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毛片生活片,国产真实系列在线,国产一级淫片免费视频,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匯得文網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有關年味作文

時間: 新華 作文大全

選擇合適的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要選擇與主題相關、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素材,并對其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安排。怎么寫好有關年味作文?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年味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有關年味作文篇1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現在過年的內容比過去豐富了許多,文化生活豐富了,都可以不出門在家里看電視晚會,享受文化大餐,但總覺得少了許多什么,沒有了過去過年那么有意思、那么快樂,想起來是少了年俗,過去那種傳統的風俗文化。

春節本來就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文化已經在國人的心目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不管社會怎么發展變化,這種傳統的文化不能丟,要繼承并發揚光大,感覺現在過年沒意思,就是這種傳統的年文化氛圍營造的不夠。

我們經歷了童年過年的快樂,我們能給我們的子孫留下些什么哪?當他們到了我們這個年紀的時候,回憶起童年是怎么過年的,還有我們那些值得回憶的美好時光嗎?

有關年味作文篇2

一年一度的春節終于到來了,這是我們兒童、少年甚至是成人日夜盼望著的節日。它包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無數傳統文化,它是我們家家戶戶和睦親情的結晶,它體現了我們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追求。春節前夕的那一種年味和過年時的喜慶之感是我無法忘懷的。

就在年前,下了一場大雪。說是大雪,其實也不怎么地大,只是雪花飄飛時的景象壯觀一點而已,持續時間并不長。那雪積下,銀裝素裹的一片,給本來濃艷的世界添上一片高雅的色彩。正所謂“瑞雪兆豐年”,下了這一場大雪,預示著來年會更好,本來就很重的年味又更濃了。

偶爾上街,街上一片繁華。道路上車水馬龍,張燈結彩。一串串紅燈籠掛在店門口,還有好多說不上名字的'五顏六色的年貨,小販們擺著攤兒在吆喝,但現在更多的是使用大音響。人們成群結隊,忙著置辦年貨,一個個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街上一片熱鬧的氛圍,這種氛圍和規模,堪比我們這俗稱“作節”的交易日。

除夕中午的餛飩也不錯。外婆早早地就弄好了菜餡,許多種蔬菜和新鮮的豬肉夾雜在一起,聞起來就很香,看著顏色就很誘人,即使還沒有做成餛飩,就已經讓人垂涎欲滴了,如果再包上一層嫩白的面粉皮兒,就好似一件藝術品,十分動人。餛飩煮好之后,撈上來呈半透明狀,還有多條皺褶,看上去像寶石一般。隱隱約約看到里面的菜餡,深綠的,深紅的,別有番滋味。剛盛到碗里,我就迫不及待地吞了一只下去,頓感美味至極。

除夕夜里,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吃豐盛可口的年夜飯,一家人扯扯家常,問長道短,然后家人們都幫著搓湯圓,搓出來的湯圓圓溜溜,像孩子一樣,很可愛。在家人的“唆使”下,我很有興致地搓了兩個“元寶”,不能說足以亂真,但也是十分神似的。最后一家人圍在電視機旁有滋有味地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大年初一一大早,吃完熱騰騰的湯圓,全家都出動去拜年了。走完了這家,又去串那家,大家互相祝福,各自說著喜氣吉利的話,都歡歡喜喜。如果是小孩,就可以收獲不少好吃的,此行可以滿載而歸。這一天,沒有人家是大門緊鎖的,而都是肆意地敞開了大門,因為在這一天,不用擔心有小偷光顧,而且希望更多的人能到自家來拜年,迎接新的一年。年味真是濃厚呀!

