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電影高中生觀后感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孔子電影高中生最新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孔子電影高中生觀后感(篇1)
看完電影《孔子》,不僅僅是喜歡里面感人的故事情節,同時也深刻感受到,給觀眾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
電影中孔子出身于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期望以他自我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圣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于魯國,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期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于現實之前。隨后孔子率領眾弟子周游列國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于晚年回到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于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幽默和智慧。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最讓人感動的是顏回,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我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向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我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之后有著無數個顏回,我們此刻才能夠領悟到孔子的精神。
當我看到孔子抱著顏回的尸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可是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著,那個場面真的很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可是他始終記著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著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喪徒如喪子,可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我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愿,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鉆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在成佛的路上,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正直、光明磊落、有擔當的人。
孔子電影高中生觀后感(篇2)
我看完《孔子》的感想是:我覺得孔子很善良。因為在那個時候,一個小奴要去陪葬,那小奴逃跑了,那些人就去追他,用毒箭射他,孔子不但用自己的醫師救了小奴,還讓他們的國王取消這個法律。所以我感覺他很善良。
孔子也很聰明,因為齊國邀請他們做客,可齊國是他們的敵人,孔子要保護他們的國王,但他的國家沒有戰車,孔子就想了一個辦法。他用五百乘牛車來充當戰車,來驚嚇齊國。齊國受到驚嚇,就不會傷害他們的國王了。
孔子既有品德又有智慧,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圣人。孔子不僅是一位圣人,還是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孔子心胸寬廣、樂于助人、博學多才等等……
孔子是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人物,我們要多多向他學習。
孔子電影高中生觀后感(篇3)
昨晚,去看了聲勢造得很足的電影《孔子》。
盡管明白凡動輒投資上千萬的大片都是要研究票房的,既要票房就得研究觀眾的欣賞口味,不可能完全按照或者接近歷史的真實去拍,那么編劇和導演究竟會把經過人們千百年的認識并且已經基本定型的孔夫子拍成什么樣呢,的確很想明白,卻又擔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聽電影《孔子》的某主創人員說,觀眾看電影《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如此信心滿滿,言之鑿鑿,更讓人充滿期待。
影片從51歲的孔子作為政壇新星在魯國崛起講起,前半部分一開始便是殘忍的活人陪葬,表現了當時周天子已無力掌控天下,而魯國國君衰微,國家政權實際上由當時掌握軍權的三桓掌控,他們囂張跋扈,為所欲為的時代背景,之后敘述了孔子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兩大政績——夾谷之會和隳三都。后半部分則主要講述孔子如何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包括“子見南子”、“陳蔡絕糧”、“子路問津”等片段,最終是魯國大夫季氏在內憂外患中幡然醒悟,孔夫子的治國才能不可小覷,于是放下身段,誠邀孔子回國,并理解了在外顛沛流離十九年的孔子提出回國后絕政治,治教育的條件。
看完影片后,感到有三點不可思議之處:
一是我們只明白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沒想到他老先生還是一個軍事家。在“夾谷之會”和“隳三都”中,設計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安排之周到,僅僅憑著一腔浩然正氣和對道義的堅定信念,與妄自尊大、恃強凌弱的齊國針鋒相對,舌戰齊國君臣,生生迫使齊國退回了侵占已久的“汶上三城”。這當然大快人心了,誰說孔子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做成了很多軍事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
二是影片后半段的“陳蔡絕糧”中,孔子師徒被困陳蔡間多日,七天七夜粒米未進,而孔子卻依然氣定神閑地撫琴,以這種方式轉移饑餓的注意力當然是能夠理解的,但師徒們一人一口分食最終一碗馬肉湯后,弟子們不是倒臥在地以保存體力,而是居然有力氣圍著老夫子和他的琴聲運動起來,這不合常理的舉動,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三是師徒們周游列國途中遇到了冰裂,當時孔子的一車書掉入冰窟,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顏回像羅盛教那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潛入冰下打撈竹簡,孔子及其眾弟子趴在冰窟邊緣呼喊痛哭,但既無人和顏回一道下水撈竹簡,也無人下水力阻顏回的愚蠢行為,直至顏回凍死。這個極不靠譜的煽情情節,既褻瀆了孔子,又褻瀆了顏回。
毫不夸張地說,作為好學生,顏回肯定把這些竹簡的資料深深刻在腦海里了,難道為了教師的心血,就有必要犧牲性命嗎?莫非正如旁邊的觀眾調侃道是為了搶救文化遺產?而孔子堅持萬物之靈的人始終是第一位的觀點在《論語·鄉黨十》中就十分清楚。“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顏回和竹簡,孰輕孰重,這不是明擺著的嘛?!
