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片焦裕祿有感心得體會
焦爺爺為蘭考日夜操勞的那一幕幕,深深地打動了我。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焦裕祿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觀影片焦裕祿有感心得體會篇1
我又一次看了電影《焦裕祿》,這部多年前由著名演員李雪健主演的老片子再一次讓我熱淚盈眶,我深深地被電影中主人翁那種“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所感動。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就有《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那時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熟讀課文,甚至背誦部分章節,卻只知道焦裕祿是一個可敬的人。但當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特別是深入到基層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更感覺當年焦裕祿在縣委書記崗位上的難能可貴,因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黨員領導干部勤政為民、鞠躬盡瘁的諍諍誓言。
1962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多萬畝莊稼,鹽堿地上有10萬畝禾苗顆粒未收,就在這時節,黨組織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面臨困難,重重困難,他沒有退縮,挺胸挑起了這副重擔。他首先從干部作風入手,從徹底改變蘭考一窮二白的面貌上下功夫。深入鄉村、深入農戶調查研究,哪里有風沙哪里有他的身影,哪里群眾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里,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當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坎上,從嚴律己,寬于待人,清正廉潔,用自己務實求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全縣人民與天斗、與地斗,戰勝了一切不可戰勝的困難,改變了蘭考的面貌。
屈指,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縣委書記的工作崗位上僅僅工作了一年零四個月,但他那種不朽的精神卻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他那“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干部不領,水牛掉井”等一連串樸素而閃光的語言,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望著他當年的遺物,那一床早已說不清顏色。摞滿補丁的被褥(被子上46個補丁,褥子上35個補丁),更是肅然起敬,他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帶頭做好。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自己身邊的人,心系百姓,情系事業,功在千秋,像這樣的領導干部老百姓除了愛戴和擁護,還能說點什么呢?
看著影片中再現焦裕祿冒雪站在火車站注目外出逃荒人流中焦熾的情景;他俯身來到貧苦百姓家動情地告訴他:“我是您的兒子,毛主席派我來看您來啦!”的時候;看著他在暴風雪中親自觀察洪水流勢變化,查風口探流沙的舉動;以及在他為民積勞成疾被大家強行送往醫院時百姓傾巷相送的畫面,我倍受感觸:而今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干部有幾個能做到焦裕祿那樣廢寢忘食的忘我工作,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心心相印、魚水交融呢?多少領導干部能夠做到在老百姓需要的時候就出現在他們面前?而今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不少干部已淡漠了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貪圖享受,貪圖安逸,揀輕怕重,攀比待遇,不比政績比升遷,不比奉獻比資歷,為官一任沒有造福一方,作風霸道,讓群眾側目和聲討,面對焦裕祿同志應該感到汗顏和捫心自問……
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已45年了,但他生生不息的精神仍然光照人間,最近河南省委提出在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教育活動,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牢記宗旨,心系群眾,“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興服務之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勤儉節約、艱苦創業、“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求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不怕困難,不懼風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大興知難而進之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大興敬業奉獻之風。
啊!焦裕祿同志,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一座豐碑,他那高大形象,不因歲月的流逝而黯淡;不因時代變遷而過時。他那崇高的品質,高尚的情操,不朽的精神,將永遠閃爍在人們的心中……
觀影片焦裕祿有感心得體會篇2
通過觀看,讓我對焦裕祿同志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升華,給我本人心靈巨大的震感,讓我從內心深處深感焦裕祿同志的工作動力是從哪里來的,讓我徹底明白要時刻對黨忠誠、對崗位熱愛、對人民群眾要具有深厚的感情。但是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同時又是一名司法行政干警,不能忘卻感動,因為最重要的是在感動之后我們需要付諸不折不扣的行動。
