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弟子規讀后感500字
《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在行動方面做了規范。所謂弟子規的規,就是規范的意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寫弟子規讀后感500字6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1
我經常聽說《弟子規》是封建糟粕,不要給小孩子讀。我小時候其實也沒有讀過這本書,今天趁著周末空閑,我找到這本書來讀了一下。
一看到這本書,就為這個短短的文章所吸引。全文基本上采用的是說教的形式,比如其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就是要告訴孩子們,要尊重父母,愛惜父母。
在現在我們教育小孩子,一般比較推崇西方的教育方法,很少用我們自己的祖先留下的方法。小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相信現在每個家長都應該知道。
首先,《弟子規》的原名叫做《訓蒙文》作者是一個清朝的秀才,后來因為各種原因被改成了《弟子規》。這本書的目的是啟蒙養正。里面確實有很多內容對現在小孩子有不利的因素,甚至有人說這本書對后來的中國走向衰弱也多了一份“貢獻”。
但是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我們現在讀的《弟子規》是經過修訂的,已經去除了很多不好的東西。所以,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可以引導孩子的正確的世界觀有一點用。一個人為人處世畢竟要尊崇一定的原則,孩子可以解放天性,但是不能任其自由發展。為人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時候也應該注意。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華文化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許多優秀的東西已經吸引了世界。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我們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要特別重視。學習好的東西永遠沒有錯。
寫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2
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們舉行了學習《弟子規》的活動。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后頭還有一個故事呢。
據說,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小孩名叫黃香。幾歲時,母親便去世了。他非常孝順父親,所有的家務都是他自己做的。夏天時,他用扇子把席子扇涼。冬天,他會把被子溫熱。他這是在干嘛?他要請父親上床入睡。知道這件事后,大家都說他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我聽了這個故事,深受感動。古人能夠做這些,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我也要向他學習,學會尊敬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時我要改變一下,不要再做嬌小姐了,回到家里吃完晚飯后,我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來洗碗吧,我會洗得很干凈的.。真的。”媽媽聽后,欣喜地說:“行吧,女兒長大了,懂事了。”我的心里也很高興,但能夠得到這樣的表揚,我心里也很慚愧的,我都快10歲了,跟黃香一比,那實在是差的太遠了。我想我一定要長期的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無論是在做家務還是學習上,都要叫爸爸媽媽感到欣慰,放心。
有一次,回到家,我看見媽媽正在洗菜,我想媽媽上了一天的班,也很辛苦,還要我們做飯吃,我走上前去對媽媽說:“我來幫您洗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快一點做完飯了。”媽媽高興的說:“乖女兒會幫媽媽洗菜了。你真是越來越懂事了,懂得孝敬父母了。”我一邊洗菜一邊想:我已經長大了,是家庭的一份子,也要慢慢地挑起一些家庭的責任了。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會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的。
寫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3
暑假,我閱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它描述的是一本圣人對晚生的教導,是學生學習的準則。
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這句話講道:爸爸媽媽叫你時,你要立刻答應一聲,讓你做事情時,你的行動不能懶惰。
記得周末的一個早上,媽媽吩咐我起床后疊被子,我假裝沒聽見,一聲不吭地繼續做我的事情,結果媽媽狠狠地將我批評了一番,從此后我長了記性。“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它告訴我們:吃飯時不應該挑三揀四,不要饑一頓飽一頓。我呀從小都不喜歡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飯的時候,爸爸給我碗里夾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將其夾給了奶奶,生氣的爸爸吹胡子瞪眼睛,又給我碗里夾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將其吃光光才罷休。“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
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誤,能夠及時改正,就等于沒有犯錯誤,如果犯了又沒有意識到,并且還給自己找借口,那就是錯上加錯。記得5歲那年冬季,我將媽媽的手表不小心掉到了水盆里,媽媽問是不是我干的,我害怕的搖了搖頭,撒謊道:“不知道,不是我!”后來還是被媽媽知道是我干得,于是我被“雙打”啦!
《弟子規》這本書值得我學習一輩子,它時刻教導我要努力成為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寫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4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了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這本書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么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了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寫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5
讀書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讀書也要有一個選擇,要讀好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弟子規》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至1722)清朝康熙間秀才。
《弟子規》里有一句話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的時候,不能遲緩。父母命令我們的時候,不能夠懶惰。但在我的生活中,我并不是這樣做的。每當父母叫我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懶懶散散,有時甚至當做是耳旁風,理都不理。根本就沒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想了。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并不是自討苦吃,也不是專門伺候我們的。我們也應該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分擔一些事情。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可是我和妹妹在家經常吵吵鬧鬧。在家的每一天,都能聽到我和她的吵鬧聲。爸爸媽媽總說我是姐姐要讓著妹妹,可是每次只要我讓了她一點點,她就以為我怕她,總愛得寸進尺。所有我和妹妹總是愛為了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吵架。然而父母為了這件事情很傷腦筋,不過每次我和妹妹吵后,一下就和好了。但為了父母,我覺得我以后無論怎樣,都應該讓著妹妹了。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寫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6
弟子規是一本非常好的書,特別是其中一句;“冬則溫,夏則清”不僅讓我們知道了基本禮儀,還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后面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讓我給大家講講黃香溫席的故事吧!過去漢朝的時候,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是江夏人,正當他九歲時,已經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蚊帳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趕走吸人血的蚊子,讓父母好好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暖,讓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京城,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有一次早上,我沒有看見媽媽在廚房里做早餐,在衛生間也沒看見她,我著急了,跑到了媽媽的房間里,發現媽媽正躺在床上,雙手捂著肚子,氣色也不太好,我問媽媽:“媽,你怎么了?”媽媽小聲回答我:“我肚子疼!”我聽了,忙說:"媽媽讓我來吧!"說著趕快到我的房間拿了一個“暖手寶”遞給了她,還給她換了一床厚厚的被子,然后再燒了一壺水,并拿出一包“午時茶”10分鐘,水燒開了,發出“嗚——嗚——”的響聲,我在媽媽的杯子里倒了小半杯開水,只要等開水變溫我就可以給媽媽沖藥了,等開水變溫的時間大約要5分鐘,在這5分鐘里干什么呢?對了,去教媽媽怎樣才不會讓肚子痛的秘訣吧!我拿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了媽媽的床頭說:“現在是冬天沒有暖手寶會冷的,再說你的被子又那么薄,算了,我的暖手寶給你吧,我再買一個!媽媽只是微笑著點頭,并沒有說些什么。我看了看手表,過了6分鐘了,我急忙把藥沖好,遞給媽媽,媽媽肚子好了后,不斷的夸我說,你讓我體會到了“冬則溫,夏則清。”
孝心是幸福的基石,只要將它拿去,幸福之屋就會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