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摘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為了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或者整理出文中的精彩片段而進行的一種筆記。優(yōu)秀的三體摘抄讀書筆記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三體摘抄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三體摘抄讀書筆記篇1
打開書,坐在窗邊,看著一望無垠的星空,心中卻有了,異于平日的情感。
敬畏。
對這片星空的敬畏,也是對《三體》的敬畏。
我敬畏茫茫宇宙之大。宇宙、星空,很美,也很殘酷。我的視線似乎已經(jīng)穿過了厚重的云層,到達了廣闊的宇宙,似乎看見整個浩瀚的太陽系,似乎看見無數(shù)星際物質(zhì)在宇宙中飛馳,似乎看見遙遠的那邊,類似“三體”的.智慧文明已經(jīng)對地球虎視眈眈……人類正竭盡所能向外太空探索。但是,窮盡一整個人類文明,或許都不能窺探宇宙的奧秘,探索到宇宙的盡頭。
我敬畏人類的渺小。閱畢《三體》,原本對人類科技的自豪和面對自然的狂妄瞬間幻化為虛無。我們窮盡一生都無法走盡的地球其實不過是茫茫宇宙中一顆好看的石子罷了。“三體人”的一句“你們都是蟲子”,粉碎了科學家們的幻想,也讓我,在久久的震撼中,不能平復。然而大史的看法卻讓我豁然開朗。渺小又如何?蟲子一直存在。人類不也是如此嗎?渺小不是不存在的理由,即使細小如塵埃,也可盡力迸發(fā)出最閃耀的光彩!我們的人生,正是因為有暗,才凸顯了光,正是因為渺小而短暫,才顯得彌足珍貴。
我敬畏劉慈欣筆下對人性的深刻揭露。“程心”這一角色,便是“極端圣母”的體現(xiàn)。是所有所謂“道德”“人性”的集合體。從頭到尾,她都是一個悲天憫人的存在,不舍得威懾三體世界,導致“三體人”的進攻,斷送人類光速飛船計劃,不交還宇宙質(zhì)量……她推卸責任,選擇相信大眾,她沒有決斷力,以所謂的“道德”,捆綁一切。程心總是認為自己在捍衛(wèi)什么,保護什么,其實,她僅僅就是順從了自己內(nèi)心的懦弱罷了。而后來作者也說,她口口聲聲為了人類,本質(zhì)上其實是為了她自己,本質(zhì)上只是為了撫慰自己的良心。她所做的一切,其實完全符合所謂的普世價值和道德取向,但這一切,在宇宙的大背景下,似乎都顯得微不足道,而又正是這一切,把人類推向毀滅的深淵。
末日中對人性的拷問,揭露了許多深刻的問題:犧牲良心和犧牲生命,哪個更難?人性滅絕和種族滅絕,人類究竟會作何選擇?在外來文明的侵入下,人類就究竟是會被外來文明所摧毀,還是會被自身毀滅?
如劉慈欣所說:“一切都是偶然。”我們每一個人甚至地球的存在,也都只是偶然。我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地上的每一顆石子,天空中閃耀的每一顆星辰,全部,都只是偶然……而正是這所有的偶然,才造就了,每一個獨特的我們。所以,我們更加應該感恩敬畏這一點一滴的偶然。明天和末日不知道誰會先來,我們能做的,只有心存敬畏,珍惜當下。
合上書,沉浸在無邊的震撼中,眼中似乎多了一分堅定,心中更多了一絲,敬畏。
三體摘抄讀書筆記篇2
6月三體動畫版即將出來的消息,讓我又重新燃起了閱讀原著小說的欲望,正好同事芳也是劉慈欣的粉絲。她有全套的三體借給我看。
最開始接觸科幻類的電影和小說應該是20--年的時候,美國隊長1上映,開啟了我對漫威系列的轉(zhuǎn)粉之路途。為什么喜歡科幻電影呢,因為它以后“可能”會真實發(fā)生。我一直覺得,人類肯定會不斷進化,說不一定,未來的幾百年后,我們每個人都會進化成漫威里的超級英雄,只是強度不一樣而已。
漫威系列讓我對超級英雄很向往,雖然有很多細想很恐怖的細節(jié),但是還能感覺到光明存在。然而讀了劉慈欣的《三體》后,整體感覺就是黑暗。人性的黑暗,宇宙文明生存的殘酷。從最開始葉文潔的父親、母親、妹妹所做的選擇,做的事情,對于我來說還是很震撼的。小時候也聽老一輩的講過“那段時光”,甚至在火車上都有聽老爺爺講過,“那段時光”相對于現(xiàn)在來說,的確很黑暗,處于當時的人們,應該也很絕望。可是后面不是變好了嗎?