一、要時刻對黨忠誠。
從我本人角度理解對黨的忠誠是要堅定黨的宗旨、執行黨的決定、維護黨的形象、嚴守黨的紀律。焦裕祿同志便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榜樣,他不畏困難,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義無反顧的投身艱苦地區從事黨的事業,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許多領導干部深思。有時我們遇到棘手的工作時就緊皺眉頭,完不成上級交辦的工作時講客觀理由。但焦裕祿同志在工作中,遭人誤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他卻一如既往的干工作。他的光輝業績為我們當今的領導干部確立了一個筆直的標桿,用自己的言行了樹立一個共產黨員的豐碑。從中讓我個人明白,黨和人民因為信任我,所以讓我成為一名領導干部,我就不能只看官位的大小,更不能看財富的多少,要看在這個領導位置上為社會做了什么,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要對崗位熱愛。
我理解的對崗位的熱愛就是要時刻把工作崗位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要以干好各項工作為最終目標,通過不斷努力學習,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將學到知識,總結的經驗、練就的本領,全部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為各族百姓群眾服務。影片中,焦裕祿同志的一句話時刻在我腦海中回響,“黨是叫我們帶領30萬蘭考人民戰勝災荒的,而不是來送人民群眾逃難的……”。焦裕祿同志的這種精神讓無數人為之動容,對我們廣大領導干部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在工作中,作為領導干部的我們,()有些時候干事怕擔責,遇難繞道走,這都是一些違背黨的原則的做法。焦裕祿同志在身患重病,卻依然堅持工作,在病房里還在學習,這種愛崗敬業,無私無畏,艱苦奮斗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領導干部學習。
三、要對人民群眾具有深厚的感情。
焦裕祿同志將自己的全部余生交給了黨和國家還有人民群眾,他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最高標準,他在人民群眾內心深處樹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豐碑,他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精神、關心群眾疾苦、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不怕犧牲、不搞特殊都是我們當代領導干部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焦裕祿同志的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體現,我從焦裕祿同志的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發,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始終堅持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按照“三嚴三實 ”的具體要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定不移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為自治縣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大局穩定貢獻一份力量,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觀影片焦裕祿有感心得體會篇3
電影《焦裕祿》,我已經看過多次。每看一次,就感覺心靈受到一次震撼和洗滌。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再次重溫這部經典電影,我深深感到:作為教育戰線的黨員領導干部,我們應以焦裕祿作為一面鏡子,看看自己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清楚自己的前進方向在哪里。怎樣以脫胎換骨的姿態,贏得群眾的信任與支持;怎樣以破釜沉舟的氣概,全心全意履行教育崗位職責、打造出教育為民的新天地。
——和人民群眾在一起,是焦裕祿精神的顯著特征
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基層。蘭考縣地處河南省的黃河故道,是個飽受風沙、鹽堿、內澇之患的老災區。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這個地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他從上任的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x研究。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他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
以最大的熱情鼓舞基層。焦裕祿帶著糧食和錢去看望饑餓中的鄉民,他把20塊錢送到一位病中的老太太手中時,老太太抓住他的手問:“你是誰?”焦裕祿笑著回答:“我是人民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們來看你來了!”這個場景概括了焦裕祿的使命和追求。焦裕祿去拜訪老場長,虛心請教防風固沙的辦法;和伺候牲口、熱愛集體的老農處成朋友。當得知老場長病危,焦裕祿急忙趕到現場看望,壓制自己的痛苦與惋惜。當一襲白單覆蓋老場長離去之后,空蕩蕩的醫療室里,焦裕祿蹲下身來,痛哭失聲。他深知基層干部的甘苦,知道黨的事業離不開這些基層同志。他勇于擔當,為一線的基層干部解決口糧問題;他更明白在貧窮困難的年代科技興國的重要性,他一路飛奔,用真情將技術員挽留了下來。
