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記錄的是讀者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的心得、體會和感悟等。名著飄讀書筆記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名著飄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飄讀書筆記篇1
由瑪格麗特·米切爾著作的長篇小說《飄》,反映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貴族的生活。
這部作品塑造了一位具有叛逆性格喬治亞貴族女性斯嘉麗,講述了她與朋友、家人、情人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內戰爆發期間、以及戰后重建時期的生活;同時也講述了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的愛情故事。
美麗任性的斯嘉麗,暗戀名門之后衛希禮,但因門第阻隔,加上性格差異極大,衛希禮已擇期與表妹韓媚蘭訂婚。斯嘉麗一氣之下,即趁南北戰爭爆發之際,搶先嫁給韓媚蘭的弟弟韓查里。而悲劇的是,查里應征入伍,由于天生體質較差,再加上嚴格的軍事訓練,染病身亡。因此,斯嘉麗很快便變成了寡婦。
戰爭是的她不得不面對饑餓、貧困及社會地位的變遷,她要保護自己的莊園,要讓自己的家人及衛希禮一家生活下去,當然,她還想自己也過上好日子。因此,她果斷拋棄了母系血統南方貴族小姐嬌滴滴的形象,露出了父親愛爾蘭人強悍的本色。她靠著骨子里的堅強,憑借著白瑞德對她的深情,在戰后迅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過上了想要的日子。
只可惜,她一直沉浸在衛希禮的夢中沒有醒來,忽略了她已經擁有的白瑞德的大量的愛。直到最后,媚蘭死去,她可以和衛希禮名正言順地在一起了,她才發現,她一直在享受著白瑞德的愛而不知。白瑞德在絕望之際憤然離家出走,她卻發誓要重新找回白瑞德的愛。只可惜,失去了的東西,要想再找回來,就難之又難了。因此,在遭受了一連串的挫折與打擊之后,斯嘉麗說出了那句至今讓人回味無窮的話,“不管怎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也成為了新女性面對人生的一句強有力的口號。
整個故事彌漫著一種凄涼的氛圍,看似寫斯嘉麗的個人命運,實則是寫整個南方社會隨著南北戰爭的結束,舊有的貴族生活一去不復返的狀況。
整個故事情節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亞特蘭大淪陷時,斯嘉麗逃往塔拉莊園的那一段。1864年8月,亞特蘭大淪陷之際,韓媚蘭臨盆在即,斯嘉麗不顧自己的安危,留下來為其接生。在北軍進程之前,白瑞德護送斯嘉麗和韓媚蘭母子出城回塔拉莊園。途中,白瑞德參加南軍,讓斯嘉麗獨自駕著馬車護送韓媚蘭母子趕回塔拉莊園。在這段漫長的逃亡之路中,充滿了坎坷與艱辛,斯嘉麗隨時都有可能被路上突然冒出來的北軍或劫匪殘害,但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與勇氣以及愛爾蘭人特有的強悍品質,斯嘉麗終于戰勝了困難挺起來了,帶著媚蘭母子安全回到了塔拉莊園。這段讓人揪心的逃亡歷程讓人著實佩服斯嘉麗的偉大與不凡。
體現了斯嘉麗強悍女性本色的還有她極強的責任心。在遭到北軍洗劫之后,斯嘉麗的母親去世,父親連自己的女兒都認不出來了,兩個妹妹有重病在床,沒有食物。此時,19歲的斯嘉麗獨自扛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她心底里有個強烈的愿望,她要靠自己的雙手重振塔拉莊園昔日風采。看到這里,我不由的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對這位偉大的女性肅然起敬。
本篇小說最成功的地方應該是在對人物的性格特征方面的刻畫。斯嘉麗,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作為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性,能為自己的土地爭取到最大的利益,除了聰敏、智慧、還有勇氣、毅力與責任心。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管在什么困境中都能生存。她不完全依賴于男人,是個積極進取且新手承諾的女性。當然,僅有有點而沒有缺點的認識不完整的,也是不存在的,本篇小說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有她身上所暴露出來的人性的缺點。她自私、虛榮和冷漠等,讓我們感覺這個人物形象很真實,雖然“不完美”,但卻很豐滿。