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作文半命題
好的作文應該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用詞得當、語法正確、句子通順、表達清晰。咀嚼作文半命題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咀嚼作文半命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咀嚼作文半命題篇1
從小,我就對牛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它悠閑地漫步田野,目光抬向遠方,慢慢地反芻,仿佛在睿智地深思。現想起來,人也應如此:放下你匆匆的腳步,去總結去感動去咀嚼自己如今的生活。
兩點一線,兩點一線——我每天如是徘徊于家校之間,日復一日,如驢拉磨般艱辛卻又永不停止,如同囫圇吞棗,如渾渾噩噩,直到那偶然,不,必然的一天。
傳下一疊疊試卷本,再把每一張歸類上交去,一切稀松平常。可不知哪里來的一架紙飛機慢悠悠地在天上打了個旋兒又完美命中我的太陽穴。我并不生氣,只覺得有趣便順手飛了出去,手微揚,不是一道優美的弧線,而是一個凌厲巴掌——老師以為我便是那制造者加傳播者。
一分鐘后,左耳火辣辣的我被趕出教室,在直走廊上“安穩地曬太陽”——我依舊渾渾噩噩,只是眼角紅了而已。
難得,真是難得,整天兩點一線自我望著明媚的日光竟突然想問一句“我究竟在這些日子里干了什么?”我雖然沒有折紙飛機,但未經考慮就飛出飛機,這又是為什么呢?我感覺自己就像那小桂樹旁的白色蝴蝶,傻里傻氣,突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有沒有活過。
在剎那間,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早已丟失了一個做事可以不計后果的“美好”年齡。
淚無聲地流至下巴,啪嗒一聲落在紙上,慢慢浸染,我的身體仿佛也被一種力量浸染:這是我的錯,我不委屈,我有責任。盡管心像被突然撕開那樣痛,但我整個人也因此而醒,一股苦味在舌根蔓延,不再囫圇。這即失敗的味道,卻也是成長的味道,我要讓自己的心智與自己的身高相稱。
錯誤并不可怕,要看有無改悔。那架紙飛機不是罪人,而是善者,敏銳刺醒了我懵懂的心智。我咀嚼著這份遲來的錯,本應幾年前便來臨的成長,順著淚水、微笑在我全身輻射。
感謝錯誤,讓我懂得如何避免那渾渾噩噩仿佛從未活過的一切。
咀嚼作文半命題篇2
我用心咀嚼著,咀嚼它的美味,咀嚼其中的愛意……
曾記得小時候,我看著書,被書中所描述的燒餅吸引。那餅金里透黃,仿佛隔著插畫,我都能聞到那香味。我不禁咂了咂嘴,咽了口口水。站在一旁觀察已久的外婆,笑了笑:“你這小饞貓,一定又看上什么好吃的了吧,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我臉“唰”地紅了起來,“沒,沒什么……我只是有點餓了。”外婆看到我這副窘樣,也知趣地走了。我繼續投入書中,望餅充饑。
第二天一早醒來,發現外婆已不在家中,就在我疑惑時門口傳來了熟悉的腳步聲,是外婆回來了。只見她手上提著袋面粉和幾塊肉,笑著對我說:“浩,昨天看你砸吧著嘴,吃書里的。今天我給你烤餅,讓你真實地過過嘴癮。”原來外婆翻了我的書,知曉了一切,“太棒了!太棒了!外婆最懂我了!”
