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毛片生活片,国产真实系列在线,国产一级淫片免费视频,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匯得文網 > 教案 > 小學教案 >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 嘉欣 小學教案

其實,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參閱呀!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2023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經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

重點難點: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去“大清花”餃子館吃了一餐餃子,味道可真不錯!一共用了168元,收銀員找錢時還主動給了我一張發票,你能評價一下這種做法嗎?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了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什么是納稅?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了解了什么是納稅,為什么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查詢內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學知識?

(百分數、百分數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么?(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了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么不行?(根據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230×5%=11、5(萬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6、看來同學們沒吹牛,確實會算營業稅了,關于其它稅種的計算還有什么問題或難以理解的地方嗎?

可能說,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會算個人所得稅的請舉手!看來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靠自學還真有點難度,不急,我們一起解決它!哪些人要交個人所得稅?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出示:個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么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好吧,就透露這個秘密給你們,我上個月的工資收入是2100元,獎金是380元,該怎樣算我的個人所得稅?

板書:2100+380—2000=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借助網絡、運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了納稅中的數學問題,知道了運用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的方法來計算要交的稅!對于今天所學的.知識,大家還有沒有疑問?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納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2023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認識“成數”,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對“成數”問題有好奇心,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成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解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錢買了一條牛仔褲,因為那兒的牛仔褲正在打七折銷售,這條牛仔褲原價多少元?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聽農民們說:“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產二成”,“我家的桂皮曬干后只有五成”等嗎?他們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商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是“折扣”,而農業上與百分數有關的術語就是“成數”。滲透環保教育

三、探究體驗

(一)成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十分之幾,通稱“幾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寫成百分數就是10%。

1、讓學生嘗試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寫成百分數。

2、讓學生說說除了農業上使用成數,還有哪些行業是使用了成數的知識。

3、練習:將下列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二成=( )%;四成五=( )%;七成二=( )%。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題,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讓學生讀題,分析題意,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個量為單位“1”?

3、學生嘗試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巡堂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4、理解“節電二成五”就是比去年節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從而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萬千瓦時)

或者引導學生列出:

350—350×25%=262.5(萬千瓦時)

四、鞏固練習

1、三成=(  )%;五成六=(  )%;八成三=(  )%;

2、第9頁做一做

3、解決問題

(1)某鄉去年的水稻產量是1500噸,今年因為受到天氣災害的影響水稻產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產量是多少噸?

(2)鼎湖山20__年累計旅游人次是18萬人次,20__年累計旅游人次比20__年增加一成五,20__年累計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類)

(3)我校20__年的在校生人數有820人,比20__年在校生人數減少了二成,我校20__年的在校生人數是多少?

(4)某鞋廠20__年的年產量為30萬雙,20__年年產量比20__年增加了一成六,20__年年產量又比20__年增加一成,這個鞋廠20__年的年產量是多少萬雙?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2023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百分率,理解這些百分率的含義,并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會正確地求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依據分數與百分數應用題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自主建構知識,歸納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數學思考: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認識世界,逐步形成“數學的思維”習慣。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百分率的用處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來源于生活,體驗百分率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率的含義,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百分率的含義。

教學用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8分)

1、出示口算題,1分鐘,并校正題目。

2、小結學生所提問題,并指名口頭列式。

3、將問題中的“幾分之幾”改為“百分之幾”,引學生分析、解答。

4、小結:算法相同,但計算結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說明:我們把做對題目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叫做正確率;那么做錯的題目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叫做錯誤率。這些統稱為百分率。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6、口算比賽:(1分鐘)(見課件)

7、根據口算情況,提出數學問題。(做對的題目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目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8、嘗試解答修改后的問題。

9、比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0、舉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確目標,進入新課的學習:(1)知道達標率、發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義。(2)學習求百分率的方法,會解決求百分率的問題。

二、設問導讀(9分)

1、說明達標率的含義。

2、板書達標率的計算公式,并說明除法為什么寫成分數的形式?

3、組織學生以4人小組討論。

4、巡回指導書寫格式。閱讀例題,思考下面的問題

(1)什么叫做達標率?