子非魚,沒有經(jīng)歷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葉文潔痛苦、絕望、麻木我能理解,可她的膽子也太大了,我遠遠達不到。也許人都是到了絕境了,才能有那般的膽氣。她向三體文明發(fā)送了信息,要求三體文明統(tǒng)治地球。最后在要死的時候,又教羅輯宇宙生存2條定律。那說明她心里也是沒有放棄地球,放棄人類的(也有可能是作者為了后面的情節(jié)故意的,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葉文潔最后是不想放棄人類的)。
看三體覺得很壓抑,但也覺得精彩。也許這個也是現(xiàn)實存在的(不久將來),就如費米悖論所說的那樣,也許是更高級的&39;外星文明還未發(fā)現(xiàn)我們,各自在各自的星系里安靜地享受著。到了某一天人類發(fā)展到一定文明高度,在宇宙中的能量不再守恒的時候。就會備更高級別文明發(fā)現(xiàn),發(fā)生著星戰(zhàn)爭。希望到時候不是我們可以有足夠能力保護人類。也希望我們能愛護自己的環(huán)境,讓地球可以永久持續(xù)地生存下去。不要沒有被外星文明銷毀,反而備人類給毀滅了。就像《神秘博士》里,第50億年后,人類不得不移居在太空飛船里面,分著500層的船艙里住著。
雖然《三體》看著很壓抑,但是會繼續(xù)看下去的。畢竟大劉的腦洞故事真的很精彩!
三體摘抄讀書筆記篇3
《三體》是我看過的第三部科幻作品。前兩部是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同樣沖著《三體》響當當?shù)拿^買的。那啥,盛名之下無虛士雖然不能說全對,但七八十還是可以相信的。雖然記不清當時讀完后的感想,但是肯定少不了長吁一口氣,搖頭嘆道:好書,好書!
毫無疑問,《三體》也是一部美的作品,充滿力量,里面的人物各有特點,本篇就簡單的說道說道里面令人印象深刻的任務。
先來說大史,在第一第二部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很樂觀,或者說大智若愚,在第一部的最后,三體人無情的發(fā)出你們是蟲子的嘲諷,同行的科學家們充滿絕望,只有大史意識到,被人類用盡各種手段殺滅的蟲子,在今天依然活躍在各個角落,蟲子從未被戰(zhàn)勝過。
第二部中的人物值得說一說的就很多,首先是科學家丁儀,一個在危機初期就存在的科學家,為核聚變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親自研究水滴時慷慨赴死。章北海和羅輯,兩個拯救世界的男人,兩個孤獨的男人。羅輯因為其面壁者的身份,必須獨自思考,特別是在其他三個面壁者失敗之后,拯救世界的壓力全部落到其肩頭。章北海自始至終獨自扮演著一個冷靜果決的角色,從刺殺工質(zhì)推進研究者的領(lǐng)導,再到操控自由選擇好叛逃,以及最后來不及發(fā)出的次氫彈攻擊,這個男人同樣用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的走向。
在第三部中,拯救世界的男人還有云天明和納德,云天明千辛萬苦傳來了科技發(fā)展的情報,納德悄咪咪的研究出光速飛船。納德和章北海有點像,為了全人類而不擇手段,就是沒有章北海運氣那么好,刺殺程心失敗,光速飛船計劃又被程心強制放棄,最后真正意義上的飛灰湮滅。程心作為毀滅世界的女人,“圣母”的稱號可不是白叫的,在宇宙重啟的最后,程心選擇將自己小世界的.物質(zhì)全部歸還宇宙,為了全宇宙,更是為了人類。作為毀滅世界的另一個女人葉文潔,與程心剛好相反,程心對世界充滿希望,葉文潔對人類充滿失望。可這恰恰是都是人類所造成的,這要說是造化弄人,還是命中注定?
