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飛越瘋人院
寫觀后感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泄,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觀后感飛越瘋人院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觀后感飛越瘋人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后感飛越瘋人院篇1
電影《飛越老人院》講述的是一位姓周的老人他得了一個病——膀胱癌晚期,他鼓勵大家去參加【超級變變變】其實是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能夠高高興興的離開人世間。其實他還有一個愿望,他有一個女孩遠嫁到日本了,已經七八年沒聯系了,只要進入了決賽就能夠去日本。不過很可惜,他在初賽結束時,病發,身亡了。他的確是無牽無掛的離開了。
我覺得,這些老人真的很可憐。他們本應該在兒女的照顧之下暗度晚年的,可是他們去被送進了老人院。在養老院中每天都做著相同的事,親人們隔上好久才會來看他們一次。而且有些老人的兒女已經不在自己的身邊了。他們整天都只能呆在養老院中,而且被種.種條列束縛著:不讓喝酒,不讓做劇烈運動……他們想去天津參加【超級變變變】的初賽,盡他們的女兒不同意,覺得他們無法照顧自己,怕出什么危險,那可劃不來。有的老人便說了“自己是個老東西了,沒人會稀罕。”
在電影中有一部分,是老人們看到萬馬奔騰,歡呼了起來。我覺得他們仿佛就是那群奔馳的駿馬,自由自在的奔馳在那遼闊的大地上。
看完這部電影,我細細的想:我以后才不會讓自己的父母住進養老院。
真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養老院啊,因為那是一個充滿悲傷的地方……
觀后感飛越瘋人院篇2
觀看《飛越瘋人院》這部電影,給我帶來很大的感觸和思考,許多隱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個人可能都有自我不一樣的想法。我對部分資料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談論一下酋長的人物形象還有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酋長在麥克墨菲來到這個瘋人院前,甚至在麥克墨菲明白之前,他一向都裝作聾啞人,其他人也都認為他聽不見也不會說話,沒有人理他,沒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個人在那兒默默的生活,幾乎不參加任何活動,規規矩矩做一個瘋人,按時間安排表做事,沒事時拖地、發呆等。其實,很多人肯定都覺得他很沒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認為,在瘋人院裝聾裝啞卻很好地保護自我,不會和他人起沖突,也不會受懲罰,如果他還比較正常的話,這未免不是一個好方法。
當比利受侮辱自殺后,麥克和護士長廝打被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癡。當麥克最終回到普通病房時,酋長已像一座大山,充滿力量,準備好逃出去,但當他看到麥克已變成這樣,十分痛苦,大家還有我可能都以為他會帶著麥克一齊逃出去,卻沒想到他用枕頭悶死了麥克,用之前麥克原先設想的方法“帶著他”砸破窗戶,逃離了瘋人院。是麥克帶給這個印第安人突破束縛的勇氣和力量,最終他撼動并舉起沉重無比的石臺,這是麥克之前的想法并沒有實際做到的,酋長完成了他的夢想,確是以死這種方式。讓麥克靈魂解脫、讓他靈魂自由,也許是西方人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也算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酋長原本是瘋人院里病得最嚴重的一個,在最終找到真正的自我,一個擺脫墨菲的自我。
觀后感飛越瘋人院篇3
兩小時前,決定要看《飛越瘋人院》,兩小時后,我的頭很痛,是“我”在非常強烈的想表達自己的觀后感。首先想說,這是一部好電影,真的。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對著這一群瘋子,從內心發問的。你們瘋了嗎?
