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
主持稿的結束語要簡短有力,概括整個活動或節目的內容,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寫好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1
男:尊敬的老師
女:親愛的同學
合:您們好
男:沿著冬離開的腳步,春天款款向我們走來,帶來希望,帶來溫暖,帶來繁華似錦,帶來鶯歌繚繞。
女:而在這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春日里,我們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女:說起清明節,大家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
男:但是對于清明節的文化,大家又都了解了多少呢?下面就讓陳來解說一下清明節的由來。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介子推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女:聽了陳__同學的介紹,我們對清明的由來了解得更多了。
男:我來問問你
女: 好啊,盡管問。
男:你知道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嗎?
女:我知道,清明節有許多人要出去掃墓的。
男: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還有什么呢?現在讓廉欣雨同學來概括一下
暉:到了清明節,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就是祭祖掃墓了。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女: 我在幫她補充一下,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在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男:謝謝廉同學及王同學為我們做的介紹,現在,我們又多了解了一些關于清明節的知識了。
女:我也有一個問題想問你。最近你都吃些什么呀?
男:這還用問嗎,當然是青團子了。
女:那你知道我們清明節為什么要吃青團子嗎?
男:因為這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停頓,似乎想不出),我……我們的鄰居都在吃呢。
女:我知道這是傳統習俗,但你知不知道這為什么是傳統習俗?
男:這……我也不知道。
女:就由我來給大家細細介紹。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清在村里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男:說了這么多,想必大家應該了解了很多清明節的文化,下面我們就要考考大家。
合:我們一起進入知識競答環節。
男:請問清明節古時又稱什么節?(三月節)
女:請問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始于什么朝代?(周朝)
男:請問清明節在現代來說又稱什么節?(踏青節)
女:請問公歷每年的幾月幾日之幾月幾日是清明節?(4月4日至4月6日)
男:請問清明節是幾幾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__年)
女:清明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20__年)
男:古時候,人們把春游叫做什么(踏青)
女:好了,今天我們的知識競答環節也到此結束了。
合:讓我們一起從歌聲《清明雨上》中結束本次班隊主題會。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2
尊敬的老師 女:
親愛的同學 合:
您們好 男:
沿著冬離開的腳步,春天款款向我們走來,帶來希望,帶來溫暖,帶來繁華似錦,帶來鶯歌繚繞。 女:
而在這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春日里,我們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女:
說起清明節,大家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 男:
但是對于清明節的文化,大家又都了解了多少呢?下面就讓陳_來解說一下清明節的由來。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介子推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女:
聽了陳_同學的介紹,我們對清明的由來了解得更多了。
男:
我來問問你 女:好啊,盡管問。
男:
你知道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嗎?
女:
我知道,清明節有許多人要出去掃墓的。
男: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還有什么呢?現在讓廉欣雨同學來概括一下 暉:
到了清明節,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就是祭祖掃墓了。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唐代杜牧的名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女:
我在幫她補充一下,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在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男:
謝謝廉同學及王同學為我們做的介紹,現在,我們又多了解了一些關于清明節的知識了。
女:
我也有一個問題想問你。最近你都吃些什么呀? 男: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青團子了。 女:
那你知道我們清明節為什么要吃青團子嗎? 男:
因為這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停頓,似乎想不出),我我們的鄰居都在吃呢。 女:
我知道這是傳統習俗,但你知不知道這為什么是傳統習俗? 男:
這我也不知道。 女:
就由我來給大家細細介紹。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清在村里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男:
說了這么多,想必大家應該了解了很多清明節的文化,下面我們就要考考大家。 合:
我們一起進入知識競答環節。 男:
請問清明節古時又稱什么節?(三月節) 女:
請問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始于什么朝代?(周朝) 男:
請問清明節在現代來說又稱什么節?(踏青節) 女:
請問公歷每年的幾月幾日之幾月幾日是清明節?(4月4日至4月6日) 男:
請問清明節是幾幾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X年) 女:
清明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201X年) 男:
古時候,人們把春游叫做什么(踏青) 女:
好了,今天我們的知識競答環節也到此結束了。 合:
讓我們一起從歌聲《清明雨上》中結束本次班隊主題會。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3
各位長輩,各位宗親:大家上午好!
