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家》觀后感評價
最近孫儷主演的《安家》熱播,介紹了孫儷主演的房似錦作為一名房地產中介,因為出色的專業素養,銷售業績突出,被安家天下房地產中介公司總部調任一直業績下滑的靜宜門店擔任店長一職。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安家》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安家》觀后感【篇1】
繼《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后,孫儷主演的大女主電視劇《安家》持續霸屏,連續拿下收視率冠軍,不僅如此在網絡播放量更是突破10億,如此耀眼成績自然和孫儷有關。
和《蝸居》不同的是《安家》涉及到了房地產中介行業的特有現象和工作現狀。同時雖然是部大女主的奮斗史,但是女主沒有“瑪麗蘇”和“金手指”的跡象而是表現出了明顯的行業缺點。房似錦堅持賣房子開單,徐文昌堅持除了賣房還要有人文情懷。
確實六六對《賣房子的女人》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編讓這個本來有著深刻日本社會文化烙印的故事接上了中國觀眾的地氣。結果漏洞很多,破綻更多,導致劇情太離譜到無法自圓其說,就單單是闞太太大鬧中介打了房似錦這一幕就感覺不可思議,憑啥。
闞先生給小三買房子,這和中介有什么關系?阻止得了一家中介,還能把所有中介都阻止嗎?所以這不是中介的錯誤,而是闞先生的錯誤,中介就是賣房子的,無法保證每個家庭的幸福,更無權干涉。房似錦賣房子是為了掙錢,窮人的辛苦闞太你懂嗎?
孫儷《安家》收視率第一,硬把《完美關系》拉下馬,大女主拼實力。佟麗婭主演的《完美關系》也是《安家》導演安建的作品,所以兩部作品同檔開播這是一次完美的左右互搏。
顯然佟麗婭的號召力明顯不如孫儷,佟麗婭主演的《完美關系》是公關題材的愛情時尚劇,而《安家》是描寫現實題材賣房背后的人生百態。每個故事都是邀請明星大咖來客串的。
同時還有一個俗套那就是原生家庭再一次出現,房似錦的媽媽潘貴雨和《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媽媽一模一樣,和《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媽媽如出一轍,都是重男輕女極端刻薄無情。
房店長正能量時間并不簡單,跑步能力者房姐以前有一個訂單就是硬跑出來的。住在28樓的賣房客戶小區停電,房似錦愣是在桑拿天來回爬了三趟28樓,用看起來最笨拙的方式拿下了這一單。發現目標一口咬住,絕不撒口堅持到底。不要隨緣,要拼命。
孫儷作為女一號不知道在拍戲的時候有沒用用腳爬84層樓梯賣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孫儷在戲外一定更加拼命。孫儷選擇作品特別苛刻,一般輕易不會接戲,要么接的都是精品,所以孫儷作品大部分都是優質的。演電視劇孫儷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孫儷電影還是算了吧。被鄧超給用壞了,本來孫儷可以演好的商業電影的,被鄧超破壞了。
至于這個房似錦賣房的故事也有點經不起推敲,因為電梯壞了,房似錦堅持賣房子,但是你可以自己爬樓,客戶不愿意爬樓吧?那個中介小吳遇到了這種情況沒有辦法,房似錦能有什么辦法,無非還是等到電梯修好的時候來看房,那么房似錦靠的是啥?
劇中沒有說清楚,只是說房似錦看到這個事情后主動找賣房的鮑阿姨談判,沒有騷擾只是遞上名片說,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打電話。所以不是房似錦多么厲害,是小吳放棄了這個客戶。不然怎么解釋明明是小吳的膽子被房似錦拿到了呢?這不合情理的。
為了鼓勵魚化龍不要放棄,房似錦給大家輸出了大大的正能量。
房似錦跟大家講她第其中的一單就是跑出來了,曾經為了一單因為停電沒有電梯28樓爬樓梯跑了三趟,第一趟介紹了自己,第二趟天氣太熱給人送個西瓜,最后一趟真給拿下了。你們是不是很蹊蹺?就像房似錦和王子健說的:凡事都要爭取,不要隨緣。
還有就是魚化龍是985畢業的竟然選擇賣房子,還是總部派來的,現實中沒有吧。
我相信凡是類似像復旦大學這種985畢業的畢業生,肯定不會選擇在中介房子的,怎么甘心和孫閃閃為伍,怎么甘心在徐文昌手下工作。一般都會選擇高大上的工作。
魚化龍在這個劇中是一個奇葩的存在。房似錦畢業的大學也是老牌985江海大學,這里說到的江海大學應該就是復旦大學。
該劇以安家為命題探索中介與客戶究竟是怎樣的關系,比如說魚化龍給客戶打電話被罵是狗皮膏藥,一旦沾上中介就沒完沒了。婁山關也有同樣的經歷,不停騷擾客戶來看房。房產中介真的是這么現實嗎?你們對房產中介的印象是什么?沒有好印象吧?