有人說,現在的生活富裕了,天天都跟過年一樣,春節也沒什么意思了。我認為,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國億萬兒女的精神寄托。現在的春節并非越過越沒勁,而是越過越有年味,越過越想過了。

讓我們仍保持那一種年味,開開心心地過完整個年吧。

有關年味作文篇3

春節走親串友是我們國家的風俗,小輩要給長輩拜年也是我們這里的風俗,于是大年初一這一天,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去給住在長江路上的四爺爺拜年。

為了環保,我們決定騎自行車和電動車。爸爸媽媽和大伯、二伯約好十點在中原路過街天橋旁邊匯合,可是我們等了將近半個小時才看見他們騎著自行車姍姍來遲。

隨后我們才正式出發了。在路上我和爸爸媽媽輪流騎自行車,就這樣,你騎一會兒,我騎一會兒,媽媽騎一會兒,不知不覺就到了四爺爺家。

到了四爺爺家,我發現已經有其他的姑姑、伯伯和娘娘到了,大家聚在一起,顯得非常的熱鬧。看見四爺爺正和別人聊天,于是我就靜靜的坐在沙發上抓了一把瓜子,靜靜的吃著。等過了一會兒,他們和四爺爺寒暄夠了,于是,我向四爺爺走過去,四爺爺也笑瞇瞇的向我走過來,我大聲的對四爺爺說“四爺爺,您新年好啊!”四爺爺也親切的對我說“好,好,好!新年好,大家都新年好!”并把我摟在懷里悄悄的塞給了我一百塊壓歲錢。

接著大家也都開心的相互問候著大家一年來的工作、生活等,房間了充滿了幸福的笑聲。

時間很快就到了午飯時間,我們大家十幾個人都聚在爺爺家客廳的餐桌旁,舉起了手中的杯子,異口同聲的說:“新年好,干杯!”。桌子上的飯菜也是數不勝數,色香味一應俱全,大家喝酒的時候,我就左嘗嘗,右嘗嘗,還不時的用筷子夾起一些菜送到每個人的碗里,大家也都夸我長大了,更懂禮貌了。

吃過飯,爺爺和伯伯、爸爸他們聊天,因為守歲和看聯歡會到很晚,我就去爺爺的房間睡了一覺,一覺醒來,居然發現爸爸伯伯們和爺爺在玩麻將,看他們一會兒這個贏,一會兒那個贏,打得不亦樂乎。

因為天氣有點兒冷,四點的時候我們就和爺爺告別,回家了。

這一天看見了很多親人,還真快樂。

有關年味作文篇4

年的味道 春節剛過,滿眼還可見火紅的燈籠和散落地上的炮竹殘片,四下里仿佛還殘存著年的味道。可內心卻不由地浮生這樣的感嘆:“過年,不過如此嘛。” 年關已逝,然而內心并未有太多的留戀。對于過年,早已少了太多的欣喜和樂趣。看著電視里熱鬧的春晚,望著天空中五彩繽紛的禮花,我怎么也找不回過年的感覺。年的味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變淡……

不曉得從何時開始,習慣的放下了對年的等待與期盼 。不喜歡街上擠滿置辦年貨的人,不喜歡看每個人臉上急忙而又開心的表情。不懂得自己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不喜歡,只是有時會這樣想:難道過年已成為了滲入人們骨子當中的習慣,難道沒有了過年,就等于沒有了生活嗎?可不管怎樣,年的味道真的在我心中漸漸散去,可我,卻怎么也不想去追。 如今過年,盡管多了各式各樣的選擇,盡管少了這樣那樣的忙碌,但也丟掉了原汁原味的年味兒。很多人喜歡走出家門,在富麗堂皇的酒店中吃上一頓年夜飯。更有甚者,在吵鬧的KTV中唱通宵以示對節日的慶祝。在各種新奇的想法中,年似乎不再是我們舉杯歡慶的中國節,反倒是張顯時尚的好日子。還有很多的年輕人,把外國的節日過得有滋有味,對于春節卻是意趣冷淡。如此過年,年的味道還怎能韻味十足。想到這里,我突然覺得,不是年疏遠了我們,而是我們有意無意地離它遠去。 我不知道今后的年是否會變回原來的樣子,但希望它不會繼續變得更糟糕。其實在我心中我是喜愛過年的,只是這份喜愛伴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的變得含蓄,變得不再強烈。大概很多的人也是如此,或許我們在心底默默地呼喚一聲,年就會恢復它本來的面目。

