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000字
《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說呼喚殖民內容的研究,事實上從這部小說的每一個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義傾向。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1)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后,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我仿佛看到輪船甲板上站著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斗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并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孫的困難,對于他也更具有挑戰性!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孫無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戰才剛剛開始!
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巖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孫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墻,作防御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松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孫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孫無意中掉在墻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孫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孫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么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孫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于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么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魯濱孫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干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2)
一片荒蕪人煙,沒有生活用品,沒有住所,只有一片大海和一片樹林的孤島,只有一艘廢船上的一丁點食物、_支、_藥和其他并無多大用處的東西,你能單獨在上面生活長達28年之久嗎?你能只憑自己一雙手在上面建造自己的房子、種植莊稼地嗎?你又只能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難嗎?在現實生活中,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但這不可能的一切,都發生在了英國作笛福所創造《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孫身上。
出生中產階級的魯濱孫一心向往航海,終于在多番抗爭后跨出了夢想的第一步。然而萬事開頭難,幾次航海中,風暴的侵襲、野獸的攻擊、海盜的劫驚接踵而至,但他并未因此而卻步,仍勇往直前。但上天似沒有眷顧到他,在第四次航海中,他再一次受到猛烈的颶風的襲擊,結果滯留海島,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他并不絕望,而是積極地與大自然作不屈的斗爭。終于,他贏了!他在孤島上創造了一個奇跡,一片天地!
故事講到這里,我已深深地感動了,被魯濱孫的精神所征服了!他樂觀,充滿斗志,他堅持韌不拔百折不撓,他有驚人的毅力……但在我的心里重要的:在時運不濟時不絕望!這是他能在島上生存下去的原因!不會絕望,不會放棄,不會坐以待斃!
“在時運不濟時永不絕望”對于這句話,我的感觸頗多!有這么一個人,他叫愛柯卡。他的座右銘便是“奮力向前,即使時運不濟,也永不絕望。”就是這樣,他由一名普通的推銷員,當上了總經理。8年后,他被爐火中燒的大老板開除了,突然間失業了。昨天他還是英雄,今天卻好像成了麻_病患者,人人都遠遠避開他,拋棄他,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擊。“艱苦的日子一旦來臨,除了做個深呼吸,咬緊牙關盡其所能外,實在也別無選擇。”艾柯卡是這么說的,最后也是這么做的。他沒有倒下去。他接受了新的挑戰:到一個即將破產的公司任職。不可思議吧?但是在5年后,艾柯卡把面額高達8億1348萬美元的支票,交到銀行代表手里。而恰恰5年前的這一天,他被開除了。這5年飽含著他辛酸與血淚啊!