在影片最后那個叫做比利的男孩自殺了,看到這一幕,我得到了答案。比利,他是一個說話結巴的young man,感覺他不是真正的瘋,他只是被恐懼吞噬了,他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醫院里的護士對他的死應該承擔直接責任,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總說的一句話“為了更好的治療。”再用麥克墨菲對她評價的一句話“她總是在撒謊。”他真的是在幫助病人治療嗎?在她的管理下,醫院非常的安靜一切都是我們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但是我不知道,她為什么揭傷疤,就在比利死前,我印象非常深刻。
比利忙手忙腳穿上褲子,站在護士面前,護士問他知不知道羞恥。比利告訴她自己不以為然,覺得很自豪。此刻比利和正常人一樣,他直視了自己的恐懼,所以他也不再結巴了。但是下一秒,護士卻以“告訴他媽媽”來威脅他。比利馬上意識到了問題嚴重,他開始慌亂不安,他一直乞求不要“告訴她媽媽”,護士依舊冷漠,我們都知道她不會告訴他媽媽,但比利不會,他一直在吶喊著NO....NO....NO....NO.... NO....NO.... 直到玻璃劃過自己的喉嚨,眼神依舊是恐懼。
麥克墨菲看到這一幕內心是愧疚,他認為是自己的錯,悲傷著,無法原諒的錯誤。對比麥克墨菲,護士卻表現的是“正常”,她依舊如往常,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仿佛死去的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生命。麥克墨菲看到護士的冷漠,充滿憤怒,他認為是她殺死了比利,他用雙手扼住對方的喉嚨,用盡全力的直到死去。
“至少我試過了”,這一幕是他打得一個賭,他打賭說自己能搬起一個笨重的飲水機,砸開鐵窗從這里逃走,但他和我預料的一樣,搬不動,失敗了。他們嘲笑他,于是他說出這句耐人尋味的話。“至少我試過了”
他們沒有試過,他們在這里一直沒有嘗試,我認為他們是被囚禁的,他們卻說自己是自愿的。他們接受命運,選擇做一個瘋子,住在用鐵絲包圍的高墻下。麥克墨菲卻不一樣,因為他本身就不屬于這里,他一直在打破規則,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一個教父,關于自由。
我把影片的人物進行分類,一種是正常人眼中瘋子中的"正常"和“瘋子”,一種是瘋子眼中的“正常”和“瘋子”。正常人是我們,瘋子是病人。
前一種我們認為的瘋子是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那種。“正常"是我們認為的瘋子,”瘋子“卻是加了一些獨立思考的一面,讓他們顯得瘋子中的非正常+神智清晰+不受制約的危險。
后一種應該是從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的瘋子。瘋子看到的正常包括正常人+自己。”瘋子“是第三類,也是獨立思考的人,他們不同于瘋子與正常人。他們是有自我的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他們思考著質疑著,他們為自己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尋找著一個又一個的答案。所以我認為”瘋子“才是真正的人類,可以升級的新人類。
影片到最后,麥克墨菲死了,在掐住護士的喉嚨那一刻起,他死了,他自己選擇的死,他不再理智,他沒有像以前巧妙的避開規則,而是直接殺死規則,以犧牲自己的方式。
他被做了前額葉摘除手術,變成了真正的瘋子,他變得在正常不過了,不論是我們眼中,還是瘋子眼中,他非常的普通。眼神癡呆,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再交流,不能行走。這時他應該死了,精神雖然未死,但載體已經無法工作,沒有了價值。不過值得慶幸的他還是飛越了瘋人院。
影片最后,酋長幫他逃離了瘋人院,和他一起。酋長這個人是一個壯漢,他身材魁梧,卻不愿講話,被所有人認為是聾啞人,為什么聾啞人也被送進瘋人院,這個我不清楚。但是他認同了麥克墨菲,和他坦誠相待,他告訴麥克墨菲,自己父親經常被人利用,而且還落到凄慘的死去,因為父親比自己還要強大。所以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也不再去說一句話。是麥克墨菲幫助了他,他不再靜止,他開始奔跑在籃球場上,僵硬的表情露出內心的笑~直到影評最后,酋長因為有了感情,他看到麥克墨菲的痛苦,決定要幫助他。
“我們一起逃走”。這是酋長最后一次對麥克墨菲說的話,我相信麥克墨菲一定聽見了。雖然這種逃跑卻是死亡。酋長用盡全力將枕頭壓住他,將他悶死,然后自己逃走。但是他卻用了麥克墨菲第一個方法,搬起飲水機,砸開鐵窗,消失在黑暗中。
觀后感飛越瘋人院篇4