大年初一的夜晚,耳邊依舊會傳來稀稀散散的爆竹聲,街道上也依舊會看到高掛的紅光。希望明年,心中會增添幾分對于年的欣喜,也希望年的味道,可以重回人們的心中。 一天的見聞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后,就沒有什么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后,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里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里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里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手槍、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樂樂,沒有煩惱,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有關年味作文篇5

又是一個中國年,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備年貨、貼對聯、吃年夜飯、拜年等,到處都是年味兒。我家也不例外,在過年之前就把年貨備好了,為了圖個吉利,還買了幾條小金魚(因為“魚”與“余”諧音,魚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貼春聯非常有講究:對聯要從左往右貼,“福”一般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征著福“到”了。我們分好了工,我和爸爸就開始用糨糊貼了起來,我們忙活了一下午,春聯終于貼完了。當我們走進餐廳的時候,看到一大桌年夜飯就在我們面前,看著這一大桌子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我們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飯。每碗菜都是熱騰騰的,我的心里暖洋洋的。在我的眼里,每碗菜里都蘊含著濃濃的愛。我們吃得熱火朝天。過年,總不能漏看春節聯歡晚會。

吃完年夜飯,我們就守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一個個小品把我們逗人仰馬翻,一個個相聲讓我們聽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過年的氣氛。20年的最后幾秒鐘,我們一齊歡呼了起來,“五、四、三、二、一!!!”無數的禮花騰空而起,又帶著滿身的光焰灑向大地,把大地輝映得光彩奪目。人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縱情的歡呼、歌唱。變幻無窮的焰火映照著人們興奮的笑臉。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紅的,似節日的燈籠;黃的,像成熟的稻谷;綠的,如茂盛的大樹。瑰麗的火花在空中飛舞,把平日閃閃發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連街上的路燈這時也沒了用場。各色禮花在空中競相開放,構成一幅花團錦簇的圖畫:綠花一層層,紅花一重重,就像蘋果園里慶大豐收;一群白色的火花,好似銀河墜人間。

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繽紛,絢麗奪目,好不壯觀!大年初一那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這時候餃子已經弄好了,我一看到這是我最喜歡的餃子,就趕忙坐到了餐桌上。當我吃完第一個餃子的時候,我就深情地說:“啊,我又長大了一歲!”不一會兒餃子就被我吃完了,我給長輩磕完頭之后,我們全家就一起去給親朋好友拜年。我們走遍了大街小巷,見到每個人我們都熱情地說“新年好”!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里,有誰比孩子更幸福呢?因為孩子們可以獲得壓歲錢,用來買心愛的東西。大人們也可以把過去一年的辛勞忘掉,好好的放松一下。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兒。

有關年味作文篇6

“金風送喜來,紫荊花已開,二月大地春雷鑼鼓敲起來……恭喜恭喜中國年,五谷豐登笑開顏……”我家對面黃老師家里傳出了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聲,就知道,年到了!

你知道年是什么味道的嗎?

是噼哩啪啦的爆竹聲響徹大街小巷;是一幅幅紅紅火火的春聯令人目不睱接;是琳瑯滿目美味可口讓大家垂涎欲滴的年夜飯;是街邊高掛的燈籠,是翹首以盼的春晚,更是一家團聚的歡聲笑語。

在我的家鄉里,到臘月二十七日,便四處散發著年的氣息。在這一天里,家家大掃除,做甜粿,備置年貨。抹掉身上的汗水,望著被打掃得一塵不染、煥然一新的家,心里洋溢著的,那便是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八日,我陪著父親去街上買對聯紙,雖說是大清早,大街卻早已熱鬧非凡:有的買對聯,有的趕年貨,有的牽著小孩買玩具,有的買新衣......街道兩邊的燈籠高高掛起,把整個小鎮的街道裝飾得喜氣洋洋,要是在晚上,肯定亮如白晝吧!

