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2000字讀書筆記
寫讀書筆記時會產生新的思考,有利于發現新問題,研究新問題。好的家2000字讀書筆記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家2000字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
家2000字讀書筆記篇1
在巴金的眾多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很高,影響很大的一部巨制。
家,在我心中永遠是最幸福最溫暖的地方。當我在書架上看見《家》這本書時,我家情不自禁的取下它,對它里面的內容充滿著美好的幻想。當我讀的時候,才發現,它與我心中的“家”是完全不同的。
封建大家庭的維護者,老一代高老太爺。他專制、冷酷、虛偽:對孫子包辦婚姻,把鳴鳳送給馮樂山,導致鳴鳳投水自盡
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對封建思想有著醒悟的頭腦。可是正當高覺新期待著朦朧愛情的時候,他父親給了他一個晴天霹靂:“你爺爺希望有一個重孫。”于是,他漸漸轉成了“作揖主義者”、“無反抗主義者”。接二連三地造成了梅、瑞鈺、他的第二個孩子云兒以及他第一個孩子海臣的死。
覺慧則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封建專制的叛逆者的典型。在“五四”的浪潮下,這個年輕少爺最早醒悟過來,他不愿像他的大哥覺新那樣隱忍。又正如覺新所說:“我們家需要一個叛逆者”。他大膽蔑視封建等級制度和舊禮教,支持覺民逃婚,大膽向婢女鳴鳳表示純潔的愛意,他也不怕冒犯長輩,公然揭露他們愚蠢的“捉鬼”的丑劇。又毅然從“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墳墓”中逃離。
覺民是一個略具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不滿封建禮教的束縛。對于老一代為他的包辦婚事時。他毅然選擇了逃婚。在“五四”浪潮的影響下,他意識到必須抗爭才能獲得幸福。在覺慧的支持和幫助下,覺民的堅決反抗終于挫傷了高老太爺的威風,使高老太爺不得不在臨終前放棄包辦婚姻,從而取得自由婚姻的勝利。
“我們要聽父母的話”這句話我認為是對的。但也切不可像覺新那樣,做一個“作揖主義者”、“無反抗主義者”。對于自己的幸福,我們需要自己爭取。年輕人就是要拼,就是要闖。對于自己的幸福,自己不爭取,自己爭取來的在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無愧于自己以及他人。
我們要像覺民和覺慧那樣,在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爭取自己的幸福。我們都知道,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不要因為自己年輕時沒努力,后悔自己沒有勇氣對某個人許下一個承諾,別做一個不負責的人…。
家2000字讀書筆記篇2
社會是不斷的在進步,像《家》里面的“覺民”、“覺慧”那樣,有著先進文明的思想,勇敢的反抗著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行為以及家長的封建思想意識,為自己所認識的真理去奮斗。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并不是說我們也要反封建社會(現在我們不是在封建的社會里),而是勇敢的反對社會上錯誤的腐敗的思想意識,要敢于開拓創新,堅持遵紀守法,相信科學,堅持科學真理,反對迷信。就拿文中的例子來說吧!文章中的“鳴鳳”是一個丫鬟,她喜歡了“三少爺”,但后來她被“老太爺”賣給“馮老板”做小老婆,她心中不愿,但她身份低下,無選擇的權力,最后跳湖自盡。再比比我們現在的社會,現在的社會人人平等,不分貴賤,沒有主仆之分,一視同仁,而且每一個人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像封建社會那樣,身份低下的人,可以隨便給有錢人家的公子少爺老爺當作禮品或物品用金錢買賣,完全沒有了人身自由。
《家》向我們充分的展現了封建社會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識把人們一個個逼上了絕路:大少爺“高覺新”終日思念“梅”;“鳴鳳”因被迫婚自盡;“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治,最終死了。當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現在的思想是開放的,并不局限于傳統的觀念,新的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為開放,變傳統為創新,變專制為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不敢創新,沒有民主;但現在有了,還有了互聯網,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有了很多可以讓我們了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對比,證明了社會在發展,人類文明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著。我們可以向《家》里面的“覺民”、“覺慧”學習,接受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為借鑒,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順從,否則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
《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趨沒落。通過一個家族的分崩離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全面崩潰的現實和趨向。而今天我們的家,家里面我們成為了中心,父母長輩為我們而日益忙碌操勞,我們經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為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最好的條件”。但是事事父母征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并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并沒有意識到應該滿足,應該回報他們。
看了《家》以后,我們為之反思,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應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并不斷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為我們的付出呢?不管怎樣,今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沒有奴役、沒有饑餓……盡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比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好了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家2000字讀書筆記篇3
“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這是臧克家說的,我非常贊同。的確,讀書能陶養情操,能開闊眼界,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還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何嘗不是一個益友呢?
