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
中國醫生觀后感500字是一種相對較短的觀后感寫作形式,要求觀眾在觀看《中國醫生》這部影片后,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現在隨著小編一起往下看看《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1】
在這個全民抗擊疫情的緊張時刻,醫院成為了戰場,醫護人員成了戰士,一個個不畏艱險、主動請纓的醫護人員感動了中國,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馳援湖北、沖在第一線讓人動容。而此時《中國醫生》系列紀錄片更是觸到了我心底的柔軟,讓我看到了中國醫生的偉大,同時也堅定了我走在醫學道路上的腳步。
紀錄片記錄了多家省級醫院里不同科室的故事,記錄了多個醫生平常但卻不平凡的每一天,讓我們看到了原來醫生們也不是冷漠的對待生死離別,他們也不是無所不能。醫生也是普通人,也很脆弱,也有難處。
“醫生是最希望患者能夠活下去的人”。他們待病人如自己的親人,將心比心為他們考慮。例如影片中的徐曄作為一名燒傷外科的醫生,所面對的病人病情有很多較為嚴重的,同時花費也很巨大,他說:“患者的痛苦你是不能完全體會的,你能感受到的痛苦放大一百倍才是他體會到的。我們做不到感同身受,所以我們要將心比心。”語言樸素,卻道出了億萬醫護工作者的真心。
我們知道,從本科五年,到碩士三年,再到博士三年,再到規培,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再到主任醫師,培養一個技術精湛的醫生,要近四十年,而培養一個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生,更是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而一個醫生在這條道路上要經歷無數苦難,他披上白大褂學著前輩的樣子與死神搶人,為的就是能夠在醫院這個充滿絕望的地方給予人更多的希望。或許他們不能讓每一位患者都重獲新生,甚至面對疾病時會顯得束手無策,但他們會盡己所能,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這部紀錄片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將醫生大愛無疆的仁心展現的淋漓盡致。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現出病痛給普通家庭帶來的沖擊,也展現出了醫生與患者面對共同敵人凝結出的誠摯情誼。紀錄片中的前輩們向我們展示了中國醫生應有的模樣,他們是我們醫學生的榜樣,更是我們中國的驕傲!(李思源)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2】
今天,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中國醫生》,看完后我深受感動。
印象最深刻的是金銀潭醫院的張院長,他自己得了漸凍癥,不顧自己的安危救治病人。有一次,他在開會時候向全體醫生堅定地說:“同志們,我們要加強防范意識,減少病人的死亡率。”會議結束后,他馬不停蹄的去診治奄奄一息的張先生。張先生的各項指標也曾慢慢變好,可惜他最后還是死了。看到這里我想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在病魔面前也是無能為力。另外一個情節是,金仔的老婆懷孕還生病,金仔同時也住院了,對他們的打擊真是雪上加霜,幸虧文主任不顧一切安危,成功的挽救了他們一家人的生命。電影里醫生和護士手握“鋼槍”,與病魔舉行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醫生和護士舍己救人,無私奉獻的品質,同時也看見了中國人在危難時刻總是相互團結,一方危難,八方支援,最后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以后我也要認真學習,把這種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用在學習上。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3】
看完《中國醫生》,作為一個極其理性的人,這影片讓我流淚三四次,出來影院,天下著雨,我的淚水猶如這雨水長流不止。疫情期間,身邊發生著很多抗疫故事:大年初一,領導就回到單位坐鎮思考部署單位防疫和疫情可能給正常工作以及經濟帶來的影響;我在家不斷刷新著新聞,關注著國家行動和各地的治理舉措,大年初三中午剛吃完飯躺床上,領導一個電話叫我回去,說防控指揮部緊急抽調我,于是立馬收拾東西回單位,進城要經過好幾個村,可是路都被泥土封死,只能沿著田間小路,想法設法出去,回到單位后立刻去指揮部報到,參與防控任務;正月十二,單位開始參與卡口24小時值班,因為人手短缺,我晚上回來,立刻去往卡口換班,期間天氣惡劣,多日下大雪,但是同事們無一抱怨,沒有退縮。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逐步好轉,單位撤回開始輪班工作,我在指揮部和單位兩頭跑,一直持續了51天;各村村民都嚴肅守著卡口,一絲一毫不懈怠。我見證了疫情期間大家的緊張,也看到了廣大干部、村民的團結,更看到了形勢的好轉與大家的歡喜。我的表妹和另一個我認識的護士也先后參與了隔離酒店的工作,她們也都毫無懼色。他們是真英雄!
