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
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寫好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篇1
高中的時候,老師上課時放過《邊城》的電影,時隔有些久了劇情記不太清了,只記得結局不太美好。這幾日讀完《邊城》,深深嘆息,有些可惜,純潔的愛情在故事的結尾并沒有圓滿的結局;又有些向往,向往邊城的生活,人情質樸,風光秀麗。讀完有很多感想,卻不知道從哪里說起……
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在湘西邊境的一個小山城里,有一個老船夫,守著一條渡船,幫來往的人渡河。他與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17年前,翠翠的母親與一名屯戍軍士未婚生子,后來二人雙雙殉情。老船夫不想翠翠重蹈覆轍,一心希望把翠翠托付給一個可靠的人。在一次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從此心中埋下朦朧的少女情懷。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托人向老船夫求親。兄弟倆人都愛上翠翠,他們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
小說里描寫的人情景是那么鮮活那么讓人覺得真實。純樸真誠的人、難以言狀的情和如詩如畫的景都令人向往。
邊城的人,里面的每個人都如此個性鮮明。翠翠,她善良無心機,如同一只小獸,美麗而羞澀,有著山里人特有的性格,溫柔單純,賢良淑德,勤苦耐勞。翠翠的爺爺,對翠翠呵護備至,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他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大老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二老攤送,好勝,志在四方。
邊城里的情,我覺得里面真實的情感真的讓人無比動容,爺爺對翠翠終生大事的憂慮,翠翠對爺爺深深的愛戀,這是祖孫之間的親情;翠翠與大老二老之前的情愫,這是男女之間的愛情;鄰里鄉親之間的友愛,這是純樸的鄉情。
邊城,它是如桃花源般與世無爭的存在。“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后,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常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充滿了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景美,仿佛在我面前展開了一副優美的畫卷,帶我走進了世外桃源。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故事以此為結尾,我也以這句話作為讀后感的結尾,希望故事里的翠翠能夠等到她要等的人。
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篇2
因為《文化苦旅》我走近余秋雨。
還記得那時青春年少,輕狂無知,在書架上瞥見了他的名字與作品,那書架是那樣高啊,我不屑地走過了,沒有人知道我的不屑中有許多許多的敬畏。那讓我不敢顧盼的高度漸成了心中最神秘的暗泉,也許正是這份感覺拉著我走近了他。
他有許多頭銜和稱號,許多鮮花和掌聲,但在我心中,他只是一個浪跡天涯的旅人。
歷史與現實隔著一段距離,正是這段距離把祖國山山水水中沉淀的文化層層剝離,于是在明媚的湖光山色中,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有誰在覽盡名山大川后找到了其中博大精深的內涵了呢?
然而,終于有一個人肯在旅游的時候背起沉甸甸的文化,將沉埋于山水間的歷史,執著成一程苦苦的旅行。他在山水之間捕捉文化的氣息,在文化中探索人格的美麗,于是山水活了,歷史活了:西湖水里亭亭走出了蘇小小與白娘子,都江堰邊默默佇立著李冰,天心閣的風雨飄搖著歷經劫難的書香,莫高窟的絢麗蒸騰著千年不枯的生命,《廣陵散》的余音來自歷史深處,勾魂攝魄、浩淼的洞庭湖神秘而廣大……幾千年的沉淀重新在人們心中搖曳生姿起來。
讀余秋雨,就像順著涓涓溪流尋找文化的歸宿,追溯文化的淵源。
讀余秋雨,就像遨游在知識的海洋,覽盡歷史的畫卷。
讀余秋雨,就像與一位隱士談話,裊裊茶香中體會歷史與文化的沉重。
讀余秋雨的時候,就會覺得生命的本體貼近了歷史,貼近了文化,心靈靜了下來,世界靜了下來。
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篇3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在小說中,雨果以引人入勝的生花妙筆,描述了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和弗羅洛等幾個主要人物命運間的糾結、沖突、毀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巴黎的富于傳奇色彩的悲劇性故事,藝術性的再現了法王路易十一的法國歷史現實。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義。這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反映了當時的巴黎,同時鞭撻了丑惡,歌頌了善良。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感覺15世紀的法國實在是有點荒唐了,當時的法國,是善與惡并存的時代,當時巴黎的法官竟然是聽力幾乎跟聾子沒啥兩樣的人,有一次,這位法官在審訊一位犯人而這位犯人正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因為長期在圣母院里敲鐘耳鼓膜被震破,因此成了一位聾子,也就是說他們兩個誰也聽不見誰說話。可見當時社會的荒唐。
我感到現在的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而舊社會的人們生活的凄慘,我們現在應該珍惜已有的生活,不要再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當你回首看看舊社會的人們你會覺得現在的生活實在是太美好了。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請不要氣餒,因為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位女作家,也就是《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堪稱逆境成才的典范。她在《簡愛》里說過這么一句話:“我們是平等的……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墳墓平等的站到上帝面前。”
在這部長篇小說中還寫了當時巴黎的習俗和活動,如:選取丑大王等,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
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篇4
不管我活著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歡樂地飛來飛去!
