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讀書筆記個人
用《長恨歌》作書名,作家顯然用心良苦,可惜的是,她從唐代詩人白居易那里借來了題目,卻借不來白詩的藝術張力,豐富意蘊和深刻內涵。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長恨歌》讀書筆記個人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長恨歌》讀書筆記個人【篇1】
長恨歌講述的是40年代上海的一個名媛一生的故事。女主人公王琦瑤16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攝像師程先生相識。程先生為王琦瑤拍攝的照片登上了雜志的封面,并得到了社會輿論的好評。
在這個基礎上,程先生和王琦瑤的媽媽、朋友都孤立她去參加上海小姐的選拔,并獲得的第三名。正是因為這個比賽,王琦瑤的原本清淡平常的人生開始走上了一條濃墨重彩的道路。
她被政界要人李主任看上,成為了李主任的情婦,被包在愛麗絲公寓,成為一只金絲雀。王琦瑤深愛著李主任,但是幾年后因為戰事混亂,李主任在一次飛機事故中逝世,為王琦瑤留下的唯一的東西就是幾根金條。孤獨的王琦瑤離開了愛麗絲公寓。
解放后,王琦瑤自己開了一間私人門診,靠給病人打針的微薄收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在做護士期間,她結識了一位有錢的太太嚴師母,并在三十歲時和這位太太的親戚康明遜產生了感情,并為康明遜不顧一切生下女兒,成為未婚媽媽。
之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又遇上了一如既往愛著她的程先生。但是他們兩人始終沒有邁出更進一步。1966年的時候,程先生因受迫害自殺了,不求回報地對王琦瑤好的人離開了。
女兒長大成人后,五十多歲的王琦瑤依舊風騷不減當年,與女兒和女兒的朋友爭妍斗艷,很多男人都與她有瓜葛。最讓人不解的是,她與同自己的女兒差不多歲數的老克臘產生了一段畸形戀,最終王琦瑤被前來偷金條的老克臘掐死。
小說中對王琦瑤的刻畫,寫出了王琦瑤的恬靜美麗,知書達理,也寫出了她的堅強。她的堅強表現在面對命運時的不掙扎、不逃避,面對男人時的溫柔和體諒。
初讀《長恨歌》,覺得王琦瑤確實如同書中所說,與世無爭,獨立堅強,擁有獨特的風韻,即便生活很困難也沒有動過一根李主任留下的金條。
再回味地時候覺得,這不過是一部一個女人的悲情史。
很多人贊嘆王琦瑤敢愛敢恨,為愛付出一生,同時也為她生活的時代背景感到惋惜,嘆曰如說是生活在一個好的年代,她的愛情應該會很完美,很令人羨慕。
但是我不這么認為。作為一個多少有點文化的女人,在一個還不明白愛情為何物的年齡,接受的第一段感情居然是成為別人的情人,是一個在現今社會人人憎恨的小三形象,或許這一開頭就是個錯誤。再后來和富家子弟康明遜的地下情,還因他成為了單身母親。還在50多歲的時候和一個小自己二十多歲的男子發生畸形戀。從一個角度來理解也就是她受不住男性的誘惑,與多個男的存在著不同尋常的關系。
最后以一種悲慘的方式死去,聯系李主任的飛機失事,也就說明,作為小三哥和小三姐,一定會有有報應。同時她和攝影師程先生的感情糾葛,也說明一個從來就有的現象,攝影師和模特兒之間那點兒大家伙都明白的事。
《長恨歌》,空遺恨。沒有遺恨完整的友情,沒有遺恨完整的愛情,甚至沒有一份完整的親情,平白無故地成為情婦還心安理得,平白無故被自以為愛自己的小男人殺死。在我看來,這就是所謂的命。
《長恨歌》讀書筆記個人【篇2】
一、開場:誤入凡間一精靈
碧波蕩漾的淥水,環抱著飛檐斗拱,文彩輝煌的沉香亭,沉醉的太白大筆一揮,梨園女伶的歌聲便穿云裂石,美艷的宮娥翩翩起舞,吳帶當風。這是獨屬大唐的盛世之音,天寶時代的繁華魅影。
鏡頭微轉,水汽氤氳中,“出浴太真冰作影”,誤入凡間一精靈。那匆匆的一瞥,便盲了他今生的每一眼。
二、發展:無法承受的愛情之重
過去的他,也許真的`是孤獨吧!縱然貴居萬人之上,坐擁佳麗三千,可愈聽得塵世喧囂,愈覺那些溫暖與己無關,沾染著別人的熱鬧,只更襯得自己形單影只。直到她——那個精靈一樣的女子,她讓他覺得,自己的?不再滄桑漂泊。于是,他忘記一切、不顧一切地愛她。愛是有理由辜負全世界的——只是,多么可笑,唯獨擁有一切的他,沒有這樣的資格!可他還是順遂了自己的心,讓愛情的光環無比燦爛,燦爛到光環之外那些攀龍附鳳的猢猻們已悄然地貪婪地爬向了名利場的頂端。葬禮的號角夾雜在夜夜笙歌中,是否有人聽到?
