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奉獻作文議論文
在寫作過程中,要時刻緊扣題目,圍繞主題展開論述和表達,確保文章的方向和范圍準確無誤。優秀的關于奉獻作文議論文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關于奉獻作文議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奉獻作文議論文篇1
半杯水的價值
一位信佛的老人曾說過,人好比一只空杯子,里面的水滿了,你得施一半給人家,待杯子又滿了,再施一半給人家。只有不斷進,不斷出,你這個杯子才會有價值,你這里的水才會是活水。如果只進不出,你那只杯子也就再也裝不下了。當你得到一杯水時,你別忘記,其中一半是奉獻。假如你不愿奉獻,你就再也得不到了。
變出美味的湯石
有一個裝扮像魔術師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向迎面而來的婦人說“我有一塊湯石,如果將它放入燒開的水中,會立刻變出美味的湯來,我現在就煮給大家喝。”
這時,有人找來一口大鍋,有人提來一桶水,并且架上爐子和木材,就在廣場煮了起來。這個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湯石放入燒開的水中,然后用湯匙嘗了一口,很興奮的說“太美了!如果再加一點洋蔥就更好了。”立刻有人回家拿了一堆洋蔥。陌生人又嘗了幾次,每次都說有某些東西就更好。當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里享用時,他們發現這是天下最美味最好喝的湯。
其實,那只不過是陌生人在路邊隨意撿起的石子。但在每一個人都拿出一點材料后,就變成美味的湯石了。由此可見,只要每一個人都能奉獻一點點,便是積少成多。
改變一生的一束鮮花
喬治是華盛頓一家保險公司的營銷員,為女友買花時認識了花店老板——本,但也只是認識而已。
后來喬治因為客戶理賠一筆保險費,被莫名其妙地控以詐騙罪投入監獄。他要做十年的牢。聞此消息,女友離他而去。
喬治痛苦不堪。只在獄中過了一個月,喬治便感到自己快要瘋了。就在他郁悶難耐時,有人前來看他。原來是花店老板——本。他給喬治帶來一束鮮花。雖然只是一束鮮花,喬治卻從中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溫暖。他按下心來,在監獄閱讀大量書籍,刻苦鉆研電子學。
六年后,喬治獲釋了。不久自己開了一家軟件公司。兩年后,他身價過億。成了富豪的喬治去看望本,卻得知本兩年前破了產,一家人貧困潦倒,舉家遷到鄉下。喬治說,是你的鮮花使我留戀認識的愛與溫暖給予我戰勝厄運的勇氣。我想以你的名義捐一筆錢給慈善機構,讓天下所有不幸的人都感到你博大的愛。此后不久,喬治果然捐款成立了“華盛頓.本陌生人愛心基金會”
有誰想到,一束鮮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只要你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別人也一樣會幫助你,并且記住你。
正如《愛的奉獻》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你可以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因為你也會有被別人幫助的一天。你幫助過的那些人,他們會記住你并感謝你。正如本一樣,他只是送了一束鮮花,而這束鮮花對他來說可能是微不足道。但對于喬治來說是希望。亦如那個村莊上的人,他們在陌生人的指揮下,一起完成了最美味最好喝的湯。又如那位老人所言,人生就是空杯子,會有滿的時候,如果不奉獻出去,那么杯子只會是滿的不會變動;若是奉獻了,杯子里的水便是活的了。
奉獻自己,自身便能升華;奉獻自己,社會才會美好,世界才會充滿愛!