一回家,紅紙往案上一鋪,毛筆往墨里一蘸,瀟瀟灑灑一揮,“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便以隸書的字體嵌在紙上。再一橫批:“四季平安”。用香糊往對聯背面一抹,剛打開大門,卻發現鄰居家也在貼對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幅幅紅紅火火的春聯令人目不睱接,大家互相點頭問個好,相互拜年發紅包,樓梯里充滿的墨水味兒,那便是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九,我與父親把彩燈全都掛在陽臺上,又添上兩個火紅的大燈籠。天色稍晚,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按下開關。頓時,五彩繽紛的燈火在一片暮色中一支獨秀。那兩個大燈籠努力地轉動著身子,有意與夕陽爭個高低。這時,大家的贊嘆聲,那便是年的味道。

盼著盼著,終于盼到了除夕。一清早,大家便迫不及待地起了床,仔仔細細地洗了個澡,恨不得把一年的積垢都給沖掉,才得以換上日以夜想的新衣新鞋。

呵呵!多氣派!長輩開始向我們發紅包,也換來了我們最真誠的祝福。接了紅包而喜笑顏開的我們便玩起了游戲。和玩伴出去放鞭炮。

“啪啪啪”鞭炮和煙花開始燃放啦。那絢麗的焰火,燃燒的也是我們對新的一年的期望,那便是年的味道。

一回到家,令人琳瑯滿目、應接不暇的年夜飯便擺在了早已垂涎三尺的我們面前。“干杯!”一個個裝滿椰子汁的酒杯碰在一起,蕩起了親情的漣漪,那便是年的味道。

到了晚上,大家都聚在客廳,有說有笑地看著春晚,為跨年而倒計時。年味啊,不就在這一種親情中產生出來的嗎?

年味不斷的隨著一年年的變化而變化,但愛的味道、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從未改變。伴隨著我們跨過一年又一年,手捧春光,在下一個三百六十五天中快慢自如,瀟灑前行。

對面黃老師的音響又傳出《過年好》的歌曲,一股股幸福的年味又涌入人們的心頭。

讓我們去聆聽、去回憶、去品味……去回味這過年的味道!

有關年味作文篇7

一年又一年,時光飛逝,轉眼間又迎來了馬年。從我記事時起,每年的春節都是在爺爺奶奶家度過,都說城市里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唯有在農村才能體會到那濃濃的年味與鄉情。