時代需要英雄,時代也產生英雄。《中國醫生》順應時代,見證時代,書寫時代及時代里的平民英雄。疫情沒有硝煙,危險卻堪比硝煙,沒有醫護人員、廣大干部、志愿者和老百姓,這仗我們不會這么快結束。回顧抗疫,展望未來,偉大的抗疫精神必定讓我們更加珍惜生活、鼓舞人心。疫情已然過去,仍要居安思危,謹遵防疫規定,保護自身健康。同時,愿全社會關心那些疫情下受傷的人,也希望他們站起來更加堅強,祝愿世界更好!
感謝《中國醫生》,感謝疫情中無私奉獻、堅守崗位、配合防疫的人們!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4】
首先,《中國醫生》電影并沒有沒有因為宣傳和歌頌醫生,就把醫生塑造得盡善盡美。電影里的醫生仍然會爭吵、犯錯,甚至也有擔責的顧慮。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援鄂主任陶峻和院長張定宇可以因為觀點不同大吵一架,陶峻甚至不管不顧甩身而去;年輕醫生楊小羊在急救中犯了錯,陶峻對他說:“我請你吃燒鵝,但請你不要再進ICU”;研究是否對新冠孕婦進行剖腹產時,會有醫生說:“弄不好就是一尸兩命,到時候誰來擔責任?”醫生們也面面相覷,一時猶豫。電影里的醫生也有家人朋友,有社會關系,當醫生生病的時候,他們也會為一張床位到處求助朋友。電影沒將醫生描寫成超人,醫生形象真實可信。
其次,雖然電影表現的是一個宏大主題,但電影仍然非常關注個體,體現了對個人生命和情感的珍視。本想這是一部表現醫生主題的電影,病人在電影里可能就是一群工具人。看完了才知道不是這樣,短短兩個小時電影竟然先后對三個病人作了比較具體的描述。陶醫生本來以為勝券在握的老張,卻在新冠治愈后死于心梗。在陶醫生對老張說:“老張,你很棒,你馬上就能出院和老婆孩子吃飯了!”老張向醫生顫抖著豎起了大拇指。可后來老張卻死于心梗。陶醫生以為他贏了,現實卻打敗了他的畫面令人動容;在條件極度艱難的情況下,成功分娩孩子的小文及其被救治的一家對主治文醫生的態度反轉令人感動;而父母雙亡的楓小嵐對送衣物的醫生說出那句:“我想知道父母都走了,我該怎么辦?“的時候,心酸之情充斥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難以言表。
這些動人的真實總是散發出人性的光芒,給我們鼓舞和力量!
再后來,武漢解封了,抗疫結束了,所有的生活回到了正軌上,磅礴的愛國之情充斥于內心中,溢于血液,隨著一聲聲:“武漢萬歲,中國萬歲!“而釋放于這片藍天凈土。正如我們在回復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中所說的:“中國人生來是具有團結性和利他性的。”誠如斯言,突然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段話:“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而生于這片藍天下,長在這股春風中的我們,在這場戰役里面我們都發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分熱,一分光,這猶如螢火一般光與熱,匯成炬火照亮了前路,驅散了黑暗,帶來了希望!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5】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中國醫生》。這這部電影講的是偉大的白衣天使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故事。看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白衣天使們是多么辛苦的照顧那些病人,口罩勒得他們臉上傷痕累累,一日三餐也只能吃泡面。那時是大冬天,防護服也沒有棉襖保暖,但防護服從他們身上脫下來時,就像水中提起來的一樣濕。
媽媽說,其實抗擊疫情我們誰都很偉大:交警叔叔忙碌地指揮交通、外賣小哥來來回回地在城市里穿梭給人們送餐、還有建筑師們,日日夜夜地修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只用了十幾天就修好啦!我補充道,還有我們也不能少:我們多聽話呀!我們是普通人,好好聽國家的話,疫情來臨,都提高警惕,盡量不出門,千萬不要再聚餐、飯前便后要洗手……就是因為我們都做到了這些,所有現在疫情才好起來了呀!可不能像其他國家那樣,他們都很欣賞我們這些“金牌居民”呢!
