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宇宙與人》有感觀后感
我們觀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與人》,在經歷了60分鐘驚心動魄的視覺享受。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宇宙與人》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宇宙與人》觀后感1
在家里觀看了《宇宙與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之浩渺,從地球系、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在里面孕育著太多的未知,而人類也不斷為之而探索著。對于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為止,研究發現只有地球是擁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類是孤單的。從整個生命的起源過程來看,也是歷經了幾十億年的歷程,從恐龍時代,到現在的人類統治時代,世界開始出現文明,人類懂得了思考,這一切注定人類是出現的最偉大的生物。這似乎已經出乎了物質所能接受的范疇,或者說物質不再是單純的物質,物質的含義更加豐富了起來。
人類是偉大的,我們應該承認這一點,但是我們必須謹慎的使用人類的智慧,人類創造了文明,但是人類也是可以毀滅文明的,姑且不說人類文明是否會為更高的文明所代替。人類將探索文明的進程延伸到了外太空,但是帶去的還有大量的太空垃圾。人類面對宇宙的贈與,或許少了些許的感恩之心,反而是無止盡的竭去。物種的加速消失、生態鏈不斷遭到破壞、鋼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后,地球承載了太多的傷害。
雖然人類擁有智慧,擁有思維,但這也無法改變人類不過是龐大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這一事實。茫茫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濫用宇宙賦予人類的智慧去破壞生態,最終將遭到我們所在的宇宙無情的報復!
我們可以認識規律,但也必須尊重規律。這樣人類文明才會最終得以延續。
《宇宙與人》觀后感2
在中國古代,有兩位僧人有一個晦澀的對話。一位僧人問另一位僧人,天上的云在飛,是云動,還是風動?那位高僧回答,既不是云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你的心動。云、風、乃至人都是物質世界的產物,其本身也是物質,但是人與云和風似乎又極不相同。或許我們會說,云悠游于晴空,風吹拂在大地上,而人,是腳踏實地的人,他們需要進食,需要休息睡眠,當然不同。這卻是極其表面的差別,稍微細想,我們發現,在上面的故事中,人,是一個旁觀者。旁觀者這一詞十分普通,我們卻不能把它用在云和風上面。其實,很多東西都不足以稱作旁觀者,草不行、樹不行、花不行,就是有著生命,能夠自由活動的動物也不行!確切的說,只有人,才有資格做一個旁觀者。
旁觀者,不像云和風,他首先是有生命的;旁觀者,也不像其他動物,因為他在思考,他也能把自己的思考表達出來。這是一個奇跡,但卻被埋頭于日常生活的我們忽略了——人,是有生命的智能動物。純粹物質的宇宙能夠演化出生命,生命在這顆星球上誕生并且改造這顆星球長達近40億年,而且在500萬年前,這些生命中的猿猴逐漸進化,隨即產生了智能的人類。從人類用笨拙的手在巖壁上用簡單的圖形記錄自己的生活,到創造輝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來科學的曙光,只用了幾萬年。現實的瑣碎和生活的有條不紊,讓我們很難在這么廣闊的的時空視野下觀看我們的起源、發展,也難以認識到人類誕生對整個宇宙的重要地位,這是一個遠非“神奇”所能形容的重大事件。宇宙,一個偉大物質演化的史詩,它,作為一個沒有知覺的物質系統,卻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能夠理解它的生物。
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人類的大腦這個超級信息處理器是目前宇宙中最完美的智能結構。胡思亂想會帶來很多痛苦,甚至把自己逼成精神病患者;然而,沒有人希望自己成為只有本能沒有思考的動物,更不愿意成為完全失去意識的植物人。
凡是人類都有智能,卻并非人人皆是智慧的。從大爆炸產生宇宙,到人類產生,直至今天擁有高度的現代文明,這是一個充滿艱辛,到處都是不確定性的過程,任何一點變化都可能延緩甚至阻止人類的出現 與發展,其實,作為個體的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也是極其偶然且神奇的。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珍惜宇宙億萬年來結出的這個碩果——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活!輕者把生命當成消遣,生活頹廢,缺乏追求,放逐自我;重者稍遇挫折,就把生命還給了宇宙,就像現在工作壓力下那一個個選擇輕生的大學生。也許,相對于地球、相對于宇宙,人的生命太過短暫和渺小。但是,當你把生命,你把擁有智能的自己放在整個宇宙中,納入億萬年的時光里看待時,你不應該僅僅看到生命的短暫與渺小,你更應該明白,物質世界中的人類誕生是個奇跡,我們自己更是神奇的存在!生命短暫,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更應該讓短暫的生命煥發光彩,活的有意義,活得快樂幸福。這,是每個人在物質的智能之外更應該尋求的智慧!