(2)怎樣計算達標率?

(3)思考:公式中為什么要“×100%”呢?

(4)嘗試計算例1的達標率。

三、質疑探究(5分)

1、在展示臺上展示學生寫出的百分率計算公式。

2、要求學生認真計算,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①生活中還有哪些百分率?它們的含義是什么?怎樣求這些百分率?

②求例1(2)中的發芽率。

四、鞏固練習(14分)

1、指名口答,組織集體評議,再次引學生鞏固百分率的含義。

2、對每一道題都要讓學生分析、理解透徹,并找出錯誤原因。

3、出示問題,指導學生書寫格式,并強調

4、解決問題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對應的量。

5、引學生比較、發現:這些百分率和100%比較,大小怎樣?哪些百分率可能超過100%?

6、引學生觀察、發現: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強鞏固

1、說說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顆星)

(1)學校栽了200棵樹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學的近視率達14%。

(3)海水的出鹽率是20%。

2、判斷。(2顆星)

(1)學校上學期種的105棵樹苗現在全部成活,這批樹苗的成活率為105%。()

(2)六年級共有54名學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級學生的出勤率為54%。()

(3)把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為85%,那么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3、解決問題(3顆星)

(1)我班有27名同學,上學期期末測試中,有24人優秀,那么我們班成績的優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學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組互查,每人練習一道題,口頭列式。1、王大爺在荒山上植樹,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這批樹的成活率約是多少?

(4)王師傅加工的300個零件中有298個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023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一、導入

1、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__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__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

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

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F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三、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3、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

練習一第1、2、5、7、8題。

2023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比例尺;能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笑笑家新買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圖,現在讓我們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圖。

2.觀察圖,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獨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匯報。

得出: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1:100的含義是圖上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圖中笑笑臥室的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笑笑臥室實際的長是( )米,寬是( )米,面積是( )平方米。直接提出“笑笑臥室實際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完成。

(2)匯報交流。

強調:必須先求出實際的長和寬,然后再算出實際的面積。

5.笑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6.在父母臥室南墻正中有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標出來。

(1)理解題意。

(2)獨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據比例尺和實際距離先求出平面距離,然后再在圖中標出。

(3)進行計算。

7.笑笑在本子上畫自己臥室的平面圖,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臥室的長。

(1)圖上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厘米?

(2)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活動二、試一試

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媽媽要到上海去旅游。算一算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 )千米。

(1)理解題意,獨立思考。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進行計算。

活動三、練一練

1.完成32頁第2題。

(1)獨立完成。

(2)匯報交流。

(3)提出問題。

2.一張地圖上,用3厘米表示實際距離600米,求這張地圖的比例尺。

(1)獨立計算。

(2)匯報,全班交流。

(3)說說自己的想法。

活動四、實踐活動

1.找一張中國地圖,量一量,算一算。

(1)量出北京和臺北之間的距離是( )厘米,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 )千米。

(2)量出烏魯木齊和上海之間的距離是( )厘米,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2.找一張中國地圖,用▲表出你家鄉的大致位置。

(1)估一估在地圖上你的家鄉與北京的距離大約是( )厘米,實際距離大約是( )千米。

(2)放暑假時,你打算從( )到( )去旅游,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 )千米。

3.量一量你的臥室的長和寬,以及一些家具的長和寬,然后以1:100的比例尺畫出你臥室的平面圖。

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在家里完成。

課后小結:說說你今天的收獲和問題。

2023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能在方格紙上按要求將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能在方格紙上準確建立一個點和一個數對得對應。理解圖形按相同的比擴大或縮小的實際意義。

2、過程和方法: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動,體會圖形按相同的比擴大或縮小的實際意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研究圖形的放縮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圖形的相似。感受學習比例尺的必要性。 欣賞圖形的美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出示照片:集體照

師:謝老師想把咱們班的集體照放進想框里,怎樣把它放進去呢?(復制粘貼)

師:看著這張照片,有什么感覺?

師: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縮小和放大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投影出示課題:圖形的放縮)!

