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開學第一課小學生觀后感
央視開學第一課開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帶給我很多感動和成長,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央視開學第一課小學生觀后感(篇1)
在這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我們感受到了疫情之痛。在跟疫魔作斗爭的日子里,涌現了許多英雄人物,譜寫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們應該學習醫護人員面對病毒毅然逆行的精神,應該學習愛心人士樂于奉獻的精神,應該學習社會各界人士為了隔離病毒夜以繼日工作的精神。當疫情退去以后,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生命,愛護自然,懂得跟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疫情初發之時,張敬軒醫生最先診斷并堅持上報,李文亮醫生在各個網站提醒他人,是他們吹響了防護的第一哨。疫情蔓延之際,84歲的鐘南山院士鐵肩扛重任毅然走進武漢,拉響了人傳人的預警。
人群恐慌之中,醫務工作者宵衣旰食,分離出第一柱新型冠狀病毒,獲得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圖,為戰疫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學們崇尚知識,崇尚科學,崇尚英雄應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也是見證“知識就是力量”的時候。因此,年少的我們更應該勤學苦讀,黑發能知勤學早,白首不悔讀書遲,學好知識和本領不但是立身之本,也是展現自我價值,贏得眾人尊敬的必由之路。
疫殤也是國殤,在全國人民齊心抗疫的同時,令我們欣慰的是,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得到我們身邊的人被感染的消息。
也許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蟄伏在家里,可以深入思考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比如說我們一直都以為歲月靜好,這一次疫情的突然降臨,讓我們發現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比如說當考驗和變故突然來臨的時候,順風順水的我們如何學會站穩腳跟沉著應對。
央視開學第一課小學生觀后感(篇2)
有句話說得好——“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打響了!
疫情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在中國傳統最重要的節日一一春節,人們顧不得團圓,拋妻別母,棄子離家,冒著生命危險,五十多支醫療隊,六千多名醫護工作者紛紛馳援武漢……
1月24日是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有大量的醫護人員主動走上抗擊疫情的一線。
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信、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們逆向而行的身影讓無數人淚目。他們用大醫仁心,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敬業行動為公眾安全保駕護航。疫情當前,他們責無旁貸堅守在臨床一線。已經回老家的又趕回值班,父母的電話都常常顧不上接。
時間就是生命。很多醫務人員一天只顧得上吃一頓飯,一個上午都來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戰斗的近1個月時間里,幾乎沒有脫下過白大褂,有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有鋼鐵般的精神,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整個中華大地。當我們團圓時,應該想到一些戰士仍然守在祖國前線,為了祖國的和平、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們沒有一絲懈怠,因為這份工作的滿意程度,也關乎著百姓的滿意程度。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趕赴武漢,冷靜、無畏、迎難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動。他曾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
雨點冰冷,機器轟鳴。除夕之夜,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工地上,燈火通明,上百臺挖機、推土機等機器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大年三十早上8點,工人們已抵達施工現場,義無反顧地投入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這個春節,他們無暇照顧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堅守在各自的“戰場”上,甚至來不及和家人遠程視頻,報個平安。
疫情嚴峻,物資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護目鏡,有人捐出來元宵,有人捐出了糕點……善舉涌現,凡人善舉,小我獻出大愛,涓涓細流匯聚成一股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擊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讓我們感動得潸然淚下, 感動,更要行動。在國家危難之時,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要扛起社會責任。