大年三十,一早,我就被那響亮的雞鳴聲吵醒了。這時,小廚房的燈已經亮了,爺爺奶奶一定已經在準備今晚的年夜飯了。院子中的大黃瞧見我早早的起床,興奮的圍繞在我的腳邊,“汪汪汪……”地叫著。吃完早飯,那小米粥的純糯和雞蛋餅的甜香還在我的嘴里回味時,我已經牽著大黃漫步在田埂上了。清晨的薄霧籠罩著整個村莊,這個季節早已沒有了夏末初秋時的景致,水塘邊的蘆葦叢也不再是當初的綠,只有一片枯黃,就連鳥兒也去了溫暖的地方,不見了身影,只剩下幾只孤獨的野鴨在蘆葦叢中慵懶的游蕩,滄桑而又美麗。家家戶戶的院墻上,已不見了碧綠的絲瓜藤,取而代之的是臘肉、香腸……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村邊的土地廟人來人往,敬香、放鞭炮,圖的就是家人的平安和吉祥。此時,太陽已經從東方升起,融化了淡淡的'薄霧,暖暖地照耀著整個村莊。田埂上,絡繹不絕回家過年的人們,孩子、大人,臉上堆滿了喜氣洋洋的笑容,“大爺大媽過年好,爺爺奶奶過年好”是每個人嘴邊掛著的話語。大黃也跟著興奮起來,拉著我一溜煙地往家跑,遠遠地望見爸爸在貼春聯了,我大叫:“我來貼,我來貼!”爸爸看著我笑,那笑容里全是滿滿的疼愛。廚房里,媽媽在幫奶奶包餃子、包包子、蒸饅頭,奶奶靈巧的手還會把饅頭捏成不同的形狀,小兔、小豬,再給它們點上紅色的眼睛,更是活靈活現了,我擠在她們中間,伸手就去抓面團,也想去幫忙,可是捏來捏去,什么也不像,卻沾了一臉的面粉,引得媽媽和奶奶都笑我是只小花貓。這時,一旁的大黃圍著院墻邊的大水缸又跳又叫,我連忙扔下面團,跑過去一看,原來水缸里有一條又紅又大的鯉魚,被大黃嚇得不停地拍打著水面,我哈哈大笑:“鯉魚是初五用來敬財神的,可不是你的美味。”一旁壓著井水的爺爺,也跟著笑了起來,一時間,魚兒也在笑,水兒也在笑,就連奶奶捏的小兔小豬也都在笑。在歡笑聲中,村莊的上空飄出了裊裊的炊煙,炊煙里是濃濃的鄉情,家家戶戶飯菜的香氣彌漫了整個小村莊。年夜飯時間到了,大圓桌上豐富了起來,紅燒黃鱔、清蒸鰻魚、臘雞、臘肉、臘腸、熱氣騰騰的包子饅頭還有各種美味的野菜……歡聲笑語中,吃著香噴噴的飯菜,喝著自家釀的葡萄酒,彼此祝福著,說笑著。窗外,禮花滿天,鞭炮齊鳴,院中臘梅迎春,暗香襲人,璀璨的星空下,禮花是那樣的絢麗,鞭炮是那樣的響亮,臘梅花是那樣的芬芳,團圓的人們是多么的歡樂啊!

家鄉的年味,是那純糯的小米粥,是那水缸里歡騰的大鯉魚,是那大紅的春聯,是那院墻上掛著的臘肉,更是那吉祥的話語,濃濃的鄉情,親人的牽掛。

有關年味作文篇8

記憶中,我家每到春節,討論最多的就是要不要做面圓子,從和面糊、攤煎餅,斬肉剁餡,十幾道工序,好幾個人要忙碌整整一天。我們姐妹仨寧愿不吃也不愿做。但是父親對面圓子有種發自骨子里的摯愛。有一年,我們全家五口人四比一表決不做面圓子了,姐妹仨心中竊喜,終于不要刀起刀落累得胳膊發酸地剁煎餅了,哪知父親一大早就起來,攪了一大盆攤煎餅的面糊,讓我們家四個娘子軍徹底崩潰。如今,父母年邁,我們家也好多年沒做過面圓子了。前些年,都是妹妹的婆婆曹姨做好了送給父母,曹姨做的面圓子被父親稱為number one,如今曹氏面圓子也成了我們家存封的記憶。小妹每年除夕前一兩天才能回到家,當年我們全家圍爐而坐邊說邊笑邊吐槽父親做圓子的場景估計再也不會有了。

小時候每逢春節,家里最累的就是母親,那時物質匱乏,可是到了年關,母親總是想方設法為我們準備好過年的新衣服和美味佳肴。母親要為家里每個人做一雙千層底的棉鞋,每做好一雙就掛在窗戶的那顆大釘子上,直到那根大釘子上掛滿一大串新鞋,年也就到了。母親還要腌制年貨、蒸饅頭、炒花生,炸焦葉……那時的母親最怕過年,而我們最盼望的就是過年。現在,我也到了父母當年的年紀,漸漸理解父母對過年的各種情愫。如今,我的家枝繁葉茂,親人分散北京、上海、武漢、濟南各地生活工作學習。