觀電影《宇宙與人》有感觀后感精選篇1
宇宙是神秘的, 而茫茫宇宙用物質創造生命更是令人難以置信。學了馬克思 主義哲學, 我們知道物質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 基石。
而這段話用現代的科技化知識向我們詮釋了世界是物質的,生物起源于物 質,物質是人類起源的基石,讓我明白“世界是物質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影片《宇宙與人》中對有關宇宙誕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龍滅絕等一 系列充滿神秘色彩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形象、科學的解答。地球上生命的誕生 也是經過無數日日夜夜的進化得來的,地球的演變最終產生了生命。地球上環境 的完善也是眾多因素影響的結果。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它留給我們了足夠 做美夢的溫馨長夜, 然而它卻由于質量太小而只能成為一顆死行星,或許這就是 宇宙的選擇。
我從中仔細、 清晰地看到了創造人類的物質系統和它的運作。其中我深刻地 體會到宇宙是一個生命體, 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世界的本源是物質。
150 億年前, 在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 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 物質的浩瀚宇宙,并且,到現在為止,在這 150 億年間,這個爆炸仍然在進行, 也就是說宇宙的形成是核聚變的結果, 而這一情況是一直隨宇宙的存在發展而存 在的,因為宇宙的運動是不會停止的,一旦它停止運動了,它必將被自身的引力 所滅亡。而這也體現了運動是絕對的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宇宙萬物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在數目上的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宇宙萬物。
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 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 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沒 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終有一天,科學將會揭示整個宇宙 的奧秘。
然而由我們所認識的宇宙的形成來看, 也不難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 那就是:世界的物質性。
從整個生命的起源過程來看,也是歷經了幾十億年的歷程,從恐龍時代,到 現在的人類統治時代,世界開始出現文明,人類懂得了思考,這一切注定人類是 出現的最偉大的生物。
這似乎已經出乎了物質所能接受的范疇,或者說物質不再 是單純的物質,物質的含義更加豐富了起來。
人類是偉大的, 我們應該承認這一點, 但是我們必須謹慎的使用人類的智慧, 人類創造了文明, 但是人類也是可以毀滅文明的,姑且不說人類文明是否會為更 高的文明所代替。
人類將探索文明的進程延伸到了外太空,但是帶去的還有大量 的太空垃圾。人類面對宇宙的贈與,或許少了些許的感恩之心,反而是無止盡的 竭去。物種的加速消失、生態鏈不斷遭到破壞、鋼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后,地球承 載了太多的傷害。
雖然人類擁有智慧,擁有思維,但這也無法改變人類不過是 龐大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這一事實。茫茫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濫用宇宙賦予 人類的智慧去破壞生態, 最終將遭到我們所在的宇宙無情的報復!我們可以認識 規律,但也必須尊重規律。
人類把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 慢慢的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但是我們對宇宙、對世界的研 究與認知要建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堅持辯證唯物主 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通過概括自然科 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它在 自然科學領域和人文科學領域都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所以我們 1 堅持按照世界本來面目認識世界,堅決排斥附加和主觀臆測。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唯一科學的世界觀,也是唯一科學的方法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 學告訴我們要參加實踐,在實踐中改變客觀世界并同時改變我們的主觀世界。
人在依存與宇宙的同時也存在矛盾,矛盾是促進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們在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運用馬 克思主義正確方法論去去認識矛盾、解決矛盾。人有聰明才智的大腦,卻不可以 改變世界萬物的命運。
相對于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認識能力又是 如此的短淺,宇宙偉大的神秘,讓無知的人們只有用神來神化了!沒有辦法用科 學解釋的, 也只能把創造宇宙者的高級智能物來崇拜了!宇宙為何而存在?智能 物為什么來創造宇宙呢?人只能用自己狹隘的想象來編織美麗的神話和傳說來 解釋無法解釋的東西。
人類的出現帶來了人類文明,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 產物,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并反作用于物質。
宇宙也在不斷發生著我們無法感知的變化, 雖然這種變化可能會給人類帶來 一些災難, 但這卻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使所有物質力量在一種恰到好處的抗衡中 實現最充分的物質演化。太陽僅剩下四十億年的光輝,這期間,人類不知又將有 怎樣的發現, 也不知會以怎樣的方式來對抗太陽的巨大演變,讓生命的奇跡得以 延續。而四十億年,對于宇宙是短暫的,但對于人類卻是漫長的,人類還有足夠 的時間來研究宇宙的奧秘、生命的奧秘。
物質世界是那樣地美妙, 在宇宙漫漫長的演變中人類只是那精彩的一段。或 許人類的誕生, 正是宇宙安排的, 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雖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但人的智慧是無限的,所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智慧去探討宇宙的奧秘吧!
觀電影《宇宙與人》有感觀后感精選篇2
在我看到許多的科教片里,我最喜歡《宇宙與人》。科教片《宇宙與人》如同油畫一樣映入眼簾,充滿著詩情畫意,使人身臨其境般的感受著宇宙及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是一首大氣磅礴的宇宙史詩,同時還是一首人類贊歌 ,這部影片通過電腦特技,向我們介紹了宇宙和人類:我們的宇宙是一個絕頂聰明的物質“大作坊”,它最值得驕傲的產品是人類,太陽是能源的“億萬富豪”,它給生命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月亮使旋轉速度轉慢 ,由12小時變成24小時,給地球以穩定,給我們睡眠和氧氣。
宇宙是一首偉大的物質演化的史詩,宇宙把智能和物質交給了我們人類,而精神和道德卻要靠我們自己去完成。
珍愛生命,珍愛自然,這是這部科教片給我的最大感受。
《宇宙與人》觀后感5
下午第一節課,我們全班同學都津津有味地看著一部電影——《宇宙與人》。這幾十分鐘里,我們在無比地享受,也讓我們更深地體會到了世界的奧秘。
應該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存在。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150億年前宇宙誕生、50億年前太陽系誕生、500萬年前人類誕生、400年前人類發現日星碎片、公元前人類進入高度發達文明。
木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星系,是地球的300多倍。而月球離地球大約三十八點多公里。有一個月球質量為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大約6千萬年前,地球充滿活力是因為地球在轉動。液態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狀態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人類在內生命存在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部電影讓我重新認識了宇宙,也重新認識了人類世界。宇宙太空的浩曠神秘,讓我感覺到人類的渺小;人類的生命歷程,讓我感到生命的可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多學習點宇宙的歷史來充實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