所以,看完電影《孔子》后,我沒有哭。環顧四周,在這場滿座的電影院中,也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哭。
孔子電影高中生觀后感(篇4)
影響了數千年的孔子被后人尊稱為圣人,然而他的命運卻是充滿坎坷荊棘。在歷史的書頁中,孔子和弟子駕著木車,滾動的聲音在各國之間沉重發響,但由于各國之間矛盾重重,大夫相互傾軋,孔子車轆的痕跡便在長達14年尋求認可的道路上深深落印;對后人來說,孔子的遠見卓識,禮儀之見和理想理國之道是萬世不朽的傳世樂章;但坎坷的人生似乎是對立的,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所以我們需要細細解讀。
該影片首先是從孔子在魯國的仕途開始演繹,他熱愛祖國,一心希望用自己的品德來使國家更加文明昌盛,富庶強大,魯國國君起初亦是英明果斷,樂意采納孔子的意見,但隨著魯國大夫們的矛盾日益尖銳,魯君日漸消沉,孔子大失所望只好棄官離魯,伴隨孔子的還有弟子子路,顏回和子貢等。
來到衛國的原因著實讓我費解,黃韋林所著的《孔子的魅力》一書中寫道孔子自己選擇來到衛國,久待之后經別人推薦給衛靈公加以重用。該影片中說的是因南子早聞孔子才德兼備,讓衛靈公下書邀請,衛靈公素來對南子百依百順,所以重用了孔子;大相徑庭的兩種重用途徑實際暗含太多的信息。以影片來說,充分表明了南子是極其聰慧的,雖有著惡名,卻是一個才華橫溢,聰明干練,有膽有識的女子;她要會見孔子,孔子拋開輿論的忌諱,以禮相待,他們之間相互的膜拜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理解。南子說“人們只知道夫子痛苦,卻不知道夫子在痛苦中領悟到的境界”。南子如此理解孔子,不僅僅只是因為欣賞。
衛國的內外隱患迫使孔子離開了衛國,帶著弟子過著漂泊的生活,路途中,師徒皆受饑餓的折磨,在困頓惡劣的環境中,他彈起了琴,眾弟子在琴聲中手舞足蹈,帶著悲憤的歡呼,盡情宣泄。也許并不是悲憤,是在歷盡挫折顛簸,人間滄桑后對內心無奈的釋放。
顏回的死很是讓人感傷,在冰天雪地里寒徹的河水中打撈者散落的書籍,一次次的來來回回,顏回的這番行為足以表明他對孔子的情誼遠遠超越了生命的價值,最后被活活的凍死了,顏回的死沉重的打擊了孔子,孔子棄鄉離家,追隨他默默支持他的是眾弟子,他對弟子的情誼遠遠超越了對妻子和兒女的感情,他渴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命運讓顏回變成了支持他偉大抱負的犧牲品,給他內心深處留下了一道很深的傷疤。
孔子是個清貧的人,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喜歡在清貧生活中執著于理想的人,從影片中我們看到孔子的生活就是清貧艱苦的,但又非常執著自己的理想,正因為如此,才達到了“志士仁人,無殺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的境界,他將修為置于一種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中,所以成就了中國偉大的哲學家。
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對孔子是由衷的佩服,漢高祖劉邦變貶孔為尊孔,李約瑟對孔子有“中國的無冕皇帝”評價,孔子的思想滲透在各個領域中,其魅力所在值得去探尋。
孔子電影高中生觀后感(篇5)
電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為什么今日我還是要寫觀后感呢?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應當有自我的文化信仰。談到文化信仰我們想到的那首當其沖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禱告于你丘山而得名。電影中孔子的出場已經是一個大夫的身份了。可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雙親,所以孔子對下層百姓的疾苦異常的關注,回到電影上來。電影中的周潤發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孔子的許多東西,讓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電影《孔子》里面有很多與史書記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為戰士壯威,之后是孔子與魯公一齊出面說服齊王收復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的死,都與歷史不符。史書上沒有記載孔子與魯公一齊去談判的,而記載的是孔子從天而降前來護駕的,這樣一改似乎讓人覺得更加真實!歷史上也沒有類似于有沉書入水然后顏回去撈的事情。顏回史書里面的記載是窮死的,不免有些窩囊,這樣一改反倒顯得他對書籍與教師的熱愛,真正熱愛書的人確實會不顧自我的性命去救書的,沒有什么迂腐之處!
電影中孔子會見南子的緋聞也被大肆渲染,讓人覺得孔子不再是一個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個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臺詞是“吾未見如此好色如好德者”,這是我覺得全片中最妙的臺詞,應對一個風情萬種母儀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會動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覺得是孔子與一群弟子一齊回到魯國以后,孔子跪在城門下,磕頭行禮口中反復念叨著:“我的祖國,我最終回來了!”這個時候孔子已經年過半百了,可是還是不能忘記自我的祖國,盡管以往別人趕他走,可是當祖國需要他時他還是選擇了回國。這種胸襟不愧是我們的圣人,那里看得出孔子的偉大!
看電影孔子,我們用平常心看他的可愛,用恭敬心看他的偉大:原先這就是我們的圣人孔子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