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詞佳句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寫好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篇1
三國演義是一部既極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演義小說。當我初次翻閱這本書時,里面曲折的情節,血性的人物,豐富的內容,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動亂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特點。如果說紅樓夢是柔情似水,那么三國必是剛柔并濟的。
“兩耳垂肩”,不僅說明劉備的外貌與眾不同,更是暗示他日后必有所作為。我想兩耳垂肩之人也是個有福之人,說明劉備不會這么輕易地被人害死。當我讀到他被蔡瑁追殺到檀溪邊時,也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誰知戲劇性的一面出現了,的盧馬居然縱身一躍,神奇般地不僅保護了劉備,更是讓劉備遇到了貴人。這是天意啊。正如司馬懿父子眼看就要被大火燒死,老天偏偏下了一場大雨,讓他乘機逃脫掉了。可見他命不該絕。此時暗示著蜀漢終將逃不了滅亡的命運。而此時的曹睿對于司馬徽來說,殺了他等于捏死一只螞蟻。所以后來曹睿聽了讒言,對司馬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更促使了司馬徽篡奪他的皇位。一開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后來的曹丕逼獻帝退位,也給他做了“榜樣”。每一個有雄心的人,都想日后能有所作為,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匍匐在他的腳下。每一個有才能的人,都希望得到君主的重用。就連龐統這樣一個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也如此。如果他不是這樣急切,有怎會疏忽敵人的埋伏,我想作為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說,他不可能不知道地處險境最易受到襲擊。正如諸葛亮所說,不了解天文地理的是庸才。而他絕不是個庸才,他只是一心想向別人證明自己。如果他還活著,蜀漢的結局恐怕要改寫了。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這么的傳奇,三國中最具有神奇色彩的要屬諸葛亮了。“飄飄然有神仙之貌”的他第一次用兵就令關羽等人十分佩服,這也暗示諸葛亮最擅長用火攻。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兵等。他能在自己進中原之前布好八陣圖,日后困住陸遜。要不是黃彥昌指點陸遜,恐怕他到死都在琢磨怎么出去呢。一個八陣圖相當于十萬精兵,諸葛亮估計是神仙轉世了,可是天妒英才啊。依我看龐統沒有他那么曠然,司馬懿沒有他那么用兵如神,周瑜就更別說了。每一個想急于成功的人,往往更會有破綻。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怎么測不出蜀漢的結局呢?他一死,蜀漢必將滅亡,那劉禪就是一個擺設,成天就知吃喝玩樂,被黃皓哄得團團轉,真是爛泥扶不上墻,也難怪劉備最后會叫諸葛亮取代他了。而諸葛亮擔心老是這么拖下去,不能完成國家大業。他嘔心瀝血,以至于積勞成疾。又因急于統一蜀漢,也促使他病逝。諸葛亮如果真篡奪了皇位,那他先前的功績估計全部被抹得一干二凈了,因為人言是可怕的,足以毀了人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來形容他再也不為過了。
三國里面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關于用兵的描寫,里面的出其不意,掌握敵人的一動一態,兵法的虛虛實實,再隨著謎團逐漸被揭開,我就像身臨其境般,享受著里面的樂趣。那些計策又是如此的巧妙,使敵人不攻自破。這更是一場心理的較量,諸葛亮的空城計著實讓我佩服,臨危不亂,從容不迫,這是我們現代人處事時應當學習的地方。
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篇2
三國是戰火紛飛的時代,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三國是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在我的眼中三國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東漢末年,烽火連天,民不聊生,東有張魯,西有劉璋,南有孫堅,北有董卓,他們各自擁兵自重。當時,朝廷昏庸無能,無法掌握天下局面,正直的大臣也被董卓殺死,只留下一此宦官執政。有多少英雄在這亂世中大顯身手叱咤風云,他們都想把分裂變成統一,把亂世變成治世,他們招攬天下賢士,采用他們的計謀,消滅各地的諸侯,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正所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形象地刻畫了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如:仁慈、忠厚的劉備,義薄云天的關羽,沖動、粗魯的張飛,武藝高強、勇猛的趙云,陰險、狡詐的曹操,心胸狹窄的周瑜,還有愚蠢、滑稽的蔣干……這么多形象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決勝千里,他心胸寬闊,對孟獲七擒七縱,直到孟獲心悅臣服。諸葛亮策劃的計謀不計其數:什么空城計,反間計、連環計……他都用過。他曾經幫助孫權草船借箭,幫助劉備水淹七軍,招來寵統,巧取荊州,他還建議劉備孫劉聯盟,大家一起打曹操,赤壁之戰,他借東風,獻火計,讓曹操這一仗大敗,損失慘重,曹操還當眾出丑,曹軍全部丟盔棄甲,孫劉兩軍大獲全勝。
