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毛片生活片,国产真实系列在线,国产一级淫片免费视频,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匯得文網 > 作文 > 讀后感 >

莊子山木讀后感1500字參考

時間: 小龍 讀后感

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莊子讀后感,歡迎查閱!

莊子山木讀后感1500字參考篇1

因為閑著無聊,剛好家里面放有一本《莊子》,遂順手拿起來讀了幾天,平常我是不愛看這些古文書的,但那天我竟真的靜下心來讀了進去,并還有所感悟。

在這個物質極度豐富的年代,人們所理想的社會本應就是此刻這個樣貌,然而這又是個精神境界極度缺乏的年代,所有此刻的大部分都容易極度焦慮。物質上的滿足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裕。《莊子》——“貧也,非憊也”。貧窮不代表不快樂,相比物質生活的豐足,我們更就應重視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習慣于高效率,不肯放過一絲一毫的時間,長久下來必將感覺身心疲倦。“世人攘攘皆為過往”,不能說這句話是褒義還是貶義,它只是陳述一個道理,但在莊子看來正是因為名利而有了“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茶然度役而不知其所歸”。這天所提倡的就應是物質與精神的共同豐滿。《莊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氣之辨,以游無窮”。我們能夠不用要求這么高,只要學會靜下來,將混亂的自己,忙碌的自己放松下來,個性是在學習和工作當中,我們都可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和困難,這些都會使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如果能做到這句話里所包含的境界,那樣不僅僅能夠讓處于奔波勞累的身體得到釋放,還能更加有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莊子》中所著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莊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無拘無束,身心不受羈絆。在這個時代雖然不可能像它所說的那樣,但亦能夠要求我們的“自由”。有了“自由”,人們能夠更加全身心的釋放,在工作中或學習中皆能夠要求這種“自由”,而這種自由并不是指真正的大自由,這種“自由”是在必須束縛下的自由,很多狀況下,束縛并不是阻礙自由的,恰恰相反,它是為了能讓我們更好地在一方天地中做好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當今社會中出現了很多以前沒有出現的病,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是,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將物資與身心融為一體,將精神摒棄一邊,這是萬萬不可取的,我們就應學會重視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莊子》里所所提倡的,理念精神就應勝過物資,因為精神世界所帶來的快樂遠遠大于物資。

莊子山木讀后感1500字參考篇2

在晨讀的時候老喜歡把《莊子》這本書拿著讀,只是被里面光怪陸離的故事吸引著,當成了志怪類型的書籍。覺得離開我們生活的現實太遠太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學過的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那個時候自己的心境太小,不相信有這樣大的境界。

稍及年長些,隨著個人閱歷和見識的豐富。真正到達了黑格爾所說的“正反合”三段式中反的階段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心理深處真正需要的正是這樣的一本書。我時常追問我自己:我所追求的一切,我所放棄的無奈,是否都是隨著我的本心而沒有違背?是否都值得?知識本身并不是智慧,智慧是通過對問題本身的追問而通達到的一種境界。

讀罷此書,我知道《莊子》還只讀了個皮毛,或許連皮毛都還沒到達,以后的路還長些,還得長久的讀下去。

讀書筆記:

1.莊子其人

莊子其人不為名利所困,逍遙一生,無牽無掛。雖貧窮至極,但不為困頓所累,莊子告訴我們:“讀書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實行,這才是困頓。”、“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貧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對于物質上的富有莊子告誡我們:“手中有多少金錢,并不能決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對于不能按照本心生活的人莊子說:“是別人給了我這么多委屈呢?還是我自己看不破名和利呢?”

2.境界的大小

真正的大小不僅僅在于眼界中,而在于心智上。而境界的不同,決定了人們思維的方式。如何獲得大的境界呢?打破束縛自己心智的常規思維。而如何打破常規思維呢?問問自己,終其一生,是否看到了自己的本心,看到了自己真正歡欣的東西。而如何看到自己的本心呢?無憂是佛,活在當下。把這個世間天大的事,都把它看下了,而把自己的靈魂放到無限大。

3.如何超越

我們生活的現實無非名利二字,所謂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很多時候我們置身茫然之處,無法看清自己的目的、方向和眼前的權衡。乃是由于我們都已經忘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而要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超越,需要擁有的是一顆空靈的心境,讓自己的眼睛敏銳起來,才能在不經意之處發現人生的至極大道。

不同價值觀的人,在經歷相同的事情時,會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你需要怎樣的價值觀呢?第一是理性: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的底線,不能超越這個世界的行為準則。第二是感性:每到一處,每見一個風景,心中便有一種悲憫之情自然發生,一種歡欣之意自然流露。

不要以你自己的價值觀去評估這個世界,不要讓我們的心中帶有成見。

4.怎樣認識自己?

