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生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學生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1
今天我和媽媽到書店買了一本專為一年級男生量身創作的幼年小說《一年級的小蜜瓜》。
這本書內體現了,背著書包上學的第一天,碰到的第一個老師,交到的第一個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煩,經歷的第一場考驗……對于這個一年級的男生是如何面對的。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看的是一篇題目叫《最貼心的禮物》的故事,講述的是小蜜瓜的奶奶生病了,奶奶躺在床上不愿意吃一丁點東西。
為了讓奶奶吃東西,小蜜瓜變著法兒給奶奶送許多好吃的,可是奶奶一口也吃不下。
一天小蜜瓜想起小布跟他說過,人要是高興了,做什么事情都痛快,為了讓奶奶高興,小蜜瓜把他的卡通片光盤都搬到了奶奶家,他要陪奶奶看,讓奶奶高興。,可是奶奶對這些一點都不感興趣。
小蜜瓜又想了一個辦法,給奶奶換一個新飯碗吃飯。小蜜瓜用橡皮泥做了一個彩色的飯碗給奶奶。
奶奶看到后特別的高興,奶奶的病很快就好了。
這個故事讓我學到了,要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用我們的愛心去幫助每一個人。
小朋友們,獻出我們的愛心去幫助每一個人哦!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2
今天我讀了一則寓言故事《刻舟求劍》,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楚人乘船過江的時候,把隨身帶的一把寶劍掉到了江里,船上的人都叫著停船,那個楚國人不慌不忙,他拿出小刀,把劍落水的第方刻了個標記,然后對人們說他的潛水技術很好,有人催他快下去取劍,楚國人卻說不用。
船到岸了。這個楚國人跳下水去找自己得劍,可是每一次露出水面,都兩手空空,受到了眾人的譏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是不停的變化的,做事之前,要好好想想,只靠自己的想象,不考慮當時的情況,是辦不好事情的。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3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書中有很多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小故事,其中《自相矛盾》這個故事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一課,講的是一個楚國人,在推銷矛和盾的時候,一時說他賣的盾堅固無比戳不破,一時又說賣的矛非常鋒利戳無不破。由于說話絕對化,前后矛盾,被人一問:用你的矛攻你的盾會怎么樣?結果不能自圓其說,陷入尷尬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想事情或講話不注意,也常常會自相矛盾,比如有時說媽媽對自己很好,放假時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有時又說媽媽很壞,開學以后什么事都管得很嚴格,中午不睡覺要管、放學回家晚一些要管,作業沒完成要管,越想越憤憤不平。
又如回老家鄉下我很喜歡那里的青山綠水和小朋友,但又很害怕那里的兇惡的山蚊和可怕的狗;從以上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如冷靜下來想到底對媽媽是愛還是恨?能把媽媽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看成是一種愛,就不會說媽媽壞;只要對鄉下有深厚感情的話,山蚊和狗就并不可怕了,農村人世代相傳都能生活下去,回去住幾天有什么可怕?
矛盾存在生活中、學習中,隨處可見,到處都有,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對待,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不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這樣才不會被人笑話,才不會尷尬和出洋相。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問題,清醒頭腦,方向正確,步伐堅定向前進!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4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一年級的小朵朵》,這本書非常好看。
這本書描寫了一年級一班的小朋友之間的事情。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鼻涕蟲”江明明和“蟑螂”小朵朵。
剛上學沒幾天,江明明就給全班同學起了外號。李小嬌起個“李小妖”,小朵朵外號“小強”,連毛老師也起了個外號叫“毛毛蟲”。本來小朵朵挺煩被起外號的,可看到毛老師接電話時快樂的說:“毛毛蟲來也。”小朵朵突然覺得外號還是蠻可愛的。
有一次小朵朵拉肚子,回教室時太晚了,被值周生發現了。她怕扣他們班的分,就撒謊了。老師認為是江明明撒的謊,就把他叫到辦公室。江明明覺得很委屈,明明不是他撒的謊,可老師卻不相信。小朵朵看見江明明那么傷心,她決定向老師承認錯誤。老師突然眼睛濕了,說:“你這個小可愛”,她又從抽屜里拿出了兩根香蕉,說:“這是給你和江明明的”。我覺得小朵朵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
