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
通過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復習所讀的內容,更好地應對考試和學習。如何撰寫優秀的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這里分享一些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1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樂成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于愛情、糊口、社會形態以及宗教都采納了自力自主的踴躍向前立場和勇于斗爭、勇于爭奪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只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筆者也是一名女性, 糊口在顛簸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起頭。而在《簡愛》里滲入最多的也就是這類思想——女性的自力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自力,早已經被扼殺在俯仰由人的童年糊口里;如果她沒有那份自力,她早已經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糊口在一路,起頭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糊口;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正,我們此刻手中的《簡愛》也再也不是使人打動的流淚的經典。以是,我起頭去想,為啥子《簡愛》讓我們打動,喜愛的舍不患上放下——就是她自力的性格,使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禁不住要問,僅這一步就能自力嗎?我認為,不會的。終究女性的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昔時毅然脫離羅切斯特同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自力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強硬的性格,自力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打動。以是她是樂成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經作為自力女性的經典,我但愿陽光下,鮮花里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論是貧窮,照舊富有;不論是仙顏,照舊邊幅平淡,都有夸姣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自力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糊口。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樂成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于愛情、糊口、社會形態以及宗教都采納了自力自主的踴躍向前立場和勇于斗爭、勇于爭奪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2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感覺就是每讀一章都會有新的感受,開始有很多東西都了解得不深,只有不斷重復地看以及思考,結合自己的經歷,才能體會出來。我覺得,《人性的弱點》整本書的根本在于培養勇氣和自信。書看完后收益不少,然而自信心的增加則是最主要的收獲。要戰勝自我,建立自信,首先必須超越自卑。其次,積極地自我暗示,提升自己的欲望。最后,我們必須敢于表現真實的自我,把超越自己的成果展現出來。
真實自然的自己,才會有個性魅力。當你出現在別人面前時,首先想到的是“我應該怎樣表現,裝出什么樣子,才能讓別人認可和滿意?”還是“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就要真實自然地表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將決定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是否自由平等,也反映出我們是否具有個性魅力。
超越自我表現,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并敢于表現自我獲得成功是有著重要前提的。那就是:我們必須積累必要的知識:基本知識、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我們必須掌握生活、工作應當掌握的基本知識體系,又要熟知我們將來從事的職業必須掌握的專門知識,也要了解與職業相關的一些常識。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學的學習生活真的很重要,我們要早這幾年里利用好這個安靜的環境汲取知識,建立勇氣和自信并不斷超越自我,讓自己富有個性和魅力!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3
一直都以為自己從小接觸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學,步入大學后,才發現原來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樣。春秋戰國時代,那“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學術研究和傳播是無法光用這八個字來形容的。我們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時最有成就的四大學派。仲尼的儒學是我們看到人性最溫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學是我們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質樸力量;莊周的逍遙游是我們聆聽到來自靈魂深處的自由吟唱;至于韓非的法家則帶我們領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片繁榮。
