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看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
《少年的你》打造團隊是《七月與安生》原班人馬。《七月與安生》也是小說改編劇,無論是劇情情節改編還是角色塑造,都極為成功在改編上很好的保留了原著想表達的情感思想。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少年的你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初中看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精選篇1
青春應該是什么模樣,是《我只喜歡你》的甜蜜,還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成長的陣痛。
如果說苦與樂,是你心中有關青春的兩種詮釋,那么橫空出世的《少年的你》,將為你青春開啟第三扇門。
“你保護世界,我們保護你”,陳念與北野的共生關系,因為感動,所以傷痛!
一、細節動人
1、陳念為死去的胡小蝶蓋衣服。影片的開篇是一起校園霸凌事件,?;ê〉麎嫎?,其他同學都冷漠的看熱鬧,唯有陳念特立獨行,她卻成為他人眼中的異類,肇事者魏萊的眼中釘。
蓋衣服這個小細節,不僅是整部劇的助推器,讓陳念成為魏萊下一個欺凌對象,它還成功展現了陳念友善與真誠的美好品質。
2、胡小蝶將空的酸奶瓶,放在一堆新鮮酸奶瓶中間,寓意深刻。胡小蝶一直忍受著校園霸凌的傷害,她想逃出去,希望有人拯救她,可她就如同空酸奶瓶一樣,孤零零躺在那里,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借助酸奶瓶這個道具,胡小蝶壓抑、憋屈的情感得到抒發,這比語言更給力。
3、人行道紅綠燈變化、烘托劇情。陳念與北野相識后,單純善良的陳念,一直被北野默默守護,一直以來畫面都是陳念在前、北野在后。
可有一次陳念過馬路時是綠燈,而到北野時,信號燈就變成紅色,劇情也是從此開始變得虐心??此破胀ǖ募t綠燈,在該片中,成為劇情“甜與苦”的分水嶺、一語雙關真妙。
4、陳念高考第二天,路邊的白色鄒菊,是北野的告白。鄒菊的花語是“隱藏在心中的愛與離別”,與他們的故事何其相似。
站在陽光下的陳念,與行走在黑暗中的北野,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因而北野只能將愛意藏在心中,這份不能宣之于口的表白,用鄒菊來表達、很高明。
二、演技加分
《少年的你》上映兩天票房破三億,豆瓣評分8.6分,可謂市場與口碑雙豐收的佳作。它大獲成功的背后,固然是細節決定成敗,但主演們優質的演技才是它突出重圍的關鍵。
她三年前憑借《七月與安生》被封影后,如今她在《少年的你》依然表現不俗。
年齡加注在她身上的成熟感,卻掩蓋不了陳念勃發的青春氣息,她的恐懼、傷心、委屈、倔強,像極了初出茅廬的小女孩,讓人感同身受。
其次是易烊千璽,這是他第一次站在大銀幕的,他作為高顏值的偶像派演員,他在該片中的表演,非常具有顛覆性,他的寸頭形象更是讓人驚艷。
在該片中,易烊千璽學開摩托車、學抽煙、學打架以及壁咚,他的小混混模樣十足,讓人難以將他與偶像聯系在一起,果真演技炸裂。
最后是反派周也,她天生有張清純的娃娃臉,她干凈的氣質與不討喜的魏萊形成了一種反差感,她將這個角色的乖巧與惡毒完美結合、很出色。
綜上所述,《少年的你》觀后感有感動、有傷痛,是一部需要自備紙巾觀影的青春片,值得一看。
初中看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精選篇2
想看《少年的你》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大概是在復讀那一年吧,有天晚修后習慣性地躺在床上刷手機時,突然看到關注的博主轉載《少年的你》的海報,一下子便被封面上的易烊千璽的寸頭給吸引住了。我對這個組合里的三個人都有些好感,王俊凱與我同為周杰倫的歌迷,秉持著「天下杰迷一家親」的態度,我對他是最有好感的,況且他的長相看起來滿滿的日系少年感,這么舒服的顏實在讓人討厭不起來。而易烊千璽的話,說實話一開始知道他的時候,我認為他的長相是在三人里面最不出眾的,然后自從前兩年刷到他的一張時裝雜志封面后,便覺得他越長越開,這張臉往上一放,就是時尚感。
