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讀書筆記個人領悟
《呼嘯山莊》,這部一直被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說”,一部“奧秘莫測”的“怪書”。那么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呼嘯山莊》讀書筆記個人領悟,希望大家喜歡!
《呼嘯山莊》讀書筆記個人領悟(篇1)
如果要用兩個字概括《呼嘯山莊》這本書,那只能是“奇書”。這樣一部如今被公認為英國文學史上的天才之作,被盛贊為“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的作品,卻在出版后被斥責為“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嘔的小說”,直到半個世紀后,人們才逐漸認識到這部作品的內涵。可是它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卻早在出版一年后就離開人世。
繼承凱爾特人血統的艾米莉,長年居住在偏僻的山村,養成外表沉郁、內心剛強的性格。她的反叛精神和悲觀意識,從這本書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里夫和凱瑟琳——身上可見一斑。在那個城市文明大行其道的時代,人類最真實的感情都被包裹上一層風度的外衣,可是希斯克里夫確是個另類。希斯克里夫狂放不羈,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后果。他曾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死亡和地獄。失去她,活著也在地獄里。”聽說凱瑟琳的婚訊后,他憤怒的在雷雨之夜出走;凱瑟琳死后,他半夜去挖開她的墳墓,只為見她一面;他買通教堂執事,在他死后把棺材一側撬開,和凱瑟琳的墳墓相通。就是這樣深深的愛才產生深深的恨。希斯克里夫對自己的兒子冷酷無情,設計欺騙凱瑟琳的女兒,最終把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都收入自己的囊中。可是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后,勝利的喜悅卻未降臨。他在茫茫的荒原上四處走著,盼望凱瑟琳能夠魂兮歸來見他一面,最終不吃不喝孤苦的死去。
希斯克里夫的愛,原始而狂熱,如暴風驟雨般濃烈。他的生命仿佛只有兩個部分:愛和恨。他曾至死不渝的追求真愛,也曾殘忍冷酷的報復親人。這樣一個人物,充滿希臘史詩般的悲劇色彩,讀來令人不由得感到一種悲壯和蒼涼。
反觀凱瑟琳,她毫無疑問是深愛希斯克里夫的,可她也愛埃德加,一個活在文明世界的翩翩君子。她說希斯克里夫“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里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盡管這樣,她卻在到畫眉田莊的五個星期后,由一個山村的野丫頭迅速的被同化成一個文靜的淑女,并且愛上年輕英俊的田莊繼承人埃德加。她雖然也為希斯克利夫的出走痛哭不已,但此時城市文明的光輝顯然更吸引她。最終,她在病中深切的思念呼嘯山莊,在臨死前不顧一切的投入希斯克利夫的懷抱。艾米莉通過這樣一個悲涼的故事,表達對維多利亞時代金錢至上思想的譴責。
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之間的愛情,是原始的,也是自私的。這仿佛與我們傳統想法中無私付出的愛情不符。按照一貫的想法,希斯克利夫看到凱瑟琳嫁給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應該微笑著祝她幸福,可他卻完全相反,采取一系列殘酷的復仇。這樣的命運安排,正是艾米莉渴望愛、卻又得不到愛的人生折射。她一生不善交際,又厭惡社會的丑惡,始終活在孤苦和絕望之中。但她同時也沒有放棄過抗爭,她為男主人公取名為“希斯克利夫”,意思就是長滿石楠的峭壁。石楠是一種在荒原上頑強生長的植物,那和惡劣環境抗爭的精神,令艾米莉由衷的喜愛。正是在悲苦抗爭、抗爭不得的復雜心境下,艾米莉寫出《呼嘯山莊》這本奇書。
即使現在來看,這本書流露的陰郁和悲涼,仍然令人心驚。艾米莉沉郁的性格,給文學帶來一個經典,卻給自己帶來孤苦的一生。在我看來,如果可以選擇,艾米莉肯定愿意擁有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文學的成就。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悲劇,假若她能和她的姐姐那樣樂觀,也許她就不會英年早逝。有一句詩這樣寫道:“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只可惜,艾米莉擁有一雙心靈的黑色眼睛,卻沒有為她自己尋找到人生的光明。
《呼嘯山莊》讀書筆記個人領悟(篇2)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的事件。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四個階段逐步鋪開的:
第一階段敘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
第二階段著重描寫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
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
最后階段盡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凱蒂相愛后,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蘇,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愛一恨一復仇一人性的復蘇,既是小說的精髓,又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作者依此脈絡,謀篇布局,把場景安排得變幻莫測,有時在陰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曠野,有時又是風狂雨驟、陰森慘暗的庭院,故事始終籠罩在一種神秘和恐怖的氣氛之中。