艾柯卡與魯濱孫的遭遇不同,但他們的精神是一樣的。請設想:如果他們不是堅忍的`人,不敢勇于接受新的挑戰,在巨大的打擊前一蹶不振、偃旗息豉,那么他們各自的命運的挑戰精神,使他們成為了世人所敬仰的英雄。
“即使時運不濟,也永不絕望,”這句話向一盞明燈,為我們在黑暗里點燃關亮,教會我們,不向命運低頭,不輕易放棄希望。
命運是個調皮的孩子,有時會和你開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它用石頭砸傷你的腳時,如果你只會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那么你就是成了命運的俘虜。不妨做個勇者,咬著牙把石頭搬開,繼續走自己的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絕望中找到希望,才能讓自己的未來的路充滿光明!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3)
星期五對我的感情,就像孩子對父親的感情,一往情深。——(英)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
內心無比堅定而強大的魯賓遜在荒島上一個人生活了二十七年,最后一年他遇到了野人“星期五”,并將他從食人族那里救了出來。“星期五”的到來,結束了魯賓遜在荒島上寂寞、孤獨的生活。從此,除了干農活、做面包、打造船只,他還有了一位在精神和情感上可以溝通、交流的伴侶。“星期五”對他來說,是亦仆亦友。
如果說,前二十七年的荒島求生是一個人的重生歷史,是一個人的精彩;那與“星期五”在一起的這一年,則是兩個生命的共生互融,是文明與野蠻的對撞,也是魯賓遜在與“星期五”朝夕相處時通過自我反醒,最終實現了靈魂拯救的過程。
如果沒有“星期五”的到來,魯賓遜一個人生活在荒島,盡管他自力更生,盡管他有百折不撓、頑強堅毅、永不服輸的精神。這些精神品質可以讓他不挨餓、不受凍、遠離侵擾,甚至逐漸獲得強大的物質文明,極大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狀態。但是沒有“星期五”,魯賓遜的改變是不完備的,他只是在物質世界上獲得了重生,在精神上他仍然是孤立和孤獨的。
所以,“星期五”的到來,打破了魯賓遜原有的固執和偏見,促使他更深刻的反思人類的良知和文明的進程。在與野蠻人“星期五”的共存相生過程中,他發現了“文明人”的卑劣。在人類的文明化進程中,并不是處處可見引以為傲的光明燦爛;實際上,在使用了許多卑劣的手段之后,我們才達到了今天的“文明”。而恰恰相反,野蠻人“星期五”身上卻葆有人類天真的本性——感恩圖報、誠懇待人、忠貞不渝、相互為善。而這些可貴的品質,在人類社會高度文明發展的'進程中卻被無情的犧牲掉了。
一個個體固然有值得稱頌的獨一無二的個性之美。但一座荒島,一個人,力量再強大,他也無法走出那片孤島;智慧再高明,他也很難參破思想的禁錮。所以,必須要有另外一個人,必須要有一種異質文明進入他的視域、鍥入他的生活,讓他感受到世界的多變和不同,讓他在交融互通中體驗寬容和良善,從而產生同理心,認識到上帝對所有人、所有不同種類的人都賦予了表現才干和良知的機會。
詩人艾略特說:“我們都是世上閃爍的微光,是我們使天上那些星星熠熠生輝。”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有其不容忽視的尊嚴與權利,都有其獨特的光芒。但一縷星光,無法組合成璀璨星空;一個星球,也形成不了宇宙的博大浩瀚。所以,物各有性,物各有其美,但也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只有相融互生,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才能互利共贏,才能擁抱整個星空的精彩,才能共享無窮宇宙的美好。
“星期五”的到來,打破了魯賓遜原有的荒島孤立生活狀態,“星期五”的到來也最終結束了他長達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最后,魯賓遜是在“星期五”的救助下回到了祖國。所以說,“星期五”對魯賓遜來說就像“救世主”,是他走出荒島融入社會的希望的象征。
獨立強大如魯賓遜也需要“星期五”的到來,何況是當今全球化、共生互贏的時代呢?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4)
它,是英國著名小說家——笛福,59歲時寫成的經典作品。是他的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它不是胡編亂造,是以真實素材寫成的。 200多年前,蘇格蘭人塞爾柯克在一艘英國海船上當水手,因為與船長發生沖突,被丟棄在一個荒無人煙的拉丁美洲小島上。塞爾柯克開始心情很壞,但后來慢慢習慣了島上的生活。它捕山羊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用木頭和羊皮蓋了兩間小房子。最后,一位航海家發現了他,把他救回英國。他回去后經常在酒店里向人們講述他不平凡的經歷。笛福就是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此書——《魯濱遜漂流記》。