中介是否要對客戶的購房選擇負責等問題的答案,還有這個家背后所承載的安全感與歸屬感也得到呈現。房子就是家,家就是家庭,賣房子和買房子是同等重要的選擇。
曾經的熱播劇《蝸居》如今的爭議劇《安家》都反應了房子的背后那些戳心的現實中真實的故事。我們喜歡《蝸居》是因為當年買房子特別難,如今《安家》賣房子更難。
《安家》觀后感【篇2】
最近被大家熱議的一部電視劇就是《安家》,這部劇一開始就是吸引大家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劇是六六寫的,戲是孫儷演的,娘娘這幾年很沉淀,在經典之作甄嬛之后,貌似還沒有一部劇能夠超越甄嬛。許多朋友蝸居在家里沒有辦法出去,追劇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01第二個樊勝美
在《歡樂頌》里,我們都很心疼樊勝美,但是有時候還會有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樊勝美很早就出來工作了,許多年都是靠著自己的工資來養著老家的父母。就是因為父母心疼兒子,沒有一碗水端平,所以樊勝美這些年一直都被父母榨取著勞動果實,年過三十了,還是一個人生活。
講實話,這樣的女孩誰敢娶,要娶,就得娶她一大家子,意味著一輩子都要給他人做嫁妝。
房似錦的經歷與樊勝美有點相似,但是她比樊勝美更慘。
從小生出來就被父母嫌棄,差點被母親給淹死了,好在爺爺救了她,她才逃出生天,但是還是逃不過原生家庭的宿命。
拿著這么高的工資,自己卻沒有享受一點,還總是不夠錢花,說出去誰也不會相信。
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在現在,雖然是電視劇里面的房似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許多這樣的人。
她們從小就出去打工賺錢,賺娶的每筆收入都要留大部分給父母,仿佛她們生下來就賺錢的機器。
甚至她們的婚姻都會成為父母撈錢的借口,在她們出嫁之前會狠狠地敲一筆。
幸運的女孩能夠遇見好的婆家,能夠擺脫這種宿命。不幸的女孩一生都是煎熬,娘家不愛,婆家不喜。
02糟糕的原生的家庭不能嫁,也不能娶。
糟糕的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嚴重呢?
豆瓣上面有一個話題叫做“父母皆禍害”,那些有很多孩子總是傷害自己,他們逃不過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生活一敗涂地。
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這些對他們來說還是輕的,這些孩子恨不得生生世世都與父母沒有牽連。
在疫情期間,有人發了一段搞笑的笑話。
一個女孩和男生說要準備好口罩給年紀大的父母,男生說父母不聽勸,總是不帶口罩出去。
過了一段時間,女孩要求分手,男孩有點莫名其妙,他不知道為什么被分手了。
女孩告訴男孩,她的父母說,這種情況下不聽勸的父母以后都很難溝通,不能嫁!
原生家庭能夠影響孩子一生一世,通情達理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房似錦的父母一張口就是要100萬給兒子買房,這樣的脾氣,這樣的要求,在他們自己看來還是天經地義。
房似錦也是被壓榨慣了,一點也不懂得反抗,默默地忍受這些無理的要求,導致她的媽媽得寸進尺。
父母養育孩子是不容易,但是不要把自己的不容易當成是偏心的借口。
人都是有底線的,有些東西可以妥協,但是有些東西,哪怕是心如刀割也要拒絕的。
不會說NO的女孩,也是一生的痛!
