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
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人們積累素材,提升寫作能力。寫好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方便大家學習。
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1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那時,景陽岡是人們翻山越嶺的必經之路,老虎橫在景陽岡上吃人,老虎吃了很多無辜的人們。當地的人們很想除掉那只可惡的老虎,但都不敢去打老虎。武松膽大準備把老虎打死。他在景陽岡酒店投宿,只在那里飽餐了一頓吃了兩斤牛肉,喝了十八碗酒后上路了。這時老虎來了,看到了武松。老虎好容易等到這一餐,惡狠狠從半空中撲過來。武松這一驚,喝下的酒全變成冷汗冒了出來。他急忙一閃,閃到老虎的背后。拿起了哨棒,他向老虎的身上一劈,老虎沒有事哨棒全斷了,最后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當地人稱武松為英雄。
現在,人們廣泛流傳著這個勇敢的故事,有些人說:我覺得武松是一個英雄,因為他用了自己的勇敢打死了老虎。但是還有些人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武松打虎是不愛護野生動物,因此武松稱不上英雄。
我認為武松是英雄,因為那是武松打死老虎是為民除害,那只老虎吃了那么多人,武松打虎把老虎打死了,也解除了人們的恐懼,算是里了一個大功吧!那時打虎和現在不一樣。那時,老虎侵犯人類,人類把老虎殺死了也是應該的,何況那時老虎很多,不是現在的瀕臨動物。現在,我們去打老虎是我們的不對,因為老虎并沒有侵犯我們,而是我們侵犯了他們,我們沒有理由去傷害他們,打他們。現在的人打虎是為了賣皮掙錢,全都是為利益,而那時,武松只是打了虎,并沒有從中獲取利益。現在老虎是保護動物,己經很少了。老虎早己不能威協人民的生存了。再去打虎,一是沒有意義,二是破壞生態。現在打老虎的人不能算英雄。憑武松赤手空拳就把老虎打死這一點,武松也是一個英雄。
我認為武松是一個英雄,你認為呢?
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2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要無愧于“義”字,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義”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奉“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體現的忠、義二字之外,我對故事中的一些情景還略感不仁。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還有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看馬的也不放過……畢竟是一條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寶貴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軌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償吧。還有那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有這樣濫殺無辜的必要嗎?
故事里體現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
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3
《水滸傳》講述了108條好漢為了天下太平而與敵人血戰到底的經過,讓我仿佛身臨其境,體會到了那雄壯場應對我的震撼。可是,那108條好漢中,我最喜歡的是“及時雨”宋江。
宋江,一位普通官員,卻成為了這群好漢的領頭,著實讓人欽佩。他那揮金如土,對朋友有情有義的豪爽性格,也才是他成為領頭的重要因素。
記得宋江和戴宗來到了酒樓碰見李逵,李逵開口就是借錢。宋江一問不問,便拿出十兩銀子給了李逵。在戴宗看來,這分明就是送錢。十兩銀子,什么概念按當時情景。吳用拉攏三兄弟當晚,擺了一桌酒席,用一兩銀子就買了一大壇酒,二十斤牛肉,兩只大雞,還有一些小菜。吳用是來拉攏他們的,應當不會太小氣。可也才一兩銀子,在生活中也差不多要500元,十兩銀子5000元。
宋江就是這樣的'疏財,才使李逵等人對他忠心耿耿。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錢再多也是沒用的,并不能買來一切。可是一個朋友,才是人生中絕對的財富,使用金錢買不到的。
就像我哥哥,他有了錢就和朋友聚在一齊,也就是這樣,他有了好多朋友。
金錢,不是最重要的,一個朋友才是人生最好的財富。小時候,我就聽別人講過這本書,從那時開始,書中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情節,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場面,一個個行俠仗義的英雄形象,便即刻在了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映象。而現在,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時,它帶給我的震撼絕不亞于此前。
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4
目前為止,我已經閱讀了不少的名著,如《名人傳》,《西游記》,《智慧背囊》,《老人與海》,《昆蟲記》等。而我最近正在閱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
說起《水滸傳》,我的感觸甚多。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那精美絕倫的故事情節。如“魯提轄拳打鄭關西”,話說魯達和史進等人正在吃酒,忽聞一婦人的哭泣,后問清緣由,原來是賣肉的鄭屠自稱鎮關西,欺負了那婦人。魯達聽了氣不過,先送走了那對父女,之后便去找那鄭屠算賬。但因為力氣過大,竟三拳就打死了鎮關西,逼的魯達只得逃走。從而有了后來的花和尚魯智深。從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魯達是如此的仗義豪氣、疾惡如仇。