素裝,長河靜默。在舉國上下全體炎皇子孫清明祭祀先祖的日子里,我們包氏宗親代表,今天聚集在福一公墓園,集體祭祀我們共同的祖先,表達全體包氏裔孫對祖先的孝思之情,緬懷先祖的偉功大德。現在,我宣布:包氏裔孫清明祭祀先祖儀式開始,鳴號三聲!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全體包氏裔孫為報答祖先的養育之恩,遴選老中青六位宗親代表為福一公掃墓。大家鼓掌歡迎!
我國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歸鄉掃墓,“盡思時之敬”。新世紀以來20__年開始,規定清明節為法定節日。今年是第三個法定清明節,是我們包氏家族首次集體墓祭祖先。擊鼓奏樂,禮祭先祖!
宋朝時期,包拯曾孫忠五公惜別父母雙親,遠離家鄉合肥,赴涇川任教授,在江南發展繁衍,四支奕葉云仍,公德昌也。其次子包康時任參軍副帥。他從硝煙彌漫的戰場,來到魚米之鄉的長河之濱、斗下——觀前居住,繁衍包拯正脈,成為包氏始祖,仙游后被敬葬涇縣花墳頭。康二公生養閏、開、關三子,經泰公、環公,歷四代,至福一公(又名應龍公)。福一公恢拓基業,富冠鄉邑。包氏西分和東分宗親,均為福一公后裔。今天我們齊集在這里祭祀先祖,深切感懷各位列祖列宗的大恩大德。敬奉供品,祭祀先祖!
古代中國,尤其儒家文化是禮樂并重的。禮主敬,樂主和。掃墓祭祖是禮,主敬主哀;踏青郊游是樂,主和主樂。禮與樂,哀與樂,原本是相生共存的。哀也罷,樂也罷;敬也罷,和也罷,都發自內心,緣于情,都可以歸結為一個“誠”字。擊鼓奏樂,虔誠祭祀!
清明到,兒盡孝。清明墓祭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盡哀的實際行動。讓祖墳
紙幡飄飄,以表達和寄托全體包氏宗親對祖先的孝思親情。敬插標旗,寄托孝思!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所謂“慎終”,便是“葬之以禮”;所謂“追遠”,則是“祭之以禮”。儒家圣人認為,喪禮和祭禮,有助于民風淳厚。清明祭祀具有“報本、追遠、崇德”的意義。敬獻花籃,感恩祖德!
鳴號三聲!
祭者,教之本也。百善孝為先。清明祭祀是緬懷先祖功德、弘揚宗族良好家風的極好機會,是維持倫理教化、培植孝道的重要手段。首先,請“包氏裔孫清明祭祀先祖活動組委會”副主任、副主祭官、“池州包氏文化研究會”主任玉采宗親宣讀祭文!(鼓掌歡迎)
請“包氏裔孫清明祭祀先祖活動組委會”榮譽主任、榮譽主祭官、池州包氏文化研究會榮譽主任、包氏續修宗譜復建宗祠重大奉獻宗親根良老先生講話!(鼓掌歡迎)
請“包氏裔孫清明祭祀先祖活動組委會”主任、主祭官、池州包氏文化研究顧問委員會主任、貴池區包拯精神傳承研究會主任熙枝宗親講話!(鼓掌歡迎)
鳴號三聲!
凈手敬香!
燃燒紙錢!
燃放鞭炮!
三躬禮拜!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火光映紅了我們的臉堂,紙灰在天空飛揚,燒紙燃鞭的氣味在墓園彌漫,情感的波濤在胸中激蕩。在這“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日子里,是哀是樂,是悲是喜,大家感受不竟相同。我們走出城市,走出村莊,走進田野,走進墓園,祭祀先祖和亡人,寄托哀思,表達親情。當先人在世時,我們如有對不起的地方,此時心靈是否有破碎之感?!讓感情盡情地釋放吧!釋放痛苦,釋放思念。后悔也有益!