午飯后外婆開始烤餅了。只見她先揉面團。她的手在裝著面粉的盆里工作著,一下又一下,仿佛不知疲倦般地揉著。只是不時擦擦汗,然后繼續工作著。我在一旁看著,不禁手癢癢,也想嘗試一下:“外婆,我也想來。”外婆笑了笑:“好,你來試試。”
我微微踮起腳尖,擼起袖子,學著外婆的模樣,一下又一下的用掌心賣力地揉著,也不時擦擦汗。剛開始,感覺十分輕松,便不斷加重力道。可漸漸地,手有些酸痛,氣喘得緊,只好停下休息一會,然后繼續勉強工作著。我帶著不甘和求助的眼神看向外婆。外婆強忍著笑,“還是我來吧!”揉完面團后,外婆額頭上沁滿的汗珠,最終流了下來。她擺擺手,捶捶背,休息一會后,便又繼續。
她開始將面條切成一段一段的,壓開,裝上餡兒,揉成圓,又慢慢壓平,輕捏出形狀,我的好奇心又被吊起。拿來一個面團,一邊看一邊學。壓平,裝上餡。嗯,會不會太少了,再裝點吧!不行,又太多了,拿掉一些……折騰了半天,卻沒有完成一個,不是餡漏了,就是厚薄不當,凹凸不均……哎,餅好吃,卻如此不好做!
餅烤好了,個個金黃,圓得像個太陽,竟和插畫無差!
一口下去,滿滿的幸福感,忍不住多吃了幾個。
我用心咀嚼著,咀嚼著餅的美味,更是咀嚼著愛和親情的美味。
用心咀嚼,生活處處皆美味!
咀嚼作文半命題篇3
人之不如意,十有七八。人生更多的是失敗,失敗雖然是我們都江堰市不愿經歷的,它卻可磨煉我們的意志。失敗不可怕,更重要的是在失敗中咀嚼教訓,積累成功!
“同學們,月考就要到了,你們要好好準備呀!”老師在講臺上大聲地叫道。這對于我來說可真是小菜一碟。但同學們的反應卻不盡如此。瞧,甲同學在那里怨聲載道,“怎么又要考試呀?”乙同學則無所謂似的,繼續玩兒。
這次的月考,我是信心十足,因為我自認為還算聰明,不是木頭腦袋,再加上平時的復習,我想應付考試,應該是綽綽有余吧!就這樣,我帶著“必勝”的心態走進了考場。
“同學們,這次月考成績有結果了……”老師依舊在講臺上念道。我想結果應該很明顯了吧,入學有哪一次我沒有拿“桂冠”,這次肯定是我登“寶座”。正當我準備站起來,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去接受這份榮譽,享受同學們掌聲之時,老師念道:“--同學,恭喜你,你是第一名。”掌聲響了起來……
回到家中,我依舊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這對我來說有如晴天霹靂,我的眼淚不爭氣地一直往下掉。媽媽知道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失敗沒有那么可怕,你人生要經歷垢考試不還有很多很多,這一次的失敗也許就是下一次成功的開始呢!別灰心,像接受成功那樣去接受它,因為它也是發球你的寶貴經驗。”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是的,失敗比成功更重要,更應珍惜,因為成功就只是成功,而失敗卻教會了你如何成功。咀嚼失敗,品嘗失敗,享受失敗,讓失敗成為成功的墊腳石,讓失敗開啟你人生的大門。
咀嚼作文半命題篇4
中國古代有一句經典名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本就像我們在夜空下行進,那些為我們在無知的黑暗中指引方向的閃亮的星星。經典讀物,無疑是那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三字經》是我最早接觸的一顆“星”。“人之初,性本善”,開篇第一句,就變把我引入深深地思考中去。人本性就是善良的,人天生就具有很多優良美德,可是正如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每個人的習慣影響了人們的性格。曾子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多次反省自己,養成了習慣,他便從中保持了人的天生所具有的優良美德,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愛戴他人。“我也有什么好習慣呢?”讀時,我也曾經這樣問過自己。這簡簡單單的十二字,卻讓我得到了一個自我完善的機會。