再說白瑞德,他的男性形象被許多女性所推崇,這主要歸功于他對待感情的執著。他是個有政治主見、立場堅定的男人,但又不忘本。他表現玩世不恭,愛一個人卻智與感情,冷酷與柔情的沖突,在他身上表現為矛盾的統一體。因此,白瑞德這個男一號的形象塑造的也相當“完美”。從這篇小說中,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用自己的智慧與毅力去處理生活中遇到的挑戰與困難,還要學會珍惜身邊的人對我們付出的感情,不要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到那時,悔之晚矣。因此,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每一分來自他人的唉,也盡量用自己愛去回報愛我們的每一個人,不要讓自己的生命留下過多的遺憾。
名著飄讀書筆記篇2
書本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描寫了瑞特和斯佳麗(白瑞德和郝思嘉)永遠不同步的愛情,白瑞德真誠一心一意愛著守護著等待著斯佳麗,最后等來的是死心,等到斯佳麗發現自己原來愛的是白瑞德而不是阿希禮時,已經來不及了,白瑞德的心已經死了。
1、當斯佳麗需要幫忙時,白瑞德總能及時出現在她身邊,幫助她,安慰她,陪伴她。
2、白瑞德打破自己不結婚的原則,真誠向斯佳麗求婚。
3、婚后,白瑞德事事滿足她,遷就她。
4、可斯佳麗的心卻一直在阿希禮身上,她沒意識到,那只是崇拜自己幻想出來的偶像而已吖。
5、白瑞德用了極大的真心去愛斯佳麗,極大的耐心去等待斯佳麗來愛他,可他終于明白他等不來斯佳麗的.愛。
6、當斯佳麗發現自己真正愛的是白瑞德后,白瑞德的心已經死了,要離她而去了。
人吖,就是這樣,一直在追尋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卻忽略了自己能擁有的美好,當失去了一切后,后悔也來不及了,還是珍惜當下吧。
讀完這本小說后,心情是壓抑沉重的,是心酸的,看得不好受,凄美,看哭了。
名著飄讀書筆記篇3
看過《飄》很多遍了,最初是它的書名吸引了我,不理解為什么如此厚重的一本書卻單單用一個字來概括全文。瀏覽了一遍,在不知不覺中被梅蘭、思嘉和瑞德各具特色的氣質所感染,也不自覺的想細細的看第二遍,第三遍至更多,也驚喜的發現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獲。除了對場景和人物心理的細膩描寫外,我覺得《飄》的最大魅力在于深刻描述了男女之間因為情感的錯位而產生的一種扣人心弦、令人揪心的感受和對我認為的三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前者表現在男女主人公屢次錯過彼此,其中最令人心里慌亂、感覺異常苦澀的地方在于小說的結尾,一方頓然醒悟,另一方卻去意已決。也許每個看到這里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一定要懂得珍惜真正愛你的人!畢竟,全世界只有唯一的一個他;后者在于全新的人物,讀者會深深的記住梅蘭的大度、博愛與溫柔,思嘉的果敢、任性與叛逆,瑞德的風趣、專情與不同尋常的風度。、文中開始便交代,故事以美國內戰為背景,通過戰爭引起的變化展開情節,主人公思嘉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成長,同時展現出一段令人蕩氣回腸、哀怨曲折的愛情故事。在此談談我對思嘉的這一中心人物的淺要解讀。
最初出場的思嘉會給讀者一個美麗、倔強、驕傲的公主形象,她是個簡單卻又非常復雜的人物,她表面上是賢淑、安靜的小姐,但骨子里的倔強與任性卻主導著她的行為。她的美麗與獨特魅力,使得書中幾乎所有的年輕男子都鐘情于她,她似乎也習慣于周旋在眾多男子中,可以看出她對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有強烈的占有欲,所以她會對自己操縱不了的衛希禮產生了某種神奇的她自以為的愛,但我一直覺得她對艾希利的感情不是愛,而是因為無法征服而產生的一種怪異的東西,也正因為如此,我對艾希利沒有好感。另一方面她卻對變幻不拘,神秘莫測的瑞德產生了某種莫名的恨,卻又在自己很脆弱的時候想到他,欣然接受他的關懷與幫助。這兩種感情貫穿于小說的始終。她又是草率的、沖動的,這也讓她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為了向衛希禮表明她自己決不是無人問津而胡亂嫁給自己根本不愛的人,企圖以這種方式“報復”娶了梅蘭的艾希利,這時的她又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將會帶來的后果、責任她全然不顧。但她的叛逆性格使得她的寡婦生活又并不平淡、乏味。她將那些道德規范拋在腦后,繼續展現著自己的魅力并仍然吸引著許多男子??