個人感覺,三體第一步就像是背景,預告。第二部聚焦人類和三體,并初次將目光投向整個宇宙。第三部則最為波瀾壯闊,簡簡單單道出宇宙的興衰。然而和《百年孤獨》不同的是,那個家族在歷史的流轉(zhuǎn)中最終落幕,宇宙這輛同樣在歷史中滾滾前進的車子,最終迎來的新生。
《三體》的優(yōu)秀,是我說不完的。作為硬科幻的代表,《三體》中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都不是憑空想象,然而這對于物理不好的我來說無關(guān)緊要,就像看玄幻小說,哪管你幾丈幾寸是多少,爽就完事了。說到底還是喜歡看小說,書中世界的精彩紛呈,是嘴上說來終覺淺,總有滋味在心頭。
三體摘抄讀書筆記篇4
縱觀整部小說,又不得不驚嘆于作者那令人咂舌的想象力,從“紅岸工程”到“三體世界”;從“階梯計劃”到“面壁計劃”;再由“質(zhì)子”、“水滴”到“黑暗森林”,每一個腦洞,都窮盡我的想象力在腦海中繪制那生動的場面。但這并不是全部,作者再一次以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jù)使讀者震驚,從“納米材料”到“太空電梯”,從“宇宙速度”到“背景輻射”,再由“引力波”到“相對論效應”,那些課本中枯燥的知識在作者筆下仿佛有了生命,真的可以使任何學科的任何知識,都可以用智力上誠實的方式,教給任何階段的任何兒童。
讀完整本書,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是作者以其中一個人物的口吻說出來的話: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三體摘抄讀書筆記篇5
每當我抬起頭來仰望星空,我總會想到那一本震撼我的書——《三體》。
這是一本要揭開神秘宇宙的書,作者以不一樣的文筆,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各種各樣的宇宙,讓我們不由得想到:這一切真的會發(fā)生嗎?
在這本書中的外星世界,并沒有外星人的長相,也沒有外星人的世界,只有他們強悍的科技。他們猶如一個神一般,將一個質(zhì)子展開,刻上電路,使它變成一個智能AI。這是人類不敢想象的,更可怕的是,他們竟然用這一個小東西鎖死了人類的科技,難道,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只是蟲子嗎?
到現(xiàn)在人們還沒有證明外星人是不是真的存在,但是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的&39;話,我們已經(jīng)落后了。人類發(fā)展至今,連宇宙的一點影子都沒有看見,更別說去翱翔宇宙了,如果真的有三體星系,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未來,我們會怎么樣呢?是顫抖嗎?是恐懼嗎?是逃亡嗎?在這本書里面,并沒有明確的說出,但是在最后一章,可以說明那是人類的態(tài)度,末日來了,一切都被鎖死,什么都做不了了,那不是皆大歡喜嗎?那不就可以享受了嗎?反正又沒有人管,那是一個人類的墮落,這也是一種扭曲的人性,沒有恐怖,也沒有殘忍,只有一種放蕩的失望。
但是最后那位警官所說的話也讓我驚嘆,蟲子哪有滅亡的時候?是啊!你能滅絕蚊子嗎?你能滅絕蒼蠅,我們都不行,那是因為蟲子有一種頑強的力量,雖然弱小但也可以支撐,雖然無力但也可以生存,這不就是人類正能量的態(tài)度嗎?這不就是人類的道德嗎?道德不一定是高尚,不一定是偉大,也不一定是成功,道德也可以是一種堅持,一種頑強,難道不是嗎?