清明祭祀的基調,是偏于哀的。哀能動人。緬懷失去和感嘆凋零,只是因為太愛這生命與美好。我們今天舉行清明墓祭,不是在緬懷和感嘆之中沉淪,而是要在此中警醒,更加善待我們的人生。厚死重生,是吾國先民的優良傳統。厚死原是為了重生,這是清明的精神之所在!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生,教之以禮,事之以禮。
長河枕__期盼我輩重著色,福公臥月形福祉吾族再騰飛。
全體包氏宗親,短暫的清明祭祀先祖的儀式雖然結束了,清明的精神應發揚光大。一年二十四節氣,唯清明被國家定為法定節日,這其中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在緬懷先祖、祭奠亡人的時候,要不忘生者,把孝心和關愛更多地投注到健在的老人身上,才是我們最真誠、最感恩的做法。將來,當我們面對墓碑時,才會沒有遺憾和內疚,才能心安理得!
讓我們進一步弘揚孝道,關愛老人,敦宗睦族,為建設文明、和諧、美麗、富裕的新家園而共同努力吧!
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感謝祠堂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與協助,感謝為本次活動做出貢獻的各位宗親!特別感謝包氏姑爺、祠堂村委會主任嚴立平先生為活動所做的大量工作!
現在,我宣布:包氏裔孫清明祭祀先祖活動勝利結束!
祝各位長輩,各位宗親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子孫興旺,財運亨通!
祝大家一路順風!再見!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4
一、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去掃墓,讓幼兒理解掃墓的意義
2、培養幼兒了解我國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2、教育幼兒愛國愛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二、活動準備
1、白紙
2、線
3、彩筆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知道4月_日是什么節日。
教師介紹:20__年4月_日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同時還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回去掃墓,緬懷先烈,祭奠祖先。
2、引導幼兒知道為何人們會在清明節這一天去掃墓。
教師介紹:清明節天氣變暖,大地回春、萬物復蘇,在這草長鶯飛的時節里是非常那個適合出門踏青郊游的。因此這一天也很適合去陵園墓地掃墓,也很適合組織開展清明節掃墓活動以及緬懷革命先烈等活動。
3、教師組織幼兒集體手工制作清明節花圈。
(1)教師扎一個小型的竹圈,然后寫上挽聯
(2)幼兒用白色的紙做小花,然后將這些白色的花粘貼在老師制作好的竹圈上面,然后再貼上挽聯。
4、教師組織幼兒去掃墓。
(1)在掃墓之前,教師先給幼兒講解注意事項
(2)掃墓的過程中要嚴肅不要講話不要打鬧,要表示自己對先烈的尊重
(3)教師選出兩名力氣大、體力好的幼兒抬著小花圈,其余的幼兒排著隊出發。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5
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本周日是我們全球華人的一個重要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鄰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 不少海外華僑、華裔,也都有回鄉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緬懷先烈的崇高品質,值此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麻屯鎮中心小學全體師生在這里隆重集會,舉行“緬懷英雄事跡,繼承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報告會,來緬懷革命先烈,寄托我們的哀思,激揚我們的斗志,暢想我們的未來。
我們歡迎給我們做這次報告的孟津縣關工委的領導。
下面,我宣布麻屯鎮中心小學清明節愛國主義教育報告會現在開始。
第一項:請孟津縣關工委的領導為我們做報告。
我宣布,麻屯鎮中心小學“緬懷英雄事跡,繼承革命傳統”演講、故事大賽到此結束。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6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下午好!
源遠流長的太子河,流淌出多少動人的故事;蒼茫青翠的平頂山記載著本溪市歷史的變遷。翻開本溪近現代史這幅長的畫卷,回望五十多年前的那段歷史,仿佛把我們帶到那炮火硝煙的年代。不應忘記,無數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屠刀,前仆后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不能忘記,共產黨人在槍林彈雨中三進山城的英勇戰斗!怎能忘記,鄧鐵梅、宋鐵巖、李明等革命義士用滿腔熱血譜寫的英雄贊歌!他們不愧為祖國的脊梁,人民的驕傲!他們的精神千秋不衰,萬古不朽!