“回家過年”成了每個漂泊在外的親人心中最美麗的期盼。去年春節,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都沒暢快地過好年。今年,父母又在翹首盼望,算著兒孫的歸期,沒想到河北又發生疫情。妹妹說因為疫情原因,單位提倡盡量不要返鄉,就地過年。母親心生失落,父親打電話對妹說:就在北京過年吧,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好,想吃什么讓你姐給你發快遞。前些年,每次春節臨走前小妹行李箱里滿滿都是父母塞的面圓子、香腸、鹵牛肉、烏白菜、小蔥、淮南的千張皮、還有摘好的蒿根、剝好的毛豆……

最近幾年父母年邁,大家庭春節各種采買我們姐妹都弄得妥妥地,操持一輩子的母親還忍不住問東問西還缺啥?由于膝關節不好,一個冬天都沒出門的母親,聽說外孫、外孫媳婦,外孫女,外孫女婿能回來過年了,激動得一夜沒睡好。我說等春節前一周再買菜不遲,母親說還是早點買回來安心。前幾天非要讓我陪著她和父親親自去菜市場開始囤菜。回來的路上,母親細數兒孫的名字,每個人愛吃的葷菜一網打盡。我用手機拍下了年逾八旬的父母在菜場買菜的照片發到家人群里,遠在武漢的女兒留言說,爺爺奶奶買的不是菜,是滿滿的愛。小妹說,心里的草在瘋漲。

還有兩天就是臘八了,過了臘八就是年。父親說紅紙都準備好了,等樵回來寫春聯。小外甥把我們家微信群命名為“一輪明月照神州”,對于大的國而言,祖國是明月,對于小的家來說,父母是明月,不論今年“一輪明月照神州”的每位親人是否團圓,只要明月依舊,就有光就有暖……

有關年味作文篇9

新年里的第一天,睡意惺忪,QQ上的小企鵝忙乎得不停。我以為自己眼花了,發來怎么都是這四個字——新年快樂。

走出家門,扎羊角辮的小女孩,放煙花的男孩突然停下來,不約而同和我說四個字——新年快樂。

收到筆友的來信,開頭也是四個字——新年快樂。

這個世界怎么了?鋪天蓋地都是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也許和“happynewyear”一樣。一年365天,雖然不是每天都說,但它是每個人心中沉睡的溫暖。當這句話被喚醒時,空氣中就像花挽著花,都是芬芳。我在心中細細地揣摩這四個字的力量。曾經零落在心頭多少的詞句,為什么只單單漏了這一句?

原來我以為“新年快樂”這四個字是老土的,但是每個人都期盼都得到這老土的幸福。我沉浸在這四個字的燦然和溫暖中,嘴邊也不禁勾起一絲笑,手心輕輕捧起那老土的溫暖。

有關年味作文篇10

又是一年春節到,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們一家團圓在一起,體驗著濃濃的家鄉的年味。

早上,我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一躍而起,就開始今天的重頭戲——貼春聯。今年,我家貼的春聯是“萬事如意福常來,狗年大吉鴻運到”、“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梅開春爛漫,竹報歲平安”等春聯。看著紅紅的春聯,迎著冬日的暖陽,我情不自禁吟誦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中午,我們開始包餃子。一開始我包的水餃,一個大一個小的,像擠眉弄眼的丑八怪,慘不忍睹。奶奶看見我包的餃子,就過來給我做示范,她先把餃子皮攤開,然后把餡兒放到皮里面去,用皮把餡兒包住,再將皮兒捏好,一個“小耳朵”大功告成啦!于是,我依葫蘆畫瓢,開始重新包餃子了,我先舀來一大勺餡兒放在皮子里面,正準備包的時候,突然覺得手上濕濕的,定晴一看,餡兒太多了,餡子像個挺胸凸肚的大胖子。于是,我又重新開始嘗試,這一次我舀了一點點餡,放在皮子里一捏,看起來像個瘦瘦的小老頭兒。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驗證啊,奶奶看見我一臉沮喪,就手把手地教我包。在奶奶一步一步地指點下,我包的水餃是越來越好。不過,包完水餃之后,家里一團亂糟,就像一個剛剛打完仗的戰場一樣。于是,下午我們全家齊心協力,來了一次全家總動員進行大掃除,家里變得干凈、整潔,一塵不染。

貼春聯、包餃子、大掃除,忙了一天,我們忙出了美味的佳肴,忙出了整潔的環境,忙出了我家的年味,忙出了一個吉祥如意的幸福年!