我從這本書里又讀到了一些新的東西。
在復雜的世界里,每一個人都在盡自己的職責。這是我在讀書時所產(chǎn)生的感受,三體人在為自己的種族負責,科學家在為自己的研究負責,警察在為自己的人民負責……宇宙其實就是在攀登責任的階梯,宇宙其實就是這樣,其實宇宙的本身也是很的有序。但是,宇宙的熵會逐漸增長,有序度會逐漸下降,本來一切都會有序的圍繞一個點,但是這個點也需要依靠,但是總有一個人將要面臨最后的負責啊!但是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呀!每一個種族被負責,每一份資源就會被減少,但是這還沒有計算不正常的情況,就像三體人那樣,他們生活在沒有順序的世界里,誰也不知道今天有沒有太陽,誰也不知道現(xiàn)在是早上還是晚上,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誰會先來,他們必須對自己負責,所以,外星人入侵地球,可能真的不再是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了,可能會真的成為未來。
《三體》這本書可能為我們揭開宇宙的一層面紗,值得好好品讀。
三體摘抄讀書筆記篇6
作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為對科幻類別的小說不感興趣,但《三體》這本小說完全改變了我這樣的看法。
《三體》系列小說分為三部,而昨天剛剛看完了第一部三體。
作者劉慈欣在當前的科技基礎(chǔ)之上,向讀者們構(gòu)造了一個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調(diào)宏達、神秘而又悲壯。在故事當中我遇見了很多物理學的名詞,比如宇宙背景輻射,哈勃紅移,為了搞清楚故事的發(fā)展,我也隨時準備著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詞就查。
故事假設(shè)在銀河系之外的一個天狼座中有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為三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存在,于是雙方陷入了一種思考。
而地球上,知道對方的存在的人類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會高層當中,由于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對三體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體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惡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體人永遠都不要登陸地球,因為三體人能夠給地球帶來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盡管地球人對三體人的態(tài)度褒貶不一,但是三體人卻將地球人當做一個敵人。盡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體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體人要成功登陸地球需4.5個世紀,從中地球可以發(fā)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準,而這對未來的三體人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威脅。
這就是《三體》小說的總基調(diào)。同時這樣的基調(diào)也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即兩個之前沒有任何接觸的文明碰撞時帶來的到底是和平還是戰(zhàn)爭。
顯然,就歷史看,這個結(jié)論可能并不是那么樂觀。當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后,歐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奪財產(chǎn),殺燒擄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復,最終被歐洲人統(tǒng)治且殖民。
