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后感_看央視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開學第一課開播了。在每年九月份新學期開始前,央視都會播出開學第一課,對中小學生進行開學前的教育。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心得,供大家參考。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_看央視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篇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遍布了世界,疫情的傳播之快不亞于非典。
在這場疫情背后,除了眼淚與離別,看到的更多是擦干眼淚的眾志成城,是離別后的風雨同舟,是對春暖花開的希望,是對英雄凱旋的希望,是對平平安安的希望。
17年前奮戰在非典一線,84歲的鐘南山親自掛帥出征。關鍵時候站出來的鐘南山,讓人感到一份安心,讓人肅然起敬。湖北50多萬醫護人員全員上崗。除夕出征,長發剪短,臉上有被口罩勒出血絲,身上滿是消毒水味道……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湖南第二批請纓的醫護人員平均年齡只有34歲,最小的只有20歲。春節本應休息的口罩企業,車間一片忙碌,每日制定著生產計劃。有自發的愛心車隊,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有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工人連夜奮戰。各個企業,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有對醫護人員的免費保險,有阿里10億的醫療基金。物流車來回穿梭,數額不等的金額不斷地流向同一個地方:武漢!形成了一股“逆流”。
習近平總書記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人民的公仆奮戰在一線,軍隊抽出醫療力量承擔醫院救治任務,人民子弟兵也沖在一線。
在病毒肆虐的時期沖在前線的人們,是有著怎樣的勇氣?一個個剛毅果決的身影在不斷出現……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感謝負重前行的醫生,感謝為疫情而努力的人,更要對武漢這個英雄城市表示感謝,他們做出了重要貢獻與犧牲。
而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扮演的是一個螺絲釘的角色,每一個人的努力能發揮出重大貢獻。而青年作為社會的主力軍,不懼,本是青春的模樣。不退,彰顯青春的擔當。我們作為的高考學生更應承擔起一份社會責任。因此,我想大家發出以下倡議:
1.盡量不要外出,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2.出門一定要帶口罩。
3.發現疫情積極上報,不隱瞞。
4.努力學習,備戰高考。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無論身處何處,每個人都盡己所能做對的事。微光成炬,穿透陰霾,向光前行,走出黑暗。
相信在全國人民奮戰下,眾志成城,同舟共濟,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_看央視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篇2
今年,當我們還沉浸在濃濃的年味中時,冠狀病毒就像一道閃電撕碎了我們的歡樂時光。但是我們并不氣餒,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在這次疫情戰斗中取得勝利。
當新冠病毒蔓延時,武漢還沒有一所專門應對這次疫情的醫院。短短的幾天時間,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等專門應對疫情防控的醫院迅速建立起來,充分展示了中國戰勝疫情的信心。要知道十天建成一個醫院在任何國家都可以看出是一個奇跡,但對勤勞勇敢的中國人來說十天建成一個醫院絕對不是夢,只是一個必然要完成的目標。
伴隨著疫情防控,口罩的供應也十分緊張,連我們小縣城的好多藥店、商店都已經斷貨。但是,我們中華兒女團結一致,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同胞為了更好的使祖國戰勝這次疫情,自發去搶購一些口罩等中國急需的醫療物資,這些海外華人自發的捐贈行為也無疑彰顯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同時,我們還有奮戰在前線的白衣天使,他們的辛勤工作更加增強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被治愈。
抗擊疫情、眾志成城、全民皆兵,都在為戰勝疫情而努力。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更要展現出當代中學生的風采!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做到不給社會添亂。其次,在疫情期間,我們更應該關注新聞,關注國家大事。最后,疫情期間,是學習反超的好機會,在家里,認真學習、聽課,提高成績和自身素質。在開學的時候展現出最好的狀態。