二、笑臉圖大變身

1、初步感受圖形的放縮

師:(出示1張賀卡圖片)這是一張賀卡,(邊說,邊操作,得到的三張賀卡)與原來的賀卡相比,怎么樣?

生:一樣(不一樣)。

師:看完之后,你想說點兒什么?你認為哪一張跟原圖像?為什么?(記住和原圖比:都是長方形的,是長變了還是寬變了?)

學生小組討論,發言。

2、深入探究圖形的放縮

師:為什么同樣的賀卡,在進行了變化之后,有的與原圖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這其中的奧秘。(教師出示將方格圖照賀卡圖片。)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并結合相關數據思考并分析:誰畫得像?為什么?

請代表把你們剛才交流的想法與大家分享。

代表發言,集體指正。

師:看來只有長和寬都按照相同的比來畫,才能畫得和原圖相像。

(說明: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適當的板書寫出比。)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三幅圖研究所畫圖的長和寬與原圖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讓學生體會只有按照相同的比來畫,畫的圖才像。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實際意義。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領悟圖形放縮的規律和奧秘。

三、畫一畫

師:有了圖形放縮的經驗,接下來我們要畫一畫。拿出自己的作業紙,自由設計圖案,并將圖形進行一次放大或縮小,畫完后,在四人小組里面把你自己畫的情況、畫的方法向組內同學介紹一下,同時告訴大家你所畫的這個圖長和寬與原圖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開始吧。(作業紙上分別有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動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集體展示、反饋。

【設計意圖】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畫圖過程,培養了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學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對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四、生活中的應用

師:今天我們大家一起研究了圖形的放縮,請同學們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會應用到圖形放縮的知識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體放大或縮小的現象是經常遇到的,學習并運用這些數學知識可以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貓

師:看來同學們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數學,現在,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戲中去體會圖形的放縮。(出示探究活動)

師:這是一只名叫樂樂的小貓。根據我們學過的數對的知識,你能將表示小貓樂樂輪廓的點的數對正確的填寫出來么?(可嘗試標出相應的坐標圖,便于找出具體的位置)

教師指名補充表示小貓樂樂輪廓的點的數對。

師:小貓家族中還有三只小貓:天天、晶晶和歡歡,(表格中呈現名稱)請你根據具體的要求講表示它們輪廓的點填寫在表格中,并觀察數對的規律,猜一猜:哪只小貓像樂樂?之后通過在方格紙上描點、連線來驗證自己的猜測。

學生活動、探索。

匯報展示(說一說你的猜測、依據以及驗證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結合具體的活動和實例,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神奇的小貓”的探究活動,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小貓圖,以及討論哪只小貓長得更像樂樂,使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廣泛應用。

六、小結

今天我們在活動和游戲中體驗了圖形的放縮,下課后就請同學們到生活中繼續去體驗生活中的放大與縮小。

2023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 通過畫圖的方法,探索長方形長和寬的變化關系,進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 經歷探索活動,了解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征。

教學重點:

探究長方形面積不變時,長與寬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表示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正比例的圖像呢?

2、你還記得表示積一定,兩個乘數之間的關系圖嗎?把積是12的方格圈起來,可以連成什么線?

3、說一說。

(1) 兩個乘數的變化情況。

(2) 兩個乘數成什么關系?

(3) 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積為24平方厘米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他們的變化關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說一說長與寬的變化情況。(小組交流)

2、這里哪個量一定?

3、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的長與寬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板書:長×寬=長方形面積(一定)

4、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8個長方形。(每格代表 1 cm2)

過程要求

(1) 出示方格紙,并標明X、Y軸上的數字。

(2) 教師邊講解,邊畫長方形。

(3) 學生接著畫。(直接在課本上完成)

5、連接圖中的點A,B,C,D……

(1) 猜一猜:圖中的點A,B,C,D……在一條直線上嗎?

(2) 師生一起連線,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課堂小結

說一說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和反比例關系的關系式和圖像的區別。

四、鞏固練習

面包的總個數不變,每袋裝的個數與袋數如下表。

每袋個數 2 3 4 6 8 12 24

袋 數 12 8 6 4 3 2 1

(1)每袋個數與袋數有什么關系?說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數據制成圖表。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