大家耳熟能詳的“武松打虎”也出自《水滸傳》。話說武松來到景陽岡上,只見一酒家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原來那家的酒只要喝三碗就過不去前面的景陽岡。但武松竟一連喝了十五碗,之后便上了景陽岡。在景陽岡上,武松酒勁發作,忽遇到一只大蟲(老虎),武松赤手空拳與大蟲搏斗。將大蟲按在地上,打了五七十拳,那大蟲便一命嗚呼了。可見武松是那么勇猛威武。
讀了《水滸傳》,讓我感受到古代那種奸臣當道的悲慘,也讓我懂得珍惜今天生活的美好。而宋江那種一心以招安為目的,最后為了保存名節,竟讓李逵也喝了毒酒。這種人十分另我厭倦。梁山好漢一直為了一個“義”字,可最后誰也沒有逃脫厄運,讓我陷入沉思。
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5
王倫乃何許人也?原來是梁山伯中的頭領罷了。書中筆墨不多,不過兩三回,連外貌描寫和利來附詩也沒有,可是他卻是讓我最有感觸的人。
王倫是一個庸才,人送外號“白衣秀士”,一聽就是花拳繡腿,文不如人武不精。王倫還十分小心眼兒,妒才。自私,見有人來,只會說山寨太小啦,房舍不夠啦,小地方容不下你這尊大佛啦……說來說去就是要你走。記得豹子頭林沖進寨時,他就萬般阻擋,萬般暗示,最后還要林沖獻投名狀,實在是小心眼兒,沒有綠林好漢的豪爽。當日林沖殺了他就是因為他不能容人,這就讓我不勝感慨:有容人之量的人,方可成就大事。
在這點上,我覺得劉邦最為出色。老劉自個兒啥都不行,碰上事兒就只會說“這可怎么辦哪?”但人家有優點:不恥下問。沒辦法時,他旁邊就會有一大堆人上前說這說那,給他出了一大堆注意,而他也能“擇善而從”,,不會因為自己不行就去嫉妒別人。所以張良啊。陳平呀。蕭何啦。韓信哪……在那一時期最優秀的人才都樂意呆在他的身邊,為他所用。可項羽就不同了,年紀輕輕就可以舉起一口大鼎,“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武藝超群,夠厲害的吧?!但到了最后怎么樣?還是兵敗改下,自刎烏江,被劉邦奪了霸業。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劉邦有識人之明。容人之量,而項羽卻剛愎自用,不能識人。容人,最后把唯一的謀士范增給趕跑了。
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6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各個故事聯結成一個整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統一連貫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水滸傳讀后感600字
《水滸傳》充滿了官逼民反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說通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意義。作為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等一群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于社會黑暗面的揭露,是隨著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說,它標志著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無論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夸張,或明快,都顯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達到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范。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范。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7
水滸傳里108位英雄好漢,本晁蓋是眾頭領,但在后來晁蓋不幸中了一支毒箭,臨終前他立下遺囑:“你們誰捉了史文恭,誰就當山寨之王。”說完便斷了氣。
后來盧俊義在宋江的幫助下活捉了史文恭,眾好漢決議能者為王,宋江就成了山寨之王,盧俊義為次。雖然他們也是一種土匪,但他們是好土匪,而且他們從不搶劫良家百姓,只搶那種貪官污吏,來救濟老百姓。
在宋朝,貪官污吏異常多,所以官逼民反,他們理所應當上山謀反,報仇雪恨。更何況誰也不愿意看到這種哀鴻遍野、妻離子散的樣子。于是,他們招兵買馬,召集各路人才準備起義,干掉所有的貪官污吏。 108位好漢他們文武雙全,愿為朋友付出一切,而且也各有所長:宋江的仁慈、盧俊義的武力高超、武松的勇猛、魯智深的力大和李逵的俠肝義膽……
但是后來隨著梁山泊義軍接受招安后,宋江受詔平定叛亂。在平定方臘軍的過程中,義軍陣亡72條好漢。回軍途中,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殘廢的武松不愿回京,就在這里出了家;離開杭州后,林沖癱瘓,楊雄、時遷、楊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離去;到了蘇州,李俊、童威、童猛又離去。等到大軍回京駐扎陳橋驛時,只剩下20余名頭領。蔡京、童貫、高俅、楊戩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們設計害了盧俊義,用毒藥摻入御酒毒死了宋江和李逵。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在悲劇中結束了。
雖然他們起義的失敗起源于宋朝統治者的昏庸愚昧,但是水滸傳中梁山眾好漢扶危濟困、仗義疏財的精神值得我們永世學習!
水滸傳讀書筆記600字左右篇8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
解珍,解寶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于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讀完這本《水滸傳》后,我的感想很深,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如果宋江不去謀什么招安,而是去聯合江南人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