03房似錦不要成為蘇明玉。
蘇明玉到最后原諒了爸爸,還回憶起很多幸福的小時候,哪怕一絲的溫暖,都能夠刷新所有的過錯。
假如《安家》最后也反轉,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接受這部電視劇。
人都可以犯錯,但是有些錯誤根本不值得原諒,因為他們不配為人父母,更加不配值得兒女長大后孝順。
外人說一句理解容易,但是作為當事人,很多人需要日日夜夜療傷,才不會忘記那些痛徹心扉的日子。
房似錦希望最后你不要成為蘇明玉,吸血的原生家庭就該給些教訓,讓他們知道不管是兒子還女兒,手心手背都是肉。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人間需要愛,但是愛是相互的。
情感專家涂磊說:“人與人之間就是:手心捂手心,捂不熱就離分;人心換人心,換不來就死心。真心對真心,一輩子都熱忱;知心與知心,一輩子都交心!”
每個人都是人,為什么要用自己的真心來換別人的冷臉!房似錦希望你能夠脫離原生家庭,走向自己幸福美滿的生活!
《安家》觀后感【篇3】
又見國產翻拍劇。
《問題餐廳》《求婚大作戰》《不負時光》《深夜食堂》接連撲街,刷新豆瓣國產劇評分新低之后,居然又有人不顧“翻拍=翻車”的黃金定律,啃起了這塊硬骨頭。
是的,我說的就是剛開播不久的這部——
《安家》
改編自高分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六六編劇,孫儷主演,直擊國人買房痛點,《安家》最初向觀眾拋出的看點,確實誘人。
但看看劇回過頭看口碑——豆瓣評分在及格線上徘徊。和原版每季都高于8分的評分相比,差距還挺大。原劇粉,基本可以繞道避雷了。
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在過濾掉原版劇集的影響,《安家》仍然算不上一部好劇。
當然,這個口碑相比同期播出的《完美關系》和《我在北京等你》還是要強一點,可當下的國產劇,只配“在矬子里拔將軍”嗎?
《安家》的背景和角色,基本延續了原作《賣房子的女人》的設定。
孫儷飾演的金牌房產中介房似錦有著和原劇女主同樣的口頭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受上級指派調職到新門店任命店長,房似錦雷厲風行的做派和冷酷鐵血的管理風格,讓員工們叫苦不迭,也與羅晉飾演的原店長徐文昌的佛系作風,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理念沖突。
除此之外,《安家》中具體的人物塑造和情節設置,則進行了本土化的改編。
劇集圍繞著常見的房產中介職業,延展出中國人的買房故事。
所以說,《安家》的故事從一開始就引出觀眾的兩點期待:
一是行業挖掘,二是現實刻畫。
但這兩道題,它回答得都不夠好。
先說對行業的深挖力度——
房產中介在現實中不小眾,在國產劇里卻不常見。
但不是說,隨便找到一個沒怎么拍過的行業,把它搬上熒屏,就叫題材突破。
國產行業劇最大的通病:
不專業。
這一點我們之前也有講過,無論是房產中介,還是危機公關,無論是天才醫生,還是精英律師,幾乎所有國產職業劇最后都變成愛情劇,職場成了戀愛修羅場,專業技能成了狗血的情感攻防。
而職業本身,則被潦草描繪成用來忽悠人的噱頭,或者空洞懸浮的理想主義。
《安家》對中介行業的描繪,先不說專業與否,故事中真正與買賣房子有關的情節占比絕對不超過半數,大部分時間,劇情在主角私人生活,以及房客身上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之間來回拉扯:
親媽撕閨女,原配斗小三;
老婆出軌被抓包,老公離婚后“喜當爹”;
老兩口買房遇難題,房本上究竟該不該給兒媳留名——
這哪里是中介公司,這是大型《金牌調解》直播現場啊!
相比行業劇,《安家》更像是充斥著各種雞飛狗跳的婆媽劇。
至于它對于職場環境的描寫,試問有哪家公司的員工工作時間可以無休無止的八卦閑聊?
哪家公司的員工上班兩年還在劃水摸魚,上司分派任務還強行diss?