書中還有很多可笑的事,也有很多感人的事。我非常喜歡這本書。請你也來看一看吧。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5
《拐角書店》是《劉大公的煩惱》里的一個故事,但我感觸很深。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只貓,同學們以及一個經營的幾代人的老書店的老奶奶等人相互之間發生了許多值得學習的事情。
我讀完后感觸很深,是我認識到小貓的忠誠,同學們對小貓的友愛,或是老奶奶堅持傳承傳統的美德,再也許是老爺爺的樂于助人,總之這些都是我需要學習的。
最后,書店在書中快要拆遷了,我希望它一直開下去,因為書籍是我們進步的階梯,對我們意義非凡。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6
假期里,我讀了一套《世界兒童美德》叢書,其中《孝悌》講述了五個小故事,有孝順的小烏鴉、兩只小熊、扔筐子、黃香扇枕和誰的兒子好,都講的是孝順長輩、兄弟友愛的故事。讀完這些故事,我十分欽佩他們,我要學習這些美德,那么在平時應該怎么做呢?好好學習,不斷進步,讓父母省心,是孝順父母的一種表現;對兄弟姐妹友愛是一種美德;在學校里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同樣是一種美德。只有具備這些美德,我們長大后才能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人民,更好地服務社會。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7
上星期我認真的閱讀了《皮魯傳》,我的感受很深,印象最深的是“訓兔記”。
皮魯是一個非常尊重老師的好孩子!在皮魯讀一年級到四年級的四年期間里,老師對他花費的心血最多,就是為了想讓他變成一只兔子。在變兔子的過程中,班主任顧不得自己已經癱瘓的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生中。皮魯剛開始不知道情況,后來被老師的所作所為感動了,最后下定決心,認真學習,不讓老師操心,雖然沒有變成兔子,但他還是從服裝店買了一套兔子服裝,天天穿在身上,努力向變成兔子的方向靠近!
看到皮魯我想到了自己。雖然我不是很調皮,但有時還是讓老師操心,心里挺難過的,我要向皮魯學習,像他一樣尊重老師,做一只“乖兔子”。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8
上二年的時候,媽媽讓我和《弟子規》交上朋友。從此,這個《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也有收獲。老師和父母不停地教導我們。
記得有一次,媽媽一下子瘦了許多,我不解的問:“媽媽,您怎么瘦了這么多,我好心痛啊。”媽媽回答:“我這幾天,再帶你弟弟沒有吃飯,所以很瘦。”我想:媽媽一定餓壞了,我立刻騎自行車去買吃的給媽媽吃。媽媽叫住了我,問:“干什么去,這么晚了。”我說:“去買吃的。”當我把吃的送給媽媽時,媽媽什么也沒說,就緊緊抱住了我。此時,我仿佛聽到《弟子規》對我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你可真棒!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9
從讀《一年級的小蜜瓜》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小蜜瓜的成長經歷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在經歷了很多困難、困惑中慢慢成長了起來。這本書寫的就好像我自己的成長經歷。但是有很多方面我還不如小蜜瓜。譬如現在我還不能一個人睡覺。
從入學的第一天我認識了老師,還有好多好多同學,我也和小華一樣把老師和同學的名字記在了心里。在學校里要守規矩,我和小蜜瓜一樣剛開始老是犯錯,在老師的幫助下和爸爸媽媽的嘮叨下,現在比以前聽話多了,但還有很多缺點需要改正,相信慢慢長大的我會和小蜜瓜一樣越來越懂事。
順祝呂老師,沈老師新年快樂!小蜜瓜黃燁琦給你們拜個早年。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10
今天我讀了《君偉上小學一年級鮮事多》里面我愛上學一章。
里面講了快放暑假時,王婷建議大家應該送禮物給老師,感謝他一年來的教導,而且要偷偷放在老師的抽屜里,給老師一個驚喜。老師那么辛苦,君偉想了想決定用零花錢給老師買一束花。
如果沒有上學,沒有老師教我認識字,我一定會成為文盲,連笑話集都看不懂。自從上了學,媽媽說我開始有了讀書人的味道,捧著故事書專心閱讀時,看起來像個有氣質的王子。上了學,不但使我變得更聰明,而且也更帥了呢。在這個學期末,我也想用自己攢下來的零花錢送禮物給老師。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11
記得剛上小學一年級還不到一個月,媽媽就幫我買了這本書。第一次接觸兒童小說,馬馬虎虎看了一遍,覺得還不錯。
上完了一年級,這本書我已經看了五六遍了,越看越有意思,書里的內容就像我剛上小學時的情況。媽媽緊張,我也跟著緊張。每天早晨上學都反反復復說紅領巾帶了沒?作業本帶了沒?筆刨好了嗎?每學期下來,我都有幾次落東落西。原來上一年級并不簡單,有快樂,也有煩擾。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班長王婷,她是一個聰明又有膽量的小女生,學習又好。學校交錢的單子老師說要交給她,后來校長想騙他們的錢,只有王婷沒上當,真厲害!我要向她學習。
我非常愛看課外書。小朋友們,你們也來讀讀這本書吧!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12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一年級的小朵朵》。