也許多年后他會明了:當年愚笨如他們,從不懂得將幸福吝嗇些支配,憑著任性肆意揮霍,直到兩手空空,物是人非。
三、高潮:一場盛大的逃離
所有的浪漫終于在叛軍的鐵蹄聲中被無情地撕碎,他們終于為這一場華麗而奢靡的愛情付出了代價。由遠及近的漁陽鼙鼓,輕易地踐踏著一個王朝的光榮與驕傲。從此,霓裳如何映羽衣,南國荔枝無佳人。紅顏,何其自然地成了“禍水”!面對不發的六軍,面對他的愁容,她輕扯嘴角,要多冷血才會忍心讓早已青絲變白發的他更添愁霜呢?纖纖素手執起那束殘忍的白綾,也許,在身體凋零前,?就已一寸一寸被凌遲。
那一次是七夕吧,他說,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縱是那天,他也沒有如此不安過。
四、沒有結局的結局
后來的后來,他不記得了。似乎,那日后,全世界都已劇終。
哪里有什么海外仙山呢,不過是他心甘情愿地蜷縮在回憶里編造的一個又一個傳說罷了,他不依不饒地緊緊抓住那些只會讓他難過的往事,一遍又一遍地敷衍自己罷了。
他說,她是值得他用一生去觀望的煙花。他說,余生,用來忘記她。
他一定不會知道,千年后會有一首歌告訴他,煙花易冷,會有一首歌告訴他,雨紛紛時,舊故里,只有草木深。
他只知道,沒有她,愛不像愛!
后記
我不想把《長恨歌》絲絲入扣地分析成一首政治諷喻詩。在我看來,《長恨歌》更像是一部愛情史詩電影,詩人便是那技藝不凡的導演,在他的執導下,只有愛,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
《長恨歌》讀書筆記個人【篇3】
《長恨歌》中,王琦瑤離開了愛麗絲公寓,從人人皆知的愛的禁錮中走了出來,回到民間,變成和普通人一樣的散兵游勇。
綾羅蕾絲編織起來的綺夢是有形的桎梏,在廣闊天地中,念念不忘于心的是無形的約束。王琦瑤已經竭盡全力了,簡單寒素的生活,僅僅維持生活的護士工作,不過分張望,不對誰留心。
她并沒有等待或者期盼一個正常的歸宿,因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有些事情終于還是不同。就像墻上的水漬,拿顏料一層一層的堆砌上去,堆砌的再多,那一塊終還是看得出。那是日積月累的深層的印記,只能從深層消除。
王琦瑤遇到康明遜并與之戀愛,是自然而然的發生。命運之前下的餌,終于再次垂釣起一連串的事故,或者說,這就是宿命。是和前塵往事遙遠的打了一個招呼,再一次做了愛麗絲。以前或許是懵懂,這次卻是清晰的命運的軌跡。
愛麗絲是不計較將來的,快樂只當時,愛麗絲是不顧及后果的,活得下去自然就熬得下去。其中的樂趣不必對人說,就像其中的苦楚無法對人訴。在王琦瑤懷孕,康明遜退縮后,甚至于她的做法也是無比的自我和任性——她想到的最好的方法竟然是找到另一個男人薩沙來頂缸,但是頂缸的目的,也無非是帶她去打胎而已。男人男人男人,男人是她所有的的起因和終止,但是這次,花了身段,費了金錢,所獲無幾。
當王琦瑤終于和一直傾慕她的老友程先生重逢,讀者幾乎暗暗松下一口氣,覺得愛麗絲終于有機會落入凡塵,開始平庸的婚姻生活的時候,她偏偏又不愿意了——她以前下的那些功夫,學的那些技巧,看上去是為了男人,其實還是都為了自己。
她沒有選擇和生活和解。因為和解后的生活自然另有一番艱難困苦。比如好友蔣麗莉,舍下心里洶涌澎拜的詩情畫意,跟了無產階級的張先生,雖然一樣的興沖沖的,但那是一種因為被生活辜負,不得不還以顏色的凄厲。三個兒子,她都不親近,寧愿一次又一次找到程先生,繼續的賭氣和憤恨——何必呢?好像衣服上的窟窿,不是用一雙新手套就可以糊弄過去。
也不是因為王琦瑤是經歷了綺夢的愛麗絲,所以固執。普通人自有普通人的活法和堅持,比如老友程先生。蔣麗莉是資本家小姐的時候,他喜歡初露風采的王琦瑤,蔣麗莉是又紅又專的無產階級干將時,他喜歡落魄無依的王琦瑤。他每次都選擇和這個城市最熱烈的步調擦肩而過,但他毫不在乎。他也沒有變過。