關于奉獻作文議論文篇2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點綴春天;如果你是一只蠟燭,就放出所有的光明;如果你是一只春蠶,就吐出最后的一根蠶絲。人人都就應這樣,世界因奉獻而美麗。
如果說奉獻是花園,那么你就是蕓蕓眾生中最美麗的一朵。特蕾莎修女,甘愿與貧苦為伍,為貧困送上溫暖。用一雙皺紋堆疊、布滿黑斑、粗糙難看的手去撫摸乞丐,將乞丐緊緊地抱著,拉住麻風病人傷殘的肢傷,用手消除貧苦、屈辱、歧視和苦楚,被評為“最美的手”。為什么這樣呢?正是因為她樂于奉獻,她要向世人證明關愛老弱病殘,從我做起,生活因奉獻而精彩。
如果說奉獻是一幅畫,那么你就是畫中最美麗的風景。克爾斯托韋亞努,一個心臟科醫生,在醫院里實施“零紅包”,令醫院里的的人員沒有油水可撈,紛紛跳槽,醫院門庭冷落。于是他用自我的錢,去接一個貧困出生且患有心臟病的克特林回來治療,之后又接了一個出生8個月,體重只有2kg的富得烈回來治療,富得烈隨時都有可能夭折,腸都不行。他的善舉驚動了整個美國乃至歐洲,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捐錢、捐物,,還有世界著名的心臟外科醫生放下高薪,走入瑪麗醫院當醫生。如果他不樂于奉獻,那么他早已成為絕望的代名詞。
如果奉獻是一首歌,那么你是最動聽的歌詞。阿里巴巴(中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吳菊萍,奮不顧身勇救墜樓小女孩,徒手接住了突然從10樓墜落的2歲女孩妞妞,給孩子以生的期望,自我的左手臂卻被粉碎性骨折,吳菊萍見義勇為的先進事跡被授予“最美媽媽”的稱號。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因為奉獻才實現了人的價值,才讓生命奏出精彩的樂章。
大愛無邊,感天動地。世界因奉獻而美麗,讓我們齊齊參與奉獻,讓奉獻之心撒滿人間。
生活因奉獻而精彩,世界因奉獻而美麗!
關于奉獻作文議論文篇3
說到奉獻,人們往往會想到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人物。但我們身邊,也會常有一些默默無聞的“英雄”。
高空電纜,是一個令人感到可怕的詞,而那些笨重的電纜卻需要人爬上百米高空去安裝。一工作就是幾十個小時,工人們自己帶水、飯,冬天上邊兒太冷,又有點缺氧。夏天,太陽太大,鋼條都被曬得滾燙。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們為了人們的生活需要堅持工作著,令人生畏。
前幾個月,網上有人發了一條視頻。一個高空電纜工人正將叉開腿,用腳勾著,坐在電纜上吃飯,拿出飯盒看著可口的飯菜,工作的疲憊一洗而空,他的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突然,一陣大風,把電纜吹的左右搖晃。工人將電纜緊緊夾住,但還是一個傾斜,趴在那電纜上,飯盒從空中落下,他呆呆的望著摔落的飯盒,眼里沒了光彩,臉上只剩下數不盡的辛酸。但有什么辦法呢?還得繼續工作,再無奈也只能吞下肚里。
電,是如今生活中最后要的一部分。停一會電,小區里就開始“鬼叫”了,所以說,沒有了電,我們的生活必定會亂成一鍋粥,一座座高架、一根根電纜、一個個工人,翻過一座座高山;跨過一條條江河;踏遍一個個城鎮,搭建出電的傳輸之路,將電和一份份濃厚的奉獻,傳輸到了每一戶人家,每一個工廠,每一根路燈,點亮黑夜。
一個個身影在空中勞作,遠遠看去那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黑點兒,但在人們的心中,他們的力量支撐著一片夜幕下的繁華,一顆黑暗中的太陽!