這首小詩是小時候牛虻和瓊瑪一齊學過的,這也是牛虻最終的筆跡,寫完這首詩后牛虻被帶到了刑場,在無數次的槍聲后,他倒下了……
亞瑟的一生是苦痛的,但這個夢想與追求的化身,沒有人能夠否認他的傳奇。年輕時亞瑟書中這樣寫道:他身體十分單薄,長長的眉毛,薄薄的唇纖細的手足,身上的每一個地方都過于精細,過于弱不禁風,看上去不像三十年代的英國中產階級青年,倒像是十六世紀肖像畫中的意大利人。如若讓他安靜地坐在那里別人必須誤會以為他是一個身著男裝的嫵媚動人的女孩而不是男孩。
可是就在他走動的時候,那輕盈敏捷的體態又使人想象到一只被馴服的,沒有了利爪,失去野性的豹子。經過一系列痛苦的折磨后的牛虻(亞瑟)是:矮個子;黑頭發;黑胡須;皮膚黝黑;藍眼睛;前額既闊又圓;右腳跛,左臂彎曲;左手少了兩指;臉上有最近被馬刀砍傷的疤痕;口吃。以往那個像畫一樣的青年會變得如此難堪,一前一后的外貌比較,讓我們感到了牛虻所經歷的事是何等悲慘。
神父蒙太尼里和女友瓊瑪是牛虻一生中最重要的倆個人,可是再一次懺悔中他向神父蒙泰尼里透露了他參加的革命的行動和隊友名字,以至于他們全部入獄。出獄后他不僅僅得知出賣他的是他無比敬仰得蒙泰尼里神父,并且神父就是他父親。加上瓊瑪認為革命者的被捕是牛虻出賣導致,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他,一連串的打擊使牛虻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最終偽裝自殺,逃到了南美。在南美洲,牛虻度過了人間地獄般的13年,流浪生活磨煉了牛虻。
牛虻在經歷了世上所有的災難后,拖著殘損的軀體回到意大利,依舊繼續他的革命事業,他就是“感情與革命”的絕唱。那是神父親已經是紅衣教主,而牛虻的革命事業正是反對宗教統治。命運總是要折磨牛虻,他要反抗他深愛的父親,在矛盾的斗爭中,牛虻身心疲憊,可是對于革命事業他從未放棄。在死之前,牛虻還是逼著他父親:選擇上帝還是選擇他。
最終蒙泰尼里還是選擇了他的上帝。牛虻死后,神甫也被這對與錯所糾纏,他痛苦,他無奈,最終,偉大的紅衣主教還是瘋了,還是死了,死在痛苦交加中。上帝他不能做什么,他不能救牛虻,他不能救神父……偉大的紅衣教主到了天堂必須會后悔,你所忠誠的上帝也可是如此吧,你還會愛上帝嗎?你必須會后悔自我當初沒選擇牛虻吧!
“為了人生夢想扮做小丑,忍受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牛虻做到了。
牛虻:為信仰赴死如散步
牛虻:終生只愛一個人
牛虻:革命與感情的絕唱!