以最強的意志服務基層。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的心里裝著全縣的干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強行送進醫院。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焦裕祿精神的內涵本質
心里眼里想著人民群眾。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祿就領著縣委干部到火車站去,指著難民沉重地對同志們說:“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我們的階級兄弟。是災荒逼迫他們背井離鄉的,不能責怪他們,我們有責任。黨把這個縣三十六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縣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實際、最生動的思想教育,增強了率領廣大干群團結奮斗,努力改變蘭考面貌的決心。
一言一行為了人民群眾。焦裕祿帶頭不要縣委特殊供應的副食本,不搞政府特權;主動把別人送來的大魚退了回去;讓孩子們穿舊的衣服。然而,了解到救災物資8天都堆在火車站、發不下去,他十分憤怒了,迅速部署物資發放、救災解困工作。他要求黨員干部:“大雪封門的時候,要多想想群眾。”面對水災、村干部束手無策,以致嗚咽痛哭,焦裕祿大喝一聲:“要是哭能把老天爺嚇回去,咱就一塊兒哭。七尺的漢子,困難的時候,要給群眾做榜樣,和老天爺拼一拼!”擲地有聲的話語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氣魄和膽識。
真抓實干服務人民群眾。焦裕祿強調,“干部不領,水牛掉井”。群眾在災害面前兩眼望著縣委,縣委領導挺不起腰桿,群眾的積極性就得不到充分發揮。所以,他要求各級領導同志要帶頭到困難村去,與基層干部同甘苦、共患難,為改變貧困地區面貌作出貢獻,為基層干部作出榜樣,真正做到心不離群眾,身不離災區。他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治沙、治水、治堿的斗爭。親自率領干部、群眾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堿、封閉沙丘試驗,注重典型引導、經驗推廣。群眾都把焦裕祿看成是“跟咱一樣的莊戶人。”
——強化宗旨意識、和人民群眾在一起,是焦裕祿精神的現實意義
要強化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作為黨員領導干部,首先要問問自己“當官為了什么?”共產黨的領導干部,不是為了房子、車子、票子、位子等物質享受,不是為了老婆、孩子、親戚放縱享樂,而是為了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人民把權力給了我們,我們就要擔起人民公仆的職責。焦裕祿同志說:“我們做的工作,人民滿意了,黨自然就會滿意了。”每位黨員領導干部,都應學習焦裕祿的信念與覺悟,將“為人民服務”作為畢生的追求。作為教育系統的領導干部,要時刻想著教育工作是為了人民,要為人民負責,而不是為自己謀福利、撈好處,不是為某些領導個人粉飾政績。而是牢牢樹立教育為民這根弦,堅決抵制弄虛作假的歪風邪氣,才能真正無愧于自己的職位,無愧于黨的教育事業,無愧于百姓的重托。
要建立深入基層的調研機制。要堅決克服以會議的形式落實會議,以通知的形式貫徹通知;要克服整天坐辦公室、聽匯報等工作習慣;要改變下基層眾星捧月、官味十足、頤指氣使、蜻蜓點水的調研方式。對于這種形式主義,老百姓自然會退避三舍。想聽到真心話、摸到實情更是無異于天方夜譚。所以,作為教育系統領導干部,不能眼睛只是向上,更應該向下。要切實深入基層開展x研究,輕裝簡從,帶著問題下去,帶著問題上來。要真正走進企業、鄉鎮和一線教育員,才能和群眾說得上話,聽得進去群眾的呼聲,虛心從基層取經。對待基層群眾,要有火一般的熱情。與他們一道走街串戶、開展教育x,了解實際工作過程中存在的難題。將基層工作的難處當成自己的難處,將一線同志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只有樹立這樣的覺悟與責任心,才能實現與基層群眾的心貼心、協同作戰;才能采取得力舉措,尋求到解決難題的方法,健全教育工作機制、提升咨詢服務水平。
要保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焦裕祿不圖享受,不講吃穿,一心一意為一方百姓埋頭奉獻。反觀當今社會的那些贓官污吏,無一不是在享樂主義的溫床上迷失了方向,在奢靡之風的漩渦中喪失了禮義廉恥,泯滅了黨性人性,喪失了理想信念和職業操守。但有的黨員干部自覺不自覺地羨慕那些權勢部門,追求花花綠綠的享受,不愿意吃苦、不琢磨工作,工作稍微緊張就叫苦不迭。作為教育系統的領導干部,務必要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東風,深刻剖析自己,堅決清理自己靈魂深處的污垢。要像焦裕祿、牛玉儒等先進人物學習,敢于喊出“哪里有困難,我就到哪里去。黨把我派到哪里,我就要在哪里干出成績”的響亮口號。要淡泊名利,勇于擔當,始終與干部群眾在一起。以艱苦奉獻為榮,以奢靡享受為恥,從而在教育全行業營造出務實、干事的激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和人民群眾形成魚水關系,才能找準發展癥結,把好基層脈搏,形成攻堅克難的動力,促進教育工作取信于民、服務于民,實現教育事業的改革創新、興旺發達。
觀影片焦裕祿有感心得體會篇4
第一次看這部經典老電影應該是在小學或者初中某個時候,已經沒有了太多的記憶。再次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是我對這部電影第一次認真和全面的感悟,過程中有幾次淚水在打轉,情緒久久不能平靜,于是想寫出一些感悟來表達對所受教育的敬意。
最質樸的情感永遠感人。在觀影之前一直在擔心,24年前的拍攝技術,24年前的敘事手法和當時追求高大全的宣傳導向,在今天看來會不會落伍,會不會與社會的變化格格不入。但是當電影開播后,所有的擔心變成了多余,真實的畫面,樸實的語言,真誠的情感,揪住了我的心,一直到電影結束。這個經歷也轉變了我的部分認知,原來時代怎么變遷,科技如何發展,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并未病變,那些淳樸、真誠隨著時間的流淌,日久彌新,依舊能讓人淚流滿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干部心里有沒有真的裝著人民群眾,自己心里最明白,群眾心里也很明白。對群眾的感情掛在嘴上是沒有用的,要放在心里,體現在行動上。把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做事就不會先想到自己,就不會只想到自己,就會吃苦在前,奉獻在先,群眾也會把你當成兒女,當成父母,給予支持,給予崇敬。