又或者,現在還會有職業人像房似錦一樣,初到新公司為提升自己業績,實力坑隊友,瘋狂秀情商下限?
這樣的人,放在現實的職場宮心計里,能活過兩集嗎?
再來看孫儷的角色,畢竟號稱沒有她賣不出去的房子,人物設定肯定是專業技能滿分的大神啊!
可演到15集,根本沒發覺她業務能力到底強在哪里。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中,北川景子塑造的三軒家萬智的厲害之處,在于她總是能敏銳地發掘顧客面臨的生活難題,精準地掌握顧客的訴求。
憑借這樣的能力,三軒家每一次都可以為顧客找到心儀的房子,并且連帶著,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擾。
這才是屬于房產中介的專業素質與智慧,也是她能夠喊出“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的底氣。
《安家》中,房似錦除了在前幾集賣出了跑道房和兇宅,類似的依靠智慧和技能賣出房子的情節,在后續的劇集中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的展現。
故事的重心反而變成了“賣慘”,講述她悲慘的身世,以及身為房產中介的生活不易。
所以說,盡管房似錦和三軒家擁有相同的口頭禪,但對前者來說,這早就變成了空洞的口號和標簽。
房似錦這個角色本身,也是《安家》受到詬病的一大原因。
人們評價人物設定不討喜,孫儷表演太機械。
但實際上,《安家》何止是一個女主角不討喜,它更厲害的是,劇中就基本上找不到一個討喜的角色。
究其原因,就在于邏輯牽強的劇作,以及浮于表面的人物塑造。
所謂邏輯牽強,就是為了沖突而硬生生地制造沖突。
比如最近兩集中,胡可飾演的家庭主婦,發現丈夫出軌,第一反應不是質問渣男吊打小三,而是跑到中介公司狂扇房似錦,指責對方幫著她丈夫買房給小三???——不得不說腦回路也是相當清奇。
本該是關上門聊的自家事,結果強行讓中介公司背鍋。
這一波操作既不討喜,也不合情、合理,故事這樣的編排,目的無非是激化主角間原有的矛盾,順帶著讓主角“慘上加慘”。
其實人設不討喜,并非角色的原罪——令人討厭的角色也可以非常成功。
《安家》中房似錦,乃至每個角色的問題,不在于他們的設定,而在于形象和性格的塑造。
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符號式的人物。
房似錦和徐文昌,一個強調競爭、效率、狼性管理,一個相信真善美,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他們身處無法調和、圓融的南北兩極,成為兩種決然對立的觀點的代表。
但在現實中,真實的人格是摻雜著不同程度的灰色。
人性的深層塑造藏在選擇之中,《安家》對兩位主角形象的擴展和挖掘,很少依賴人物面臨困境和危機時的抉擇。
實際上,故事讓他們的人性稍顯立體的常見手段,就是拋出國產劇中早已老掉牙的套路:原生家庭。
房似錦被親媽討債,徐文昌目睹母親自殺,這些情節無疑給他們強行添加了一個悲慘身世的buff。
形象雖然豐滿了一些,但手段,真算不上高級。
當你在追劇過程中,忍受住了不夠專業的行業刻畫,不夠真實的現實描述,不夠立體的人物塑造,卻還要面臨一個更大的挑戰——可怕的三觀。
是的,《安家》劇情中的三觀體現,真的有些一言難盡。
0202年了,怎么還開這種充斥著刻板片面的性別印象的玩笑?