戰爭改變了斯佳麗,她駕著馬車帶著生病的梅蘭與剛出生的孩子躲過戰地回到家鄉,在危難時刻殺死北方士兵,在極端貧窮時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這些無不表現出她的堅強勇敢與不屈。在經營木材廠的那段時期,她又突顯出其獨特的經濟眼光,商業天賦,敢于拼搏的精神,只為不再過戰亂時那種貧寒的生活,她無疑是個難得的事業型女強人,但站在男性的立場,她太過要強了,也正是因為這她忽略了身邊看似平淡的幸福,導致她對許多美好的東西視而不見,比如媚蘭對她的關懷、瑞德對她的愛以及孩子對她的依賴等,她不確定自己對瑞德到底是什么感覺卻偏偏一直要執著地追求愛希禮的'虛幻、飄渺的愛。可惜可嘆的是,在她領悟之時,媚蘭已經死去,瑞德對她的愛破滅——可是斯佳麗還是那么堅強,似乎總有看不透的外表,最后倒在階梯上淚流滿面卻又充滿自信與希望的說:“我一定有辦法讓他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
思嘉面對困難所表現出來的勇敢令人佩服,但她有時為達目自己的而又不擇手段的做法也實在讓人感到反感,對艾希禮遲遲不肯放手的愚蠢固執令人有些氣憤,對瑞特能為她默默付出那么多那么長時間最后還是因為身心疲憊而選擇離開表
示惋惜,站在男性立場看瑞德,真不知道愛上那樣獨一無二的思嘉到底是挑戰、收獲、后悔還是別的什么。
花了幾天時間把《飄》讀完了,很多感慨,很多觸動……為他們的愛,為他們的恨,為他們的一切的一切……
我在其中體會到了一種珍貴的情感------友情.媚蘭對思嘉的這份友情仍然是讓我羨慕不已。記得桑費有句話:“朋友有三種:愛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忘記你的朋友。”我想媚蘭就是那種愛思嘉的朋友。她對思嘉感恩、感激,甚至為了她可以去死。她的真心在臨死前終于讓思嘉明白她是她唯一的真正的朋友。在人的一生當中,誰都不能沒有朋友而活下去。所以,有幾個真正的朋友便成了人一生最珍貴的東西。對待朋友,最好也是最真的辦法——那就是真心!不要企圖利用你的朋友,同樣的用刀,刀柄不能切東西,而你又不能握著刀切東西,朋友之道何嘗不是如此!
小說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愛倫和媚蘭,她們兩個都是天使般的女人,她們都具有誠懇寬大的美德。尤其是媚蘭,她用那種快樂與善良感染著身邊所有的人,但因為缺乏那種能迷倒男人的任性和自私的特點,所以追求她的人很少。不過媚蘭這樣的人卻是我心中最理想的女人,她不美也不丑卻有天使般的心,善良純樸可以感動我,追求的人又少,可以很容易追求得到。而思嘉只是一副大小姐脾氣,自私、任性,且男密友眾多,她對每一個都親熱得很,卻誰也不喜歡。所以,如果我是希禮,我也會選擇媚蘭的。
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一是現實主義地反映了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南方農場主階級的生活和南北戰爭及重建時期的一個重要側面,二是創造了幾個鮮明而豐滿的人物形象,后者尤為突出,這是作者在藝術上的重要貢獻。
在思嘉的所有性格中,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在面對災難與痛苦時堅強與勇敢的精神。從小說的開始直到結尾,她面對過太多的痛苦與失意,卻從未因此而崩潰。就像故事中寫的,當戰火降臨,她試圖回到生養她的塔拉,找到可以容身的避風港時,她看到的是無盡的悲傷,她面對的是一無所有,可是這一切并不能使她氣餒,因為自暴自棄不能起任何作用,她下定決心要保護塔拉,她能做到曾經只屬于黑奴的苦活,為了挺過這一切的艱苦她可以不擇手段,雖然這會為她招致非議。她從未向命運低頭,無論面對多么深重的痛苦,她都堅持自己的信念,而事實證明,天無絕人之路,她戰勝了每一個對他這么一個弱女子來說不可能的挑戰,
也勢必會戰勝未來不可預見的更多挑戰。斯佳麗?奧哈拉,一個充滿矛盾的女人,而《飄》從它誕生的一刻起,就必定是一座不可模仿,只供人仰望的華美墳墓,埋葬著逝去的時光與一個女人的奮斗人生。思嘉,她有莉香的勇敢,有伊麗莎白的冷傲,也有凱瑟琳的執著,也許就是這一點點的勇敢、一點點的冷傲、一點點的執著、再加上一點點的傻,讓人會不自覺地隨著書中的情節為這名女子所癡迷、困惑和感動,也讓她永遠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那位閃耀的亂世佳人!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和開放的時代,我們不必去為生計擔憂,也不必擔心隨時降臨的戰火,但是,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起伏坎坷呢?我們也許會為一場考試的失利而懊惱失意;會為事業上的坎坷而痛苦傷心,我們繞不開那些必經的曲折,就只能像郝思嘉一樣,勇敢地面對它們,而不是退縮、放棄。很多時候,命運總是在和我們開玩笑,我們對它哭,它只會讓我們覺得更痛苦;我們對它笑,它就會帶給我們希望,既然如此,何不放開已不能再改變的過去,來把握一個屬于你的明天?畢竟,再多的痛苦與失敗也只屬于昨天,明天只屬于自己,只有自己能改變命運,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沒有什么能阻止我們的努力與奮斗。