我喜歡三國演義的理由是:《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個性鮮明,切合歷史實際,而且用了許多戰略計策,十分適合小學生和中學生閱讀。
希望大家少看對自己無益的漫畫書,多翻閱增長自己知識的名著。
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篇3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的確,關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
關云長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傷,……都將關羽的忠義之舉,智勇之能,一展無遺,其虎牢關的英勇,白門樓上的恩義,令赤兔馬都為之殉命,何況人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麥城之戰失利,關羽面臨著心與血的生死抉擇,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貴權力會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不可毀其節”他背負著忠君的滄桑與巍峨,透著不盡的壯烈與蒼涼,留給世人一個從容赴死的背影,赤誠,雋永……
其實在當時,見風使舵已成氣候,哪國強大就降哪國的亦不少見,像馬超,姜維,張松……或許在當時會威名遠揚,但當歷史沉淀到今日,他們也就暗淡無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長安樂,但關羽寧死不降,蜀國的恥辱就是關羽的恥辱,這時,體面的義無反顧是唯一的。因為,中國人不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還注重活在千年的歷史中。
余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關羽的悲劇,又蘊含著多少滄桑的感傷和無盡的蒼涼!都說勝者為王,我卻一直在心里稱他為“失敗了的英雄”,不管定語為何,他依然盈滿炎黃脈搏的英雄本色。
關羽,演繹了千年不變的精魂,演繹了蕩氣回腸的凝重。
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篇4
關羽得知荊州、江陵等長江要塞相繼失守,非常震驚,幾乎不敢相信,他馬上率兵從樊城南撤。
而呂蒙進入江陵后,釋放了被關羽俘獲關押的于禁,又派人撫慰蜀軍將士和家屬。這些舉措,使蜀軍軍心渙散,斗志瓦解,許多將士半路而逃。關羽恨得咬牙切齒,大叫:“我生不能殺呂蒙,死了也要殺了他!”
孫權的軍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而關羽節節敗退,一直退到麥城。孫權率兵趕到,派諸葛瑾多次勸說關羽投降。關羽假裝投降,在城頭上豎起白旗,暗地里帶了十幾個騎兵棄城往西而逃。
孫權聞訊,派兵阻斷了關羽必經之路,埋伏在草叢中,用絆馬索絆倒關羽等人,活捉了關羽。
孫權親自出馬,再次勸關羽投降,然而關羽怒目圓睜,破口大罵:“我和劉皇叔一起共謀大業,怎會和你這樣的叛賊共事。要殺便殺,要剮便剮,何必廢話!”
孫權怕留下后患,殺了關羽。
劉備得知關羽被害消息,昏倒在地,醒來后不吃不喝,整天痛哭不止。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則日日哀鳴,也不吃不喝,沒幾天就死了。
三國演義第37到38回的讀書筆記?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這三回讓我看的是很振奮的因為我認為這是大耳兒雄起的關鍵看了半天的三國,臥龍先生終于出來了,男主角啊劉備的成功與失敗由此定格在了這三回
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篇5
今年寒假,我在爸爸的指導下,認認真真地通讀了一遍《三國演義》。爸爸對我說,清朝人毛宗崗將《三國演義》中刻畫出的三個典型人物,稱為“三絕”,即“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對此,我倒是有一點自己的小小看法呢。
稱關羽為“義絕”,我就覺得很恰當的。不說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便是他的坐椅赤兔馬在他被擒后絕食而死,就很能說明關羽的“義”。因為,一匹馬尚且對主人如此忠心有義,更別說它的主人了。美中不足的是,關羽太過自大,不然便不會有敗走麥城的結局了。
再說“智絕”諸葛亮吧。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七擒孟獲,白下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大軍,這些讓我對他的智慧佩服的五體投地,只恨自己沒有長一顆像他那樣的腦袋。然而要說他聰明絕頂,我卻要反對下。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會在重大事情上犯錯誤嗎?我想不會的。而諸葛亮卻在街亭一戰時誤用馬謖,結果導致慘敗,軍事要地被敵人奪取。有這樣一件事,我認為諸葛亮就不能稱上是“智絕”。