還有懷孕的女二號,張口閉口“給你生個大胖兒子”——這背后透露出的,是觀念里對性別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歧視。
張萌飾演的張乘乘,也是這部劇招嫌的角色之一。
人物潛臺詞:我出軌,我騙人,但我是個好妻子。
從《安家》看來,國產翻拍劇似乎已經跳過了當初絆倒《深夜食堂》那道門檻:
不再不顧文化差異全盤照搬拿來,而是開始有意識地,并且主動地對原素材進行了本土化的改編。
但《安家》的問題,也同樣出現在本土化上。
一方面,它沒有逃過國產劇中一貫的弊?。呵楣澊植?、節奏拖沓、人物扁平,以及與職場和生活現實的脫節——
畢竟,一部優質翻拍劇的前提,是它首先得是一部優質的電視劇。
另一方面,《安家》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卻丟失了原劇最重要的精髓。
《賣房子的女人》表面講述賣房子的故事,實則是借房子展示日本社會不同形態的生活方式,以及表達對其的包容與理解,允許并尊重一切看似邊緣、奇葩、不正常的生活方式的存在。
然而《安家》中,過多的生活、情感、家庭支線,讓故事淪為主角的個人秀。
國產翻拍劇口碑撲街的命運,并沒有因為《安家》而扭轉。
但應該意識到的是,翻拍不是國產劇的原罪,真正的原罪或許還是得追溯到創作層面——
作者,對故事的不夠虔誠或認真:
過度依賴IP的影響力,又或者過度依賴國產劇既定的類型套路,即便是口碑再好的神作,都難逃翻拍即翻車的宿命。
而對于未來的國產翻拍劇,我們只能希望創作者對故事創作本身,再多一分心,再多一份敬畏和尊重。
《安家》觀后感【篇4】
在電視劇《安家》播出之前,恐怕沒有人能想得到,這部本來備受關注的都市職業劇,因為女一號孫儷的原因,會在網絡上掀起如此大的風波。
其實在《安家》播出前幾天,部分網友對孫儷的攻擊,就呈現出越演越烈的趨勢。事件的起因,當然是所謂的捐款問題。
這一次的抵制浪潮,不可謂之不大?!栋布摇凡コ鰩兹眨诰W絡上最熱點的話題,并非是孫儷、羅晉二人的演技,或是這部戲的質量,而是通通集中在孫儷本人身上。
在豆瓣平臺上,也有很多網友,給出了一分的激情低評。也讓這部原本可圈可點的電視劇,評分明顯偏低。
不過《安家》播出幾日之后,收視率和播放量,非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急劇提高。這兩天更是實現了收視率、播放量的雙登頂。
從貓眼專業版給出的數據來看,《安家》作為一部電視劇,不但力壓同時段所有網劇,在播放量上遙遙領先,而且在收視率上,更是突破了2%。
以現在的趨勢來看,《安家》應該是,第一部取得現象級效應的熱播劇。
那么為什么部分網友的抵制,非但無效,反而適得其反呢?
首先,抨擊孫儷的網友,他們原本就不是電視劇的受眾群體。
從這些人的評論,很容易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怒火,其實并不只是針對孫儷本人,而是覆蓋到整個娛樂圈。
在他們看來,娛樂圈、電影、電視劇,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他們從來不看、不關注。
正因為如此,演員明星拿到高價薪酬,才讓他們大呼不公。這和,那起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如出一轍。
既然批評者,原本就不是電視劇所要爭取的觀眾,那么他們對一部戲的抵制,在收視率和播放量上,自然起不到什么負面效應。
相反,攻擊者的批評,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安家》這部電視劇的熱度,吸引更多路人來一看究竟。
那么為什么《安家》這部戲,能把路人轉化為觀眾呢?這就要說到,形成這種現象的第二個原因:這部戲從演員演技發揮,到劇情設計、人物設定上,確實有可取之處。
不論是孫儷扮演的房似錦,還是羅晉飾演的徐文昌,甚至是門店內的一批員工,他們都有鮮明的個性,又各自帶著屬于自己的故事。
整部戲情節緊湊、節奏明快,劇中通過一個個買房人、賣房人,凸顯出諸多大眾關注的生活和生存問題,當然令觀眾們感同身受。
原本對孫儷的抵制,反而促成了,《安家》的收視率暴增,這種現狀,恐怕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安家》觀后感【篇5】
作為一名愛惜羽毛的實力派演員,孫儷一向給大家以“不拍電視劇則好,如果拍就必是精品”的良好印象。
這不,最近,她的一部以房產中介行業為題材的職場劇《安家》又火了,很多人評價它是為數不多的良心職場劇,孫儷憑借精準到位的表演再次登上了熱搜。
但,人紅是非多,孫儷也攤事兒了,有人爆料她接《安家》拿了高達1620萬的超高片酬,但她和鄧超給武漢捐款才僅僅30萬,鮮明的數字反差讓廣大吃瓜群眾覺得娘娘是不是太貪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想弄明白這件事兒,得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先說說娘娘拿1620萬片酬過分不過分?