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篇5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發表于1876年。講述了聰明、正義、勇敢的主人公湯姆和他的伙伴哈克、喬埃、貝琪等的冒險經歷。他們是一群對世界充滿好奇并勇于探索的孩子,智慧讓他們在危險時化險為夷,并以他們孩童的“特立獨行”帶給人們驚喜和反思。這本書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進行了諷刺。
湯姆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正直、勇敢、富有正義感。比如,一天半夜,湯姆和哈克去墳地“試驗”用死貓治疣子的方法時,意外地遇上了一場謀殺案——去盜尸的羅賓遜大夫、印第安喬喝酒鬼波特三人發生爭執,一怒之下,喬把大夫殺了,并把,罪賴到了被打暈的波特身上。當時被嚇壞的湯姆和哈克發誓,要對此事嚴守秘密。但是善良的湯姆在很長時間內良心一直飽受折磨。在大家都以為兇手是波特時,湯姆終于克服了恐懼,勇敢的說出了,。
由此可見,并不是逃課、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都是壞孩子。他們身上也許有很多“好孩子”身上沒有的優點,他們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發亮的那一面,可是大人們總是單純的把學習好、聽話的孩子認為成“好孩子”。可是學習成績不能代表一切,一個人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試想一下,如果看到謀殺案,的不是湯姆而是“好孩子”席德事情會變成什么樣呢?,很有可能就被掩蓋了,席德可能會因為害怕而掩蓋爭相,讓波特成為,兇手的替罪羊。
湯姆還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孩子。當他和貝琪被困在山洞里時,他們在洞里歷盡波折,饑餓、干渴、黑暗和恐懼不斷襲擊著無助的他們。迷宮中的湯姆不斷鼓勵著貝琪,讓她鼓起勇氣,振作起來,不斷安慰她。充滿智慧的湯姆找到了水源,利用風箏線探路。盡管饑餓和死亡的預感讓他悲痛萬分,但是他卻始終努力在貝琪面前裝出信心十足的樣子,讓同樣饑餓、干渴的貝琪充滿希望,自己在昏暗的山洞里,去尋找出路。
好人終會有好報。正義、勇敢的湯姆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寶藏,成為了大富翁,不管走到哪,都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歡迎。
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篇6
《邊城》是沈從文于1943年完成的一部小說。在沈老先生的眼里,“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現代化”是人類退化的根源。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文字為都市人呈現另一種生活、另一種人情;鄉下古樸、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狀態。
當走進《邊城》時,那種最本真的自然文明將沖擊著當代這種物欲橫流的物質文明,當走進那個湘西小鎮時,那種情不自禁的感嘆將順著這湘西的水慢慢延伸著,然而當走進那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而寧靜的人生時,那種表面上的平靜將隨著翠翠、老船夫、黃狗的一言一行而澎湃著,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翠翠是其母親和一個士兵的私生子,父母都為這不道德的、更是無望的愛情自我懲罰而先后離開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爺爺(老船夫)、渡船、黃狗。在這簡單的人際交往關系以及小鎮的原始、淳樸、自然環境的中,孕育著翠翠的單純、老船夫的和善、黃狗的溫順,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老船夫,每天為要渡河的人守候著,與相鄰四射和諧的相處著,為翠翠的終生大事打點著,雖然所用的方式簡單而純粹最終也葬送了翠翠的愛情,但那種一開始希望翠翠幸福的本意卻讓人潸然淚下,也許這就是《邊城》中的愛。
翠翠,每天幫著爺爺擺渡,靜靜地聽著人們談話,黃狗忠誠的陪伴,對熱鬧的向往,對鄰家女孩的羨慕,少女的心被山那頭一晚的歌聲弄得蠢蠢欲動,與大老從未開始卻早已結束的愛情,等待著二老沒有歸期的愛情,以及爺爺的撒手人寰,這一切所編制出的翠翠人生,都讓我們想象著《邊城》中的愛。
黃狗,陪著爺爺,陪著翠翠,陪著翠翠去看賽龍舟,保護著翠翠,親近這《邊城》里的人們,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這些讓人躁動的內心而倏然平靜的景與人的和諧,會讓你產生對自然的感懷、會讓你對至善至美的人情以及和諧寧靜的理想境界充滿想象;這些讓人平靜的內心怦然心動的愛,也許在現實的生活中難以想象,但當你漸漸走近時,你會有一種靈魂的洗禮,你會感到一種精神世界的充實,你會不選擇這樣的愛但同時也跟著享受著這種愛。