離我們最近的東西,往往是最難認知的。而只有我們自己,離我們自己最近了。莊子在《人間世》中告訴了我們一種方法:心齋。也就是養心。是讓我們的眼睛,不僅僅看到外在世界的廣大,更應該留一份給自己的心靈,去發現自己本初的愿望。第二種方法是:自知之明。不受外部評價的影響,寵辱不驚。

5.路在腳下

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樣的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我們可能極其普通,當內心要有一種人格的力量,它不是彰顯外放的才華,它是一種和緩的凝聚力。

6.對于生命的態度

莊子樂生,不懼怕死亡,但也決不去找死。因為,生和死不過是一場生命心態的變化。人的生命可以消耗掉,當人的思想卻可以流傳下來,對于莊子來說,思想的傳承遠遠勝于一個生命。

7.外化而內不化

莊子認為,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一個人可以外表變得隨和融通和放下,但是他的內心要有真正不化的東西。

8.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志

一個人只有釋放了自己的本性,順服自然才能不被疑惑。所謂利令智昏,當利能夠令心智混掉,心中就不會再有洞明清澈的智慧,一切迷惑將使得我們改變本初之性。

9.人生的心態

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夫! 面對生命,我們要有一種曠達的態度,就是達生。不要太看重外表的東西,因為那只能讓自己變得笨拙。人世間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蒼天,向下可以看清黃泉,世界萬象了然于心,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神色不變,氣定神閑。好的心態需要歷經三個階段:忘記名、忘記利、忘記自己。

10.自然之道

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一切風波會走,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合乎大道。

對于人生之規律: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

莊子山木讀后感1500字參考篇3

每每讀到莊子的言論,總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對“和”這一方面。

記得曾聽花簇幽聲,與友手談兩奩烏鷺,看玉子音脆。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讓,但隨一來一往間,局勢漸步蒼黃。怪我太貪勝。新局,欲緩速攻彼,而大計未成便造反逼,下場與前局無異,皆是我的子顆顆被動,只要對方愿意,分分鐘都能結束了此番坐隱。即使敲盤忖度,也無可奈何,依舊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來閑暇閱了幾卷《莊子》,再拈棋時,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生陵安陵,長水安水,莫不是安時處順?順于水與齊俱入與汩偕出是謂命成,這又是否講究一個無為之和?以和為量,融入環境,才能于環境中縱橫;順從所處之境,與時俱化,無肯專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輸得如此徹底。一昧的窮追猛打,只是讓自己的格局更為支離破碎,棋心散亂。小體怎敵大體,殘局那堪圓鏡?唯有將自身所有連成一體,貫通一氣,融和其中,才最是無懈可擊。這終是,要講究一個“和”字。步步緊逼,不正如那難成大事的獨善其身者?貪勝謀彼,還不如顧我爭先,逢危保其小棋,還不如棄之轉戰大局。而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該走則走,該停則停,天地兩寬。

棋道如此,想來世道也應如此。天地萬物相生于世,人與自然便好若紋枰間的黑白二子,人若對自然步步緊逼,則終將會被反噬,倘若人不與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則終將會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動前行。而若人與自然作和融于一體,相互包合,兩相無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輸贏,“和”一字才是最為重要。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輸贏常在,而知音難求;日月交替,晝夜相生,二者互存,并無虧損。況與天為一,形全精復,豈不美哉;萬物協調,物我相安,豈不妙哉?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和”一字,向來不帶強行。

翠葉點馥之春,花木扶疏之夏,落楓雁過之秋,冷雪封天之冬,合乎時宜,順所自然;山風浩蕩,云水清淺,美猶勝畫,也不正是因為有意境悠遠的和諧?這一切,相交得自然,相處得融洽,不強行,也不僵硬,因此映入眼中,給人的是無端的好看。