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從來都不是易烊千璽,或者說是他所在的組合TFBOYS的粉絲。甚至在那個網智未開的年代,我也曾在QQ空間上轉發過各種抹黑他們的段子,否定他們的謠言。當時的我并不討厭他們,對他們的了解更是停留在一首《魔法城堡》與《青春修煉手冊》上。只是在一個全民狂熱的風潮里,很多時候,還沒等你察覺過來,你便已被身后的波浪淹沒??墒俏覀兇蟛糠秩藚s沒有逆流而上的勇氣,縱使我們會為了暗戀的女生偷偷去了解他們,出于好奇心理去收聽他們,可當回到男生面前卻還是要火力全開。在我的初中時代,如果有一個男生說他喜歡EXO,TFBOYS,他是要被當成一個異類來看待的,盡管這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這一點在電影里面也是有所體現的。校園欺凌事件中的施暴者為什么施暴?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嗎?答案顯然不是,他們當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只不過,在他們衡量是非之前,他們更愿意享受基于欺凌別人而獲得的快感,在歪曲的心理里,欺凌他人而受到的種種會被誤解成「風光」。那些旁觀者呢?當一件錯誤的事情在一個群體里面成為了某種「政治正確」的事情后,他們為了不被孤立,為了不與眾不同,他們選擇的是磨滅自己身上的那一點山丘,那一點棱角。所以,陳念一開始并沒有選擇與那個跳樓的女生成為朋友,因為她也害怕受到大家的欺凌,所以她選擇逃避,選擇漠視。
然而一切卻如魯迅所說「無盡的人們,無窮的遠方,都是我們有關」。我一直都認為,我們每個人與任何一個其他人是分不開的,人在社會里生存,勢必會影響到他人與被他人影響,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傇谝恍┦虑樯?,我們會是少數群體。今天你站起來為同性戀群體發聲,明天他們就能站起來為貧困群體發聲,后天他們就都能站起來為受校園欺凌群體發聲,我們能保證我們永遠不會是那一小撮嗎?也許會有人說,就算我們現在發聲會有用嗎?有意義嗎?但我一直覺得我們選擇做一件事,并不是因為它有沒有用,而是因為你心中認為它值得去做,那些我們現在所推崇的偉人,在他們成立他們一生的豐功偉績時,他們也不知道有沒有用。而玫瑰本身即玫瑰,花香的意義也在人為。所以,我們不要自我放棄,再偌大的畫布也覆蓋不了那片陰云,但一只手,卻能遮住整個天空。
初中看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精選篇3
影片講述了看似風平浪靜的校園背后隱匿著的陰暗校園霸凌事件,以不堪受辱自殺的胡小蝶,害怕報復的曾好,被凌虐的陳念和死去的魏萊為一條長線,用此連接成的校園的暴力似乎就是一個巨大的圓圈,而欺凌事件就在這些循環往復間生生不息。
若是打個比喻,那么學校就像一座奇異的植物園,里面的每個少年都是一株植物。他們有的像葛藤和松木爭奪陽光雨水,你死我活;有的像石蕊松蘿互利共贏。但是,如果有些人連學校都走不出去,那以后又如何接受社會的洗禮?就像未被家庭教育好的魏萊、渴望走出去的陳念、不再相信學習的北野和懦弱膽小的曾好等人,他們不過是一群青春年少的孩子,但他們都走不出這一方小小的校園,最終全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影片的最后,當判決結果出來時,這些警官都陷入了沉默,因為成年人根本無法理解孩子世界里對于犯罪的純粹理解。這時其中一個警官說:“我們不會,因為他們是少年?!笔前?,只有少年才會那么單純的為了自己或為了他人而輕易付出一切。
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長大的方式,可從來沒有一個大人會去告訴小小的少年們如何去長大?于是,對于正常長大的大人們來說,他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理解那些自小就被生活拋棄的孩子的想法。那些孩子在這個殘忍的世界獨自成長成少年,一次又一次舔舐著世上最無情黑暗的一面。他們的生活總是那么的痛苦,于是活著活著,一不小心就活到了別人的世界里。所以,那些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惺惺相惜,卻是他們對彼此最珍貴的美好承諾。
看完電影,心中壓抑不已。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兩個少年隔著玻璃隔板又哭又笑。這個過程沒有一句多余的寒暄和問候,也沒有一句空洞的思念與愛戀,有的,只是前所未有的釋放與解脫。
整部電影從未提過一個愛字,但是少年的他們卻教會了觀眾什么是愛。少年心中純粹的愛肆無忌憚,為了彼此可以付出一切。這份愛仿佛天地可鑒,日月可表。
“你去保護這個世界吧,我來保護你。”其實,面對欺凌事件,每個女孩都可以勇敢,只要無論什么時候她們回過頭,總會有一個小北哥在身后。
“南望北野,經久不徙?!?電影中,小北在成長,陳念在成長,警官在成長。電影外,易烊千璽在成長,曾國祥的創作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
在講述少年的電影里總有一個人會是年少的你,希望屏幕前每一個人生陷入無助和迷茫的少年,都能尋得屬于自己的依托與熱望;也希望,每一位少年都能堅定的成為一個溫暖的人,盡管光亮渺茫,依然借你以光成長!只要成長,就還有希望,不是嗎?