我認為災難并不可怕,回望歷史中華民族經歷了許多磨難,而多難興邦,正因為戰勝了無數苦難,才讓我們民族更加堅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這次疫情只是一次小小的考驗,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力量戰勝此次疫情,困難只會使我們越來越強大,而不會讓我們喪失信心,因為我們中國人隔離病毒,但是從不隔離愛!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_看央視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篇3
一次次的艱難與困苦需要我們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只有我們齊心協力,才能渡過難關,才能讓我們的祖國面對困難,更加游刃有余。
又一次的疫情悄然來臨,如同蟄伏的猛獸一般,從武漢開始,席卷中國。這種名為-ncov的新型冠狀病毒,默不作聲的通過在華南海鮮市場的野生動物,進入了人體,開始在武漢,在湖北,在中國猖獗。短短二十多天,全國已有接近萬例的患者,疑似病例已破萬。在這嚴峻的形勢下,各省立即開始采取措施,防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但令人憂心的是,盡管已經采取措施,可在武漢封城之前,仍有29.9萬人離開了武漢散往全國,甚至散向世界各地。
人心惶惶之間,有人趁亂作怪,惡意散出謠言,“冠狀病毒就是進化版的SARS病毒”“車牌_的車是從湖北跑出來的,大家都要小心”“鹽水漱口預防感染”“口罩要戴多層才可以預防冠狀病毒”。在國家正面臨一次重大的疫情時,有些人卻散布恐嚇性謠言,擾亂社會秩序。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不法商家大賺黑心錢,一盒十只裝的口罩原價只有一兩百,開價卻達到了850元。在全國人民都關注疫情之時,這些不法分子卻要國家分出一只手來澄清謠言、懲罰這些違法行為,真是令人可惱可恨。
但是,讓人慶幸的是,在大災大難面前,不僅僅有趁亂的手在渾水摸魚,還有許多奮不顧身的人,投入到抗擊疫情的隊伍中去。其中,已有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在武漢疫情開始之初,就立即奔赴第一線,去拯救那些深受病毒折磨的患者,深受全國人民的愛戴,以至于有人說出了“我們什么時候出門?鐘南山讓我們出門我們就出門!”這樣一位敢為人先,一心為國的高尚的人,我們不由得對其深深的敬重。自然,在第一線抗擊冠狀病毒的醫生,遠不止鐘南山院士一位,身患漸凍癥癥的張定宇醫生在妻子感染冠狀病毒的時刻,卻選擇了繼續在前線奮戰。晚上兩點下班四點起,累了就蜷起來躺一會。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些戰士的面臨的危險卻絲毫不遜色與真正的戰場上的槍林彈雨。可是他們卻依舊在患者之間穿梭,給他們以希望的曙光。如果沒有他們,現在的疫情或許不止如此。正是他們,給了我們全國人民戰勝這次疫情的信心。
也許只有在災難面前,國家才可以變得更加強大。只有經歷了,才可以在災難面前處變不驚,更加沉穩的應對。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能夠渡過這次難關,并因此而更加堅強。加油,中國!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5篇精選_看央視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精選大全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_看央視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篇4
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一下子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
這注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 。那些奮筆寫下“請戰書”的醫護工作者;開建武漢火神山醫院的施工人員;用愛搭建橋梁,日夜馳援運送物資的駕駛員……他們用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大愛無疆。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各相關部門和地方迅速行動,一場疫情防控正在進行。
萬眾一心,共同戰“疫”。1月24日大年三十各地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伍緊急集合,到達武漢也是第一時間投入工作。他們逆行而上,奔向疫情最前線;他們堅守崗位,用血肉之軀盡綿薄之力支援同胞;他們挑燈夜戰,用“中國速度”與疫情奔跑。無數的“追光者”們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做出無怨無悔的選擇。他們把對人民的愛,對祖國的愛放在心底,用一個個鮮紅而又堅定的手印,表達著火熱的擔當與承諾;他們用最美的身影,詮釋了生命的意義;他們用堅守的背影,演繹著泱泱大國的生生不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人生最精彩最壯麗的韶華篇章!