在小說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畫上。她在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憤慨、同情和理想。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溫暖的棄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嘗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他選擇了反抗。凱瑟琳曾經是他忠實的伙伴,他倆在共同的反抗中萌發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凱瑟琳最后卻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給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愛的埃德加·林頓。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虛榮、無知和愚蠢,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生命,也毀了對她始終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還差一點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畫這個人物時,有同情,也有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心情是極其復雜的。
凱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運,是全書最重大的轉折點。它使希斯克利夫滿腔的愛化為無比的恨;凱瑟琳一死,這腔仇恨火山般迸發出來,成了瘋狂的復仇動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還讓他們平白無辜的下一代也飽嘗了苦果。這種瘋狂的報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這是一種特殊環境、特殊性格所決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愛情悲劇是社會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呼嘯山莊》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達到復仇目的而自殺告終的。他的死是一種殉情,表達了他對凱瑟琳生死不渝的愛,一種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愛的追求。而他臨死前放棄了在下一代身上報復的念頭,表明他的天性本來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殘酷的現實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變得暴虐無情。這種人性的復蘇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閃耀著作者人道主義的理想。
《呼嘯山莊》出版后一直被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說”,是一部“奧秘莫測”的“怪書”。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時代作品普遍存在的傷感主義情調,而以強烈的愛、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取代了低沉的傷感和憂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詩,字里行間充滿著豐富的想象和狂飆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呼嘯山莊》讀書筆記個人領悟(篇3)
《呼嘯山莊》是英國19世紀的文學代表作之一,講述了棄兒遭遇的各種事情,愛恨情仇是這本書的精彩內容,其中也表現了一定的愛情觀。
有愛有恨有情是一個正常的人的標配,但許多時候愛恨之間的轉變很微妙,稍稍控制不好就容易由愛變恨、變仇,那這個界限究竟在哪兒呢?
這個假期讀完《呼嘯山莊》這本書,也讓我有了些感受,這本書在歐美文學史上被譽為“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同樣年少輕狂的男女主角相愛,卻在復雜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的離去讓希刺克利夫心里的情感世界暗淡絕望,他便耗盡了余生實施一場災難性的復仇。
復仇像烈火般席卷了他的生命,燒盡了一切溫情和希望,導致他的一生不是在愛,而是活在狠之中。
“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別的一切全部消亡了,只要他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而要是別的一切都留下來,只要他給毀滅了,那整個世界就成了一個極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他的一部分了。我對林敦的愛,就像林中的樹葉。我很清楚,當冬天使樹葉發生變化時,時光也會使葉子發生變化。而我對希思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它雖然給你的歡樂看起來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這是來自于凱瑟琳的動人表述,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確實難過,然而最后的一絲溫暖便是小凱瑟琳和哈里頓最終走到一起,也讓熱衷于復仇的希思克利夫最終放下舉了二十多年的屠刀。
在他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他說:“我那舊日的對頭,并沒有打敗我,現在是我向他們代表人報仇的時候了,我可以這樣做,沒有人可以阻攔我。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我不想再打人,我現在連舉手也嫌麻煩。”他也許真的領悟到了自己的錯誤,一不小心將濃濃的愛轉換為了害人害己的狠,荒廢一生時間去復仇,不去享受短暫的人生,這一點也不值,其實就算你愛的再深,被傷的再狠,也應該控制好自己,愛和恨之間其實只有一層薄薄的界限。可這恰恰是現在人們常常把握不住的一點,記得曾經看到過一些新聞報道,有些情侶在一方提出分手之后,產生了恨,對其進行報復,有些甚至走上了極端,觸犯了法律,但當記者采訪的時候,大部分人給出說法就是“我那么愛她她憑什么分手?”之類的,這恰恰證實了愛恨之間轉變的難以控制......