努力做好頂梁柱和主心骨。領導干部是管理團隊和人民群眾的領頭人,當好領頭人就要有頂梁柱的能力和主心骨的精神。頂梁柱的能力就是能夠抓住主要矛盾,找準工作方法,解決困難和問題,當然這些不是靠自己閉門造車就能產生的,需要到群眾中去,進行調查研究,群眾是和自然最接近的實踐者,有很多寶貴的經驗,領導干部虛心學習,認真梳理就能從中得到正確的解難題之道。主心骨的精神就是要激發起大家的信心,產生戰勝困難的決心。當然,信心和力量不是喊一喊就有的,必須要自己帶頭干,自己帶頭做,“以令率人,不若身先”。領導干部沖在前面,人民群眾才愿意跟在后面。領導干部毅力越強,群眾就會跟的越緊。
無私精神造就幸福的家庭。對于電影內容而言,焦裕祿的家庭無疑是個悲劇,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作為父親和丈夫的光明磊落,無私奉獻,給兒女和妻子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父母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兒女也會更加懂事,更加正直,不會出現部分“官二代”那樣的紈绔子弟。領導干部具有無私精神,處處一心為公,家庭不見得富麗堂皇,但一定是幸福平靜,踏實穩定。
觀影片焦裕祿有感心得體會篇5
3月25日,我滿懷崇敬的心情在市委會堂觀看完了電影《焦裕祿》,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革命事業而奮斗終身的品質和精神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和啟迪,使我進一步理解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
開幕便是焦裕祿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滿天的白花,滿天的紙錢,飄落在貧瘠的黃土地上,一槨棺木被人們抬著徐徐地走向墓地,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戀戀不舍的告別他們的好書記,人們撕心裂肺地哭喊著,悲傷的場景反映了焦裕祿同志深受當地人民愛戴。這與焦裕祿同志始終堅持服務群眾、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知難而進、敬業奉獻的工作作風分不開。
焦裕祿同志始終堅持服務群眾。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焦裕祿同志以實際行動闡釋了群眾路線。從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焦裕祿就深入群眾對當地情況進行調查,掌握了植樹造林的方法。他帶領著蘭考人民克服萬難,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頑強拼搏,治理“三害”。即便家中僅剩一點錢了,他也把錢送給別人,讓妻子違背了給孩子買肉吃的承諾,最后他的精神得到了妻子和孩子的理解。
焦裕祿同志始終堅持艱苦奮斗。因為心系群眾,他日夜堅持工作, 受著肝病的痛苦,后來病情嚴重惡化,變成肝癌,依然以頑強的意志忍受著劇痛,在狂風、大雨、沙窩、激流里奔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大女兒因為從九歲一直穿著同一件棉襖受到同學的嘲笑,但看到父親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便不再要求穿新衣服。
焦裕祿同志始終堅持求真務實。面對另一位書記關于堅持黨的要求還是群眾的要求的討論,焦裕祿同志始終認為群眾的要求就是黨的要求,這是一個黨員深刻的思想覺悟。不搞形式,求真務實,把為群眾工作放在第一位,冒著政治風險,也要把物資運到當地救急,真正做到了為群眾辦實事。
焦裕祿同志始終堅持知難而進。暴雨突襲,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許多工作人員心灰意冷,大有一蹶不振的趨勢,焦裕祿同志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大雨,鼓舞大家,給大家重振的信心,并且身先士卒搶救作物,許多同志因為擔心他的身體多次勸他回去都被他拒絕。這種不畏困難,克己奉公的精神值得每個共產黨員認真學習。
焦裕祿同志始終堅持敬業奉獻。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忍受著肝病的痛苦,用一個杯子蓋頂著疼痛的部位堅持工作,大家經常看到的場面是晚上那盞燈下辛勤勞碌的身影,最終勞碌過度病情嚴重惡化,變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頑強的意志忍受著劇痛堅持工作,在蘭考全縣生產大隊逐個走訪。為治理蘭考的三害,改變全縣30多萬人民的貧困面貌,他不辭辛勞,即使遭人誤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也一如既往地工作,勇于承擔責任,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焦裕祿同志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最高標準,他在人民群眾內心深處樹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豐碑,他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精神、關心群眾疾苦、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不怕犧牲、不搞特殊都是我們當代領導干部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焦裕祿同志的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體現,我從焦裕祿同志的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發,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堅持這種服務群眾、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知難而進、敬業奉獻的精神,用最大的努力完成每一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