不論思嘉選擇的路正確與否,她在痛苦面前不屈服的勇氣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正是要用他那種永不言棄的精神來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一切紛擾與失意,成為生命的強者。我想,讀過《飄》的人,都會記住這句話----明天又是另外一天.雖然只是一句很平凡的話,但真的有著感染人的魔力.無論對與錯,明天真的是另外一天了,今天的一切都已過去,無論什么,生命是不可以從來的。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繼續前行,一直努力的向前奔跑,即使很疲累,也不放棄,因為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一切又充滿了希望和陽光。畢竟我還不太理解《飄》的情感,但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以后再看這本書,會有更多的體會。
名著飄讀書筆記篇4
《飄》又名《亂世佳人》,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唯一的一部作品。正是這本《飄》,讓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瑪格麗特幾乎一夜成名。自1936年問世以來,《飄》憑借著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讀者。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的確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然而最能感染我的,是主人公思嘉的一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思嘉任性、倔強。優雅的舉止只是她的表面,那是在母親的嚴厲管教下形成的,她的骨子里還是留著父親不羈的血液。這從她的眼睛里完完全全暴露出來。那雙淡綠色的眼睛純凈得沒有一絲褐色,雖然生在一張甜美的臉上,卻仍然是任性的,充滿活力的。如小說中說道,思嘉并不是特別漂亮,男人們被她吸引更多的是因為她自身的魅力而不是容貌。
像思嘉·奧哈拉這樣的一位佳人,卻不幸遭遇亂世。南北戰爭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讓這位莊園主家庭的小姐一下子失去了優渥的生活。但或許也是因為這場戰爭,讓她迅速成長起來。戰爭時期在醫院里當護士救助傷員的經歷讓她不再只是一個嬌生慣養、自我中心的大小姐,而是學會了照顧別人;家中的變故又讓她骨子里的堅毅性格完全表現出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句話雖然只出現在小說結尾處,卻始終貫穿著整本書。思嘉只說過一次,但我想她一直是這樣信奉著的,這種信念讓她在面對種.種不幸時,仍然堅強勇敢。
思嘉的堅強勇敢表現在勇于面對世人的眼光;成為寡婦之后,她仍然在舞會上翩然起舞;戰爭結束后,她獨自在外面辦起了木材廠;烈日炎炎下,她放下小姐的架子像一個黑奴一樣在地里勞作。作為一個接受了良好家教的小姐,她的行為在同時代的人眼里是叛逆的,然而她從不畏懼別人的流言蜚語。
思嘉的堅強勇敢還表現在她面對戰爭時。戰爭來臨時她本可以自己逃走,但她強忍住心中的恐懼留下來,為即將生產的梅蘭妮接生;黑夜里她艱難地趕著一匹瘦馬,駕車帶著奄奄一息的梅蘭妮和她剛出生的嬰兒、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以及一個什么忙也幫不上的黑人小姑娘穿過紛飛的戰火。思嘉·奧哈拉就是這樣一位亂世佳人。
思嘉的堅強勇敢更表現在她遭遇不幸時。當她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塔拉莊園,卻發現家里已經面目全非時,她緊緊握拳,向上天發誓將決不再饑餓;本來還是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年齡,她卻已經成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在母親因病去世,家中的頂梁柱父親也倒下了時,她用柔弱的肩膀獨自撐起了整個家。許多人不喜歡思嘉,她把愛情當作玩物,從沒有認真對待過她的婚姻。正因如此,思嘉的幾次婚姻都是不幸的。她一直以為自己愛著阿希禮;當她最終明白自己的真愛時,瑞德已經決定離她而去。在她不斷失去了身邊重要的人后,她又成了孤身一人。然而即使在最愛的人也拋棄她時,思嘉還是這樣告訴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有明天就仍有希望。今天想不通的事,或許明天就會豁然開朗;今天沒有辦法解決的事,就交給明天去處理。或許今天過得一塌糊涂,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樣的一句話里或許也包含著思嘉的無奈,但我相信這更多的是思嘉面對未來的勇氣。
是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即使在經歷那么多不幸,即使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思嘉仍然這樣說道,那么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遭遇困境時是否能有這樣的勇氣?