今天,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我校初一全體師生徒步到本溪市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寄托哀思。
現在,我宣布祭掃烈士陵園儀式開始。
第一項:升國旗、奏國歌、全體師生行注目禮!
第二項:向烈士敬獻花藍,默哀。
朵朵白花寄托著我們的哀思,英烈們,請安心長眠,我們會接過革命的火炬,奮勇直前。
第三項: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
1、初一新團員出列,面向烈士雕像站成一排;
2、團員為新團員發放團員證,配戴團徽;
3、入團宣誓:請同學們面向團旗,舉起右拳,跟我宣誓。
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遵守團的章程,執行團的決議,
履行團員義務,嚴守團的紀律,
勤奮學習,積極工作,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領誓人:
宣誓人:
時間:20__年_月_日
4、團員歸隊。
第四項:青年教師講話
第五項:團員學生講話
總結:
同學們,今天新團員在英雄的雕像前,烈士們長眠的地方宣讀了自己的誓言,我希望他們能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實踐誓言,作一名合格的團員。我也希望更多的同學積極進取早日加入團組織。我更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記住這一天、這一刻,不忘先烈,繼承和發揚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為民族的繁榮奮斗!為祖國的富強奮斗!
現在,我宣布祭掃烈士陵園儀式結束!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7
男:春風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女1:無限哀思無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
男:又是一個清明節,我們站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
女2:又是一個清明節,天空為今天垂淚,松濤為今天嗚咽。
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
女2: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 男: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以先進的科學和燦爛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巔。
女1:而近百年黑暗與屈辱的歷史又將她推向深淵。
男:為了改變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與奮斗中含恨而去。 女2: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烈士們的鮮血才點亮了中國的天。 男:讓我們懷著感恩之心,崇敬之情歌頌我們的革命烈士,請聽詩朗誦——《英雄贊歌》
男:是啊,英雄的贊歌多么嘹亮,多么激昂,今天,我們在這里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女1:以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現實來告慰英魂。看,南泥灣的精神無處不在,南泥灣的建設正如火如荼,請欣賞舞蹈——《南泥灣》
男:前輩流血犧牲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擁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氣嗎?
女1:不,他們希望的是:受過深重災難的祖國在我們的手中變得更加強盛、美麗。
男:先輩們,你們祈盼的幼鳥翼已日漸豐滿,
女2:我們將把重擔挑上逐漸成熟的肩,
男: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建設,
女1:21世紀在向我們召喚,
合:我們將用勤勞和智慧去開創明天,
男: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去摘取科學王冠上的明珠。
女2:我們要加強自己的公民意識,努力成為老一輩革命家所期望的“四有”新人。
男:讓我們記住這莊嚴的時刻,
女1:讓我們記住這鄭重的承諾,
合:我們要讓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旗幟永遠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8
姚宛瑜:尊敬的老師!
劉至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下午好!育才雙語小學六(2)班“走近清明 感受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姚宛瑜:清明節即將來臨,這讓我想起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劉至遙:別光顧著吟詩,你知道清明節是怎樣的一個節日嗎? 姚宛瑜:我知道,清明節是紀念家中逝去親人的日子。 劉至遙:那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姚宛瑜:嗯——這個還真不知道!
劉至遙:幸虧我早有準備,請豎起耳朵仔細聽!
路人A: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路人B:清明最早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路人A: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路人B: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
姚宛瑜:寒食?是個什么節日?怎么能和清明攪在一起呢? 劉至遙:別急呀,關于寒食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姚宛瑜:什么故事?快說來聽聽——
劉至遙: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lí jī)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介子推不愿見他,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始終找不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為了活命會自己走出來的。于是晉文公下令舉火燒山,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始終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非常難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姚宛瑜:噢——原來寒食是專門為了紀念介子推啊!真感人! 劉至遙:是啊,那你知道古人在清明節時都做些什么嗎?