唉,為什么世界上要有病毒這個多余的壞東西呢?不過,我們有最棒的醫生,有厲害的護士,我們有最好的中國人!面對多困難的挫折,我們都同舟共濟,永不服輸!廣州加油!中國加油!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6】
7月15日黑龍江北大荒糧油批發市場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公司員工觀看了《中國醫生》,一部反映中國醫生和全國人民抗擊新冠 肺炎疫情的電影。
這部電影直接反映了處于疫情時期的醫生、患者、家屬、及各行各業人民面臨疫情的真實處境。樸實客觀的展現了現實中國的醫療環境、親人親情、生離死別,直面現實殘酷的醫患關系。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是平等的。疾病會帶走生命,但帶不走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片中每一位醫生都是優秀的值得被尊敬并學習的,他們是中國醫生的縮影,認真、誠摯、專業、溫暖、充滿力量,雖然在工作中可能面對著種種不公,面對著誤解,他們沒有向困難低頭,依舊堅持初心,不斷為病人和家屬著想,為中國的醫療事業無私的奉獻著,他們在某些時刻是一名真正的英雄,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可能就是一個平凡而堅強的父親、母親。工作的辛勞和嚴峻的醫患關系,并沒有讓他們放棄救治病患,而是因為自己曾立下誓言,救死扶傷,他們是有信仰的中國醫生。他們代表了千千萬萬在醫療崗位上埋頭奮進的中國醫生。
一句“沒有爸媽的孩子該怎么辦”讓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幾度哽咽后,更是讓我感嘆醫生的偉大,他們也是人,他們在救治病患的過程中也會被感染,但他們不怕,他們怕的是孩子問出那句“沒有爸媽的孩子該怎么辦”,他們只能拼盡全力。醫院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有死亡同時也有新生,小文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希望,生命的希望。他也帶來了抗擊疫情勝利的希望。
我們都只是一個個普通人,但是在中國,我們又不是普通人,我們是中國人,是在黨和國家帶領下的中國人,我們萬眾一心,團結一心,在抗擊疫情階段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疫情還沒有結束,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不能辜負為了抗擊疫情付出生命代價的醫生,中國,加油,中國醫生,加油。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7】
終于懷著復雜的感情,我觀看了《中國醫生》。看完這部電影,去年的那一幕幕場景,再次縈繞在腦海里,無法讓人不動容。
我認為《中國醫生》最令我感動的是真實。沒有對這場可怕的疫情進行掩飾,而是真實地還原了抗疫的情況。讓我看到了,在面對未知病毒時,人類本能的恐懼,對生命的渴望。“我救得了眾人,卻唯獨救不了你”,讓我看到了醫生想拼盡全力救治病人卻無能為力的無奈與痛苦。空蕩蕩的街道,讓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利他精神。我覺得這部電影出眾的也許并不是他的拍攝技巧,而是電影的事件背景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經歷過的一段艱難時光,讓我們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當看到老張在救治成功后又去世后,我很難過,是對生命逝去的惋惜。可當我看到嬰兒成功出生后,我內心無比的激動,那是新生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續。在這部電影中,一句“沒有爸媽的孩子該怎么辦”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一句“我孩子剛出生,我不能有事”讓多少父母流淚:一句“你就是那個不救我的醫生”又讓多少醫生扎心……
“風雪肆虐的季節,因為團結,溫暖從未缺席”。在 黨中央的一聲號令之下,無數的醫護工作者奔赴前線,義無反顧去到祖國需要他們的地方。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向世界展現了什么叫中國力量。在這場疫情的戰役中,每個人都作出了貢獻,總有很多人每時每刻溫暖著我們,感動著大家,同時帶給大家戰勝疫情的力量和信心。
作為醫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扎實基礎知識,學會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就如電影中的楊小羊一般,要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始終懷有一顆對醫學熱情的心,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永不言敗。
醫學生的青春是什么,是那一摞摞的藍皮書,是學不完的專業課和做不完的實驗,是老師說考試沒有重點,是穿著那普通的白大褂追求自己的理想,是雖辛苦卻甘之如飴。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疫情還未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提高防護意識。陽光總在風雨后,黑暗總會過去!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8】