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雖然不一定會像思嘉那樣不幸,但我們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要經歷許多歷練。有的困難很容易過去,但有的則看起來很可怕。若我們勇敢與之戰斗,或許我們就能戰勝它;然而若我們懼怕它,它也可能會把我們壓垮。
因此即使是面對再大的困難我們也不能放棄希望。
畢竟,明天又將是新的一天了。
名著飄讀書筆記篇5
《飄》這部小說以南北戰爭為背景,向人們展示了戰亂給婦女生活帶來的影響。女主人公是熱愛生活,性格堅強,精明能干,對愛情執著,男主人公聰明機智,忠于愛情,忠于自我。
這部小說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一個擁有上流社會血統的美麗少女思佳麗,接受著來自母親的傳統淑女式教育,可是她身上同時流淌著愛爾蘭人的自由奔放的血液。她就像個小孩,有著無窮無盡的旺盛精力,有著不屈不饒的倔強。
她知道艾希禮結婚的消息后,馬上采取吸引無數追求者,盡而表白的方式,以為這樣就不會丟失尊嚴,可是恰好這一幕被瑞德這個人所看到并得到了別人的嘲笑,她出于對名譽的考慮,毫不猶豫的嫁給***,她不知道這意味這什么,只知道擺脫了現在的境況,她很精明,可是眼光不夠長遠,也不明白婚姻的實際意義。
艾希禮結婚了,可她卻依然愛著他,她的愛情不會被婚姻等社會觀點約束,她自由奔放。可是艾希禮不同,他很在意社會約束,他愛著思佳麗的美貌,愛著她的`勇敢,可是他更在意生活,他是不折不扣舊思想的化身。接著是那場可怕的戰爭,思佳麗失去了他的第一任丈夫,得到了一個孩子,沒有期盼的孩子來到這個社會終究是得不到寵愛的,有些孩子還沒出生就有著萬千的寵愛,而有些孩子一生注定只是一場悲劇。
失去丈夫使得她不能參加她喜愛而且自信的舞會,可是雖然以為人婦以為人妻可是她因沒有嫁給他愛的人而同樣有顆少女般的心,或許她天生就有這樣的旺盛精力。這時有個人在后面默默地關心她愛護她,可是她的愛情至今還活在表面,還只知道調情、運用手段等的角逐。
名著飄讀書筆記篇6
以前也讀過許多的書,當然其中也包括《飄》,但那時只是泛讀并沒有精讀。再一次拿起《飄》細細品讀,才有了不一樣的感覺。現在我把它粗略的介紹給大家。
《飄》是一本有助于了解美國南北戰爭背景的書,英文名為《come with the wind》.故事開始于某個春天,16歲的斯佳麗笑容明媚,驕傲,直率,簡單,就像調皮的風一樣。優越的家世清秀的臉龐,美麗的衣裳,她從來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什么風雨和災難。
戰爭前的日子,愜意得人只看得到陽光。然而,美好的事物總是那么短暫,忽然,失敗來得那么快。一廂情愿的愛情幻想被擊碎,兒戲般的嫁人,又在短短兩個月后成了懷者遺腹子的寡婦。美國此時,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她所愛的人上了戰場,她一度深愛自豪的家園荒廢了,失去了母親,父親也因此受到的刺激,腦子糊涂了。從此,她不在有任何依靠,困苦無依。但倔強堅持的她并沒有想命運低頭,面對一切,她咬緊牙關,挺著胸膛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個家庭。
她在生活的磨礪下,她細嫩的雙手磨出老繭,她回憶那些已經逝去的人和往事。回憶那一去不復返的幸福生活,思考一片黑暗的未來中種.種艱難困苦。這時她對自己說:“從現在開始,我和我的家人不會再過一天沒有東西吃的日子了”這就是她唯一的精神之柱,她用她的堅強與執著,使她們家的生活一點點恢復了起來。
故事說到這里,女主角已經在戰爭的熔爐里,完成了一次由軟弱到剛強的全新蛻變。斯佳麗很堅強,也很熱情,是個活潑可愛的女人。她喜歡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理想的愛。
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過程,時暖時危,卻不停歇,也是自己一點一點掙脫舊的軀克,注入新的血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沒有人可以代替而必須親身經歷的。