姚宛瑜:這個我知道,每逢寒食,人們從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每到清明,人們就和家人一起去逝去親人的墓前培土、打掃、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樹、獻花圈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掃墓。還有的人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或者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表示懷念。他們除了祭祖、掃墓外,還踏青、蕩秋千、放風箏、踢蹴鞠、打馬球呢! 劉至遙:你說得很對!那在清明時我們小學生應該做什么呢? 姚宛瑜:清明那天,我可以和父母一起為逝去的長輩上墳。但一定要注意文明祭掃。如果要點燃紙錢等物,要等火完全燃盡之后,再離開,不要造成火災隱患。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郊外踏青,欣賞郊外美好的風景。我覺得健康幸福地活著,就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紀念。
劉至遙:對,清明不僅僅是一個抒發情感的機會,更是一個展望未來的機會!只要我們健康幸福地活著,就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紀念。 姚宛瑜:同學們,讓我們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幸福生活,快樂成長!
劉至遙:在美好的時光中走近清明,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姚宛瑜:育才雙語小學六(2)班“走近清明 感受傳統”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合:祝大家過一個充滿情誼,充滿幸福的清明!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9
尊敬的老師! 劉至遙:
親愛的同學們! 合:
大家下午好!育才雙語小學六(2)班“走近清明 感受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姚宛瑜:
清明節即將來臨,這讓我想起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劉至遙:
別光顧著吟詩,你知道清明節是怎樣的一個節日嗎?
姚宛瑜:
我知道,清明節是紀念家中逝去親人的日子。
劉至遙:
那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姚宛瑜:
嗯——這個還真不知道!
劉至遙:
幸虧我早有準備,請豎起耳朵仔細聽! 路人A: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路人B:
清明最早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路人A: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路人B:
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 姚宛瑜:
寒食?是個什么節日?怎么能和清明攪在一起呢?
劉至遙:
別急呀,關于寒食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姚宛瑜:
什么故事?快說來聽聽——
劉至遙: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lí jī)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介子推不愿見他,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始終找不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為了活命會自己走出來的。于是晉文公下令舉火燒山,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始終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非常難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姚宛瑜:
噢——原來寒食是專門為了紀念介子推啊!真感人!
劉至遙:
是啊,那你知道古人在清明節時都做些什么嗎?
姚宛瑜:
這個我知道,每逢寒食,人們從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每到清明,人們就和家人一起去逝去親人的墓前培土、打掃、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樹、獻花圈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掃墓。還有的人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或者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表示懷念。他們除了祭祖、掃墓外,還踏青、蕩秋千、放風箏、踢蹴鞠、打馬球呢!劉至遙:
你說得很對!那在清明時我們小學生應該做什么呢?姚宛瑜:
清明那天,我可以和父母一起為逝去的長輩上墳。但一定要注意文明祭掃。如果要點燃紙錢等物,要等火完全燃盡之后,再離開,不要造成火災隱患。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郊外踏青,欣賞郊外美好的風景。我覺得健康幸福地活著,就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紀念。
劉至遙:
對,清明不僅僅是一個抒發情感的機會,更是一個展望未來的機會!只要我們健康幸福地活著,就是對已故親人最好的紀念。
姚宛瑜:
同學們,讓我們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幸福生活,快樂成長! 劉至遙:
在美好的時光中走近清明,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姚宛瑜:
育才雙語小學六
(2)班“走近清明 感受傳統”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合:
祝大家過一個充滿情誼,充滿幸福的清明!
清明節班會主題主持詞篇10
一、宣布儀式開始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二、向烈士網上敬獻花籃及留言
1、“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 蒼松翠柏堪慰逝后英靈”。
三、默哀
1、今天,在這里,
讓我們為失去的英雄找一塊永久的空間吧,
2、下面請全體肅立默哀一分鐘
四、少先隊員代表獻詞
1、蒼天在上,英魂永存!
是革命烈士們,“魂魄托日月,肝膽映河山”。
2、下面請少先隊員代表獻詞
五、校長講話
2、下面請張校長講話
六、宣誓
七、儀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