我個人不太喜歡孔子。也許只是因為他那一句“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也或許是因為那女子的“三從四德”論。讀了墨子,我更偏愛墨子。墨子,他總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這一點上,墨子有著天生的優勢:出身于社會低下的手工業者的他,對百姓所遭受的困苦有著深切地了解。有人曾說: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但我并不贊同這一說法,因為墨子只是在學習儒學的過程中慢慢發現儒家講求的繁瑣禮節等不利國民生計的主張不適合他,才選擇了另一條更適合他的道路。
“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作為級任的墨子,在深切了解百姓疾苦后,提出“強本節用”的主張。“強本”即加強農業生產,發展國民經濟;“節用”即反對統治階級過度的浪費。墨子認為:一切不利于人民的開支都應該消除。在我看來,提出此觀點的他,才是真正地站在人民根本利益上,為人民著想。為人民謀福的思想家。
治理國家,墨子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兼愛”與“非攻”。視人如己,愛利萬民,不虧人自利和人不關己則為“兼愛”。他認為社會動亂的根源就在于人們只知愛己,利己,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人與人之間才相互敵對。如今的我,對此也頗有感觸: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的文化素質水平在不斷提高,可是人們的視野卻在不斷地縮小。當社會把宣傳好人好事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我們的社會風尚由此可窺知一二。夢君為了有朝一日實現“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理想,我們就要向墨子學習,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呼吁天下所有人都相親相愛。不為了“貪伐勝是名及所得之利”對他國發動戰爭則為“非攻”。墨子強譴“不義”之戰,指出這種行為的實質也是一種無恥的“虧人自利”行為。為了消弭戰爭,他帶領弟子從事實際的防御戰爭的研究。墨子的這一觀點完全適用于我們中國。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從不以多欺少,挑釁尋事,而總是采用和平為主的手段與其他各國友好交往。即使有時他國冒犯我國,我們也總是想用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態度來解決。可是一旦涉及我國主權與領土問題是,我們也是毫不退讓的,甚至還會做出強硬的反擊。
《墨子》一書,文字通俗平易,卻內涵有許多豐富而精粹的思想。即使在現代,它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財富,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鑒。身為21世紀年輕的一代,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繼承和發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將它們完美地融入到現代化的建設中去,更好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4
佛家有云:“善因善果,善果善因;惡因惡果,惡果惡因。”可見,一件事情的因果往往有著密切的聯系,沒有一個人在做完一件事的開頭后撒手不管。抽身離開,與這中的結尾毫無關系。所以,我們需要對自己丟入石頭到水中后激起的水花負責,對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負責。
小小的石子,被人扔入水中,讓平靜的水面激起朵朵浪花,隨著浪花,漾起圈圈漣漪,一圈一圈,直到溫延到腳邊,漫上腳背,那種感覺,有人享受,覺得如盛夏之清涼;有人憎惡,覺得如嚴冬之寒冰。對此,真可謂各有各的感受,但不可避免的,是它注定會漫上腳背,帶給人或舒適,或痛苦的感受。扔石子如水,是人的選擇,所以,我們沒有辦法,沒有機會,也沒有資格去逃避,對結果,我們只能選擇接受,不論結局是喜是悲。
其實,所謂的水花,不過是一個結局的代名詞罷了,真正難做到的,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心甘情愿地負責。
在學習中,同一個班上的學生也會有人對學習付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務,所以得到的也不同。這是我們生活中最現實,最直接的例子了吧?用心學習的人,付出得多,用心得多,就將到了優異的成績,老師掖可,同學的尊敬;相反,對學習敷衍了事的人,付出得少,漫不經心,得到的是自己的不甘,老師的不快,同學的蔑視,但他們往往會心生抱怨,只是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是自己不努力。付出的永遠與得到的成正比,既然做了,就要心甘情愿地認了,想要改變結果,就要改變一開始的態度,否則,于事無補。
放眼世界,縱觀古今,所有的因果不都是相俯相承嗎?所有的結果,都需人負責。林肯廢除了黑奴制,但是死于非命,今人惋惜,至少他對他的堅持負了責;項羽火燒阿房宮,實施暴敵,盡失人心,最終只得烏匯自刎,以謝天下……
太多太多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事的因果關聯,是不可因人而改變的,既然做了,就沒有時間后悔,要么改正,要么一意孤行,但最基本的,是對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責。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5
《宇宙遨游》是一本有趣的科普類圖書,主要講解了一些關于宇宙中的有趣的知識和奇妙的現象。通過讀這本書,我了解到,什么是恒星,什么是行星;了解到太陽是一顆能自行發光的氣體星球;了解到日食,月食的形成過程;還了解到黑洞的可怕……