“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從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到總理親赴武漢對抗“疫”工作者的慰問,從城市之間的守望相助到民眾之間的相互鼓勵,從企業的物資捐助到個人的關心幫助。無數“追光者”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
醫務人員沖上去,他們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奮力搏擊。
科技人員沖上去,他們夜以繼日,合力攻關,力圖早日攻克病毒的難關。
工廠的工人沖上去,他們忠于職守,制造口罩和防護服,為奮戰在一線的“追光者”們提供更多物資……
他們在大災當前不退縮,越是艱難越向前。他們是新時代最美的追光者,更是我們心中最可敬的時代英雄。他們用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點滴力量,匯集成抗擊疫情的“滾滾暖流”構建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抗擊疫情使中華民族又一次彰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不管是狂風驟雨還是大風大浪,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從“98”抗洪到“03”非典,從“08”抗震到如今的戰“疫”。有困難,中國人都能一起扛。
此時,萬眾一心地抗疫,所有人都是手足兄弟!
有一座城叫眾志成城,有一顆心叫萬眾一心!盡管防控疫情仍然嚴峻,但我們深信,只要認真做好自我防護,用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以科學精神迎戰特殊疫情,終能共克時艱,共同守護好愛的橋梁,感謝那些為生命逆流而上的追光者們,你們是日夜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你們是空降到武漢的專家團隊,你們是奮斗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工地上的工人,你們是無數志愿者……
雖然,這其中的絕大多數人,我們并不知道你們的姓名。但因為有你們,守在電視前握著手機的我們,多了一份戰勝災難的信心。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我們相信病毒這條毒蛇,終究會在不久的將來被消滅,春花依然會迎著風燦爛盛開。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_看央視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篇5
春節,本該是全家團圓,熱熱鬧鬧的日子。但是春節來臨之前,爆發了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隨著人流的傳播,病毒蔓延到全國甚至全世界。這時,在主席的一聲令下,全國打響了疫情狙擊戰。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中,誰都沒有置身事外,盡管我沒有親自參加抗擊疫情,但是生活卻發生了許多改變。農歷新年我們通常會去走親訪友,因為病毒的原因只能“宅”在家里,不能聚集聚餐,不能隨意去公共場所,更多的變成了用手機拜年,雖然拜年方式改變了,但是親情不會變。
不能出門的日子,在家我變成了一個“小小衛生監督員”,把老師教給我們的防病毒傳播知識、如何清洗雙手、如何正確戴口罩……說給爸爸媽媽外公外婆聽,并監督他們。有些人喜歡吃野生動物,有需求就有買賣,人就會經常接觸野生動物,并把它們身上的病毒從動物世界帶到了人類環境。但是,預防病毒,我有“絕招”:不出門,不串門,多吃水果和蔬菜,勤洗手。正確佩戴口罩:找對方向,白色內側朝自己,金屬小條在上方;放好位置,兩條帶子掛耳邊,鼻子下巴全罩住;捏鼻夾,雙手輕按金屬條,緊貼鼻子不漏氣。記住了這些小“絕招”,我們就能盡早戰勝病毒。
因為疫情的爆發,我們也不能按時開學,但是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看書、學習、寫字,通過網絡可以提前預習下學期的課程。每天完成作業的同時,我還學會了打乒乓球、下象棋,勞逸結合兩不誤。每天晚上,我都準時守在電視前看我最喜歡的《詩詞大會》,觀看選手們答題的同時,自己也搶著作答,選手們的自信、思維敏捷、詩詞積累量,以及老師們文采飛揚、娓娓道來的講解,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美。
這次疫情的打響,武漢、湖北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都爭分奪秒的搶救生命。醫護人員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奮戰在第一線,守護病患,給患者自信。他們夜以繼日工作,有家也不能回,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吃簡單的飯菜,困了累了只能睡地上,為了不浪費一件防護服,他們渴了也不喝水;還有剪掉長發出征武漢的“巾幗英雄”,在防護服背后寫上各自名字互相加油打氣的白衣天使……看著這一幕幕,我非常感動,他們是生命的守護者,是疫情中最勇敢的逆行者,我要向他們致敬。在危機時,84歲再戰防疫最前線的鐘南山院士站了出來:“把重癥病人送到我這里來。”他的出現,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在這句話背后,隱藏了鐘南山院士治療病人的決心,給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當街道上紅彤彤的燈籠照耀著每個人的臉龐,當我們可以在明媚的陽光下曬著懶洋洋的太陽時,一切生機盎然都是我們大家一起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喜人成果。加油武漢!加油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