我想,這是因為每個文明體都像一個個體一樣,如果讓其走入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時,他們便缺乏安全感,而這樣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導致一些殘酷的后果。歷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而《三體》小說中也是這樣,盡管三體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隨著時間過渡,未來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過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會趕超三體文明,到了那個時候三體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作為地球人和三體人而言,最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時消滅對方。
或許這樣的一個結(jié)論讓很多人感到悲觀,但這卻是一種最為現(xiàn)實的結(jié)果,尤其是生活在我們現(xiàn)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于此類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類似的選擇。
但是就作為一個個體的我們,我還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種族、宗教、國家等能夠引以為界,找到一條超出武力威脅的和平之路從而相互理解相互認可,共同構(gòu)建更加美好的將來。
三體摘抄讀書筆記篇7
三體這本書我是帶著好奇的心情來看的,我好奇是一本什么樣的科幻小說會有著這么大的影響力,很佩服大劉能通過寫宇宙來映射現(xiàn)實,在看真本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所知道的知識真的是不夠用,只能頻繁的問百度。
在三部曲當中,第一部充滿著歷史的氣息,有許多的對人性的描寫,當葉文潔按下發(fā)射按鈕的那一刻,她不知道的是,整個人類,整個地球,整個太陽系的命運已經(jīng)發(fā)生了改變。
第二部曲,羅輯博士是小說中我最佩服的人,他在度過了,剛成為面壁者的迷茫之后,意識到了自己對整個人類的責任,在他的思索當中發(fā)現(xiàn)了宇宙最基礎(chǔ)的規(guī)律“黑暗森林法則”一旦被發(fā)現(xiàn),能生存下來的是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宇宙社會學的基本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在不斷的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zhì)總量基本保持不變。(宇宙在有限的物質(zhì)資源中還要面對文明的生存和擴張,這和地球又有什么區(qū)別。)羅輯博士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執(zhí)劍人,在震懾紀元中沒有人理解他的做法,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堅持。終日面對著一堵白墻逼視著三體世界,54年間沒說過一句話。他和地球融為了一體,沒有悲傷,沒有希望。
第三部,是我感覺最壓抑也最難懂的'一部,云天明我感覺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他帶著愛帶著人性,奔向了三體艦隊,為的只是我愛你,與你無關(guān),而云天明真的做到了,他送了一顆星星給程心,送了一個小宇宙給程心,到死都沒有碰過程心的手。程心有很多人評價他是圣母婊什么的,但是,選擇一個人或者一百個人的死亡在人性和道德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只能說錯的不是他是整片黑暗森林吧。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三體摘抄讀書筆記篇8
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科幻世界》,或許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人,所以很喜歡這類的科幻小說。但自上大學以后,每天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優(yōu)哉游哉的掛在網(wǎng)上,也就再也沒接觸過這些科幻類的小說了,盡管還是很喜歡科幻類的小說。網(wǎng)上對《三體》的評價很高,所以在一個百無聊賴的夜里,我就決定讀一讀這部小說。對我來說,這也是我到目前為止讀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
在一股腦看完《三體》之后,我竟然還不滿足,很想知道后來的結(jié)局是什么,所以就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囫圇吞棗的看完了后面兩部小說《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這三部小說統(tǒng)稱為地球往事三部曲。在第三部小說將要看完的時候,我就自作聰明的用了一句老話總結(jié)了這三部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但是第三部小說看完之后,再從頭回憶,唏噓不已,覺得自己當初的總結(jié)真是太膚淺了。
