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十五歲的笑臉》觀后感
《十五歲的笑臉》主人公是一位新轉來的班主任,主要演繹著他帶領他們班從校倒數第三到校前五,再到成功考上理想高中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十五歲的笑臉》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電影《十五歲的笑臉》觀后感(篇1)
今天上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十五歲的笑臉》這部電影,看完電影后,我感觸極深。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位年輕的班主任和一群處于青春期同學們之間的故事,以及他們這間師生關系的微妙變化。在電影中,初三一班是一個極差的班級,同學們無組織無紀律,極難管教,一提到初三一班,全校老師都“聞風喪膽,敬而遠之”,更別說給同學們上課了。然而他們換了一位新班主任后,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所有同學們都刮目相看。取得的這此成就,主要得益于程老師的教學方法。程老師一來這個班級就遭到了同學們的嚴重抵抗,為了班級的學習成績,為了處于“叛逆期”的同學們的前途,他偷偷加入了班級QQ群,想以此來拉近與學生們之間的距離,一段時間后,他得到了每一位同學家庭等方面的信息,還了解了同學們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同學們開始接受程老師是因為那場籃球比賽,一開始舉行比賽主任并不支持,是程老師的極力要求,籃球比賽才能如期舉行,這一行為使全班同學深受感動,在這次籃球比賽中,全班的齊心協力使程老師感受到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一致的精神。雖然他們輸掉了比賽,但是程老師讓他們收獲了更可貴的東西:他們找到了自信,正確地認識了自己,開始了為了自己的美好未來奮斗。
讓我們最感動的是在家長會上,當所有家長都強烈要求把年輕的程老師換掉時,同學們聽到后,不顧傾盆大雨,自發跑到操場上冒雨大喊,與家長們抗議,要求留下程老師。校長一方面是受到了同學們的影響,一方面認為程老師的教學方法沒有錯,是一位又會教書又會育人的好老師,對他的方法非常贊成,于是沒有換下程老師。因為校長的堅持,同學們才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完成了學業,而同學們畢業時的一滴滴激動的淚水,一個個燦爛的笑容,一張張錄取通知書,正是對程老師的最高評價。
《十五歲的笑臉》這部電影使我感受到了世間最真摯的感情——師生情,也使我見識了一個真正好老師所起的重要作用,更使我懂得了只要團結一致,刻苦奮進,堅定信念就一定會如愿一償,取得成功的人生哲理,我相信通過這部電影所受到的啟迪,將會給我的人生帶來重大意義。我會因此而一生受益。
電影《十五歲的笑臉》觀后感(篇2)
在前一段日子,我們在學校的組織下,觀看了《十五歲的笑臉》這部影片。這是一部青春校園系列的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群中學生,帶著青春期的懵懂與青澀,帶著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在與校園、家庭、社會的碰撞中,勇敢自信地邁開了十五歲的笑臉的步伐。在初三的一個班里,來一個新英語老師——程濤。他擔任班主任,來管理這個總不安分的班級。他想用沉重的課業負擔壓制孩子們對自由的渴求和天性的釋放,卻遭到了強烈的“抵抗”和反對。無奈,為了在心理上與學生們拉近距離,他只好通過潛伏在班級的QQ群,得到每一位學生的信息。到最后,他鼓舞同學們好好學習,以獲得學校籃球賽的比賽資格,獲得學生們的號召,同時全班同學齊心協力的精神也感染著他。但在最后時刻,籃球賽中朱子敬三分不中,他們輸了,是班主任讓他們又有了信心。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群學生的家長,他們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只認為那是老師們的責任,與自己無關,自己也就沒有給孩子應有的教育。這也是當代家長應該反思的地方。
其次是那位程老師,他用一種獨特的方法來教育學生。他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們的成績,跟重要的是,他注重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如良好的習慣、品格、情商、為人處事的方式以及對家庭和朋友的責任與真情,這些都是我們在人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東西。或許,當代的教育更需要像“程濤”一樣的老師吧。
影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在最后,學生們在雨中用自己的行動,盡可能地留住程老師。一群十五歲的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起難能可貴的情感,他們既是師生,也是朋友!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通過這部影片,更應該學會如何與老師,家庭,同學相處,如何走出青春期的迷茫,向著未來自信地微笑。
《十五歲的笑臉》觀后感3
那不是叛逆,只是對溫暖單純地渴望;那不是嬌氣,只是依戀著父母的懷抱;那不是傲慢,只是獨特地表現著我們的自信;那不是調皮,只是花季里本該有的美麗風景。這是我們的花季,再自然不過的表現著自己,好似潮起潮漲的自然規律;好似海天一線的景色一般靜謐。我們如此平凡,只是一群看海的少男少女。
花季是最可愛的時期。看到初三一班的同學們,我就想到了我們自己。肆無忌憚地喚著對方的外號,卻成了最為親切的話語,一句甜膩膩的“二師兄!”無形之中就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或許我們最聽不慣父母的嘮嘮叨叨,卻不知是怎么回事,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句平淡的話語,卻如同圣旨一般神奇。同學的建議,總是最值錢的箴言;我們可以為一點小事吵吵鬧鬧,也可以因一點小事感到幸福滿足。總是一點點的小事卻包含了無窮的真摯感情。我們允許偶爾的小摩擦,但是當把我們定義為一個班級,我們又奇跡的一致對外,形成堅固不催的城墻,好像整個天地都屬于我們這個班級。
我們的花季,就是這么不可思議,充滿奇奇怪怪的定律。就像是茫茫的海底,永遠不知道有多少不合乎情理的現象是人類所無法涉及。