綜合各方面因素,我覺得不過分。
第一,演員的片酬和影視劇的商業價值掛鉤,《安家》具備爆款潛質,演員的片酬理所當然高。
《安家》在商業上占了三個大便宜:
1、首部精品國產職場劇。
在探討這個問題前,大家可以好好想想有沒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國產職場劇,劇中的職場又給你留下哪些深刻印象?
我估計百分之百的觀眾都看過國產職場劇,可印象嘛,恐怕沒有。
原因很簡單,國產職場劇都是偽職場劇,如果細分的話,又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打著“職場”標簽的裝B偶像劇,其特征是:所有演員都梳著锃亮的油頭,打著雪白的粉底,說著不食人間煙火的臺詞,住著與工資水平明顯不符的大房子,談著“霸道總裁愛上你”式的戀愛,比如,和《安家》同期播出的《完美關系》就是這個類型,這里的職場根本就不是真實的職場,是編劇虛構的職場;
還有一類是打著“職場”標簽的情感劇,其特征是:比上一種更生活化,但有關職場的內容只占了少部分,大部分內容都是家長里短、狗血愛情,比如《離婚律師》。
可《安家》不同,《安家》是真正用了心的職場劇。
它改編自經典日劇《賣房子的女人》,這部日劇口碑很好,所以《安家》在基因上具有優勢;同時,《安家》由知名編劇六六親自操刀,進行本土化改編,劇本質量有保障。從內容上看,《安家》去掉了濾鏡、粉底與裝B,使職場回歸到自然、真實的狀態,通過描述小人物職場奮斗史,展現房產中介行業的辛酸苦辣。
雖然,行業不同,但職場規則和人性都是相通的,當看到劇中人為生活奔波勞碌卻向家里報喜不報憂時;當看到他們辛辛苦苦伺候客戶,卻被客戶甩臉子時;當看到收入很高的店長叱咤職場,家里卻有一本沒法念的經時……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一切都注定《安家》會在稀缺的市場上取得不俗的成績。
2、迎合老百姓關心的買房問題,想不火都難。
《安家》將劇情聚焦到房地產行業,講述老百姓最關心的房產買賣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容易火的領域,比如,,電視劇《蝸居》便因講述大城市買房難的問題而成為當時的爆款。
時至今日,房產買賣問題依然沒過時,為《安家》提供了內容上的優勢,而編劇也不負眾望將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毫不避諱地搬上熒幕。
比如,海清飾演的宮醫生是醫學博士,丈夫也是高級知識分子,夫婦兩人在上海打拼七年,卻仍住著90年代、62平方米的擁擠老宅,為沒錢買大一點的房子而焦慮;
再比如,老兩口賣了一輩子包子終于有錢為兒子全款買房,一分錢沒花的兒媳婦卻要求在房產證上寫上自己的名字,這些情節都直擊老百姓的痛點,《安家》能將尺度放得如此大,想不火都難。
3、疫情為《安家》提高收視率提供了天時。
疫情期間,大家宅在家里,最常干的事兒就是追劇,《安家》選擇在這個當口播放,對于提高收視率有著“天時”優勢。
所以,基于《安家》的爆款潛質,演員片酬因水漲而船高也是很正常的事。
第二,孫儷是《安家》挑大梁的不二人選,理應獲得比別人更高的片酬。
《安家》從一定程度上講也是部大女主劇,女主在劇情設定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再加上,劇中有韓童生、丁嘉麗、郭濤、海清、李宗翰等戲骨客串,女主必須壓的住場才能錦上添花。
國內女演員很多,但能演大女主的演員卻不多,年齡適宜、敢素顏出鏡的就更少了,不信咱掰著手指頭數數:趙薇、馬伊琍、周迅、徐靜蕾,這些實力派女演員固然很厲害,但她們都是七零后,與女主房似錦年齡相差較大,演起來會非常違和,只有82年出生的孫儷演技高、年齡適宜,再合適不過。
而從孫儷的表現來看,也是可圈可點,雖然,仍有小部分觀眾挑剔她演得呆板,編劇六六卻給予極高的認可,她表示女主因為家庭背景的原因,其設定便是整日板著臉,不在乎別人的目光,所以,孫儷演得非常準確。