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時常會想到底是什么讓這些白衣戰士在萬家團圓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離開父母愛人和孩子?是什么讓你們在生死較量面前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一線,和病毒過招,和死神抗爭?大概是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敬畏生命的堅定信仰,還有人性的光輝。所以,在義利沖突的時候,你們自覺舍小家為大家,舍私利取公義,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援鄂期間,你們用超乎常人的忍耐力承受著難以想象的身心壓力。為了節約防護服,你們可以堅持8個小時不上廁所不喝水;為了從死神手里搶人,你們可以不眠不休連軸轉。很多醫護人員因為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和口罩,臉頰變得布滿壓痕,雙手也因為反復消毒變得紅腫皸裂。然而,身體上的“折磨”還只是次要的。害怕被感染的恐懼、對病毒束手無策的無助、對死亡難以接受的心痛如影隨行,百般無奈像石頭壓在心口。
可即使是這樣,你們還是要默默擦干眼淚,繼續浴血奮戰。因為,在病毒面前,你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僅是病人生命的守護者,更是希望的使者。你們堅信有愛才會有希望,堅持才會有奇跡。在方艙醫院,你們拿出自己的零食和病人分享,教病人跳舞打太極,用無微不至的關愛撫慰每一顆“受傷”的心靈。每天的新聞中,我都看不清口罩后面你們的臉,但我看得到你們的勇敢;看不清你們防護服上的名字,但我記得住你們共同的名字——最美逆行者。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9】
太陽高照,萬物復蘇,春天來臨,花兒綻開笑臉,鳥兒唱著歡快的歌,經過一場風塵仆仆的“戰爭”,一切都恢復了寧靜,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那部電影……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正好閑著沒事做,聽爸爸說《中國醫生》剛前一天上映了,于是我和表弟、表姐就迫不及待地獻上了我們“寶貴”的三票。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疫情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醫生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太高大了!
《中國醫生》中的醫生們不睡覺不休息,一直在努力,不讓任何一個生命逝去。停電了,醫生們還是堅持堅持不懈地搶救那些病人。但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中國僅在幾天的時間里就造起了3.39萬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醫生們的這一些所作所為讓我十分感動,從幫病人插管到拔管,一系列動作都小心翼翼,仿佛病人的生命已經和他們自己的生命合為一體了,看著一個個醫生忙碌的身影,一刻也沒得休息,讓我感動地流下了淚水,心中暗暗想著:醫生們,你們個個都是好樣的!
一些醫生們在這一場風塵仆仆的“戰爭”過去后,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還有一些醫生從遙遠的地方趕來支援,心中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勇敢地奮斗著,不讓自己逝于這場“戰斗”中。突出了這場戰役的嚴重性,也更突出了醫生們救死扶傷的精神。
電影中有一些醫生小小年級就來到了這場“戰爭”之中,他們失去了雙親,可他們并沒有太傷心而是更加勇敢地站起來向前沖去,他們令我非常敬佩,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如果沒有這些醫生,也許就沒有我們現在這么健康的體魄和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國醫生》讓我感受到了:中國醫生非常偉大,他們敬畏每一個生命,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地奮斗著,為我國人民救死扶傷,我的心中不覺充滿了更多的敬意!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10】
《中國醫生》這部電影讓更多人知曉醫生這個行業,什么是擔當,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奉獻,什么是犧牲,在這場戰役里表現的淋滴盡致。全國馳援,共同抗疫。平凡的崗位,平凡的人,只為了心中的信仰,在疾病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醫生是偉大的,可以不計生死,沖一線為救治患者,幾日幾夜連軸轉累了簡單在辦公室休息一下,有時候餓了也僅僅是泡面解決;醫生為治愈的患者感動高興,又為逝去生命的患者感到悲傷與痛苦。
在疫情前沒有特效藥以及是否插管感到無助和挫敗,在疫情控制后,感到歡喜鼓舞。因為無私無畏,舍小家、為大家為國家オ敢于逆風前行,致敬逆風中前行的英雄!有誰記得他們也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但在國家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舍棄了自己的小家庭,義無反顧的投身到這場戰斗中去,他們是真正的英雄。疫情是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是它的危險卻堪比戰場,沒有醫護人員、廣大黨員、志愿者和老百姓,這場抗疫之戰我們不會這么快勝利。回顧抗疫,展望未來,偉大的抗疫精神必定讓我們更加珍惜生活、鼓舞人心。我們現在仍然要居安思危,謹遵防控規定,保護自身健康。同時,愿全社會關心那些疫情下受傷的人,也希望他們站起來更加堅強,祝愿世界更好!感謝《中國醫生》,感謝疫情中無私奉獻、堅守崗位、配合防疫的人們!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11】