新型冠狀病毒威脅著每個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個人與家庭、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息息相關、我們無論來自何地、無論身處何方,都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為了自身的安全、親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區的安寧,需要每個人自覺投入戰斗。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掌握了防控知識,防控疫情的大網才能織好、織牢,才能為抗擊病毒做出自己的貢獻。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凝心聚力,眾志成城。人人奉獻擔當,各個從我做起,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央視開學第一課小學生觀后感(篇3)
我期盼已久的春節到來了,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妹妹一起開心地回老家過年。可是這個春節過得讓我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正月初一下午,我們聽到一個消息,就是有一種怪病叫做人傳人的病,村里的干部,還有醫生都在村口把守,檢查來往的行人。我還聽說這個病傳得特別厲害,馬上就要封村兒了。聽了這個壞消息,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妹妹就連夜回到了老城,又來到了我們的家。
這次回來之后,我再也沒有出去過,就連去樓下扔垃圾,爸爸媽媽也沒有讓我和妹妹下去過。爸爸和媽媽也很少出去,只有買菜的時候才出去。出去的時候,他們都要戴上口罩。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口罩扔到垃圾桶,洗手。媽媽說在家里也要勤洗手,多鍛煉,少出門兒,還要把窗戶及時打開通風。
從新聞上,我知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來勢洶洶,短短幾日其病疫的魔爪就伸向了整個中國,其嚴重性比起17年前的“非典”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盡管這可惡的疫情讓人望而生畏,但今日的中國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國了,現在的中國人不愿再看到無辜的人受傷害,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
在這場疫情中,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用自己內心微弱的光芒,匯聚成了希望的曙光,攜手并肩,砥礪前行。84歲高齡的鐘南山老先生沒有在家頤養天年,而是冒著生命危險來到疫情的第一線,救死扶傷。全國各地的醫生、公安、保安、環衛工人等一直堅持著一線工作。我們學生也不能正常開課,那么我們就老實地待在家里,跟著老師通過網絡上課吧。
央視開學第一課小學生觀后感精選5篇
央視開學第一課小學生觀后感(篇4)
春節到了,這是一個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節日。我們可以出去拜年,有時還會得到長輩們送給我們的壓歲錢……家家戶戶都是喜氣洋洋的。但是今年,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春節。
這個春節里,加入了一個“小怪獸”,人們稱它為“新型冠狀病毒”。每天晚上,大家都在看新聞,因為大家極其關心它,而且,這種病毒可以讓感染者病死。別看它小,它的害處可不比“非典病毒”少。
“新型冠狀病毒”還帶了很多壞處,比如:讓人呼吸不通暢;為“白衣天使”增加了很多負擔,也讓他們不能與家人團聚,為了人民,辛苦的奮斗在一線;也讓上學上班的時間推遲了;我們也不能與親朋好友團聚了……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壞處,但也讓我們學會了怎么保護自己:出門戴口罩;按洗手七步法洗手,每次洗手時間不少于三十秒;用純度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洗手;飯前洗手,便后洗手;回家也要洗手……只要學會了怎么保護自己,“新型冠狀病毒”就不會那么可怕了。
希望病毒趕快消失,還我們健康的身體。也希望下一個春節是一個熱鬧、快樂的春節。“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央視開學第一課小學生觀后感(篇5)
的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擾亂了大家的歡樂……武漢新冠狀疫情爆發,使得武漢及全國上下都措不及防。盡管疫情如此嚴重,但總有一群“白衣天使”,帶著那一份責任感,奮不顧身,勇往直前。
他,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在武漢疫情爆發時刻,鐘南山沒有一絲退怯,第一時間奔赴武漢。每次會診前,鐘南山總是會到患者身旁了解疫情,或安撫他們的情緒。除此之外,還有73歲的李蘭娟院士,與鐘南山及醫療科研小組,研究出了檢驗新冠狀病毒的藥物,這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那些在疫情前線的醫生和護士阿姨仍然不眠不休,不顧隨時被感染的風險,奮力搶救每位病人。
他們,是小區保安和環衛人員。小區保安堅守崗位,檢查進入小區人員的情況,防止疫情擴散;環衛人員默默無聞運走小區垃圾,消毒小區公共區域,給大家提供安全整潔的環境。也有不少社會熱心企業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但是也有的商業家借機哄抬物價,同時造成搶米,搶口罩等現象,可能會導致病毒的進一步傳染。造謠傳謠事件也時有發生,可能會觸及相關的法律。正所謂停課不停學,莘莘學子的學習也轉為上網課。是的,正因為有這些無私奉獻的園丁,我們的未來才更好,相信春天來了,勝利也就不遠了……
在此特殊時期,雖春寒料峭,卻暖流涌動。面對新冠疫情,我們要做到勤洗手,出門帶口罩,用實際行動努力學習知識,學有所用,學有所值,時不我待,不負韶光。其實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他們很普通,卻不平凡,他們是血肉之軀,卻筑起城市的長城堡壘。
保護好自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打贏這場戰爭!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讓我們萬眾一心,戰勝疫情,我們有信心,能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