第三,孫儷的咖位值得擁有高片酬。
雖然,孫儷不像其他明星那樣老是掛在熱搜榜上,但卻是實打實的演技派,出演的作品百分之九十沒有讓觀眾失望過,像《玉觀音》、《血色浪漫》、《甄嬛傳》、《那時花開月正圓》都是有口皆碑的高分作品。
至今為止,孫儷憑借精湛的演技曾榮獲過兩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兩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最具人氣女演員獎,兩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第31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如此華麗麗的成績單,拿高片酬也是理所應當。
而事實上,憑孫儷的實力拿1620萬的片酬在業內還真就不算高,不信咱們比比看:
楊冪一部《扶搖》,演技爛到家,2800萬片酬;
楊穎一部《孤芳不自賞》,演技差不算,而且大部分鏡頭都用替身或摳圖完成,卻拿8000萬片酬。
像她們這類流量明星的片酬都比孫儷高,娘娘拿1620萬還算多嗎?所以,綜上所述,孫儷《安家》拿1620萬片酬合情合理,并不值得大驚小怪。
談完片酬,再談談孫儷和鄧超捐武漢30萬到底少不少。
我覺得不少。
首先,網絡曝出的數字,很可能只是明星捐助的一部分,有些明星除了網曝的數字之外,還通過其他途徑進行了支援,只不過沒有大肆宣揚。所以,單憑網曝數字去評判是非,是極為不合理的。
比如,胡歌,一開始就因為沒出現在捐款名單上引發輿論指責,可一查卻發現人家不僅捐了價值達200萬左右,總量達100臺的空氣消毒機,還親筆為武漢兒童醫院工作人員寫了感謝信。
孫儷和鄧超也是如此,他們的這30萬是通過壹基金進行捐助的,除此之外,韓紅基金的名單上也出現了孫儷的名字。
非但如此,鄧超孫儷夫婦還通過朋友的慈善機構向一線的八家醫院直接捐贈了很多的醫療物資——看看吧,這才是真相,還說人家捐得少嗎?
很多人又開始質疑他們既然做了這么多好事兒,為啥不說?
拜托,做好事兒為什么一定要說出來?有的人就是很高尚,做好事兒不喜歡留名——這還有錯了?
退一萬步講,捐款純屬個人意愿,捐多捐少是一份心意,就算人家不捐旁人也是無權干涉。
所以,這種沒弄清事實就惡意用道德綁架他人,要求他人捐款的行為是非常無知的表現,還會傷了人家的心。無怪郭冬臨都怒了,勸那些噴子保持善良,不要僅憑一些表象就給別人妄加罪名——明星也是人,也需要起碼的尊重啊。
網絡噴子頻繁對明星片酬與捐款的質疑,說到底是有些人對明星群體的敵意與妖魔化。
誠然,明星群體收入確實比普通人高,接一部戲是很多人半輩子的收入,但演藝行業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高薪行業,這是整個行業屬性所決定的。我們可以要求將明星收入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但卻沒必要惡意去攻擊、詆毀、把他們妖魔化。
都說戲子誤國,但大家可看到韓國娛樂業為帶動國家經濟貢獻了多少力量?舉個例子,一部《冬季戀歌》所帶來的日本觀光客就達20萬人,相關經濟收入也高達2400億韓元(約2.27億美元)。
也不用說韓國,就拿我們國家舉例,從梅蘭芳先生蓄須明志,到韓紅親赴一線組織抗疫,再到大量的演藝明星幾百萬上千萬捐款捐物,這是振奮人心的愛國之舉。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大家應該理智看待明星們的片酬與捐款,讓謠言止于智者。同時,也請大家對包括明星在內的高收入群體保持起碼的善意與尊重,萬眾一心,才更有利于戰勝疫情。
具體到《安家》這部電視劇,就憑孫儷的精湛演技,電視劇的精彩故事,以及孫儷夫婦的社會責任感,我也推薦大家都去支持這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