陽臺,忽然兩眼放光,看到了一株吊蘭。這株吊蘭被爸爸從土壤里移植到了水杯里,放在了陽臺上。由于已經有三個星期沒有加水了,原來杯里只有小半杯水,現在已少得可憐,只剩下杯底淺淺的一層了。吊蘭的葉子極其蓬大,架在杯口上,無法使那短短的根碰到杯底,吸收所剩無幾的水分了。可吊蘭的葉子還是碧綠碧綠的,水分充足,一點都沒有枯死的跡象,這讓我十分吃驚。我拿起吊蘭仔細地看著,在原來黑黑的根上竟然長出了幾截白白的細根。這根正好能碰到根底。原來,它為了能汲取水分,努力將根伸長。它有多么強的生命力呀!竟能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抽出一條又一條的根,不斷向下生長。我忍不住鼓起掌來。
我家曾經養了三只白頭翁,最終只活下來了一只。我把它關在籠子里。它一天天長大,天天用嘴啄鐵籠,有時啄得嘴角滲出血絲。我不明白,我對它那么好,給它喂食,精心照料它,它為什么要傷害自己呢?有一天,我去上廁所了,等我回來,我發現籠里空空如也,白頭翁無影無蹤了。我很奇怪,它去哪兒了呢?我又仔細一看,籠子的門是微微開著的。我猜測,它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疼痛,終于把門打開,飛走了。白頭翁那種追尋自由的欲望令我震驚。
今天,我打開電腦上網,看到一則新聞:“五一”小長假后上學首日,南京兩學生因不堪作業壓力自殺了。我看了連連搖頭。啊,那是兩條鮮活的生命呀!他們怎么那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經歷多少挫折呀,花樣的年華,多彩的青春,就因為作業了結了生命,值得嗎?輕率地結束自己,白白地糟蹋自己,真是太可惜了。
生命是寶貴的,人死了是不能復活的。時間是寶貴的,一去不能復返。我們要好好地使用它,不能白白地糟蹋它!
讀《生命生命》的讀后感篇6
有一次偶然讀到一篇題目為《生命,生命》的文章,我感受頗深。
文章主要講的是作者在閑暇之時,被一只嗡嗡直叫的蜜蜂給嚴重打擾了。于是將那只蜜蜂拍打在第1次又一次踩入沙土里,可那頑強不屈的小生命一次又一次從沙土中鉆出來,他估量著自己飛翔的能力,第一次,三英寸遠,摔下來;第二次,六英寸遠,還是墜落。經過不懈努力,那頑強的小生命又飛起來了,他繞過沙灘,避開大樹,朝著明鏡似的湖面飛去。
讀了這篇文章,我對這只頑強的小蜜蜂表示由衷的敬佩。我覺得他與眾不同,面臨厄運時,它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我想它被一次次踩入沙土中時,或許想過我死定了,再努力也沒用,死了算了吧!但是當“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只要你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輕易放棄,也許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只蜜蜂最終走上存活之路,必然是他具有堅定的信念息息相關的呀。
中外名人的成功之路,有幾個沒經歷過艱難險阻,他們無一不具有堅強的信念。慘遭酷刑的司馬遷,忍辱負重,寫下《史記》;幾乎全身癱瘓的霍金,撰寫出聞名于世的《時間簡史》;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海倫凱勒,成為了美國著名的作家。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劉老師,我的語文啟蒙老師。他身體狀況十分不好,克服痛苦,一絲不茍的教導我們。她還被被評為“師德模范”呢!
人生中難免有崎嶇與坎坷,但只要有百折不撓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那一次放學后,我手臂酸疼不已,仿佛無數螞蟻在撕咬,面對還未完成的家庭作業,我雖面露難色,但我沒有放棄,憑借堅強的信念,完成了家庭作業。
愛因斯坦說過:“有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我們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能低頭,要用那百折不撓的信念克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