從小到大,我讀過無數本書。在《魯濱孫漂流記》中,我認識了一個吃苦耐勞,勇于克服困難的主人公魯濱孫;在《霧都孤兒》中,我結識了一位敢于反抗黑暗的姑娘——南希;讀了《青銅葵花》,我被大麥地里樸實的人們所感動……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時而令我拍手叫好,時而令我感動流淚,時而令我提心吊膽,時而令我氣憤不已。
書是無窮的寶藏,為我增添了豐富的知識;書是小船,能載著我來到文學的海洋。在茫茫書海中,我能忘記所有的憂傷和煩惱,靜下心來品味知識的奧妙。書是有價的,可同樣也是無價的。世上的書那么多,從幾元都幾千元各不相同。可它們其中的知識卻不是能用錢就可以買來的。
其實讀書,重要是自己感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書,一天之內就可以看完,并且記得很牢固。而不感興趣的書,一個星期都不一定會看完而且會增加對書的厭惡。所以,多去培養自己對書的愛好,就會慢慢適應那種不感興趣的書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地去攀登書山,更加勤奮地去游覽學海。希望大家也跟我一樣,好讀書,讀好書,讓書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家2000字讀書筆記篇4
“有你在,燈亮著”,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并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還記得為《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啟發,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家》這部小說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說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后果,越是讀到后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戶人家,在這個家中有著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著梅,但讓他的父親用占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玨。
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著,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于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玨,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家》中讓每有一位讀者熱情,沖動和幼稚,《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于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么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沖下去,千萬別想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
家2000字讀書筆記篇5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巴金老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長大后閑來無事隨手還會翻翻這本書。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里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終沖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著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于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烏云”,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后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斗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并不會因為有什么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家2000字讀書筆記篇6
讀完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悟。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十分喜愛它。相信大家都知道并且都讀過這本書,故事的內容就不需要介紹了。
看完這本書后,特別是了解了巴金的生平后,我真的覺得書中的覺慧與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殘酷的現實確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親死后四個月,二姐就患“女兒癆”死了。她性情溫和,從小熟讀《烈女傳》,她學到了許多封建“婦道”,知道作為女人,要順從一切,忍受一切。那本書里,有個寡婦因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個王妃,官里起火,她甘愿燒死,也不出來,因為怕失體面。二姐熟讀這本書后,顯得與她年齡不大相符的沉默與憂郁。祖父生日的三天后,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大哥的處境十分困難,巴金是非常了解的。大哥本來與一個從小在李家走動的巴金表姐很好,但是這門親事后來沒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紙團的辦法,選中了另一個姓張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虛話,雖滿肚委曲,但也沒有反抗,也從不曾想到反抗。后來祖父死了,恰好這時大嫂懷孕,臨盆在即,這就成為叔嬸們打擊他們的可趁之機,他們一方面在祖父靈堂前提出分遺產,一方面又認為祖父去世不久,長房在服孝期間,在家生孩子,將與祖父在天之靈相沖,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個偏僻的鄉村去生產,說離開家里越遠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與長輩因循、敷衍、妥協、服從慣了,并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讓大嫂留下來在家生產的建議。他最后還是拿著衣被陪著自己的夫人上轎,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來。雖然,大嫂并不像《家》里的瑞玨那樣難產而死,但當孩子彌月以后,大嫂抱著孩子回家,巴金看著叔嬸們臉上所顯露勝利者虛偽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對這個大家庭的憎厭。
巴金是覺慧嗎?高家的悲劇源于李公館經歷的悲劇;鳴鳳、瑞玨、梅表姐這些悲劇人物的誕生,是巴金從李家悲劇生活的經歷中提煉出來的,這是因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劇。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經受了大量的心靈折磨以后,最后才演化成了小說《家》中覺慧的決心和眼淚。他比覺慧看到的更廣,也更深。
可以說巴金的《家》是他對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記敘和諷刺。
這些便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