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孔乙己作文600字
好的作文應該有思想深度,能夠挖掘出問題的本質和背后的原因,讓讀者有思考和反思的空間。寫好關于孔乙己作文600字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關于孔乙己作文600字,方便大家學習。
關于孔乙己作文600字篇1
從文章一開始介紹魯鎮酒點的格局,以及短衣幫、長衫客,可見當地的貧富懸殊,等級觀念強,這一下把整個大的社會環境寫了出來。這更加導致了孔乙己的悲慘命運。
孔乙己本人是一個連秀才都沒考上的讀書人,因而在社會上的地位無足輕重,“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孔乙己本人的性格十分耐人尋味,他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所以迂腐,他自身好喝懶做,不會營生,當然,他也有善良的一面。
從他教“我”“回”字的四種寫法,經常說一些之乎者也,可見他受科舉毒害之深,然而,他也有一股讀書人的傲氣,從他看不起短衣幫,只偷書卻不欠帳可以看出。
他好喝懶做,迫于生計,所以去偷書。這是他的一個巨大的問題,這直接導致了他的悲慘命運。
在他送小孩子茴香豆的過程中,他用手“罩”住碟子,雖然十分迂腐,但也可見其善良。
孔乙己在故事中有兩大階段,分別是被打前和被打后。被打前他至少還與別人狡辯,而被打斷腿后也不辯解,可見他的心理狀態已經失去了唯一的一點讀書人的尊嚴,他的身體就更不用說了。正是這個變化,更看出世態炎涼,例如,看客們看到了落魄的孔乙己仍然和以前一樣,孔乙己死后,掌柜只是惦記著他欠下的錢。
魯迅寫這篇文章,也就是為了揭露這些丑惡的社會,抨擊科舉制度。
關于孔乙己作文600字篇2
魯迅先生通過諸多正、側面細節描寫突出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悲慘遭遇,在這之中少不了對他語言上的精細勾勒。
“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夾在長衫幫、短衣幫中間,既貧困潦倒又要與短衣幫劃清界限,賣弄學識,因此滿口文言詞句,充分體現了一個自卑又虛榮的小人物的心理,悄然為他的悲慘命運埋下伏筆。
孔乙己進入咸亨酒店,是因為他嗜酒。“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溫一碗酒”前后兩處看似平淡無奇的 “要酒”話語,可以推測出他由一開始境遇尚可到后來命運悲涼的變化,也與前后虛榮地“排”和頹唐的面容照應。
教小伙計認字一節,懇切的語言和熱心的態度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有善心但十分迂腐的讀書人。魯迅設置的“回”字四樣寫法令人回味悠長。中國古代科技發達,而近代則遠遠落后于西方,正是因為知識分子一味“咬文嚼字”,不重實用。
與小孩分豆吃,一樣可見孔乙己的童真與迂。來之不易的茴香豆與小孩分吃,之后“直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便是賣弄學問的體現。
尤為精彩的是孔乙己與看客辯解時。先時是:“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對自己的自欺欺人偷竊行為辯解;然后是:“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用這種方式自詡清高又逃避他不能進學這一事實;最后一次他出場,頹敗不堪并且放棄了讀書人的最后一點固執和尊嚴:“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跌斷,跌,跌……‘”。孔乙己到最后褪下長衫,改換神情時,語言也不再著意“讀書人”這一身份……
關于孔乙己作文600字篇3
孔乙己也許是一個困窘、落魄的人,也許是一個自視清高、死要面子的人,又也許是一個被人嘲笑的下層的知識分子。
其實,如果不是當時的封建科舉制度,孔乙己說不定還是一個名人呢!只是被毒害深了,便拔不出來了罷了!春秋時期的孔大圣人不是也是滿口的之乎者也嘛,只能說孔乙己不懂得隨著新的時代腳步前進。
那“回”的四種寫法如果不是作為在封建社會的賣弄品,在當今社會上知道它的應該是屈指可數的。所以我們不應該被早已腐化的某種東西所蒙蔽。作為新世紀的我們,應該在發現腐化現象之后,及時創新,用新的優秀的東西來代替它。不能像文中的孔乙己一樣,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愚民政策會變得麻木不仁,剝削階級損人利己的本質使人民變得自私和冷漠。
這是“雄心壯志”,是對功名的渴求,是遠大理想的出發點,但他失敗了,連個秀才都沒撈到;這是自我的放任,他好喝懶做,放棄了自己謀生的路;這是迂腐,滿口之乎者也也只為了掩蓋失敗;這是道德的淪喪,人性的墮落,失落,一貧如洗的他決定去竊書。這個人熱心,善良,童心未泯,他樂于于別人相處,集人的優點。但是對于“讀書人”這個詞的忠誠剝奪了一切,沒有得到得到功名的孔乙己失去了一切,他命運凄苦,人生慘敗。對他,是不公平的!他沒有任何錯,真正有責任的是這個社會,是那些冷漠的眼神!他生不逢時,他的遭遇反應了一段歲月的冷漠,一個時代的沒落,一個舊制度的腐朽!