有關年味作文篇11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將農歷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

有關于年的傳說也很多。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類的性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逃往深山,以此躲避“年獸”的傷害。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顫栗,再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第二天正是正月初一,人們回來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訴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 還 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紛紛換新衣,到親友家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驅趕“年獸”的辦法了。

現在中國過年都會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等等。貼“福”字,人們會故意倒貼在門、窗、家具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吃魚,則象征年年有余。

在我的家鄉,每到年末,每家每戶都要祭祖,祭祖的前一天,大家都會把屋子里打掃的干干凈凈,準備好祭祖所要的物品,而在除夕的當天,每家每戶在大門兩邊貼對聯和貼“福”字,一大家子人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年飯,象征團團圓圓。除夕晚上12點鐘聲敲響時,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會穿上新衣服和新鞋子,普遍都會穿紅色,寓意“象征新的一年新面貌和紅紅火火”,走親訪友拜大年。

過年是中國民間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我們要把民間傳統傳承下去!

有關年味作文篇12

過春節,中國人稱之為過大年,可見老百姓對春節之重視,場面之宏大。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聲,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錢了,年味卻淡了,讓人遺憾。

從前,過春節時間比較長,從臘月的二十三,俗稱小年開始,春節就已經來到,這一天老百姓吃火燒、送灶君,祈求來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小雞,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壺酒,年三十包餃子等。大年初一到處作揖,即給人拜年,大年初二開始走親訪友,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這是春節最為隆重的時間段。從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春節的延續其,人們仍然陶醉在春節的氣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之后春節過完。

從前,春節是隆重的,剛到臘月,人們就開始“慌春節”,即心中就天天想著春節,臘月二十三之后,開始準備春節的吃的、用的,無論家境富足和貧寒,都要盡一切可能,讓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從前,孩子們期盼春節的到來。現在四十歲以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兒時渴望春節的到來。為什么那個時侯的孩子都渴望春節的到來?因為那時,物質還不是很豐富,只有到春節才能夠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當然,家中的大人也會向孩子許諾,只要努力、聽話,春節給你買新衣服、玩具等。

從前,人們過春節需要鞭炮聲助威,需要煙火添彩。現在,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很多老百姓不再鐘情于鞭炮、焰火。沒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春節也不熱鬧了。

現在的年味確是淡了。雖然過春節還要準備,由于物質豐富,手中有錢,隨手都可以買來,春節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就可以辦齊;平時,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春節大吃了;從前,走親訪友才穿新衣服,現在,誰也不再穿舊衣服、補丁衣服,平時穿的衣服和春節沒有什么兩樣;從前娛樂單調,廟會、元宵節是人們娛樂的好地方,好方法,現在,有電影、電視、網絡多種娛樂媒體,傳統的廟會、元宵節沒有了往日的魅力。

年味的確是淡了。

有關年味作文篇13

一陣微風吹過,輕拂著我的面孔。刺鼻的芳香流入腦海。沒錯,這就是過年的味道。

過年啦!過年啦!家家戶戶忙了起來,有的貼對聯,有的掛燈籠,還有的用串燈裝飾房屋。當然,不止這些。穿新衣,放鞭炮,吃餃子,都是我們這里的民間習俗。我們這里過春節,只能講究,不能將就。