當我打開電腦,一部《飛越老人院》的電影吸引了我的眼球,起初我認為又是像許多電影一樣玩穿越,但是穿越時間的隧道去看古代的老人院會是什么樣呢,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起了這部電影,可是當我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后,聯想到我自己的父母、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這部電影主要演的是一群年歲已高的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家人們送到了老人院,身體的每況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們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擔心和院長的管束他們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由生活的權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議,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體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參加《超級變變變》的節目,當他們設計的節目博得了大家的笑聲,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到節目現場去參加表演的信心。商量過后,他們的想法雖然遭到了家屬和院長的反對,老金和其余老人們仍舊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齊心協力買了一輛大巴,逃脫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轄,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歡呼,活出了他們想要的激情,脫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讓我想到了這群老人們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輕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們也應該比年輕時更熱愛生活。
這部電影里的老人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弱勢群體,可是他們雖然在生理上不如從前,心理上卻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熱愛自由和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煩惱,雖然被忙碌的孩子們冷落在老人院里,
可他們心系子女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們的矛盾。
電影里很多細節的刻畫都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來。讓我們這些在喧囂之間忽略家人的孩子們重新審視自己,主動去呵護和父母之間無比珍貴的感情。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老葛跟自己的孫子說的那個麻雀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眼睛有些模糊了。老金在參加《超級變變變》的舞臺上被采訪的時候說之所以參加節目是為了讓在日本的女兒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沒能在海邊看到日出的老金終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為他準備的節目,堅強有愛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邊日出,譜寫了不老的生命樂章。
其實老人們想要的很簡單,孩子們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逢年過節常回家團聚團聚,有時候只要我們一句溫暖的話,尊重他們的眼神,不嫌棄他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換位思考,想想自己的孩子再想想自己的父母,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味,這一切都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頭發斑白或遠離人世才后悔莫及。讓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也給我們敲響警鐘,重視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觀后感飛越瘋人院篇5
影片講述的是續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在非血緣關系的兒女家處境尷尬,而跟兒子的關系也始終沒有松動。無奈之下,老葛輾轉來到關山老人院,尋找當年同在一個單位的好友老周。老周熱情開朗,平日里組織這里的老人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后的價值,這群老伙伴們毅然決定排練節目去天津參加比賽。可是,衰老與疾病讓院長無法下定決心開綠燈,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對老周他們的表演下了禁止令。即便如此,老人們也從未放棄。他們決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尋找生命中純粹的快樂與意義。