他的那個暗黑的小小攝影棚是他的堡壘,將他和外面熱火朝天的世界隔開,時間在堡壘里面靜止的流逝,他也想為自己做主,他也是不和解的愛麗絲。也許是因為這一點點和外界的疏離和鈍感,不管是王琦瑤寒素的平安里,還是程先生黑洞洞的閣樓上,他們有意無意的選擇了做自己的主人。因為,每個人最終面對的還是自己的心。
需要和解的從來不是外面的生活,而是內在的自己。他們都沒有贏,和時間的賽跑誰都贏不了;但是他們都沒有輸,他們一早看清了生活的陷阱和騙局,巋然不動的在自己的世界里,風雨不動的前行。
王琦瑤生下了孩子,那是她對平凡生活的致敬和依戀;程先生縱身一躍,那是他對這渾濁塵世的最后的宣言。
永遠都是愛麗絲,因為,我們都還是自己最初的未經風霜一腔孤勇的樣子。
《長恨歌》讀書筆記個人【篇4】
不管是張愛玲,還是蘇青,不管是茅盾,還是王安憶,但凡涉及老上海的繁華錦瑟,心里總是會起一個結,是嫉妒,也是羨慕,是不屑,也是無奈,是忿忿,也是遺憾。北天津,南上海的氣勢磅礴如今不僅被上海遠遠的拋在了后面,就連北平也遠遠不如了。雖然表面上總是用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渲染地域性的仇視,似乎又可以光明正大的指責政府了,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小肚雞腸。
同樣,上海女人全國聞名,卻不是什么好名,勢利,市儈,斤斤計較,好像把女人能有的缺點都套了上去。可是,又有王琦瑤這樣靜靜的鄰家女孩兒,淡淡的透著溫情,雖然不是極艷的美,卻帶著風韻,讓人上癮。識大體,明事理,清清楚楚,好像把女人做到了極致。可是這樣弄堂里的小家碧玉也是有人不喜歡的,覺得這樣的人雖然儀表是端莊的,談吐是高雅的,卻精于心計,瑣瑣屑屑,沒有大智慧。而這位清晰地畫出分界線,拼命證明自己是真誠的,肝膽相照的“大智慧”卻天天烹制心靈雞湯,放那么多鹽也不嫌齁兒。
王琦瑤成長于弄堂,悠閑慵懶,充滿著小情調,人生發展順水推舟,不驕不躁,看似平常,又在平常里透著不平常:天生的敏感中流露出來的是靦腆和沉著。這份含蓄恰恰成為她最有利的武器,男人看重的也恰恰是這份不經意。借著這份不經意,王琦瑤踏入了上層社會,紅極一時,可隨后便是急轉直下,大富大貴后的忍氣吞聲。也不奇怪,那件武器畢竟是女人的武器,是胭脂水粉小世界的武器,抵擋不住刀光劍影的大世界。
隨后的上海看似斗轉星移,骨子里還是透著小情小調的慵懶。王琦瑤看似獨當一面,實則還是靠著舊時代的榮耀。舊上海時雖不驚人卻忘不掉的美帶給了她一世繁華,這繁華又給了她在新上海不曾消逝反而會隨著時光生長的美。
生為人母的王琦瑤明白漂亮的女生想用自己的美貌換取一個好價錢,卻難免眼花繚亂地錯過了去,所以勸誡張永紅不得,心里也遺憾,也可惜。可她王琦瑤年輕時不也是無視一個中共地下黨,被眼前的炫目繁華吸引過了去。所以到頭來王琦瑤雖然仗著經驗憐憫著張永紅,可更多的卻是惺惺相惜的閨蜜情。
想來也是,哪個閉月羞花的十分女生不希望自己能過上十二分的生活?可惜大多要么像張永紅,自覺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游戲人間,哪知卻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最后草草了事;要么像王琦瑤,墮入大戶,哪知男人們在外廝殺,屋檐下又怎會不染一滴血?就算熬成了正室,也躲不過大宅門里面的明槍暗箭,消磨心智,冷暖自知。真正幸福的,反而是忘掉了自己的十分美貌,過著七分的日子,慢慢醞釀,在時間里緩緩化成三分,反倒成就了十分的生活。
王琦瑤發跡于這繁華,也亡命于這繁華。在十里洋場的陰柔上海,王琦瑤可進可退,尚且死于非命,現在這個驕淫失道的社會里,王琦瑤張永紅們又該何去何從?