回到青春的最初,自己也和斯佳麗一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校園里,除了校園內的人和事,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來可以那么豐富多彩。大一的生活,對所有的事物都感到新鮮好奇,與宿舍的姐妹天南地北地聊天,談理想和所學專業,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各項比賽,來回于圖書館和教室之間,看著時間匆匆流過,不知不覺,自己已是大二的學生了,身邊的一切不斷地發生變化,看著大一新生稚嫩的眼神。想著當時初來乍到的自己。現在,宿舍里不再有成群結隊的去逛街的熱情,未來怎樣誰也不知道,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充實自己,人總是向前看的,只是為了未知的拼搏。
好好學習,這是一個學生該做的事情;
好好美麗,這是一個女孩應該有的情懷;
好好快樂,這是任何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得到的生命的感覺。
本人學識有限,僅僅是做了一下粗略的講解與介紹,有機會希望大家能自己親自閱讀一下《飄》。因為旁觀的樂趣永遠沒有親身經歷的實在真切。《come with the wind》是很適合渴望成長和正在成長的女孩子讀的作品,讓我們期待成長,哪怕命運捉摸不定,成長道路上無數的變幻和無奈的消逝,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擋我們成長的腳步。
強者不是壓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壓倒,讓我們女性越來越美麗吧!
名著飄讀書筆記篇7
朋友很久以前就推薦《飄》這本書給我,這次終于有機會慢慢把它讀完。也許讀一遍不會有太深刻的理解,但觸動還是挺大的。
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的小說《飄》自1936年問世以來,就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我想其中有很多的原因。首先,小說中性格迥異的人物就吸引了無數眼球,斯佳麗的勇敢堅強,瑞特的機智果斷,玫蘭妮的外柔內剛,阿希禮的溫文爾雅都十分招人喜愛。另外,小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讓人身臨其境,欲罷不能。
故事情節不想多說,就談談給我印象最深的斯佳麗吧。
斯佳麗是個很大的矛盾體,她不完美,但是很值得人敬佩的。斯佳麗,這一在美國動蕩年代所誕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優秀個性散發出無窮的光芒。她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對生活頑強抗爭,從不屈服。她處事雷厲風行,精明能干,還有一點就是她對愛情的執著,雖然我并不是很贊同這種做法。正是她那從骨子里透出的那種不服輸、努力拼搏的精神讓她成為了商業以及生活中的佼佼者,在不斷的磨礪中成長為一個成熟而堅強的女性。“tomorrowisanotherday”這是斯佳麗的座右銘,無論遇到什么,她總是充滿了希望,充滿斗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是呀,今天即將過去,不管有過什么成績,或是有過什么痛苦,一切都只屬于過去。而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只有把每一個明天當作新的起點,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更加努力奮斗的人才算得上是智者。
另外,關于感情對我也有一定的啟示,斯佳麗一生愛上兩個男人,但她到最后才知道應該愛誰,他過于盲目的執著的了。我們自以為愛上別人時,也許真的只是被他一時吸引,卻一直盲目的執著,最后才發現當初愛上的那個人早已經消失了。我們要弄清楚自己對一個人的感覺,而非盲目的執著,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最后用一句話結尾,不解釋。
