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摩登時代觀后感
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摩登時代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經典電影摩登時代觀后感(篇1)
《摩登時代》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從影片中就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社會的種種問題。他利用滑稽搞笑的形式讓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不輕松的寓意。
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查理被機器卷進卷出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變成麻木機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鈕扣上擰緊螺母的鏡頭。一開始的大鐘內部齒輪運轉的特寫,便清楚描述了當時社會里的機械化的社會秩序。雖然其電影所敘述的歷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資本主義逐漸走向壟斷的時代,那個時代對于資本主義國家的低層階級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對機器時代的來臨,他們只能感到無所適從。 還有查理第一次從監獄里被放出后的流浪生活,在大部分人都失業的情況下,找一份工作難上加難,因而查理想再一次進入那個可以免費吃住的地方—監獄。這是何等的無奈和辛酸啊。然而查理和那個受他幫助的女孩始終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希望,他們夢想著有一個美麗的家,過上一個不用挨餓的日子。
影片通過對資本主義工業時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寫,運用夸張滑稽的行為動作,讓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也陷入一種對社會殘酷現實的反思。看過影片之后,我開始感到我們現在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雖然我們沒有經歷資本主義時代,然而我們現在的發展也沿用了很多資本主義的模式。比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廣東省,存在某一程序的流水線生長,存在長時間運用同樣的模式工作,也存在巨大的失業危機,很多民工的生活環境也非常的惡劣。因而《摩登時代》所體現出來的意義應該使每個人都要反思。雖然說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們也應該為了創造出美好和平的社會而努力吧。
經典電影摩登時代觀后感(篇2)
在這部影片中,卓別林演繹了一個衣衫襤褸、窮困落魄的流浪漢的形象。他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當時跌美國對外面臨著克服全球經濟危機,對內面臨著整治大量工人失業造成的混亂治安的沉重任務。國內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治安混亂,工人大量失業,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特別是美國的下層階級更是難以承受資本家夜以繼日的赤裸裸的剝削。卓別林演的夏洛克就是這樣混亂時代下層小人物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因為他在再也受不了工廠里不斷加快的傳代式的工作線,最終被弄的精神失常,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出院后經歷了很多事與愿違的事情,使他覺得最好的容身之地竟然是監獄。我覺得,他想法設法的想要警察把自己抓進監獄的一系列場景設計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場景。這是一個多么可悲而又可笑的場景設計啊。可笑的是卓別林那無奈的表情和行為舉止,可悲的是當時可以稱得上是新興強國的美國竟然會發生這樣的悲劇,本來監獄的開設是為了減少犯罪,穩定社會治安的,現在竟然反而成了那些向夏洛克一樣飽受欺壓、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心儀向往的好地方。夏洛克從一個被壓迫的工人到精神病者,最后成為要為溫飽而甘愿進監獄的流浪者,這不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嗎?從一個受盡壓迫的小人物身上反映的是社會的黑暗,資本主義的罪惡。而這部電影正是選擇了這樣特定的時代,特定的人物,特定的角度來詮釋流浪者的悲哀,透視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角度雖小,給人的震撼力卻很強。這樣的設計真是一針見血,令人俯首佩服。
然而,結局并不是悲劇,流浪者夏洛克因為好心在一次次幫助了一位身世可憐的女孩之后贏得了女孩的芳心,結局部分他因為幫女孩偷食物被抓再次入獄,當再次出獄時,他和女主角一起向著遠方走去,留給觀眾兩個弱小卻充滿希望的身影。他雖生在亂世,雖受盡壓迫,但是他并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希望與追求。他一遍一遍的克服失敗的痛苦,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也會氣憤的用他的小拐杖進行還擊,即使最后希望和夢想再次破滅,他還是只要輕輕聳一下瘦弱的肩膀,轉身離去,繼續尋找下一個機遇。在我看來,他這是多么堅強而又充滿智慧的流浪者,只是生活在了那個罪惡的制度下,飽受煎熬。盡管他的眼神里充滿了迷茫,但是他那種不會輕易放棄的精神和毅力,不僅僅激勵了當時的很多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們,而且更成為感動觀眾,震撼熒屏的一股精神力量,至今我們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仍會情不自禁的發笑之余,為夏洛克的精神和毅力而心生敬佩和感動。
故事的結局留給觀眾無限想像的空間,不知道究竟夏洛克和女主角后來過得怎么樣?但是看著他們充滿希望的背影,我知道結局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卓別林演的夏洛克的流浪漢的形象已經深深的引入觀眾的腦海里,事實證明,卓別林的名字已經永遠留在觀眾的心中。
經典電影摩登時代觀后感(篇3)
以一個普通工人的身份,向人們展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是如何壓榨無產階級工人的。在資本家眼里無產階級工人,就是會吃飯的機器,
工人的生存價值就是滿足貪婪的資本家實現資本積累而進行無限期壓榨的工具。在影片中,工人們毫無休息時間可言,就連吃飯都要為資本家工作,就像會吃飯的機器一樣。就如這樣的生活條件,工人們也還是高興的,在那種條件下,有工作就已經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資本家無情地壓榨,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使用的權力。
直至他們失去工作,才有上街的覺悟,像主人公一樣無意識地領導了一次反抗之后,被關進了監獄中,這種做法是不會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會改變資本家貪婪的靈魂,那么就改變不了工人的現狀。影片中,主人公由于而進了監獄,可笑的是主人公竟然認為自己進了天堂,保證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便是那個時期無產階級工人的理想和愿望,
這是他們的可憐之處,但也正是他們的可悲之處,正是他們的這種不求進取的思維模式才讓那么殘忍的資本主義無人道的壓榨方式得以生長和發展!
所以無產階級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一直反抗,直到消除一切剝削。
從整個故事可以看出資本家的剝削是沒有底線的,在這種制度體系下,資本家是不會有憐憫之心的,他們不會滿足于有限的資產,而盡可能的壓榨無產階級是資本家累積資產的唯一方法,因此想要資本家給一群無產階級工人帶來幸福生活,那是不現實的!
就好比把羊放入狼群,要讓狼不吃羊是不可能的。有些資本家可能會反駁說,資本本主義發現的同時也帶動了無產階級的生活方式的提高,比如現代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無產階級工人同樣過上了不錯的生活。但我想說,這就好比把狼放入羊群一樣,雖然暫時安全,但再多的羊也逃不過總有一天被狼吃掉的命運,羊群想永遠生存下去,
唯一的出路就是趕走那只狼。再反關電影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無產階級工人的出路只有反抗,只有拿回資本家手里控制的生產線,
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體系,才能更好的為大眾謀福利,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生產工人的積極性,更好更多地利用生產資源。就像電影的結尾一樣,清晨的第一曙光是屬于無產階級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