莊子一生淡泊,卻從不清湯寡水,《莊子》一書深邃,卻并非華而不實,一讀開闊,二讀頓悟,三讀坦然。書中思想,一如莊周的風魂,不摻浮華,逍遙自在,其智無端崖而有根基。“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道我合一的莊子,想必也有“和”之念。

既愛萬物,以與萬物和為念,也才方能物我合一,天地無窮。

或許有人對此以為不屑,但和平安好,世無征戰,相信是人人皆向往的。如此,若人與人以和為本,與社會以和為本,哪還再有不公不義、廝吵爭奪;若人與自然以和為本,與世界以和為本,哪還再有生態失衡、步入淪亡?萬物無競,流水不爭。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但也更應是一種常態,無和,無寧。

人生如棋,勝敗常有,又何不且以棋道看世,行和之道,并與之俱化,暫擱輸贏,取個不斷進步的相安逍遙?

和諧世風,誰皆愛之。行和,兩安。

莊子山木讀后感1500字參考篇4

莊子,美而不自知。甚至也不為人知。能見者少,見而能受者更少。知其美不為人知,難,知其不自知,更難。事實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況別人怎樣看他了。

他無所謂語言,言不盡意。但是他也不逃避語言。他不介意寫很多字。他不在意。開口也好,不開口也好,傳之后世也好,不傳也好。因為他沒有想要守護的東西。孔孟要守護仁義,墨翟要守護苦難,惠施要守護言辭,管商韓要守護法度。他沒有想守護的東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護。滅亡的是人,不滅亡的是道。

莊子是庶民。有人提出他是貴族,王族,也有人說漆園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但我說的庶民,是他的態度。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小人物的自嘲。這個世界對他而言只是玩笑。這種庶民感,與道德經對比起來,尤為明顯。他像落入凡塵的神仙,雖然是神仙,但終究落在凡塵里。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別呢?哪里都是無何有之鄉。

他逃避著人,但不逃避天。他自認為天下無敵,但讓人疑惑的是,在那個時代,他為什么沒有出來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沒有出來拯救。答案我已經漸漸明白了。因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他或許已經看見了天意,看見了自己的命運。孔丘沒有看見,他失敗了。誰能保證莊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莊周是莊周,不是秦始皇。秦始皇也是奮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樣的拯救沒有意義,與其折磨自己,不如快樂。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愿意接受爵位嗎?只是這爵位是人給的,不是天給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賜,就不可能長久,也不可能隨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他已經看見了未來,所以不接受。莊周比我們想象的要勇敢。對他而言,放棄拯救,或許比頭破血流更為疼痛。他只是無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后說說他的孤獨。

惠施和他爭辯:“人怎么能沒有感情呢?”莊周利索的把他辯倒了。在惠施看來,是莊周贏了。

然而贏了嗎?惠施死去之后,莊周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個人鼻子上沾了白土,讓一個木工幫他砍掉。木工刷刷的就砍下來了,鼻子絲毫沒有損傷,而這個人也面色不變。后來木工被王召見,讓他表演這個技術,木工說:“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對象是這個人,現在他已經死了,我再也做不到了。”

莊周真的沒有感情嗎?惠子其實并不該問,莊子也不該辯,但惠子不明白不言的道理,莊子也因為快樂而駁倒了他。莊周其實喜歡和他說話,惠子或許不明白。

莊周在惠施的墳前說道:“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他說自己逍遙自在,說自己無所待,他覺得自己是匆匆過客,與造物者為友。但身為人類的他,依然存在桎梏。他依然在時空中留下了痕跡。或許他的內心已經不再泛起波瀾,如同他在妻子的尸體前放歌。但他是永遠的放歌著嗎?惠子看見之后訓斥他:“你難道一點都不難過嗎?”他說,她剛剛死的時候,他難過。

只是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

再怎么悲傷,哭泣,她也不會回來了。

在他心里存在著翱翔于冥海的魚;覆蓋寰宇的大樹;吸云氣飲露水的神仙;十步殺一人的劍術;莫逆于心的友人;隱姓埋名的漁翁;棄天下如敝履的先賢;侵暴諸侯的大盜……但他看見的是真實的世界。他這么說著,隨便寫著,但他并不虛妄,也不虛無,也不是漫無目的。如果真的沒有私心,又何必留下這樣宏偉的巨著?