《飛越老人院》用樸實的情感引起無數人的共鳴。面對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步進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養老問題也浮出水面。這是一部讓人不能不流淚的電影,導演用溫情風格揭示了我們再也不能回避的比死亡還要殘酷的人性問題。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學者研討首映影片《飛越老人院》,認為該片以當前社會老齡化問題為藝術焦點,傾訴了老人渴盼自由、渴盼理解的心靈之聲,具有強烈的現實精神和溫暖的人性情懷,為電影藝術的社會關懷和社會問題的藝術化表達提供了一個樣本。學者們從社會學角度對影片的思想內容進行了闡釋。指出關心老人的程度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當前我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但是社區的、家庭的養老服務因為很多現實困難不能盡如人意,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該片充滿真情的細節感人至深,很有針對性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喚起全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朋友和愛人,曾經作為自己一片天的父母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打著為了他們好的名義,送他們去老人院,認為有吃有喝有人照顧,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去過自己自由的人生。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為自己給予父母的已是最好,殊不知,你心中的好,于老人而言,不過是枷鎖,不過是牢籠,不過是你自己的心安理得。 這部電影,更多的可能像是為我們編制的一個夢,遼闊的草原,奔騰的駿馬,寧靜的大海和一群在殘酷現實下追夢的老人。我們都會老去,但是,不管是年少還是蒼老,我都希望在這樣的夢里馳騁,自有肆意的過完人生的歲月。可是在那之前,請先為了自己父母,去實現他們的夢!年少輕狂的我們躊躇滿志的說出自己的夢想渴望父母的支持的時候,請不要忘記,問問父母,可有未曾實現的夢。不需要昂貴的禮物,一個電話,一個擁抱,問一問父母未曾實現的夢想,帶父母去看場他們愛看的老電影,趁著殘余的春色,帶著父母去感受大自然,亦或者,放下不必要的約會,安心為父母做一頓晚餐。我們能做的,其實還有很多,趁著還有機會。
觀后感飛越瘋人院篇6
影片時長133分鐘,因為年代久遠,清晰度大約是150度近視的樣子,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我行我素的瘋子---麥克墨菲被送進瘋人院,一直想要逃離向往自由,經歷眾多之后,被醫院方切割了腦額葉,而另一位從頭至尾沉默裝傻的“酋長”最終殺死麥克墨菲并成功逃出瘋人院。分析來分析去,結果的不同和引發的思考源自于一個選擇:究竟是選擇大張旗鼓還是低頭走路。
和很多人一樣,在鳴人和佐助的偏好中,我喜歡前者,因為熱血活力,激情甚至是一根筋。很多熱血漫都喜歡塑造如此的主人翁,但是,大張旗鼓的說出自己要成為火影,然后事情朝希望的方向順利進行,或許那更應該稱之為幸運。《飛越》影片中酋長用枕頭悶死麥克墨菲時我的震撼,不亞于《肖申克》中安迪在雨中張開雙手那一幕。窒息感告訴你,很多時候并非悲觀也并非偏激,只是得認清事實,果實可口得先抱住樹干。并不是嚷嚷著要逃出精神病院就真的可以逃出去,并不是大叫著要統治地球萬物就會乖乖跪倒在你的腳下,并不是喊著“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的口號”野生動物就會停止滅絕,并不是喊著未來無限美好就可以等著一切飛進手心。故事,之所以好聽,是因為與現實的'骨感對比之下的美好。有時候,單憑一腔熱情,真的還遠遠不夠,得低頭看看路。
雖然都是一無是處,但換個角度想,好在還擁有家人朋友,還好沒有掉牙只能吃稀飯,手還能動腳還能跑,盲目站在教室的桌子上吼叫是張揚青春不是牛逼閃閃。如果真的自命不凡,就現在開始做點什么,踩著泥土規劃一下藍圖暢想眼前的未來,時而做個“酋長“,拿好手中的窩窩頭吃飽了再打架,想好一些什么看準時機下手,才能夠真真”逃離“想逃離的那個瘋人院。
希望中的結果,是在酋長要悶死麥克墨菲時,麥克跳起來:上帝!你在干什么?!我他媽要自己自己逃離,我才是主角好么!
觀后感飛越瘋人院篇7
兩小時前,決定要看《飛越瘋人院》,兩小時后,我的頭很痛,是“我”在非常強烈的想表達自己的觀后感。首先想說,這是一部好電影,真的。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對著這一群瘋子,從內心發問的。你們瘋了嗎?