天空中美麗的星辰,引發了人類對飛行的遐想,從而發明了宇宙飛船,航天飛機,并且漸漸的了解宇宙,分析宇宙,探索宇宙,將人類的明天帶進了一片更加廣闊的領域。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6
閑暇之余,有人樂于下棋、玩麻將;有人喜歡打牌、酗酒、游山逛水;余獨愛書。幼時即受恩師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盤中粟”的教誨和熏陶,以至于多年來一向對書情有獨鐘。書桌上有之,床頭上亦有之,它簡直成了我形影不離的伴侶。
開卷必有益。“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籍是傳播知識的載體。書海浩瀚無邊,里面蘊藏著豐富的知識,知識是開啟夢想之門的鑰匙;知識是無價的寶貴財富,知識僅有靠讀書才能獲得。
讀書的感覺真好。讀書是一種享受,無論躺在床上隨意瀏覽,還是在辦公室伏案書海暢游;無論是在公共汽車上翻閱消遣,還是在茶余飯后靜坐捧讀、托腮沉思,都會使你進入一種興趣盎然、不克言狀的絕妙境界。
當心境愉快的時候讀書,它會帶給你更加舒暢的愜意;當心境消極悲觀的時候讀書,它會喚起你對未來人生的熱愛和完美生活的向往;當你孤獨寂寞時讀書,它就像佳人乍到,給你送來了清新的問候和舒適的撫慰,使你心胸頓時豁然開朗,感到世界是那么完美,人間是那么可愛。
讀書的感覺真好。讀書可開闊視野,明了天下之大事;讀書可陶冶情操,使人心胸更加開闊;讀書可醒腦益智,提高人的綜合本事;讀書可豪情滿懷,使人精神更加振奮;讀書可泣人淚下,它能凈化人的心靈。每讀到一本好書就像他鄉遇故知、久旱遇甘霖一樣,另人心曠神怡,從中獲得寶貴的啟示并能懂得人生的真諦及生活的意義。
讀書的感覺真好!朋友,多讀書吧!與我同樂。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7
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書的意義。
我喜歡閱讀,因為它給了我無盡的樂趣。每天放學回家后,做完作業,我就埋頭看書。它讓我讀到,雖然不能用雷鳴般來形容,但我確實“聽”到了水的巨大聲音;它讓我知道:一個叫嬴政的中國君主發現了“書”的秘密,他點燃了一把火,熊熊的火焰迅速蔓延到整個中國,成千上萬的竹簡消失了,無數的學者被發現出了書房,扔進了深淵,永遠地了結了他們的恩怨。歷史是清楚記得的。它還允許我參觀名勝古跡和攀登陡峭的山峰。
我喜歡閱讀,因為它給了我很多知識。以后我會努力學習,努力掌握新知識,不斷增加新技能。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8
你的名字叫“堅強”———讀《藍色的海豚島》有感
相信每個看過《藍色的海豚島》這本書的人,一定會對書中的主人公——卡拉娜充滿了敬意。是的,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女孩,她的堅強,她的勇敢,她那驚人的生存意志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
在太平洋中有一個形狀像海豚的島嶼。島上居住著主人公卡拉娜和她的族人,因為受到捕獵海獺為生的阿留申人的追殺,他們逃到了另一個島上。可是在離開時,卡拉娜為了救弟弟而被族人遺忘在了島上。在等待援救船只的到來中,堅強的卡拉娜在這個荒島上孤獨地生活了18年。18年!這是一段多么漫長而又艱辛的歷程!18年!有多少痛苦和煎熬讓小小的卡拉娜獨自承受!然而就是這18年,卡拉娜用她那無比頑強的毅力走過了生命中每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
書中的每一個情節,卡拉娜的每一個舉動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震撼著我。知道嗎?當卡拉娜離開族人獨自生活時,才12歲!12歲,只比我大了一歲而已。可平日的我,卻連獨自在家呆一天都不行,爸爸媽媽出門我總是要跟著走。偶爾一人在家,心里就怕得要命,總是不停地打爸爸媽媽的電話,催爸爸媽媽快快回家。再看看卡拉娜,她一個人在荒島上不僅學會了捕獵食物、制造武器,還能照顧島上的小動物,與它們和睦相處,雖然孤獨但又充滿了快樂。相比之下,膽小的我真的應該好好學學卡拉娜的那份大膽,那份勇敢與獨立了。
在卡拉娜的身上,還有一種閃光的品質值得我去學習,那就是——頑強。在漫長的18年中,卡拉娜就是憑著這種頑強的意志,一個人堅持活了下來。看著她躲避野狗的襲擊,看著她一人抓捕兇惡的大章魚,看著她自己療傷,自己做衣服……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敬佩。想起前不久,自己在學騎自行車時,因為摔了幾跤就向媽媽哭嚷著再也不要學了;學琴時因為一個曲子難彈想就要放棄;寫日記時,總是找借口偷工減料……這些事情,真是讓我慚愧萬分。因為這些困難與卡拉娜所遭遇的艱難困苦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
卡拉娜,你的名字叫“堅強”!是你讓我懂得了:生活中,面對困難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頑強勇敢地去面對。只有堅持才會有成功的一天。從今天起,我要決心做一個像你那樣堅強、勇敢、自立的女孩!這是我的決心,更是我的誓言!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9
《離騷》(《離騷》篇名的意義,司馬遷引淮南王說:“離騷者,猶離憂也。”班固解為遭憂,王逸解為別愁,二說雖不同,但都可以講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杰作。
詩人寫作《離騷》時已經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不斷遭到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排擠和打擊,這時已經再被放逐,到了救國無路的地步;而楚國也由一個頗有希望的國家,被弄到了瀕臨危亡的絕境。詩人瞻前顧后,感慨萬分,他把堅持奮斗而不能實現愛國理想的沉痛感情,溶成了這篇激動人心的詩歌。