全書是一部歷險小說。 在魯濱遜的青年時期,他血氣方剛、魯莽沖動,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顧父母反對,偷偷溜出來與朋友去航海,可是他遇到了一場大風暴,船沉海,人都到達另一艘好心的船長的`船上,平安到達溫特頓岬角。魯濱遜猶豫是繼續航海呢,還是回家,最終他決定繼續航海。他又遇到了一位船長去幾內亞在做一筆買賣。魯濱遜也帶了一點貨物,這次航海一帆風順,也學了一些航海技巧,賺了一些錢。當魯濱遜第二次去幾內亞時,不幸發生了,他被海盜擄走,成為奴隸。兩年后,在一次與摩爾小孩出去捕魚時,趁機逃走。
魯濱遜到達巴西,在那里開墾了一片種植地,后來他又一次航海,卻遇上風暴,船上除了魯濱遜被沖上荒島,無一生還。他在荒島上尋找了一個有水源、有樹蔭、能防野獸和野人并能看到海上有無過往船只的住處。然后捉到山羊蓄養起來,用一點兒麥種反復播種、收割,終于自給自足,解決了生存問題。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他摸索著制作陶器、編制籃筐、打造家居,不斷創造。在發現野人的腳印后,魯濱遜恐懼萬分、十分不安,這不是說他貪生怕死、膽小懦弱,是突出被野人屠宰的恐懼與孤獨無援的困窘。在恐懼中,魯濱遜依然能夠理性指揮自己,采取種種防范措施,不斷地壯大自己的隊伍,直至后來面對人數眾多的野人奮勇出擊,充分表現出他的勇敢和理智。
魯濱遜獲救后又保持一貫的敢于冒險、勇于探索的精神穿越雪山…… 《魯濱遜漂流記》突破了當時文學規范的束縛,創造了新的文學體裁。以第一人稱和日記、回憶等形式,真實的描寫了任務的行動、環境和細節,跌宕起伏,流暢平實,開創了18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先河。魯濱遜在荒島為生存做的種種努力,不外乎解決食物、住所、安全、孤獨這四個最基本問題。但是在荒無人煙、幾乎與世隔絕的海島上,無疑是一種嚴酷的挑戰。魯濱遜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自己想辦法,利用周圍的一切,如:羊皮、羊油、樹木、泥土……積極改善生存環境。他所做的一切肯定了勞動的偉大和價值。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5)
為了自己的生存不懈努力,用雙手創造五彩的奇跡,用那五彩的奇跡去喚醒生命中的每一分子,在絕境中不放棄,勇于去嘗試,智慧地利用一切擁有的,合理地去制造不擁有的,不讓環境取決于這一切,讓自己的雙手牢牢地掌控命運,讓命運聽從自己的安排,不讓自己任由命運擺布……
這便是魯濱孫,一個人在孤島足足生存了三十五年的人,一個為了命運不斷奮斗的人。
讀了魯濱孫的故事,我有一種奇妙的感覺,總想把自己的故事也像他一樣完完整整的復述一遍,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魯濱孫,讓自己也磨礪磨礪,也在逆境中學會堅強,學會用實在的雙手去解決問題,解決困難,去操控自己的命運,追隨自己向往的方向。
然而,我們有太多的顧慮了,因為我們畢竟還有點小,會有一些膽怯,會覺得自己不行,還會有一些些的氣餒,但仍會有一些不稱心不如意地方。但我們就能退縮?不,絕對不能退縮,如果像魯濱孫一樣遇到了莫大的困難時,我們愈是退縮,“黑”勢力就會越來越強大,直到將我們完全吞噬了,因此,困難愈是強大,我們愈是要充分的利用好周圍一切可能的條件,握緊命運的方向盤,將困難一步步地化解,我們在困難面前萬萬不能收斂我們原有的“本色”,萬萬不能亂了分寸,否則等待我們的無疑就是失敗,我們更不能沒有了底氣,我們一定要堅信面對我們的一定是成功的喜悅,這就一定需要我們有足夠的.信心,一定得是“滿滿的”甚至會“溢出來的”那么“多”的信心。
信心,成功的開端,單單有信心就足夠了嗎?不,那還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單單有了信心就能輕而易舉地攻克困難,那么魯濱孫為何還要在荒島上整整“逗留”了三十五載呢,人的一生中又能有幾個三十五載呢?屈指可數吧,因此,困難很有可能與我們打“持久戰”,將我們的信心一點一點的消磨完,所以我們也得做好與困難打“持久戰”的準備,在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在攻克困難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時,我們都要認為自己獲勝了一個“回合”,瓦解了困難的一部分,給自己小小的獎勵,在精神上愉快一時,因為如此有利我們與困難打“持久戰”即使我們失敗了一定要好好總結總結經驗,不能過度地長時間地悔恨,因為那無濟于事,我們只有立刻重整“軍容”,重新發起新一輪“進攻”直到獲得那一輪的勝利,這想必就是耐心了。
在擁有了信心與耐心的同時,我們還需要一位“領導人”,那就是決心。
在困難來臨時,我們更需要決心,決心與困難戰斗,沒有決心,魯濱孫能從海灘上爬起來嗎?在與困難戰斗時,我們更需要決心促使我們的前行,沒有決心,魯濱孫能驅趕走土著人嗎?沒有決心,那全部都是天方夜譚。我們擁有了決心,才有勇氣和困難斗爭,有了決心,才能“擁有”信心,“獲取”耐心,才能有最后那戰勝困難的成功的喜悅,就像魯濱孫一樣,在孤島生存了三十五載,最后還是獲得了“新生”,獲得了屬于他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