“美貌并不能使人高尚,衣著也不能使人尊貴。”
名著飄讀書筆記篇8
《飄》中最著重刻畫的人物無疑是思嘉。作為一個南方莊園主的女兒,思嘉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淑女,她任性、固執而自負,她虛榮、自私,但同時她倔強不服輸、勇于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在一個動蕩變革的時代、在一個傳統美德崩潰瓦解的時代、在南方資本出現萌芽的時代,思嘉正是憑借著自己的現實主義和貪婪,才保全了自己的家庭、保護了自己周圍的人,她不甘于“體面地餓死”,她要活下去并且要高質量的生活。同時,思嘉具有高度的家庭責任感,一個19歲的小姑娘,沒有任何的謀生技能,卻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但她并沒有因此而退縮。思嘉對于愛情的追求雖然盲目,卻是熱烈的,她為了艾希禮的一句話,甘愿冒著生命危險在亞特蘭大為媚蘭接生。在戰后,倘若不是思嘉,崇尚傳統生活的艾希禮一家只能去喝西北風了。正是思嘉在困難面前所表現出的驚人勇氣,深深吸引了白瑞德,也深深吸引了讀者。貪婪、自私、現實主義、固執……如果用這些詞去描述一個女人,我們一定會認為她招人厭惡,但是用在思嘉身上,這一切卻閃爍出了光芒,使我們不由得驚嘆“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思嘉卻是很可悲的。她的三次婚姻都以失敗而告終,第一次是為了賭氣嫁給一個孩子;第二次為了塔拉嫁給了老頭;第三次因為自己沒有認清白瑞德和艾希禮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也失敗了。白瑞德在故事的最后告訴她:“思嘉,我從來沒耐心把破碎的東西撿起來粘合好,再對我自己說,補過的東西跟新的一樣好。破的總是破的——我寧可記住它的最好的地方也不愿把它補好,然后一輩子看著那裂痕。假如我真的還年輕一點,那也許——可是我年紀太大了,不再相信什么消除前隙那一套多愁善感的東西,不再相信從頭開始那一套了。我年紀已太大,我無法承受經常的謊話和生活在文雅的幻滅之中。我不能和你生活在一起,靠跟你說假話過日子。我當然不能跟自己說假話。即使現在我也不會跟你說假話。我但愿能關心你做些什么,到什么地方去,然而現在我辦不到。”
思嘉對于媚蘭的輕視和厭惡,更表現出了她性格之中幼稚的一點。對于媚蘭給予她的無私幫助,她始終認為是愚蠢的,直到媚蘭去世之前,她才發現媚蘭也是她的精神支柱之一,是她的劍。正如文中所寫“思嘉的思緒回到多年以前,在塔拉的那一個酷熱、寂靜的中午。當時一個穿藍軍裝的`尸體倒在地板上,一縷灰色的煙霧在他的上方盤旋,媚蘭手持查爾斯的軍刀,站在樓梯頂上。她記得當時她心里想的是:‘媚蘭真蠢!她連把刀也提不動,跑出來干什么?’可是現在她才明白,在緊急關頭如果一旦需要,她會毫不遲疑的沖下樓梯,殺掉那北佬——或者自己被殺掉。是的,媚蘭那天手握軍刀,是做好準備為她戰斗的。現在思嘉,回過頭來重溫往事,才傷心地看明白,媚蘭無時無刻不手持軍刀在她身邊,跟她形影不離,以盲目熱愛的忠誠,為她戰斗,為她跟北佬、大火、饑餓、貧窮、輿論,以至她心愛的親人而斗爭。思嘉已經明白那軍刀一直在她和這世界之間會晤著,而那軍刀從此將永遠藏入刀鞘,她的勇氣與信心慢慢消失了。”書中多次描寫思嘉的夢境,在一片迷霧中茫然的奔跑,是的,思嘉始終就像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試圖抓住她能抓到的所有東西,但一旦得到了就不珍惜,因此錯過了身邊許多美好的事物。思嘉的生命形式是一列轟隆隆的列車,一刻不停的向前狂奔著,熱烈而盲目,習慣了高速度的奔跑,永不止息。她生命力量的源泉來自于如此高速的奔跑,然而在這樣狂野的奔騰之中,思嘉同時也把那些文雅的、溫和的美好攪得粉碎,最終只剩下一輛空曠的列車,仍然在原野上一刻不停的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