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
讀書筆記是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寫好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方便大家學習。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1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 ——為喘氣而活,僅活著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里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讀了“入則孝”,就想起我們這些在家中無所事事的“小皇帝”們。我們在家里基本上是什么事情也沒有做,一天到晚就只是學習。回到家,書包一甩,香氣騰騰的飯菜就擺在面前了;做完作業,檢查后就可以美美的睡覺了;要買什么東西,父母會精心為自己準備好..現在想起可真是慚魁啊。
一個人首先要孝順父母,烏鴉尚知反哺,作為人更應該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加以報答。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長大以后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結合我的生活,我發覺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夠,當媽媽爸爸批評我的時候,有時我明知道不對也要反駁;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我會對他們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通過了解此句的真正含義,我明白這是對父母的不尊不敬。
不過,是《弟子規》的“入則孝”教會了我怎樣去做父母的一個令他們驕傲的兒女。我應該為父母做些事情:在家,應該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當父母回到家,應該為他們倒一杯水,遞一條毛巾;在外面的時候,應該乖乖的,不要亂跑,以免父母擔心......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2
讀了《弟子規》,它就像一盞明燈一樣指引著我,讓我在德行方面進步有了很大的。
以前,每到吃飯的時候,媽媽叫我吃飯,我總是心不在焉,雖然嘴里說著“馬上來”,可我還是一頭扎在電腦前玩游戲,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愿的把游戲暫停去吃飯。現在想想,這是多么不應該呀。現在,每當媽媽說吃飯,我會立刻放下手里的游戲,趕緊幫媽媽擺碗筷,搬凳子。因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以前,我生病發燒時,媽媽總是細心的照顧我,藥總是媽媽先嘗嘗再給我喝,晚上也會徹夜照顧我,而我呢,當媽媽身體不舒服時,還吵著媽媽陪著我出去玩,不讓媽媽休息,現現想想,自己都覺得臉紅,我以后會改的,媽媽身體不舒服時我會讓媽媽好好的休息,細心的照顧媽媽。因為“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以前,我做完作業,總時將作業本、書、文具等隨便一扔,搞得到處是我的東西。有時看完書后,桌上、地上、床上,到處是書,真是雜亂無章!而現在我都把書分類整理得井井有條地放在書柜上。爸爸媽媽都說我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還直夸我的房子整潔呢!
通過讀《弟子規》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多說請、謝謝、您好、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養成主動寫作業的好習慣,作業不磨蹭,這些我一定要謹記在心,時時刻刻用《弟子規》來教育自己,鞭策自己。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3
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孔夫子吧!不僅我們高年級,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孔子的《三字經》。但我對孔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本《弟子規》。
剛開始讀《弟子規》,它的總敘就讓我深深地震撼了: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我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我們七年級,每天都會背上一遍《弟子規》,從總敘開始一點一點往下背……總敘中給我的映像最深的是“首孝悌”,是啊,為人子女,凡事對長輩要以孝為先,不然就枉為人子女一場。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和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 后,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其實,我們總說自己很孝順,可事實上,能夠真正做到對父母孝順的能有幾個呢?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坦誠自己沒有做好。在沒有學《弟子規》之前,我常常在家不怎么聽父母的話,不喜歡做家務,總想著家里有大人在,我做不做都可以。剛學完《弟子規》這本書,我在心里反復好幾遍問自己:“我是否真的一點也不孝順?我心里對父母難道就沒有一點愧疚么?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養大,難道父母要我們幫忙做一點家務活也不可以嗎?”我一直都只會依賴父母,現在每天都會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
《弟子規》這本書雖然早已讀完背完,但我會每天把它在腦子里復習一遍,然后再仔細反思自己今天做得怎么樣,是不是還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夠好的。《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很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永遠也拔不掉。
《弟子規》是我懂事以來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它教會我如何為人子女,如何待人處世。它教會了我太多太多,它的哲理我還沒有完全領悟。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相信自己以后還會碰到對我們中學生更加有益的書籍。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4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5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并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 ;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 父母命 ; 須敬聽; 父母責 ; 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里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么做人處事時,我會一只耳朵聽,一只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從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6
弟子規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它備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崇,內涵廣傅精深,很值得一學。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以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后怎么定,起筆很重要。在這里,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當然《弟子規》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對它的內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書讀千遍,其意自見”通過老師、家長的指導,再加上自身不斷的背誦,不斷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讀水平、記憶力、行為品德等多有較大的提高。
我讀完弟子規后,覺得自己受益不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么叫愛,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寬容,什么叫友誼。回想以前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們幫助我,鼓勵我的情景;老師輔導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多好!