書中講的是一群和我一樣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之間發生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朵朵和她同桌江明明了,他們之間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生爭吵。有一次,因為一張小紙片,他們就成了同桌冤家。后來,上語文課的時候,小朵朵忘記帶語文書了。語文老師偏偏叫小朵朵讀課文。江明明很大方地把語文書移到小朵朵那邊,小朵朵就覺得江明明不討厭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同學們之間雖然有時候會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吵,但是,同學之間還是要互相幫助。我想以后我也會像他們那樣,和同學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13
今天,我們學完了一篇叫《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課文,學完后,我受益匪淺。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的父親帶著作者登上了教堂的塔頂望著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的街道,父親告訴作者:“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作者把這句話銘記心頭,而就是這個教導使作者多次在困難中走向成功,成就作者的事業。讀完后,使我懂得取得成功的方法不止一個,如果一個方法不行,就要用其它的方法,其它方法肯定有一個行。當你第一個方法不行時,千不能灰心,你可以試第二個方法,第三個……你肯定會得到成功,因此不能死板鉆牛角尖,要機動靈活。
條條大路通羅馬,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從多方面思考和解決,這個方法不行,就用那個方法。相信總能找到能用的方法,讓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要相信沒有人類完成不了的事。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14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做《愛“撒謊”的媽媽》。
《愛“撒謊”的媽媽》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我”媽媽今年40多歲了,很大方,可她有一個的“缺點”,就是愛“撒謊”。
“我”小的時候,媽媽老說什么吃飯掉飯粒,會變成一個大麻子,撒謊的小孩會被大灰狼吃掉了!當時,“我”很相信媽媽的話,所以吃飯不敢掉飯粒,更不敢撒謊了。
有一次,媽媽做了“我”最喜歡吃的大刀魚,“我”叫媽媽一起來吃,媽媽卻說:“你快吃吧,我不愛吃,嫌有腥味。”“我”想:“我”怎么沒吃出腥味來呢?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大吃起來,一會兒,就吃得差不多了,漱口時,“我”看見媽媽在吃我剛才吃剩下的魚,“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來。
作者在寫媽媽的“缺點”——“愛撒謊”,從中突現出了媽媽對她的關心,愛護。這種欲揚先抑的寫法,比正面贊揚的寫法更吸引人,效果更好。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15
最近,老師讓我們讀一本書,書名是《走向海洋》。讀完后,我有許多感想。
海洋是地球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地球上有許多。海里有大量的水分,和豐富的生物資源。還有神秘的古人留下來的寶藏。因此,海洋是文明的起源。而這本書講得就是海洋。
讀著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海洋沒有什么可去探索的,那里只是有很多水,被稱作“地球的心臟”罷了。但是,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海洋有這么多事值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而且,海洋與人類、中華民族發生的事情更是數不勝數,怎能不讓人想更多地了解它?我們中華民族與海洋從“百廢待舉,艱難起步”到“長風大浪,任重道遠”最后“海事興,萬事興,民族興”談何容易!
讀著《走向海洋》我覺得,真的是一步一步走向了本來離我很遠的海洋!
一年級學生讀后感精選篇16
前些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主要是講一個叫安利柯的小學生寫的日記。前言介紹說這本書記錄了絢麗多彩、五彩繽紛的愛的火花,但當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有多大的感受。媽媽讓我在字典里查“愛”字,我發現繁體的愛字中間有一個“心”字,這讓我明白要用心去看書。我看第二遍的時候,就感覺到安利柯的生活里有濃濃的愛,有親人的愛,有陌生人的愛,有同學們的愛,更有老師的愛。
于是,我也想找找我生活中的愛。早上,媽媽幫我把圍巾仔細地圍在脖子上,目送我離家;爸爸的大手緊緊地拉著我,護我過馬路;開車的叔叔主動停車,讓我們先行;在校門口,高年級的同學冒著寒風,向我問早;老師慈愛地摸摸我的頭,幫我整理紅領巾……原來愛無處不在。
只要我們像安利柯一樣,用心去付出,用心去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