《離騷》對詩人的理想有清楚的完整的表現。在七雄紛爭、各國存亡處于緊要關頭的戰國時代,詩人的理想就是把祖國推上富強的道路,甚至由它來統一中國。他列舉歷史上興國的圣君和亂亡的昏君,希望楚王以“遵道得路”的堯舜為榜樣,以“捷徑窘步”的桀紂為戒鑒,把楚國建設成為強大的國家。不僅如此。處于當時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化的大變革時期,詩人為了真正達到這一目的,還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反映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張:“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所謂“舉賢而授能”,即不分貴賤選用賢能來治理國家;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即修明法度,嚴格按法度辦事。這是與維護貴族特權的世襲制度和“背法度而心治”的原則針鋒相對的。可以說,祖國的富強是詩人理想的目標,進行政治革新則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手段。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與追求進步政治的精神緊緊結合在一起的。這既說明了詩人思想的進步性,也說明了他的愛國理想的深刻性與人民性。
《離騷》的基本內容就是表現詩人對實現這一崇高理想的熱烈追求和不懈的斗爭。全詩可分為前后兩部分。從篇首到“豈余心之可懲”為前一部分;從“婦媭之嬋媛兮”到篇末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是詩人對已往歷史的回溯。他敘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輔助楚王進行政治改革的斗爭。詩人從早年起就汲汲自修,鍛煉品質和才能,并決心把這一切獻給祖國的富強事業。他對楚王說:“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騏驥以馳聘兮,來吾導夫先路!”但是詩人這一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愿望,卻因為觸犯了貴族集團的利益,招來了重重的迫害和打擊。貴族群小向他圍攻,極盡誣蔑誹謗之能事;楚王聽信讒言,不僅不信任他,反而放逐了他;他為實現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變質了。當詩人回顧到這些,想到自己的理想遭到破壞,祖國的命運岌岌可危,便抑止不住滿腔憤怒的感情,向腐朽反動勢力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痛斥貴族群小“競進以貪婪”,“興心而嫉妒”,“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指出他們蠅營狗茍,把祖國引向危亡的絕境:“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他怨恨楚王的昏庸,不辨忠邪。他還大膽地指責楚王反復無常:“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對人才的變質,詩人也表示了深深的惋嘆;“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但是詩人并沒有被這種沉重的感情壓倒,也決不向反動勢力屈服,他寧肯承擔迫害,也不變志從俗:“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他深信自己的正確,要永遠堅持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脩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離騷》后一部分是描寫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人被腐朽的貴族集團排斥在現實的政治生活之外,他苦悶傍徨地面對著未來,究竟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呢?首先,女媭勸他不要“博謇好脩”,應該明哲保身。但詩人通過向重華陳辭,分析了往古興亡的歷史,證明了自己態度的正確,否定了這種消極逃避的道路。于是,追求實現理想的強烈愿望,使他升騰到了天上。他去叩帝閽,閽者卻閉門不理;他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終無所遇。這天下實際是人間的象征,說明再度爭取楚王的信任也是不可能的。接著詩人去找靈氛占卜,巫咸降神,請他們指示出路。靈氛勸他去國遠游,另尋施展抱負的處所,巫咸則勸他暫留楚國,等待時機。詩人感到時不待人,留在黑暗的楚國也不會有什么希望,于是決心出走。但是這一行動又與他的愛國感情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正當他升騰遠逝的時候,卻看見了祖國的大地:“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他終于留下來了。詩人通過這一系列虛構的境界,否定了他與愛國感情和實現理想的愿望背道而馳的各種道路,最后決心一死以殉自己的理想:“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這是詩人當時所可能選擇的一條道路,以死來堅持理想、反抗黑暗的政治現實的道路。
《離騷》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動,表現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斗精神;表現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也表現了他的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峻潔的人格。同時通過詩人戰斗的歷程和悲劇的結局,反映了楚國政治舞臺上進步與反動兩種勢力的尖銳斗爭,暴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反動勢力的囂張拔扈。它雖是一首抒情詩,卻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現實內容;它雖是一首浪漫主義作品,卻具有深刻的現實性。不愧為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詩篇。
《離騷》在藝術上也有極高的造詣和獨特的風格。