說起燈籠,高高地掛在大門外,像一團紅紅火火的大火球。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無一不掛。那燈籠,白天只能發出微弱的光,到了晚上,別說這一家了,就是這一條街也能給你照得彤紅彤紅。正是這樣,掛燈籠這個習俗,便被世世代代傳了下去。

在除夕的這一天里,人們便換上了新衣,在這大大小小的街道里走一圈。人們都要除舊迎新,為__年的最后一天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迎接__年的第一天。我們一家十口人為明天做準備。先把餃子包好,不知不覺忙活了一下午,可我們并沒有吃飯,而是在等年夜飯。12點鐘,家中的年輕人在大街小巷放鞭炮,一家人先去跨旺火,跨完旺火該吃餃子了。為了這頓年夜飯,我們把家里儲存許久的食物和上好的酒都拿了出來。今天只下了一半的餃子,吃飽了就睡覺。不知不覺天快亮了,我們起來穿上了新衣,開開心心地去親戚家拜年,并且叫上了好朋友一起放鞭炮。

我們一群小朋友在家長的看護下放鞭炮,只聽“嗖”的一聲,那花炮炸上天去,五顏六色的煙花頓時往下竄,就像是會飛的彩色小老鼠在天空里竄。“嗖嗖嗖……”連續不斷的花炮飛上天去,我頓時感覺自己太幸福了。

天亮了,我們下餃子吃,全家人坐在一起邊吃餃子邊聊天,不時引來歡聲笑語。

這便是我們家鄉的春節,也是最熱鬧的一天。

有關年味作文篇14

年末將至,春節忽而將來,剛陪學生們學過了學界泰斗——老舍《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提筆及思,我兒時春節的支支片片像過電影般向我襲來。

兒時的春節是“寒酸”的。

課文中講到“臘月二十三年過小年……這一天,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形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我們二十三也要吃糖,但是只有長方形的糖,上年沾滿了芝麻粒兒,奶奶說這叫“灶糖”,敬灶公公的。“灶糖”一包七八根,每根近20厘米,分粗細兩種,我家只買細細的,因為細的“灶糖”要比長的便宜五毛錢。我還記得那個時候爺爺奶奶總是在咬下一口后我們兄妹仨吃,那時小不懂事,哪知道爺爺奶奶是不舍得吃啊,便一把接過糖有滋有味地吃起來,要知道平時是沒有錢買糖吃的。而如今給我的學生講到這里時,他們有的滿不在乎地說這糖不好吃——粘牙,有的笑哈哈地說他不要吃——怕得糖尿病。現在國家富裕了,孩子們平時吃得好,哪還去吃這些“灶糖”。

課文中講到“除夕真熱鬧……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我和弟弟妹妹那個時候確實挺渴盼過年呢。過年了,家人會給我們買新衣服,這衣服在除夕那晚是斷斷不舍得穿的,要等到大年初一,早早起來,難以抑制住興奮穿上新衣,給大爺、二爺、伯伯、叔叔們端餃子,互送祝福。現在的孩子們呢估計對新年買新衣也沒有那么多期待了吧。比如我的孩子,在平時里總是在他們需要新衣前已備好幾身衣服,所以他們也沒有了新年一定要穿新衣的感覺。

然后,盡管如此,兒時的春節亦是甜蜜的。

因為知道日子過的清苦,所以渴盼春節里好吃的好穿的。渴盼著渴盼著,記憶就深邃了,人更親近了。待到日后長大了,更能體會長輩們的愛了。而我們也更知恩回報了。那時沒有手機,一家子就圍著個火爐看電視,偶爾你一言我一語地評論評論電視里面的內容,屋里彌漫著簡單而又幸福的笑聲。現如今,我們做家長了卻都成了“低頭組”,與冷冰冰的手機屏幕“聊”得不亦樂乎——逛不完的朋友圈,打不完的游戲。偶爾的笑聲卻是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多美好笑的視頻。要么說,現在的年味淡了呢。

最讓我回味地還是那記憶當中雖“寒酸”卻又甜蜜的春節。

8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