他依然想拯救世界,只是這條路很艱難,除了天道,他孤苦無依,他也明白,在他有生之年見不到天亮,但他依然動筆了。

他有別的辦法嗎?或許他真的經歷過沒米下鍋的困窘。那時候沒有人喜歡他,也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人和他說話。這樣的一個人,如果說自己想拯救世界,恐怕會被嘲笑吧。實際上他也不在乎嘲笑。比人清醒,就會比人疼痛。在那個時代,或許他才是最痛的那個人。以至于他并不在意自身的困窘。

起初孤獨,繼而忘記孤獨。

莊子在開篇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每次讀到這段話,腦海里便浮現出燦爛的星河。小小的地球上四季榮枯,天空的朱雀緩緩向地平線滑落。

他是一個多么浪漫的人。

莊子山木讀后感1500字

莊子山木讀后感1500字參考篇5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 名周,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最近開始讀莊子,源于看吳軍的書《見識》中的推薦。所以結合《莊子》原著,在喜馬拉雅APP收聽《南懷謹說莊子》與《梁冬私房筆記:莊子的心靈自由之路》。南懷謹說《莊子》這部書,影響了后來幾千年的文化,甚至到現在。每一個知識分子,每一個文學家,每一個思想家,受它的影響都很大。

《逍遙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梁冬講,古人對文章的第一篇最開始幾個字非常講究。就逍遙游幾個字就有豐富的內容。

逍遙,我們現在指的是自由自在、心情舒暢快活。那古人講逍遙是什么意思呢,莊子講的逍遙是指什么意思呢?中國的漢字,從古籍去推敲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我們現在說的逍遙是指自由自在的意思。那是在莊子造了這個詞之后,我們才有了現在通常理解的意思。

在莊子寫這個詞的時候,他是在新造一個詞。是“逍”+“遙”+“游”加起來之后得到了逍遙游,后人才有了逍遙一說。

“逍”字從辵,從肖,肖亦聲。“肖”意為“變細變小”。“肖”與“辵”聯合起來表示“移動的身影變細變小”。本義:逐漸遠去。現在的話講就是一個人越走越遠,從視覺上看起來越來越小。梁冬說,當一個人把自己看的小了,就會容易滿足、容易幸福。

“遙”是指遙遠,指距離。

“游”是指移動。

從古詞的構造與意思角度去解讀,“逍”+“遙”+“游”的指的是,一個人走上一段路程,你走啊走,走啊走,讓自己看起來很渺小,發現自己真實情況也是很渺小。那么從標題來看,“逍”+“遙”+“游”是從把自己往小的地方看的學問,用內心的小我換內心的大自在、大自由。

所以,在讀古文過程中,我們按現在的思維慣性去理解文字,卻沒有真正get到作者的用詞精髓所在。

在收聽梁冬的《梁冬私房筆記:莊子的心靈自由之路》時,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如何去閱讀古文的方法。把每一個字都拆開來講透,領悟其中的道理才會更加深刻,在前幾節音頻中,梁冬把化而為鳥中的“而”、“為”等現代常用字也做了詳細的象形字解讀。這在一般的《莊子》一書解讀中是看不到的,加上一些自編的小故事、小感悟揉合在一起,盡管很零碎,但也還是很耐聽的。反過來,如果讀《莊子》,浮在文字表面,單是看白話注釋,第一段意思就是北極有一條魚變成一只鳥飛到了南極,那就沒什么意思與了,那么《莊子》這本書就沒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了。

南懷謹講莊子,就大氣磅礴,更貼合傳統的講注。《莊子》這本書一開始就講鯤鵬,用一個魔幻的故事開始一本書,用故事比喻,講很多道理,但就是不點破的寫作手法,讓古今學者為之著迷。南懷謹說《莊子》里頭倒有很多提到孔子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在罵孔子,罵得很厲害,實際莊子都是在捧孔子,捧得很厲害。這就是文學技巧,有時候看起來反面的文章,實際上是正面的。千古以來,許多大文學家、大思想家,表面上都在罵《老子》、《莊子》,實際上都在偷偷地學。

《莊子》這本書豐富的比喻,欲擒故縱的寫作手法,文章的構思新穎奇特,行文汪洋浩瀚。讓每一個人讀《莊子》,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這樣的書,不同的人讀起來味道不一樣,同一個人每讀一次味道也不一樣,這樣的書讀起來就非常有樂趣了。

2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