在此,希望天下所有的飽受欺凌的少年都可以勇敢站起來,不再只仰望星空,而是在前往星空的路上奔跑!
初中看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精選篇4
從陳念為了救小北,輕輕的親小北的時候,我想,這個從小就孤單的男孩就記住在眼前害怕還要親他的女孩了吧。
陳念是善良的,堅強的。也是這份善良,開始了和小北的故事。
少年的愛情是炙熱的,當陳念要小北保護她的時候,小北就這樣默默地每天跟在她的身后?!澳阃白撸乙欢ㄔ谀闵砗蟆?,每天的上下學,陳念的抬首、回頭就有了安心之處。高考雨中小北堅定盼望的眼神,是他們兩個的希望啊。
少年的愛情是溫暖的,怕給陳念帶來不好的影響,小北從不靠近陳念,你在這邊,我在那邊。你看風景,我看你,就好。出了事,你安心高考,我沒法送你,有那一路的小雛菊陪你。
少年的愛情竟然也是堅持的,白天的課堂,小北的日常,鏡頭穿梭,小北從沒錯過上下學路上的陪伴。從警察局出來打電話的時候,小北的手是抖的,一晚,足以發生很多事。
少年的愛情還有犧牲,“只有你贏了,我才不算輸”,兩個人咬了牙,拼死不承認,熬過了囚徒困境,卻敗給了“小北,死刑”這么一句謊話。審訊室的兩人堅定的眼神,到會面室的釋然,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
原來,想要的愛情不僅僅是,我為了你做什么,你為我去犧牲什么,不是你在天堂,我為你下地獄。而是,你在哪里,我去哪里,你在天堂,我陪你天堂;你若在地獄,我陪你在地獄。
說什么“想和你牽手在白天里行走”,哪怕是黑夜,有你,我也要牽手和你一起行走。小北付出的有溫暖,陳念也給了小北不曾有過的溫柔,“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陳念是小北黑夜的太陽,也是照亮小北心里的那個人。
幾年后,陳念走在前面,小北走在后面,相視的那一笑,真美。
初中看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精選篇5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樣一句出自少年口中的話,聽起來倍覺真誠和可貴。這份真誠和可貴,多么干凈。
少年,字典上解釋:指十歲左右至十七歲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價值觀和自我認識能力。
而即將邁入18歲的少年,幼稚著也成熟著,沖動著也自覺著,迷茫著也堅定著,獨立著也依賴著,用他們在成長歲月中所積累的認知,努力想要看清并且融入這個世界。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灑滿陽光的少年時期,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早晨,不到九點鐘,我就被轟轟隆隆的裝修噪音打敗,于是決定帶上書本去“多樂之日”。路過影院,想起今天是《少年的你》定檔上映的日子,于是臨時決定去看一場電影。首場,人不多,大概一二十個,幾乎都是年輕人。我坐在他們的最后,靜悄悄的看完了這部135分鐘的電影。
影片結尾,陳念已經成為一所民辦學校的英語老師。放學路上,她陪在一名怯懦的小女生旁邊,身后,是小北不離不棄的身影,他們大大方方的走在了陽光下……“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他們是彼此生命中最亮的光,即使微弱,也可予以光明和溫暖。
電影結束,字幕劃過,沒人有站起離開,也沒有人高聲喧嘩,一切都安安靜靜的。
我從不是一個追星的人,易烊千璽這樣新生代的年輕演員??傆X得稚嫩。后來在一部諜戰劇中看過幾眼她的身影,感覺太出戲。但是我想說,這個陳念的角色,她詮釋得非常好,她有一張少女臉,既柔弱,又帶著倔強的冷,她把陳念的孤獨、隱忍表現的非常到位,在影片中不但貢獻了從頭到尾的哭戲,還貢獻了自己剃了頭發的平頭形象……而易烊千璽更是令我吃驚,《長安十二時辰》瞅過幾眼,總覺得這個孩子還小,怎么就演了這么一個少年老成的角色。我個人感覺,這個片子里,前半段小北的痞勁兒還不夠,大概就是因為他那張太過俊朗的臉,是三好學生的臉,而不是小混混的臉。不過后半段還好,在陳念的影響下,小北慢慢發生著變化,痞勁兒少了,就契合這個人物的氣質了。不得不說,易烊千璽成長的真快,有時候不說話,半邊臉抽搐一下、睫毛抖動一下、眼神變換一下,就已經詮釋了很多內容在里面,這樣的演技是勝過當今不少小鮮肉的。還有就是,他們為角色不惜犧牲形象,卸掉偶像包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入角色,這一點,我服他倆。(他倆演的很好,但是電影里也有小硬傷,這里不贅述)共3頁:
電影的定位是反映校園欺凌問題,讓觀眾認識到校園欺凌帶來的巨大危害,它不但會改變人生,更會索人性命。
什么是校園欺凌?就是指由少數人組成的群體,對個別人進行圍攻、羞辱、孤立、毀謗,并對其身心進行持久的傷害。那么,被欺凌的為什么會是ta?不知道,或許ta太漂亮,或許ta學習太好,或許ta太懦弱,或許ta出身卑微,或許ta怎么都叫人看不順眼,但是,這都不是ta的錯。
陳念在受審時曾質問懷孕的女警官:“我是被欺凌者我有錯嗎?我尋求過幫助,可是有用嗎?如果是這樣一個不安定的社會,你忍心把你的孩子生出來嗎?”這些話擲地有聲,然而,也說到了關鍵點上,那就是家庭教育!
反觀魏萊何以成為校園欺凌者,她家境富裕,她的媽媽言語中帶著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她認為自己的女兒是最優秀的孩子,她給她規劃好了一個光明的未來。因為高考失利,魏萊的父親一整年都不跟她說一句話,她來到這個學校復讀,她要成為她父母期望中的人上人,她不允許別人比她強,她靠著自己的美貌和金錢,無所不用其極的欺凌成績優秀的胡小蝶,胡小蝶不堪受辱跳樓自殺后,她不但一點都不追悔,轉而繼續欺凌成績好的陳念。她像惡魔一樣狠狠地捅人一刀,又像天使一樣帶著笑容去安慰,她不知道什么是犯罪,她冷血,而她的內心,是不是也在渴望真正的關愛呢?這難道不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嗎?為什么女兒內心那么陰暗,而父母就一點都沒有察覺呢?魏萊欺凌團的另一個女生,父親接到處理女兒的通知來到學校,二話不說就是暴打自己的孩子,這難道不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嗎?
再來看看學校方面,只注重升學率,一個生命不在了,只賠了些錢就了事。警察到學校調查,當上課鈴響時,學校領導居然說:“讓她去上課吧,她們高三的時間耽誤不起?!彪y道一條逝去的生命真的不及幾節課重要嗎?
還有警方,在校園欺凌事件中,取證不足、缺少直接證據,所以即便陳念報了警,警方也無法對欺凌者給予懲處,尤其是這些未成年人,只能交回學校給予相應的處罰。可是,為什么取證不足?因為學校的無關痛癢,因為學生們的冷漠。高考,也是一場競爭,這就是現實。
其實,不只是學生們的冷漠,還有群眾的冷漠。陳念在小巷里被欺凌的時候,那么長的時間,那么大的動靜,沒有一個人發出一聲正義的吶喊,沒有一個人打一下110報警,只在最后時刻,從一扇窗子后面,傳來一聲“再鬧就報警了”的低喊才算制止住了這場暴行。
再看看那些被欺凌的對象,幾乎毫無例外的,生活在底層社會,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自身弱小,性格自卑懦弱,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和保護,淪為被欺凌者時不敢聲張。這不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嗎?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十七八歲,本該是最美的青春年華,那些即將成人的少年本該在陽光下大聲歌唱。然而,在陰影里,藏著什么誰知道呢?不要因為一時的欺凌,而成為一生的影響。
校園欺凌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它需要家庭、學校、警方以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共同努力,關愛他們,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想起了東野圭吾《白夜行》里的這段話,想起了雪穗和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