花季是最善變的時期,影片中貫穿著的無時無刻的淚水與歡笑便是最好的證據。小時候,我們哭著哭著就笑了,心里從不給哭與笑下太多的定義;長大后,我們笑著笑著,卻哭了,正是因為,我們把哭與笑劃分的太過清晰,以至于笑成為多么地遙不可及。不過還好,正當我們要為人生掙扎的時候,有了他們,那一個個比海更純粹,更能包容的笑臉。正如那個傷感的女孩兒——譚笑笑,是一個個笑臉,給了她學習的動力;是一個個笑臉,給了她接受愛的勇氣;是一個個笑臉,給她的人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的花季,就是這么的有默契,我們哭的時候,有同學笑臉的鼓勵;當那往日的笑臉感到疲憊時,我們又用自己的笑臉撫平他們緊皺的眉頭,再一次將笑聲撒向海里,深刻在碧海藍天中成為美好的記憶。
花季是最純潔的時期。我們會興奮的像個小孩子期待著新班主任,會無所顧忌地嘗試愛情的禁果;我們擁有最純潔的友誼,最善良的心靈,最活躍的思維和最純粹無邪的笑臉。十五歲,我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是那樣的深切,那樣記憶猶新;十五歲,我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同學,每一個人都是那樣的可愛,那樣天真沒有心機;十五歲,我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風雨彩虹,每一次都那么刻骨銘心。十五歲,我們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像我們的心靈一般純潔,沒有別有用心,沒有諛言譏諷。
人生便是一片海,遼闊無垠,蒼蒼茫茫。花季的海,最可愛,最善變,最純潔,最刻骨銘心。而我們最不能忘的,是花季里如浪花般的笑臉……
《十五歲的笑臉》觀后感4
今天,學校組織學生看了一場非常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十五歲的笑臉》。看了之后,令我受益匪淺,陷入深思……
十五歲,花一樣的年華。處于這個年齡段的我們,叛逆、好奇,想躍躍欲試著接觸社會,但又缺少經驗。電影中的初三一班是個并不優秀的班級,即使新班主任程濤進入教室,他們總會想許多辦法整蠱老師。剛大學畢業的又擔任畢業班的程老師對同學們的做法感到十分無奈又十分理解。劇中朱子敬等同學十分喜愛籃球,正在精心的準備著不久后開始的籃球賽。可初三一班各種成績的不理想,程老師被教導主任批評后,他開始認為不能再放縱學生了,教導主任還決定停掉初三一班的籃球賽,但在程老師的極力說服下立下軍令狀——考試班級進前三名。他回到班級后,嚴格教導學生,要求他們考入前三名才能參加籃球賽,引起學生的強烈不滿。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悄悄地加入了班級的QQ群,與同學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終于明白學生的心聲與概況。并在程老師的幫助下,朱子敬和譚笑笑同學終于解決了他們纏繞已久的家庭因素。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籃球賽,當他們三連冠的時候,但在最后一刻,朱子敬三分不中,這就代表著他們輸了……幾天的希望與努力就在這一刻破滅了。但程老師教育他們說:“這次籃球賽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挫折,在未來面對他們的還有無數次的考試與競爭。”最終,在程老師的鼓動下,他們重新找回了自信,擁有了希望,喊出了響亮的口號:“我們是一班!”一句句,一聲聲,響徹人心,震天動地。這時,我的心里也跟著他們喊:“我們是一班!”心涌澎湃。
然而,在家長會上,家長提出要將程老師換掉。學生們聽后,十分傷心。一個個跑向籃球場上冒著大雨喊:“我們要程老師。”……這一首動聽的交響樂可能打動了校長了吧,讓程老師再教他們三十天。三十天后,他們各自考上了理想的高中,紛紛奔出校園,臉上洋溢著可愛的笑臉,心里充滿了對母校的熱愛和對老師的感激。
我們要向主人公學習,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努力拼搏,懂團結,知感恩,那么十五歲的笑臉不會離我們太遠。十五歲,則是首美麗的樂曲!
電影《十五歲的笑臉》觀后感(篇3)
前天下午,學校組織高一學生觀看電影《十五歲的笑臉》,很多老師送學生到電影院后就回去了,而我卻耐心的、津津有味的看完整部影片。因為“電影敘事”也是我關注研究的一個課題,特別是有關“教育”的電影,對我來說更是一種致命的“誘惑”,非看不可,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個中“滋味”不為外人所道也!
這是一部展現當代中學生精神風貌的青少年現實題材電影,電影選取初三畢業班備戰中考為現實視角,以15歲的青少年面對學習壓力、情感懵懂、行為叛逆為切入點,生動地刻畫了一群當代中學生摒棄自我意識、獲得健康成長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以程濤為代表的青年教師利用現代網絡融入學生、因人施教的時代風采。在中學生典型人物的塑造上,片中既有學習成績優異但對父親再婚心存偏見的班長譚笑笑,也有對老師、家長非常抵觸但對同學誠實仗義的“籃球王子”朱子敬;既有熱衷打扮、情感初露的“富家女”路雯雯,也有憨厚善良、樂于助人的農村插班生伊然……這部電影以“揚起青春的笑臉”為主題,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之間針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博弈,深刻剖析了當下教育理念轉變、青春期心理疏導等諸多教育熱點問題,希望喚起全社會對當代中學生全新的認識和思考,呼吁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更多地去理解和關心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更理性地去觀察和思考當下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是的,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學生、教師被迫成為應試教育的最大犧牲品,在家長都“用腳來投票”的年代,學校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其他的什么素質教育都拋在一旁。哪怕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根本是可以調和的,素質教育并沒有否定考試,也可以說考試本身就是一種素質。因此,在中國,做一位“程濤式”的老師是需要勇氣、需要堅持的,祈望中國多一些“程濤式”的老師,這樣中國的教育就大有希望了。與你共勉,“程濤”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