生命,重要嗎?高空作業是一項風險極高的工作,他們是一群奉獻者,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明月下最美好的東西——電。
空中的勇士,他們的汗水在閃耀、在綻放,奉獻著自己的勇氣。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又想起了那一個個在高空的身影,是他們帶給了黑夜帶來一片光明,帶來了美好。
關于奉獻作文議論文篇4
給,永遠比拿愉快。
——高爾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人們并非為了獲取而給予,因為奉獻的本身便是快樂的。“奉獻”一詞,在我們的生活中層出不窮,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奉獻自己,照亮他人。
如果說奉獻是花園,那么你就是蕓蕓眾生中最美麗的一朵。特蕾莎修女,甘愿與貧苦為伍,為貧困送上溫暖。用一雙皺紋堆疊、布滿黑斑、粗糙難看的手去撫摸乞丐,將乞丐緊緊地抱著,拉住麻風病人傷殘的肢傷,用她的雙手消除貧苦、屈辱、歧視和苦楚,被評為“最美的手”。為什么這樣呢?正是因為她樂于奉獻,她要向世人證明關愛老弱病殘,從我做起,生活因奉獻而精彩。
如果奉獻是一首歌,那么你是最動聽的歌詞。“最美媽媽”吳菊萍奮不顧身勇救墜樓小女孩,徒手接住了突然從10樓墜落的小女孩,給孩子以生的機會,自己的手臂卻變成了粉碎性骨折,被授予“最美媽媽”的稱號。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因為奉獻才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才讓生命奏出精彩的樂章。
如果說奉獻是一幅畫,那么你就是畫中最美麗的風景。克爾斯托韋亞努醫生在醫院里實施“零-”,使醫院里的人員紛紛跳槽,門庭冷落。于是他用自己的錢,去接一個個貧困并且患有心臟病的病人回來治療。他的善舉驚動了整個美國乃至歐美,人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捐錢、捐物,還有些舉世聞名的醫生放棄高薪,走入這家醫院去當醫生。如果他不樂于奉獻,那么他早已成為絕望的代名詞。
世界因奉獻而美麗,讓我們齊齊參與奉獻,投身奉獻,讓奉獻之心撒滿人間,生活因奉獻而精彩,人生因奉獻而婀娜,世界也因奉獻而美麗!
大愛無邊,感天動地;奉獻自己,照亮他人。
關于奉獻作文議論文篇5
前幾天媽媽在家中打掃衛生時,找了好久的掃帚,它明明就擺在廚房的角落,上邊還沾滿了灰塵。可媽媽似乎就看不見它。可見在家中它是沒有一點存在感的。每次都是當家里臟得透頂時,才出來露一次臉,與垃圾打次交道,最后再臟兮兮的回自己的角落。
說也奇怪,每次就算它再骯臟,只要抖一抖,又能變得干凈如初。它從不會有半點怨言,哪怕你故意將它折斷、弄散,它依舊可以為清潔事業出一份力。
人們對它從不在意,因為它只是一個掃地工具。需要它時,拿來為己所用,不需要它時,又隨手一扔,棄之于任何一個角落,甚至將它丟進垃圾桶,任人們“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人們使用掃帚清潔房子,但從沒有想過清潔掃帚。它卻絲毫不在意,依舊繼續著自己的工作。它用自己的“忘我工作”和奮不顧身,換來了環境的清潔和世界的靚麗。
掃帚潔凈了一個家庭,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它的那份熱愛與奉獻是任何“有聲”事物都不可比的。
突然我想起爸爸——一位消防工作者。我沒有奔赴過火災現場的經歷,或許體會不到那種救火成功的喜悅與驚喜。但是我總覺得他就像一把掃帚,我可以體會到這種工作的困苦與艱辛。每次當熊熊大火燃燒時,奔赴火場的消防員們要么是幫助一批一批的人逃離火海,要么是自己永遠留在了那兒。
每次有火災發生時,他們總是第一個沖上前去,就像每一次有灰塵時,掃帚總是第一個站出來一樣。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從不引人注目,卻在做著社會上最頂級的工作——拯救生命。就像掃帚總是最不起眼,但是卻讓世界潔凈、光明。
因為他們都持有一份信念,一份對世界的熱愛,一份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如果人們都有這樣一份精神,都持有一份對于世界的奉獻精神,那世界便會少一些索取,多一些給予;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寬容;少一些為己,多一些為人。作為青少年,我們不應該做到這一點,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