近日上映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獲得熱烈反響,引發社會思考。這部電影呈現出真實動人的風格基調,醫務人員們逆行出征、白衣為甲、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舉動讓人為之淚目,疫情之下舉國同心、協同配合、彼此鼓舞互助的人情溫暖令人動容。
電影中張涵予演的院長,正是以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為原型。為了讓自己的表演更接近原型人物,張涵予趕到武漢,按照張定宇院長的日常那樣每天開會、 查房,以一種“較真”的方式還原出真實的生活狀態,力爭在神情、做事風絡等細節中體現真實的角色原型。
袁泉飾演的ICU科主任文婷,雖然飾演的這個角色語言不多,但是袁泉卻用堅毅有力的`眼神和態度傳遞出醫護人員不同凡響的氣場,刻畫出抗疫一線人內心的無奈與背后的犧性,令人動容。電影里有一個鏡頭給我印象很深,就是張子楓出演的3分鐘的片段。這段短短3分鐘的片段將我的情感帶上一個高潮。她代表所有在疫情中失去父母的孩子發出的呼喚。“一個人沒有了爸爸媽媽該怎么辦”一句臺詞令我感同身受。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12】
終于懷著復雜的感情,我觀看了《中國醫生》。看完這部電影,去年的那一幕幕場景,再次縈繞在腦海里,無法讓人不動容。
我認為《中國醫生》最令我感動的是真實。沒有對這場可怕的疫情進行掩飾,而是真實地還原了__抗疫的情況。讓我看到了,在面對未知病毒時,人類本能的恐懼,對生命的渴望。“我救得了眾人,卻唯獨救不了你”,讓我看到了醫生想拼盡全力救治病人卻無能為力的無奈與痛苦。空蕩蕩的街道,讓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利他精神。我覺得這部電影出眾的也許并不是他的拍攝技巧,而是電影的事件背景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經歷過的一段艱難時光,讓我們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當看到老張在救治成功后又去世后,我很難過,是對生命逝去的惋惜。可當我看到嬰兒成功出生后,我內心無比的激動,那是新生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續。在這部電影中,一句“沒有爸媽的孩子該怎么辦”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一句“我孩子剛出生,我不能有事”讓多少父母流淚:一句“你就是那個不救我的醫生”又讓多少醫生扎心……
“風雪肆虐的季節,因為團結,溫暖從未缺席”。在 黨中央的一聲號令之下,無數的醫護工作者奔赴前線,義無反顧去到祖國需要他們的地方。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向世界展現了什么叫中國力量。在這場疫情的戰役中,每個人都作出了貢獻,總有很多人每時每刻溫暖著我們,感動著大家,同時帶給大家戰勝疫情的力量和信心。
作為醫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扎實基礎知識,學會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就如電影中的楊小羊一般,要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始終懷有一顆對醫學熱情的心,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永不言敗。
醫學生的青春是什么,是那一摞摞的藍皮書,是學不完的專業課和做不完的實驗,是老師說考試沒有重點,是穿著那普通的白大褂追求自己的理想,是雖辛苦卻甘之如飴。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疫情還未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提高防護意識。陽光總在風雨后,黑暗總會過去!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13】
一場疫情,像一個巨石砸入我們原本平靜有序的生活,一時間,巨浪翻涌。
為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各自帶著合作伙伴趕往施工現場。施工現場燈火通明,工地的戰士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與陌生的伙伴們只能在堆滿方便面、礦泉水、雜物的小房間各司其職。看著那潮濕且沾滿泥土的泡沫紙盒中冷硬的“年夜飯”,臉上有說不盡的疲倦,安全帽都還沒來得及摘,腳上染著土黃色的泥,但為了工程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工,他們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飽饑腸轆轆的`肚子,這應該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飯了。
為了和疫情賽跑,自火神山醫院開工以來,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他們是建設者、組織者、協調者、指揮者。7天建成一座醫院,為的就是讓那些沒有床位的病人能有個好的環境更快接受治療。在這危難時刻,活著是最重要的。