自古紅顏多薄命,獨留青冢向黃昏。
《長恨歌》讀書筆記個人【篇5】
從小家碧玉、婷婷裊裊、顧盼流連到形容枯槁、滿是皺紋,這便是王琦瑤一生的濃縮,也是大多數女人一生的濃縮,這濃縮又是如此讓人感時傷懷的。
這一生是動蕩不平的一生,歌舞升平吳儂軟語的民國上海、建國后一切計劃中平淡無奇的上海、__時是非黑白顛倒流言四溢的上海、__后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上海。一個有著傳奇經歷的舊時上海女人,又經歷這時代的種種變遷,就更添了那滄桑感和歷史氣息。
王琦瑤的繁華里是帶著質樸的,而這質樸中是透著嬌媚的,就像這書中的字字句句,訴說著萬事萬物的兩極,而這萬事萬部無一例外的都在這兩極之間流連穿梭,不知停歇。
王琦瑤懂這鬧中的靜,知這揚中的抑,明這欲中的拒,這在我心中倒是顯得可愛的。她的出生和出身也似乎決定了一生,其中有些命定的理,但又不忘了成事謀事都在人的理。幾十年的風雨沉浮,也有著幾十年的感情糾葛,可縱使再刻骨的愛,在這歲月的風蝕下也終成淡然和稀疏平常。而這其中的愛,是較著勁的;說成是一種博弈,不免傷人,可怎么看,那感情也只是這模樣。
王琦瑤其實是勢利的,她本是這上海城市的邊角料,但那股上進心是非得要讓她躋身這上海舞臺主流的,這也是天生麗質的姑娘們所抱著的最大憧憬的。
程先生縱使有千萬般好,縱使無可挑剔,可單憑一點,就注定了他是王琦瑤用來墊底的。那就是,程先生也是這邊角料里的,雖說是這邊角料里最為完整的一塊,但也是王琦瑤所看不上眼的,自始至終都看不上眼的。王琦瑤寧可要當李主任沒名沒分的情人,寧可后來為康明遜忍痛生子,也是滿心里看不上程先生的,因為她是將自己看作那上流中的一部分的,哪怕是那上流中的邊角料也是與程先生不同世界的。
而程先生呢,對王琦瑤的百依百順與其對蔣麗麗的任意放縱形成這書里最大的感情反差,最是讓我心酸,也讓人明白再好的人總會有其有恃無恐的時候。你或者會問,“憑什么呢?”可這感情里都是你情我愿,又何必探個究竟尋個明白。有時越想得,越不得;而不去想這得,也是不得的,這就是命里無時,不論強求與否,終是個無。
蔣麗麗本是有機會同程先生有個結果的,只可惜女人凡事太求個真,其實也不只是女人,總之太求個真反倒只能得個空。蔣麗麗是極致的,犧牲是極致,占有是極致,文藝是極致,革命是極致。滿是要溢的啊,極致只能是讓人內心負荷的。蔣麗麗是不懂王琦瑤那七八分的學問的,蔣麗麗也是不明王琦瑤那隱忍等待的命理的,也就只能吃了極致的苦,患了極致的頑疾,離了這極致的世界。
《長恨歌》是拖了一年的時間才讀完的,作者散文似的筆觸極其細膩,字句都能在讀者心里形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畫面的。有了電影和電視劇,雖沒看,但也知曉現代的影音技術再怎么發達也無法將這活靈活現的筆觸不失真的表達。
而回想自己這一年,也是一個不忍,自知是個感時傷懷的人,也就在這樣感時傷懷的文筆中不能自持。回憶也是有著生命力的,某個街角、某個橋頭也是會有一幅幅畫面浮現的,昔日之人之情之景已不復存在,又似乎是永存了,化作永恒,如同一尊望夫石。
這也只是一年的光陰罷了,倘若是幾十年后的回望呢。不想不想,罷了罷了,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