誠然,從情節(jié)上來說,確實能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句話來總結(jié),但這三部小說的精髓確實不在此處。如果這三部小說僅僅從情節(jié)上來說,我相信有很多小說比它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它一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科技,二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三沒有宏大場面的描述,但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吸引力,我覺得是因為作者在小說中包含了較為深刻的哲學思考和深厚的人文情懷。
在第一部里,經(jīng)歷過迫害的葉文潔見到了人類的總總罪惡,心里懷抱著宏大的理想,卻無實現(xiàn)的途徑,內(nèi)心的苦楚和絕望可想而知。在偶然間利用太陽和地外文明三體世界取得聯(lián)系之后,內(nèi)心狂喜不已,希望能借由外來力量來凈化人類世界,若非內(nèi)心失望之極,恐怕她是不會萌發(fā)這種念頭的。可是結(jié)束后,國家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軌,未來又是一片金光大道,如果以后沒有遇到伊文斯,恐怕三體世界和人類世界之間的命運也會改寫。而伊文斯之所以想借助三體世界的力量來徹底消滅人類世界,也是因為對人類世界種種罪惡的失望,認為人類罪大惡極,無可挽救。最終地球出現(xiàn)了三體組織,這個組織是三體世界在人類世界的情報員和計劃執(zhí)行者,雖然他們都懷著不同的目的。雖然最后三體組織被搗毀,人類世界也拿到了三體世界和三體組織的通話記錄,知道了三體世界的情況,也了解了他們的打算,但卻整體陷入了絕望之中:三體世界科技之文明遠處于人類文明之上,出于對人類文明加速發(fā)展的恐懼,他們發(fā)出了兩顆智子,徹底鎖死了人類世界的基礎(chǔ)文明。這也意味著人類科技再也無法出現(xiàn)質(zhì)的飛躍,只能在現(xiàn)有基礎(chǔ)上修修補補。正像文中所講,在三體世界看來,人類只不過像只蟲子那樣不足為懼。
在第二部里,由于人類世界得知三體世界將在四百年后到臨地球,屆時整個人類文明將會毀滅,由此全世界陷入了大恐慌中。為了挽救人類文明,地球各大國空前的團結(jié)起來,面向太空組建防御體系,同時也討論逃亡計劃。但正如作者在小說中說的,基于人類自利的本性,都希望自己是逃亡者的一部分,否則誰也別想逃走。所以世界政府也制定了針對逃亡者的禁止法案,全力對抗三體世界。因此整個世界轉(zhuǎn)入戰(zhàn)時經(jīng)濟體制,發(fā)展太空艦隊,尋求與三體艦隊的正面交鋒,同時針對三體世界思維透明的弱點,選出四位面壁者,企圖迷惑三體世界,并在關(guān)鍵時刻給予其致命一擊。但面對三體世界的絕對科技優(yōu)勢以及三體組織殘余力量的全力反擊,有三位面壁者都被破壁,最終落得可憐下場,正如小說中說,無論做什么,三體世界都不在乎,畢竟三體文明遠遠超出人類文明,人類依靠現(xiàn)有科技根本不可能戰(zhàn)勝三體世界,人類還是像只蟲子一樣不足為慮。但轉(zhuǎn)折也就出現(xiàn)在第四位面壁者羅輯身上。面壁者羅輯,是個很有趣的角色,他只是一個騙吃騙喝的所謂學者,所做的研究也都是投機取巧的研究,但正是這些研究竟然讓三體世界懼怕。直到后來,羅輯頓悟出了宇宙中的基本規(guī)律,并發(fā)展出了黑暗森林理論,才威懾住三體世界,使人類世界得到短暫的和平。所謂黑暗森林體系是基于這樣一條殘酷的規(guī)律,任何一個文明都會尋求自己的發(fā)展和擴張,并且為了自己的文明能夠保存,不得不對其他已知文明保持相當?shù)木洹R虼耍恳粋€高等文明,一旦發(fā)現(xiàn)宇宙中有其他文明存在,必定會對這個文明進行致命打擊。
在第三部里,人類世界由于長時間的安定,漸漸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忽視了宇宙規(guī)律殘酷的真相,在對新一屆執(zhí)劍人的選擇上,選擇了頗有母性光輝的程心,因此無法威懾住三體世界,引發(fā)三體世界對人類世界的攻擊,最終人類世界殘存的戰(zhàn)艦在宇宙中廣播了三體文明的坐標,導致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被更為高等的文明所消滅。然而更為高等的文明也在和其他高等文明之間進行戰(zhàn)爭,最終趨勢是使得宇宙漸漸死亡。或許死亡之后,才是新生吧,一些高等文明,被稱為歸零者,他們致力于使宇宙回到大爆炸的起點,重新開啟宇宙中的田園時代。但這個夢想究竟能否實現(xiàn),關(guān)鍵在于宇宙中各個文明有沒有這樣的共識,愿意向宇宙中歸還質(zhì)量。