為了給祖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出一份力,感謝一線的戰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國輝將自己種的九千多斤新鮮蔬菜帶領村里人連夜拔起,年三十自駕300多公里載著5噸多的新鮮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濘,路途的艱辛只身從河南沈丘趕到__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全部免費捐給項目部,到時已是凌晨。
疫情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得了新冠的孕婦,她說:“天塌了我也要把孩子生下來。”慶幸的是最后,肚子里的寶寶成功誕生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生命誕生,人類才能得以存續。孩子代表的是未來、是希望……
在危難中,總是有這樣善良的人來溫暖我們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國一線戰士們奮力前行,一方受難,八方支援,讓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與陽光!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14】
近日上映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獲得熱烈反響,引發社會思考。這部電影呈現出真實動人的風格基調,醫務人員們逆行出征、白衣為甲、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舉動讓人為之淚目,疫情之下舉國同心、協同配合、彼此鼓舞互助的人情溫暖令人動容。
武漢這座英雄之城里的人,依然在最嚴峻的情況下堅守著自己的家園,普通人認真配合閉門不出,而醫護人員化身為“逆行者”,奔赴抗疫一線。難熬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在最前面,用自己的生命換我們能走出房屋、走進陽光里。與其說,這是一部影片,不如說這就是抗疫人員疫情時期的真實經歷。《中國醫生》給了我們一個視口,讓我們通過銀幕看到醫護人員如何沖鋒陷陣為世界關閉潘多拉魔盒。
看到張院長拖著漸凍癥的病腿在醫院統攬全局;看到文婷主任在混亂中安撫病人;看到陶峻救人失敗后的痛心疾首;看到新生命誕生后眾醫生眼中的希望之光…他們在疫情面前成為了勇往直前的逆行者,生命的'守護者。他們也是為人子女,為人父母,也是家里的一片天,也有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但是在面對兇猛的疫情時,他們白衣執甲、同心抗疫、逆行出征,奮力抒寫著成為醫生時立下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作為同是醫護人員的我,要向他們致敬!
《中國醫生》500字觀后感【篇15】
鏡頭下,一線醫護工作者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深深地引起了觀眾的感觸,在“感動”“哭了”等一眾評論聲中,“為中國醫生應援”登上熱搜,“網紅醫生余昌平吐槽醫院伙食”也緊隨其后引發熱議。同時,該紀錄片也從醫生、患者、家屬等多維角度,對“心理干預”、“替代性創傷”等“災后”關鍵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溫度和技術兩者同等重要
從無從下手到從容不迫,短短幾個月時間里,中國戰疫逐漸迎來尾聲,這不僅取決于我國醫護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更與我國較為前沿的醫學技術發展息息相關。《中國醫生》戰疫版從開篇就對大眾輸出了多個專業概念,該紀錄片如一本醫學百科,讓觀眾快速吸收到醫學知識。從院感科及院感專家等名詞,到清潔區、緩沖區、污染區這些病房區的劃分,再到醫護人員防護服的穿戴培訓,《中國醫生》戰疫版在科普“防疫“知識上下足了功夫。
這令許多觀眾意識到——有很多醫生、護士之外的角色,也在幕后為疫情而奮戰。有在醫護人員和病源之間筑起的一道安全屏障,既保護病人也保護醫護人員不受到感染的院感科醫生;也有劃分清潔區、緩沖區、污染區的院感專家;還有科學指導防護服正確穿戴流程的工作人員們。他們以另一種形式,守護著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
不僅治愈你的肺,更要治愈你的心
在《中國醫生》戰疫版最新曝光的第二期預告片《悲愴》中,新冠 肺炎患者的身影一一閃現,他們或積極或憂愁,疾病影響下的心理問題亟待解決,心理干預成為治療的關鍵手段。片中,已經確診為新冠 肺炎患者何杰,在醫院中目睹身邊的病友們相繼離去,內心一度陷入崩潰。在治療的`關鍵期,醫護人員對他進行了“心理干預”的治療方案,聯系何杰的妻子來到醫院進行鼓勵陪伴,最終戰勝了病魔。
存在心理問題的遠不止是病患,同樣還有許多醫護者。疫情高峰時,上百人擠在走廊里,醫生每日都因壓力過大多次崩潰大哭;片中,因每天接觸過多新冠病人,有著醫學援助界“老炮兒”之稱的羅鳳鳴在看到駐地樓下的魚因缺氧死去時,聯想到在氧壓低時入院的病人,為此感到極為沮喪、挫折。經歷了重重創傷,醫生是否因此產生替代性創傷成為后疫情時代需擔憂的問題。
刊登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如是評價:“每一個中國醫護人員,都是我們心中不滅的燈塔,照亮每個人的健康之路”,《中國醫生》戰疫版用樸實的鏡頭,讓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