在影片最后那個叫做比利的男孩自殺了,看到這一幕,我得到了答案。比利,他是一個說話結巴的young man,感覺他不是真正的瘋,他只是被恐懼吞噬了,他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醫院里的護士對他的死應該承擔直接責任,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總說的一句話“為了更好的治療。”再用麥克墨菲對她評價的一句話“她總是在撒謊。”他真的是在幫助病人治療嗎?在她的管理下,醫院非常的安靜一切都是我們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但是我不知道,她為什么揭傷疤,就在比利死前,我印象非常深刻。
比利忙手忙腳穿上褲子,站在護士面前,護士問他知不知道羞恥。比利告訴她自己不以為然,覺得很自豪。此刻比利和正常人一樣,他直視了自己的恐懼,所以他也不再結巴了。但是下一秒,護士卻以“告訴他媽媽”來威脅他。比利馬上意識到了問題嚴重,他開始慌亂不安,他一直乞求不要“告訴她媽媽”,護士依舊冷漠,我們都知道她不會告訴他媽媽,但比利不會,他一直在吶喊著NO……NO……NO……NO……NO……NO……直到玻璃劃過自己的喉嚨,眼神依舊是恐懼。
麥克墨菲看到這一幕內心是愧疚,他認為是自己的錯,悲傷著,無法原諒的錯誤。對比麥克墨菲,護士卻表現的是“正常”,她依舊如往常,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仿佛死去的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生命。麥克墨菲看到護士的冷漠,充滿憤怒,他認為是她殺死了比利,他用雙手扼住對方的喉嚨,用盡全力的直到死去。
“至少我試過了”,這一幕是他打得一個賭,他打賭說自己能搬起一個笨重的飲水機,砸開鐵窗從這里逃走,但他和我預料的一樣,搬不動,失敗了。他們嘲笑他,于是他說出這句耐人尋味的話。“至少我試過了”
他們沒有試過,他們在這里一直沒有嘗試,我認為他們是被囚禁的,他們卻說自己是自愿的。他們接受命運,選擇做一個瘋子,住在用鐵絲包圍的高墻下。麥克墨菲卻不一樣,因為他本身就不屬于這里,他一直在打破規則,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一個教父,關于自由。
我把影片的人物進行分類,一種是正常人眼中瘋子中的"正常"和“瘋子”,一種是瘋子眼中的“正常”和“瘋子”。正常人是我們,瘋子是病人。
前一種我們認為的.瘋子是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那種。“正常"是我們認為的瘋子,”瘋子“卻是加了一些獨立思考的一面,讓他們顯得瘋子中的非正常+神智清晰+不受制約的危險。
后一種應該是從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的瘋子。瘋子看到的正常包括正常人+自己。”瘋子“是第三類,也是獨立思考的人,他們不同于瘋子與正常人。他們是有自我的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他們思考著質疑著,他們為自己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尋找著一個又一個的答案。所以我認為”瘋子“才是真正的人類,可以升級的新人類。
影片到最后,麥克墨菲死了,在掐住護士的喉嚨那一刻起,他死了,他自己選擇的死,他不再理智,他沒有像以前巧妙的避開規則,而是直接殺死規則,以犧牲自己的方式。
他被做了前額葉摘除手術,變成了真正的瘋子,他變得在正常不過了,不論是我們眼中,還是瘋子眼中,他非常的普通。眼神癡呆,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再交流,不能行走。這時他應該死了,精神雖然未死,但載體已經無法工作,沒有了價值。不過值得慶幸的他還是飛越了瘋人院。
影片最后,酋長幫他逃離了瘋人院,和他一起。酋長這個人是一個壯漢,他身材魁梧,卻不愿講話,被所有人認為是聾啞人,為什么聾啞人也被送進瘋人院,這個我不清楚。但是他認同了麥克墨菲,和他坦誠相待,他告訴麥克墨菲,自己父親經常被人利用,而且還落到凄慘的死去,因為父親比自己還要強大。所以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也不再去說一句話。是麥克墨菲幫助了他,他不再靜止,他開始奔跑在籃球場上,僵硬的表情露出內心的笑~直到影評最后,酋長因為有了感情,他看到麥克墨菲的痛苦,決定要幫助他。
“我們一起逃走”。這是酋長最后一次對麥克墨菲說的話,我相信麥克墨菲一定聽見了。雖然這種逃跑卻是死亡。酋長用盡全力將枕頭壓住他,將他悶死,然后自己逃走。但是他卻用了麥克墨菲第一個方法,搬起飲水機,砸開鐵窗,消失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