我以后,不,我現在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老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助……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
同時,我也要時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7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是〈弟子規〉中余力學文中的一段,它主要講了:
學習與實踐是不能分開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實踐之上。另外,讀書時,要全神貫注,注意力應高度集中,眼睛要緊盯著書,還要大聲朗讀,這樣才會提高讀書的效率。
合上書本,我們來談談我的理解:實踐和學習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光學習,那就是死讀書,不會將知識靈活應用,這就與紙上談兵沒什么兩樣。我們知道:紙上談兵造成的后果是無法彌補的。但是,如果只實踐,不讀書,那只能按自己的見解做事,不知別人有何經驗,教訓。因此,實踐和讀書必須兼備。
另外,我還有這樣一個讀書事例:以前。我讀書從來不整本整本地讀,通常只看九頁,就扔到書柜里,看另一本書了。直到后來,我才知道,我這種讀書方法叫“殺書頭”,這樣很不好,不利于培養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我才改正了缺點,開始整本地精讀。
讀書可以增長智慧,增加知識。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收獲最佳的讀書效果。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8
暑假里,我詳細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是一本很適合兒童啟蒙的書籍。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禮儀,時常粗言暴行相向,我想每個人讀了這本書,都會有深刻的反省吧!
“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意思是:我們借別人東西,用完了或是約定的時間到了,就應歸還。以后再有急用,即使向他求援,他也不肯借給我了。
這令我想起在三年級的暑假里,我經常到鄰居家里玩。有一次,她買了一個小熊玩偶,我一看,呀!還真漂亮!我目不轉睛地打量著它,黑葡萄般的眼睛,小巧的鼻子,還有月亮彎似的嘴巴,再配上淡淡的橙色的毛色,真是可愛極了!我心想:要不讓她借我幾天,回去讓妹妹看看,她肯定會喜歡的!于是,我對她說;“你的小熊玩偶能不能借我二天?”她猶豫了一會兒,說:“好吧,你過二天再還給我。”于是,她把那小熊遞給了我。我把它帶回去后,妹妹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小熊,整天陪著它玩游戲,還定時喂它“吃飯、洗澡、哄它睡覺”呢!媽媽夸我真懂事,我樂得像吃了開心果似的,在這二天里,妹妹也不會吵鬧。到了還小熊的時間了,我向妹妹要,可她卻不肯,我只好讓她再玩多一天,希望朋友不會介意。第二天,朋友親自來我家向我要小熊,我只能把妹妹手中的小熊搶走,還給她之后,她馬上就走了。然后,妹妹每天都吵著要那個小熊,媽媽又罵我說我沒有帶好妹妹,我只有試著再向鄰居借小熊,但是,不管我怎么求她都借不到這個小熊了。
讀了《弟子規》后,我后悔極了,我從中體會到借了別人的東西就要及時還,不然別人以后也不會相信你了,即使沒及時也要提前向別人解釋清楚才行。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9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簡簡單單的二十四個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規的內容。第一句話就點明了弟子規是圣人們對我們的教導。后面十八個字把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規本身就講的是做弟子,做學生,做兒女的規矩,于是我們便帶著這樣的想法,開始讀弟子規。
初讀弟子規,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感受,等讀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后,才琢磨出點意思來,我反復讀,感受越來越深,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講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講的是和大眾相處時要相互愛護,并且親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學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學習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了。整篇文章都在講應該怎么做兒女,應該怎么做學生,應該怎么做人。
我在讀弟子規,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于是,我們一起讀弟子規,理解弟子規,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機上看到一條短信,叫養生小專家。里面說修身養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寫毛筆字。因為我也寫毛筆字,所以我也深有體會,你在不靜心的情況下是寫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來寫一會兒,心就會靜下來。正如“余力學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說的一樣,你不好好寫字,心靜不下來,沉不住氣,在心理上就會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經知道這個道理了。
在弟子規里,在家要孝順父母,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學禮、懂禮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人在世上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強人所難等,這些是我得到的啟發。
讀完弟子規,理解完弟子規后,我發現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會繼續保持,并發揚光大,不好的我會改正并做到更好!
弟子規讀書筆記怎么寫篇10
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簡簡單單的二十四個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規的內容。第一句話就點明了弟子規是圣人們對我們的教導。后面十八個字把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規本身就講的是做弟子,做學生,做兒女的規矩,于是我們便帶著這樣的想法,開始讀弟子規。
初讀弟子規,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感受,等讀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后,才琢磨出點意思來,我反復讀,感受越來越深,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講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講的是和大眾相處時要相互愛護,并且親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學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學習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了。整篇文章都在講應該怎么做兒女,應該怎么做學生,應該怎么做人。
我在讀弟子規,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于是,我們一起讀弟子規,理解弟子規,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機上看到一條短信,叫養生小專家。里面說修身養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寫毛筆字。因為我也寫毛筆字,所以我也深有體會,你在不靜心的情況下是寫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來寫一會兒,心就會靜下來。正如余力學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說的一樣,你不好好寫字,心靜不下來,沉不住氣,在心理上就會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經知道這個道理了。
在弟子規里,在家要孝順父母,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學禮、懂禮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人在世上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強人所難等,這些是我得到的啟發。
讀完弟子規,理解完弟子規后,我發現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會繼續保持,并發揚光大,不好的我會改正并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