夕陽易逝的嘆息,花開花落的煩惱,然而當我們感恩著這種體驗,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不管紅塵世俗如何變遷,不管個人的選擇方式如何,更不管握在手中的東西輕重如何,我們雖然逃避也勇敢,雖然感傷而欣慰,始終堅守著那種像《邊城》中的愛一樣純潔與自然,為心中的秘密花園澆灌著更多的養料。
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篇7
網易蝸牛,耗時大概兩天。
小說比電影更陰冷。因為是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從主觀上直接讓讀者帶入女主角的視角,而女主角的性格本身就是異于常人的、甚至是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因此她才能在一路逐漸對“爬行體”和背后更深的“存在”了解加深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冷靜的自我。從普通人的角度上這很難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女主原本有就一定程度的反社會傾向。但這樣描寫的好處也很明顯,因為能直觀地體現“她”的思維方式,她的冷冰冰的癡狂的世界。而這正是本書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電影改動較大。我比較在意的是,小說中在較早的進度就讓讀者知道了女主已經被感染,而電影一直到最后也是用暗示來說明的。我傾向于小說的方式,因為這很符合希區柯克所提過的那種制造懸念的手段:并不是讓你看到炸彈爆炸,而是讓你看到炸彈被安置在那里。同時小說也從一開始就淡化了女主和X區域的敵對感,因此最后的結局顯得順理成章。電影中丈夫的復制體最后和被感染的女主擁抱,而小說里復制體很早就死了,也沒有交代丈夫是否還活著,這個處理倒是都差不多。比較失敗的一個改編是增加了女主因為出軌而對丈夫感到內疚,電影似乎一直在淡化女主角本身的反社會性,非要給她的不合群強加一個出軌的借口,就不能好好地寫她這個人就是天生不喜歡人類社會么。
電影刪除了燈塔管理員這個重要的線索,鑒于我還沒有看后面的幾本,目前也不知道這個角色設置在這里到底是干嘛的,所以等看到之后再說吧。
總的來說是本不錯的軟科幻。電影也值得一看。
讀書筆記格式范文高中篇8
這是一本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書,講述的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但簡單的故事在沒有任何華麗詞藻的修飾下向人們展現了一個深邃的哲理。樸實的語言中流露著真摯的感情。往往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抑或是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余華為大陸先鋒派小說代表人物,與葉兆言、蘇童等人齊名。196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因父母都為醫生,所以他從事過五年牙醫。后棄醫從文,正因為他有過醫生的經歷,所以他的作品也像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俄殘酷本質從虛假人道中剝離出來一樣,而《活著》正是他眾多代表作品中的經典之一。
本書以獨特的寫作特點,以第一人稱的獨特視角向讀者展現了本書主人公福貴平凡而又坎坷的一生。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貧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后回到家鄉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子女,女兒不幸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一次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人為什么而活著?這是每一個讀過此書的人都會思考的問題,也許大家的回答都是不一的,但作者卻給出了一個統一的答案: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并無任何意義,那么如果一定要賦予其意義,那么可以作為意義的只有活著本身。正如書中所寫:人只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作者將一個個希望展現給讀者卻又一次次無情的將其打破。這就是本書的一個特點,其實人生也正是如此。上帝就像一個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份快樂就搭配幾倍于快樂的苦難。所謂的幸福與生命存在的價值也在快樂與苦難不斷交替中有所體現。
一個生命的消逝如同一顆流星的隕落,那么自然,自然的讓我們害怕,但生老病死如同四季的變更,沒有人能夠改變,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好好的活著,即使有多大的苦難,我們依然有存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