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描寫
寫作文是一種文化素養的體現,能夠讓學生更具有文化素養,讓他們更能夠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端午節的作文描寫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端午節的作文描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描寫篇1
賽龍舟使我們珠三角端午節的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為紀念我國古代時的一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因為爸爸當天正好有空,所以我們全家去看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了然。
賽龍舟開始了,每只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沖,每一只龍舟下面都都綁著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斬下扔進水里。每只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1號領先,不一會兒8號又追上了。
突然,劃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一只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劃船手頓時很有節奏的跟著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仿佛龍群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領先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后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后面,然后沖線了!
賽龍舟真是一項激烈的比賽啊!
端午節的作文描寫篇2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吃涼糕。我愛吃黑白糯米粽子,平時媽媽經常從超市買來給我吃。我們家只有姥姥會包粽子。
端午節這天,我早早就來到姥姥家,一進門,就已經看見姥姥在認真地包粽子了,我趕緊洗了手幫姥姥包粽子。只見姥姥先取了三片粽葉,讓后把這三片葉子卷成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三片葉子想把它卷成圓錐形,可怎么也卷不好,在姥姥的指導下我卷好了粽葉,然后把糯米放在里面,最后用粽子葉包緊用繩子捆住,這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見姥姥包的比我好不錯哦 ,心里想只要認真仔細,一定可以超過姥姥。隨著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包到最后一個時,姥姥笑著直夸我包的好,進步很大。我樂得笑開了花。包完粽子,我和姥姥還一起“拍”了涼糕。涼糕是用蒸熟的江米做的,兩層江米中間鋪著一層紅棗豆沙餡,還撒著白糖,江米上面鋪著一層粽子葉,這樣吃起涼糕時還能聞著散發著粽子葉的清香。
我看著滿桌已經蒸好的粽子和“拍”好的涼糕,我心里美滋滋的,因為這是我和姥姥辛苦的勞動成果,吃起來甜滋滋的,甜到心里。
端午節的作文描寫篇3
我過了許多有趣的節日,可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早上去菜場買了一些棕葉、糯米。回到家里媽媽把一個盆子里裝了水,把棕葉放在里面,我很納悶就問媽媽“媽媽,為什么要把棕葉泡在水里?”媽媽說“棕葉泡在水里才不會發干變硬,這樣我們才好包呀!”噢,原來如此。媽媽洗好米,也將米泡在水里,我連忙對媽媽說“媽媽,米泡在水里,也是和棕葉一樣的道理吧!”媽媽點點頭說“是的。”
終于開始包棕子了,只見媽媽將兩片棕葉重疊在一起,將大的一頭圈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后放入米,再把多余的葉子順著漏斗包裹起來,最后將繩子橫在三個角中間,綁好兩個角,這樣一個棕子就誕生了。
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包,可是我的棕子真是漏斗,一不小心,米就一粒一粒的往下落,媽媽告訴我在卷成漏斗形狀時要注意不能有縫,那樣就真成了漏斗了,米在放進去的時候也要按緊了這樣煮出來的米才結實。我小心翼翼的包著,終于我成功了,我特意將我包的棕子用繩子系好,這是我的勞動成果,我要留作紀念。
我很高興,我學會了包棕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描寫篇4
春寒料峭的四月,縷縷哀思伴著斜風細雨盤旋而至,寒食節從悠悠的古老歲月中踏青而來,檀香幾支,熱酒一碗,炎黃子孫千里趕上墳,寄托對逝者的無限緬懷,表達對生命的敬意與熱愛。是夜,我托腮凝望黑色般厚重的夜空中那孤輝冷月,追念斯人已逝的先賢……
我回到狼煙四起的戰國末年,強秦的鐵蹄所向披靡,踏碎六國河山,茍延殘喘的楚地,懷王聽不進大夫屈原的忠言,疏遠冷落忠心耿耿的文臣,黑暗的將來望眼欲穿,你絕望了,“長嘆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滔滔汨羅江畔,你縱身跳下,淹沒了你的忠誠,淹沒了你的抱負,淹沒了你的悲天憫人,才華橫溢的你被迫選擇葬身魚腹,個中辛酸幾人能知,在這個蕭瑟凄涼的清明節,我心潮難平,遠遠地在汨羅江畔為你獻一束菊花。
端午節的作文描寫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首歌,我就會想起端午節。
有端午節這個喜慶的日子,也是有傳說的,我來給你們講講吧!
很久很久以前,楚國王聽大臣們講愛國詩人屈原這不好,那不行。可是,屈原想解釋都來不及了,楚國王聽了這些,再也不相信屈原的話了,屈原的勸阻也不聽了,最后被楚國王趕出宮中,過了些日子,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屈原很傷心,投汨羅江而死,當地居民悲痛萬分,去河里打撈屈原的遺體,結果一無所獲,人們就往江河里投粽子,讓魚蛟蝦蟹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而屈原就死在這一天——五月初五,人們就在這天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端午節,艾葉驅邪,人們會把房屋打掃干凈,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繁殖。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楚國人舍不得屈原投汨羅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在我的端午節里最開心的是跟婆婆學包粽子,我先把粽葉卷成桶形,千萬不要留小縫呦!再把里面放上餡兒,加上糯米,把繩子一繞,我跟婆婆耐心地學著,最后蒸上四十分鐘,就可以吃了,那香甜香甜的味道,令人心曠神怡,難以回味。
我喜歡過這充滿幸福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