關于孔乙己作文600字篇4
今天放假,在家里聽了袁源老師的《孔乙己》,稍有些體會。
首先不得不佩服袁源老師的課堂設計,這堂課袁老師只是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帶領學生閱讀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很了不起,設計很獨特。
如在文章開頭的時候,先讓學生介紹作者魯迅,在已經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答出來:魯迅原名,代表作,社會地位。接著袁老師就讓學生從書中找出一些句子來介紹孔乙己,讓學生對孔乙己有個了解,對文章的基礎內容有所了解。
接著袁老師就抓住主人公孔乙己來分析,讓學生用可_______來分析孔乙己這個人物。學生們看了課文,從可憐、可鄙、可悲等角度來分析,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又能很好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些都值得我平時教學時借鑒,教學時不一定非得循規蹈矩,有時可以從一個突破口出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不過有一個地方,我不太贊同袁老師的意見。
袁老師在講到“孔乙己吃豆時的情景”,她說孔乙己分完豆之后對小朋友們說“多乎哉,不多也”,顯得他很酸很迂。我個人不同意這樣的說話,我覺得這恰恰是他樸實,缺乏社會經驗的特點。
孔乙己把豆子分給小孩子,這是他善良的表現。這一點與其他人相比,無論是長衣衫還是短衣幫,都不可能這樣去做的。而本身并不富裕的他,當然不會舍得把所有的豆子都分給孩子們,于是當到最后的時候,他便說“多乎哉,不多也”,不也是他幽默的表現嘛。
從這個對話,我覺得寫出了孔乙己愿意把小孩子當成朋友,和他們訴說,可是在這樣一個世態炎涼的社會,是沒有人會理解孔乙己的,只能讓他成為可笑可有可無的多余人。
總體而言,聽了袁老師的課,還是收獲多多呀。
關于孔乙己作文600字篇5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這篇小說展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并通過對這個小人物悲慘命運的敘述展現了當時社會和人群對不幸者的冷漠和迫害。
孔乙己經常來店里喝酒,讀了半輩子的書,但因為貧困不得以偷東西,最后還是可憐的死了。孔乙己性格當中具有迂腐、懶惰、清高的特點。他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一個秀才也沒有撈到;他出身貧賤,卻養成了滿腦子的上層士大夫的惡習;他窮苦潦倒,接近行氣,卻又自命不凡,好吃懶做。當時的生活環境是壓抑的:“掌柜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主人公孔乙己出場了:“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樣一個人物,難怪他走到哪里都要受人嘲笑。魯迅先生把孔乙己塑造成一個可憐又可笑的模樣,但同時又賦予他真誠、善良的品質,比如寫他喜歡孩子。
孔乙己是不幸的,但他的不幸并沒有引起人們對他的同情,反而成為他們嘲弄的對象,他在社會和人們的心目中得不到作為一個人本應該得到的尊嚴。這樣一個人卻被同時讀書人的丁舉人打死,死得這樣無聲無息,沒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除了他因欠酒錢而被酒店老板記起之外,再也沒有一個人提起過他,難道孔乙己的生命還不值十九文錢?作者通過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窮困潦倒而招引無休止的嘲笑以至最終慘死的結局,揭示了下層群眾愚昧麻木的精神。
關于孔乙己作文600字篇6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說代表作,文章中杜撰了一個飽受封建教育迫害而變得滿目蒼夷的讀書人——孔乙己。他在魯迅先生的文筆下被深刻第演繹成了一個好喝懶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麻木不仁的形象。
上學時,讀這篇文章感覺孔乙己為了生計或者學習而變成“偷書賊”,為了面子而不肯脫下那件象征讀書人身份的又臟又破的長衫,為了賣弄學問說起話來滿口之乎者也等行為確實有不少可笑之處。今天閑來無事重讀這篇文章,突然感覺孔乙己身上的一些優點應該值得我們學習。
文章中對孔乙己在酒店的賒賬有這樣一句描述“不出一月,定然還清”,這句話就足能反應出孔乙己的為人誠信,正是他的誠信才讓酒店老板對他的賒賬問題足夠的放心。但是,現在社會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像孔乙己那樣的誠信,大家為了生計疲于奔命時,忘記了對朋友、對家人和對社會的誠信,造就了很多的“狼來了”的故事,更有甚者對社會進行赤裸裸的坑蒙欺騙。難道我們就不應該贊許下孔乙己的誠信精神嗎?
孔乙己主動教給酒店小伙計茴香豆的“茴”字四種寫法,給小孩子分豆子吃,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反觀我們這個科技已經得到突飛猛進了的社會,人們步入了爭分奪秒的快節奏生活中,沒有人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幫助陌生人身上,更沒有人愿意拿出自己的物品與大家分享。社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扶,不扶”思索的身影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背影。 假如孔乙己來到我們的社會,他能適應我們這樣的節奏嗎?
對比于孔乙己的年代,我們的社會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投入是不是少了一點呢?如果我們把孔乙己的誠信精神和樂于助人的精神發揚起來,我相信社會更穩定、朋友更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