至于將曹操評價為“奸絕”,我更是要舉雙手反對了。雖然曹操有“挾天子以令諸候”“夢中殺人”這樣奸詐的一面,但是他愛惜人才,臨死時還細心安排身邊人的生計,可見他也有充滿愛心的一面;而且曹操很會用兵打仗。這樣一個人物,僅用“奸絕”去評價他,太不公平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形形色色,現在回想起來,面前還能浮現出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容。我想,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
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篇6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我來推薦一本好書,沒錯,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中國最早的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不過,今天我推薦的并不是平常人手一本的白話文版《三國演義》,而是岳麓書社的文言文版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朝廷腐敗,于是出現了許多的割據勢力,其中實力最強的分別是北魏、東吳、西蜀,進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最后,隨著一次次的戰爭,一次次的實力消長,三國合為一統的故事。
這本書讓我百看不厭,首先是因為這本書里的人物個性十分鮮明:在官渡之戰中,你可以看見斗志昂揚的曹操和高傲自大的袁紹;在赤壁之戰中,你可以看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和心胸狹隘的周瑜;在長坂坡之戰中,你可以看見英勇殺敵的趙云和氣勢洶洶的張飛;在濮陽之戰中,你可以看見匆忙逃竄的呂布和英勇作戰的六將;在夷陵之戰中,你可以看見懊悔無比的劉備和有勇有謀的陸遜……這些人物無不各極其態,即使拋開書,這些人物仍讓我牽腸掛肚,難以忘懷。
如果只有人物個性十分鮮明,那還不足以讓我如此之喜愛,它的語言也很優美生動,光是描寫人物外貌就有一大串:劉備是“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如涂脂”;曹操是“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孫權是“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諸葛亮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司馬懿是“鷹視狼步,目能自顧其背”;周瑜是“資質風流,儀態秀麗”;關羽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陸遜是“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張遼是“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呂布是“身高七尺開外,細腰扎背膀,雙肩抱攏,面似傅粉,寶劍眉合入天蒼插額入鬟,一雙俊目皂白分明,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懷”……這些文言文詞句,言簡而意味深長,讓人浮想聯翩,書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模樣,各有各的特點。讀過之后,仿佛他們就出現在你的面前,活靈活現。
最后,它的情節也非常精彩。連環計、苦肉計、美人計、詐降計、空城計以及三氣周瑜、七擒孟獲……這些故事都婦幼皆知,十分經典。
那么,聽我介紹完,你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了?快和我一起拿起《三國演義》,去暢讀經典吧!
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篇7
《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好文章有:《巧施美人計》、《官渡敗袁紹》、《蔣干盜書信》、《草船瞧巧借箭》、《孔明借東風》、《赤壁敗曹操》、《三氣周瑜》、《猛張飛使計》、《妙計收姜維》、《孔明伐中原》、等等。
我積累的好詞好句有:袁紹的手下有個叫許攸的人,他建議袁紹去攻打曹放糧食的地方。到了第三天半夜,諸葛亮終于開始行動了。當小船快到曹操軍營的時候,諸葛亮突然擂響了戰鼓,這下好了,曹軍的箭像雨點似的射過來。
魏國有個叫姜維的大將,不但知識淵博,而且武藝高強,和趙云不相上下。他是特意前來投奔劉備的。劉備在徐庶的輔佐下,一連打了好多勝仗。他是天下的奇才,比自己還聰明很多,如果能夠得到他的幫助,他就不愁得不到天下。于是劉備就和關羽,張飛一起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找他。軍師,鄉下,感動,聰慧,天賦。
三國演義3000字讀書筆記篇8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他的壯舉之一,令我揮之不去。一次,陰險狡詐的曹操派兵攻打東吳,用大船與他們交戰,恰巧大霧彌漫。劉備的大軍正缺箭,不過諸葛亮的機智幫了劉備的大忙。他讓士兵們扎大量的稻草人安在船上,把船放到水中,每只船上點了幾根火把,人站在船艙中。剛好大霧朦朧,曹軍看不清,把箭全射到稻草人的身上。再把箭集中起來就可以用了。幾天后,這些箭都被用來攻擊曹軍了。
真是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