統(tǒng)觀三部小說,正如我在前面說的,并沒像其他科幻小說那樣,憑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全文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奇特發(fā)明。甚至,在前兩部小說中,所有的故事都建立在人類的科技完全被智子鎖死的前提下,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只能對現(xiàn)有科技挖掘潛力,小修小補。由此可見,作者著重表現(xiàn)的不是他豐富的想象力,而是基于對世界、對人性的觀察后所形成的宇宙哲學和人文情懷。作者對人性、對文明的解讀,在小說中表明無疑,不得不讓人佩服作者思想所到達的深度。我個人認為,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現(xiàn)的是他對生命與時間的關(guān)系、文明與時間的關(guān)系、以及文明對生命的意義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時間對生命來說意味著什么,對每個生命體來說,都希望其存在的時間越久越好,如果是能長生不老那便是再好不過了。但許多人可能并沒有更進一步的思考:生命對時間來說意味著什么?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時間是什么,它無時無刻的推動著我們往死亡里更近一步,那是生命的終結(jié),看起來,時間跟生命是對立的。但正如大家所說: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每個人在其有限的生命里,都會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想法,但有相當一部分人僅僅是有想法而已,卻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把這些想法都撒到了房前屋后的野草叢中,即使心有不甘,也無可奈何。我不知道他們在老態(tài)龍鐘的時候,坐在冬日的暖陽下曬著太陽的時候,會不會偶爾想到自己的夢,后悔當初放棄了選擇的機會,至少,如果在我年老的時候,肯定會后悔不已的。聯(lián)想到作者在文章中的一句話:給時間以生命,而非給生命以時間,乃是對這種現(xiàn)象最好的注腳。當生命再也沒有其他的色彩,該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許比死亡更為難過。在第一部小說和第二部小說里,三體世界里的那個可憐的監(jiān)聽員,或是地球上處在戰(zhàn)時經(jīng)濟體制下艱難生活的百姓,恐怕都深有同感。
而對文明與時間的關(guān)系,其實也正如生命與時間的關(guān)系差不多,我們完全可以把一個文明當做一個生命的個體來對待。在小說中,無論是三體文明還是人類文明,或是其他更為高等的文明,都希望能將自己的文明更為長久的存活,而為了這個目標,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但是這樣做的后果又是什么呢?三體文明在屢次的天災中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建立了不可置疑的獨裁統(tǒng)治,每個三體人一旦失去了利用的價值都會毫不留情的被毀滅,在這樣的文明中,沒有宗教、沒有藝術(shù),只有對科學無盡的專研和對宇宙的無窮探索。可頗有戲劇性的是,科技的發(fā)展一直是勻速前進,甚至有減速前進的趨勢;反而是在跟地球文明有深入的交流,藝術(shù)領(lǐng)域全面發(fā)展之后,科技竟然有了爆炸式的增長。反觀地球文明,在面對三體文明的侵略時,全球經(jīng)濟轉(zhuǎn)入戰(zhàn)時經(jīng)濟體制,也形成了獨裁的政府,為了和三體艦隊抗衡,一切都圍著軍事服務,所有行業(yè)一片凋敝。但就是這樣,在發(fā)展太空艦隊的時候,始終無法攻克其中的幾個技術(shù)難點,反而是在經(jīng)過大低谷、第二次文藝復興之后,這些技術(shù)難點又有了戲劇般的突破,科技也出現(xiàn)了迅猛發(fā)展。直到第二次文藝復興之后,人類文明反思過往的一切,終于認為:給時間以文明,而非給文明以時間。如果一個文明注定要終結(jié),與其苦苦尋覓使它更為長久的生存之道,還不如在它短暫的生存時間內(nèi),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人文光輝,滋潤每一個人的心靈。自然,對生命來說,文明意義重大,如果沒有文明,生命的存在就顯得極為蒼白無力,正如三體世界的可憐的監(jiān)聽員。
當然了,在這部小說里,還有對人性的一些刻畫,許多地方都有生動而現(xiàn)實的描寫,基于人類自利的本性,做出這些舉動也無可厚非,只能寄希望于人類文明所產(chǎn)生的人文意識和道德束縛來進行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