希刺克厲夫的經歷在當今社會并不是獨一無二的,但真正能在最后領悟了錯誤,回頭是岸的有多少?從愛的懸崖跌進恨的深淵,從而一去不復返的又有多少?希望讀完這本書能讓現在的人們體會到愛恨之界,當要對愛說再見的時候,揮手遠離恨,以希刺克厲夫為戒,學會去享受這短暫的一生。
而這本書最后增添了很多筆墨描寫當他思想上經歷的脫胎換骨,人性的復蘇使這出愛情悲劇終究透露出一束希望之光。其實書中所有人物的個性鮮明而現實,面對摯愛的背叛離開, 到人生的低谷、復仇、直至救贖自己,這都是人性最真實的反映。
記得我聽過一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說不管未來多么黑暗,只要心底里還有一絲溫暖未曾破滅,世界就不會墮入深淵。我們不僅僅要學會愛與被愛,更要學會原諒與寬容,學會控制愛與恨的度。
人生短暫卻波瀾起伏,我們這一生會經歷很多得到,同樣會經歷很多失去。“有得必有失”,得到與失去是并存的,重要的事情在于對待它們的心態,是對自己的控制。愛恨情仇本就是一體,學會控制才完美。
《呼嘯山莊》讀書筆記個人領悟(篇4)
高中時就已經讀過《呼嘯山莊》,但當時只是拿它打發閑暇時間,而上了大學后我又認真的再讀《呼嘯山莊》,更加深刻地去感受這篇文學名著。《呼嘯山莊》因為其遠離都市的莊園生活的故事情節,沒有像《大衛科波菲爾》或者《霧都孤兒》這樣的類似于人物傳記形式的作品有時代特色,有明顯的背景因素。
這只是一個愛情與復仇的故事。《呼嘯山莊》通過三十年的時間跨度,敘述了恩肖與林墩兩家兩代人的感情糾結這樣一個錯綜復雜和驚心動魄的故事,文章以女管家埃倫·迪安的視角敘述,而作者是以一個房客的身份接觸到了主人共希斯克利夫。大致的故事情節是: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肖先生帶回來一個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恩肖先生對他的愛引起了自己兒子的嫉妒,恩肖先生死后,他的兒子為了報復希斯克利夫便讓他做奴仆,并萬般的迫害他,可是恩肖先生的女兒卻愛上了希斯克利夫,但后來她又不得不嫁給了畫眉田莊的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在悲痛下選擇了離開,幾年后回鄉致富,但是他愛的那個女孩卻不幸福,于是他就開始報復恩肖先生的兒子,他還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進行報復他,但他的女神卻在悲痛中死去了,希斯克利夫無限悲痛,繼續著他的報復計劃,最終他把埃德加的家產據為己有,但是他內心的悲痛使他永遠無法解脫出來,最終他在痛苦中死去了。
除去小說濃郁的復仇情節,關于山莊的景色描寫盡管不多,但我想山莊的景色一定很美,有著與世隔絕的環境。小說更多的是從很多細節方面描寫希斯克利夫的奇怪和他的報復性的行為。作品從一開始就以房客的身份開篇,正面描寫希斯克利夫的奇怪性格。而后由仆人的敘述,進而了解希斯克利夫的過去。故事以希斯克利夫的死收尾,他對他人的復仇源于對凱瑟琳的愛。凱瑟琳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她說她與希斯克利夫是一類人,說希斯克利夫比她更像自己。的確,在年輕的時候他們的愛雖然深刻但卻充滿阻礙和阻撓。最終她嫁給了別人。希斯克利夫也因此有了之后的種種報復行為,包括他娶伊莎貝拉,讓小凱瑟琳嫁給自己的兒子,他的復仇讓我訝異人的仇恨可以到這樣的地步,但是不可否認,有愛才有恨,他對凱瑟琳的感情深入骨髓。最后他是達到他復仇的目的了,兩個家族的產業都在他手里,兩個家族的后人也都在他掌控之中,但我覺得他最后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他是可悲的,最后他得到的只是復仇成功后的空虛。
這篇文章讓我覺得里面摻雜的情感很復雜,尤其是男主人公。整篇作品覺得愛恨跌宕起伏,我不清楚是否應該覺得希斯克利夫是個悲劇,在愛與恨的選擇中。因為他無法從凱瑟琳的死中解脫出來,愛,是恨的歸附。我想大概最初的愛太深,才讓他有如此強烈的反抗與復仇。整篇作品講述的是個愛情悲劇,但是最后的結局談不上圓滿,但至少沒有仇恨,兩個年輕人幸福地在一起了。