《離騷》是一篇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發展了我國古代人民口頭創作——神話的浪漫主義,成為我國文學浪漫主義的直接源頭。《離騷》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潔,感情的強烈,這個形象就遠遠地超出于流俗和現實之上。《離騷》又自始至終貫串著詩人以理想改造現實的頑強斗爭精神,當殘酷的現實終于使理想破滅時,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堅決意志。這些都表現了《離騷》這首長詩的浪漫主義的精神實質。同時,《離騷》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這突出地表現在詩人馳騁想象,糅合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編織幻想的境界。如關于神游一段的描寫,詩人朝發蒼悟,夕至縣圃,他以望舒、飛廉、鸞皇、鳳鳥、飄風、云霓為侍從儀仗,上叩天閽,下求佚女,想象豐富奇特,境界仿佛迷離,場面宏偉壯麗,有力地表現了詩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此外,詩人也常常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哪關于詩人品格的描寫:“擥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惟昭質其猶未虧。”詩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優美的想象,而這種集中的夸張的描寫,就把詩人的品格刻劃得異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義的特質。
《離騷》的另一藝術特色是比興手法的廣泛運用。它“依詩取興,引類比喻”,繼承了《詩經》的比興傳統,而又進一步發展了它。《詩經》的比興大都比較單純,用以起興和比喻的事物還是獨立存在的客體;《離騷》的比興卻與所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具有象征的性質。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詩人的高潔便是。其次,《詩經》中的比興往往只是一首詩中的片斷,《離騷》則在長篇巨制中以系統的一個接一個的比興表現了它的內容。如詩人自比為女子,由此出發,他以男女關系比君臣關系;以眾女妒美比群小嫉賢;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約以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駕車馬比治理國家,以規矩繩墨比國家法度等。比興手法的運用,使全詩顯得生動形象,豐富多采。
抒情詩一般篇幅短小,沒有故事情節。《離騷》不只篇幅宏偉,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詩人大半生歷史發展的廣闊背景上展開抒情,后一部分又編造了女媭勸告、陳辭重華、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節的成分。這種內容和結構上的特點,就是波瀾起伏,百轉千回,看看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轉眼卻又出現一個新的境界。這樣就把詩人長期的斗爭經歷和復雜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離騷》的形式來自民間,但在詩人手中有了很大發展。他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筆法,把詩句加長,構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納豐富的內容,又有力地表現了奔騰澎湃的感情。《離騷》基本上是四句為一章,字數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錯落中見整齊,整齊中又富有變化的特點。《離騷》的語言十分精煉,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國的方言,虛字也運用得十分靈活,又常以狀詞冠于句首,造句也頗有特點。此外,《離騷》除了詩人內心獨白外,還設為主客問答,又有大段的鋪張描寫,繪聲繪色,對后來辭賦有很大影響。所有這些也都表現了《離騷》的藝術特點與成就。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3000字篇10
最早接觸繪本是從李歐李奧尼開始的。起初讀不太懂,后來慢慢的發現<鱷魚哥尼流>、<小黑魚>、<田鼠阿佛>真的太好了,讀完心里很舒服,并感慨這些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繪本了。后來遇到了<奧菲利亞的影子劇院>,被震撼的無話可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覺著無法用語言來精確的評價這個繪本,但毫無疑問,這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繪本。昨天又讀到了<植樹的男人>,再一次被震撼了。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心中充滿了感動、震撼!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初的法國普羅旺斯地區,這個以熏衣草聞名全球的浪漫地區在當時只是一個荒蕪、破落、毫無生氣的荒漠。只有很少的人在這兒過著冷漠、憤恨、孤獨的生活。有一個牧羊人,他一邊牧羊,一邊每天都種100棵橡樹。由于氣候不好,種十萬棵樹,最終會只有兩萬棵樹發芽,而這兩萬棵樹中,最終只有一萬棵長成大樹。
盡管如此,牧羊人沒有氣餒,沒有沮喪,依然堅持不斷的種樹。因為他覺的有了樹,就有了生機,就有了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牧羊人種的樹已經小有規模,這個地區有了霧氣,開始有水分了。牧羊人依然不停種樹,森林的規模不斷擴大,漸漸的這個地區有了溪水,這個地區的風景越來越好,慢慢的就有人開始來這兒旅游了。雖然大家都認為這片森林是自然形成的,雖然沒有人肯定牧羊人的付出,甚至會有人要求他搬離森林。牧羊人依然不改初衷,堅持不停的種樹。森林的規模不斷擴大,開始有了水源,氣候也變得越來越好,慢慢的開始有人搬到這兒住了,而原來住在這兒的人也變得友善起來,有了村莊,有了泉水,有了兒童的笑聲,整個地區都活了起來。
書的附頁說這不是真實的故事,讓我覺的非常遺憾。當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在做同樣的事情后,心里豁然了許多。
我為老人的見識、胸懷、堅持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