曾子孝敬父母,在《三字經》中,還有一個有孝之士。“融四歲,能讓梨”。“孔融讓梨”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是,沉思一下,我曾幾時,在昏暗的燈光下,給我那親愛的、和藹的爸爸媽媽,送上一只梨呢?母親節將至,我該干嘛呢?孔融四歲能讓梨,而我,卻連簡單的事情都未曾替他們做過!……我心里,話語如同潮水般,在翻騰,在拍打著我的大腦。“孝”,不知不覺便在我腦海里扎下了深深地根,然后擴張、蔓延……《三字經》,像是擁有了魔力,不斷地讓我沉醉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像是到了桃源。我不愿出去。
一談起孔融,也就不得不談起《三國演義》啊。《三國演義》英雄豪杰輩出,個個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我最愛的,莫過于那勇救黃忠的“小混混”魏延了。也許在很多人眼中,他不過就是一個丑角,只會背叛蜀國,而我,卻被他的英勇有謀吸引了。劉備攻率軍打劉璋軍時,套毫不猶豫就直奔大本營,獨自強行占領了敵方的大本營,足以看出他的勇猛。在諸葛亮七出祁山中,他曾想出一個絕妙的計劃去擊破司馬懿。假若沒有諸葛亮的反對,或許,司馬懿早已人頭落地。魏延雖然丑陋,可他有勇有謀,令我嘆服。
我又想起了那句話:“相貌與人的才華成正比。”毋庸置疑,魏延便是這樣的一個人。我也因為他,更加看開了很多很多。
真的經典,是陳年老酒,越品嘗越有味兒。真正懂得與經典同行的人,會孜孜不倦地去探索,會忘我地含英咀華。與經典同行,我們更能感受到,經典,其本身獨特的經典魅力。
咀嚼作文半命題篇5
食物的味道中,最典型的是酸甜苦辣;生活的味道中,最典型的也是酸甜苦辣。
酸。酸是一種很微妙的味道,既不會太濃烈,又不會太微弱以至于咀嚼不出。味覺中的酸是像醋的氣味或味道,生活中的酸多用來形容悲苦、酸楚。酸在生活中并不受歡迎,它雖然不像苦那樣令人厭惡、被拒于千里之外,但也不像甜那樣令人喜愛。酸處于一個中立的位置,也處于一個尷尬的位置。
甜。看到這個字,嘴巴和心里都充滿了幸福、美好、快樂,這樣一個能讓人擁有幸福、美好、快樂感受的味道一定是人們都想追求的。需求量大的東西,其供應量往往是遠遠不及其需求量的。甜也是如此。那么,哪些幸運的人才能獲得甜呢?是生來就有,還是要經過后天的努力?當然是后者。也許有一些人仿佛生來就一直在咀嚼甜的味道,但那甜只是表面的甜,隨著時間的推移,甜只會越來越淡,越來越淡,直到再也沒有一絲甜的味道。而經過后天努力才得到的甜卻正好相反。努力揮灑的汗水并沒有蒸發,而是轉化為了甜,隨著時間的沉淀,糖分也在沉淀,久而久之,那股甜的味道便越來越濃,越來越濃。
苦。絕大多數人都是討厭這種味道的,無論是食物中的苦還是生活中的苦。但討厭歸討厭,這種味道無論是在食物中還是生活中都是無法避免的。與其逃避,不如享受。把苦看成一種享受,慢慢咀嚼,也許就會發現苦也蘊含著不同的味道,不然怎么會有“苦中作樂”一說呢?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拒絕苦,他們會咀嚼苦,享受苦,直到咀嚼出“苦”中的“樂”。
辣。辣是一種刺激的味道,象征著活力與激情。通常人們在年輕的時候會有這種味道,而年老的時候隨著心態的改變,這種味道就幾乎難以被咀嚼到;年輕人有著無限的活力與澎湃的激情,對生活充滿渴望,對未來充滿期待。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但同時,也具有極大的刺激性與破壞性。
生活的味道需要不斷地咀嚼。不斷咀嚼,就能不斷發覺新的味道,或者是發現原本早已咀嚼出的味道的另一番滋味。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驚喜,等待著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