有作家說《呼嘯山莊》,山坡上有三座墳墓:凱瑟琳在中間,一邊是林頓,一邊是希斯克利夫。我想這便是對愛與恨最美的詮釋。這個作品的作者夏洛蒂主要作品是詩歌,這部《呼嘯山莊》是為數不多的小說作品。它沒有《巴黎圣母院》,《傲慢與偏見》那樣大的名氣,但是它是世界名著中我很欣賞的一部作品。
《呼嘯山莊》讀書筆記個人領悟(篇5)
蓬飛,北風,呼嘯,山路,崎嶇,霧夜,降臨了呼嘯山莊。如此安靜,一個與塵世喧囂隔絕的山頭。如此凄涼,一個與陰冷黑暗擁抱的山莊。
夏夜,繁星點點,老歐肖收養了無家可歸的希克厲。
也正因為這,他的童年開始與亨德萊和卡瑟琳共度。與亨德萊,他們之間互相產生了怨恨;與卡瑟琳,則一起享受著在曠野中追逐玩耍的樂趣,進而漸漸地愛上了她。可是在老歐肖死后,由于地位懸殊,卡瑟琳終究嫁給了富有的林敦,希克厲負氣出走。
三年后,希克厲意外出現,他打亂了原來相安無事,其樂融融的畫眉山莊,他怨卡瑟琳當初沒有選擇他,他恨林敦搶走了他的愛情和幸福。他沒有輕易放手,他殘忍地報復,瘋狂地破壞,他帶著并不喜歡的伊莎蓓拉私奔,最后卡瑟琳重病而逝。復仇順利地打擊了那林敦一家子。
在卡瑟琳死后,希克厲瘋狂地繼續著復仇計劃,20來年都不曾動遙確實,他真的成功了,亨德萊去世,其子哈里頓像一條哈巴狗一樣跟隨著他。卡瑟琳之女被-迫接受與小希克厲的婚姻,并因此性情大變。林敦和歐肖兩家的所有財產落入他手,但即使就是這樣,他最后還是孤獨地死在卡瑟琳的閨房里,去另一個世界尋找自己的可人兒。人世變遷20年,沒有一個人得到任何幸福,留下的,只是一個悲劇——而這一切是只用“因愛生恨”就能詮釋的嗎?
希克厲和卡瑟琳之間,那份穿梭在原野,危險而瘋狂的愛戀,使得兩人陰陽相隔,留下了無盡的痛苦和悲哀。他們的愛情,沒有陽光,歡樂,甜蜜;怨恨,陰郁,誤解是他們的主色調。但“我就是他,他就是我”這種不被外人理解,接受和允許的愛又是何其深沉和偉大。或許主人公那種陰郁灰暗的行為太消極,以致令人無法接受,令人受到傷害;或許主人公的愛深沉而令人感動,但選擇的表達方式過于極端,相當黑暗,但這就是《呼嘯山莊》吸引人而令人為之震驚的緣由。
愛與恨只一線之隔,在這里被演繹的多么鮮活生動。用恨來表達愛,似乎有點荒唐,但希克厲的愛與恨誰能劃出明顯的界限呢,愛和恨互相摻雜,相互融合,這兩個原本完全對立的概念在他一個人身上得到了和諧統一。因為愛著所以恨著,矛盾嗎,其實不然,卻又講不出其中有什么必然。愛恨情仇的一次偶然,曠古朔今,只因為愛得深沉。又正因為愛得深沉,“當你安息的時候,我卻在受著地獄般的折磨,痛苦地直打滾!”,失去了心愛的人,“我得提醒自己:你要呼吸——幾乎得提醒我的心臟,要跳動。”
呼吸著喘口氣,再深思一下,所謂的恨其實又不是恨,這恨是愛的另一種表達形式,這種異化的情感超越了現實社會的道德標準,是心靈深處的哭泣,是感傷過后的不甘,僅僅只是不為人們所接受。如果至死不虞的人間之愛,應該受到嘉獎的話,那么對于希克厲撕心裂肺般的癡情,我只能感慨,超人間的愛就是這畝田地吧,沒有絕對的愛,沒有絕對的恨——這種撲朔迷離的戀情,或許也只存在于人類瘋狂的想象里。想象——就是精神意念的具體化,卻又似夢一般飄渺。
身處于這個野性癲狂的夢境里,我無時無刻不在提心吊膽,神經緊張的可怕,終于,那積壓了許久許久,抑郁的心情釋放字一個靜謐的夜晚,“在那溫和的露天,我在那三塊墓碑前留連徘徊,望著飛蛾在石楠叢中和釣鐘柳中閃撲著翼翅,傾聽著柔風在草上飄過的呼吸聲,不禁感到奇怪,怎么會有人能想象,在這么一片安靜的土地下面,那長眠者竟會不得安睡呢。”
無論是人間的愛還是超人間的愛。火總有滅的那一天,而人也總有離世的那一年,當希克厲追隨著卡瑟琳的腳步離去,在另一個世界同游的時候,你會感嘆,眼前冷冷清清的凄美,絲毫不遜色于那場風暴一般呼嘯而過的愛戀。
如夢初醒般的恍然大悟,塵世的喧鬧過后,平靜是如此的難能可貴。而這,才是我們在現實中所應該尋找的東西。此“恨”綿綿無絕期,細水長流又何嘗不是愛情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