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電影《雨中的樹》觀后感
通過觀看電影《雨中的樹》,從李林森身上深刻感受到共產黨員的光輝本色。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電影《雨中的樹》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電影《雨中的樹》觀后感1
靜靜地欣賞完了這部電影,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電影主人公李林森的一言一行,就像歌里唱的那樣“雨中的樹,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樹,把人間最美的畫卷誦讀……”
沒有語言,卻是本讀不完的書。工作中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明明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都事關人民群眾生活的點點滴滴。面對急劇上漲的洪水,他義無反顧,毅然決然地撲向最危險的地方,因為他知道那兒有等待他的小豆子和魯奶奶,他是在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訓;面對會上反對的聲音,他據理力爭,提拔扎根偏遠鄉鎮十幾年如一日的黨委書記,他在用實際行動證明組織部門遵循的原則“不能讓老實人吃虧”;面對基層干部的走穴賄賂,他嚴詞拒絕,不被利益驅使,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水可以不干凈,空氣可以不干凈,但人不能不干凈。”
不是音樂,卻擁有動人的音符。有人說李林森不是一個好兒子,不是一個好大哥,不是一個好父親,更不是一個好丈夫。對,他“六親不認”,面對親妹妹的工作請求,在別人看來他只是舉手之勞,但他硬是以一句“現在不都是一年一簽么,先干著再說吧”把她打發了;對,他“拋妻棄子”,在年幼的兒子最需要呵護的時候,沒有守在他們身邊,而是夜以繼日地撲在工作上,為千千萬萬個家庭謀福祉,卻忘卻了最親的親人,把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都丟給了單薄瘦弱的妻子;最后,他似乎知道自己“錯了”,看見翩翩起舞的妻子,他微微地笑了,那笑中帶著無盡的愧疚;腦海掠過兒子的身影,他不能自已地哭了,任憑淚水肆意流淌,傾訴著綿綿的不舍。
拒絕挺拔,卻在平凡中被人們仰望。病情日益惡化,李林森的臉色愈加蒼白,形容愈加枯槁,但他還在伏案工作,修改文件,布置會議,甚至叫辦公室主任去找來年的臺歷,為下一年的工作做準備。誠然,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在亙古不變的生老病死面前任何生命都是蒼白無力的,李林森是平凡的人,但平凡中見出了偉大,他的偉大是在他不懈追求生命意義中體現出來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始終保持善良、真誠的本性,直至燃盡生命最后一刻。范仲淹曾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我想這流芳千古的古訓就是對李林森短暫一生的最好詮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李林森,這棵“雨中的樹”,正在滋養著腳下的大地,撫慰著身邊的樹林,你將永遠和千千萬萬個組工干部一起書寫出最美的畫卷。
電影《雨中的樹》觀后感2
正如李林森說的,人生是一條河。在干部、黨員、人才個人成長中,組織部就是一條船、一把梯,他會在黨的事業需要的時候,把大家送達彼岸、送往高處。但組織部也僅此而已,能走多遠、能飛多高,那全由干部、黨員、人才自己的表現決定。組織部和組織部長需做的是,既要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也要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照顧的干部,特別是要避免有缺點但本質尚好的干部走向歧途、滑向深淵;既要堅持原則、不講情面,盡量讓干部用當其時、不受委屈,也要讓各類能人有用武之地,讓普通黨員、群眾有歸屬感,保持對黨的向心力。李林森的思想和精神必定不朽,他詮釋的不僅是組織部長的風范,也濃縮和展現了當代中國黨員干部的形象。
作為溫江區負責機關黨建工作的職能部門,我們有責任把李林森的這可貴的精神延續,要將這份感悟化為行動,從平凡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踐行,讓成長的每一個腳步帶著恪守敬業的無悔。
要學習李林森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李林森從鄉村教師到組織部長,無論在什么崗位,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面對病魔的折磨,頑強斗爭到最后一刻,把有限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學習李林森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他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自覺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認真履職用權,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幸福奮斗終身。
要學習李林森把人民群眾當親人的公仆情懷。李林森在工作的任何時候和任何方面都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依然牽掛著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每一名干部都應該沉下心來,帶著責任、熱情、真誠做群眾工作,扎根基層,真心為民服務,實實在在的為群眾謀幸福、謀利益。
要學習李林森清正廉潔的優秀品德。李林森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從不用手中的權利徇私情謀私利,淡泊名利,甘為人梯。每一名干部都學習李林森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的情懷,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終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始終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要學習李林森公道正派的職業操守。李林森以一種堅持原則、公道正派的形象,集中展示了一名干部高尚的職業風范。他大力推薦使用扎根基層、埋頭苦干的干部,樹立了重品行、重實干、重基層、重公認的用人導向,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學習李林森精神,就是要學習他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的職業道德,以公道正派立身的職業操守,原則問題決不讓步、關鍵時候敢較真、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的職業行為。
正如這部影片的主題曲所唱,雨中的樹,平凡地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卻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讓我們向這樣一位默默奉獻的“大樹”致敬,更將這份敬仰內化于心,在平凡中揚起最鮮紅的旗幟,在點滴中拓展生命的廣度。
電影《雨中的樹》觀后感3
觀看的時候淚流滿面,更多的是感動,但經過時間的沉淀,寫下這篇觀后感時,更多的是對人性、對社會的反思。
故事通過林森兒子追溯父親的足跡的視角,展開了父親的一生。鄉委書記時可愛的摳門兒,抗洪時不死一人的責任感,任組織部長時識人、知人、用人,不僅以上位者的思維分析別人,更以下位者的角度體驗別人,真正地把工作做到別人的心坎上,一心一意只為把工作做好,只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學習李林森同志,就是要學習他的政治品質。無論是擔任鄉鎮黨委書記、還是市委組織部長,李林森同志始終對黨無限忠誠,用自己的形象為黨的形象增添光彩,用生命之火映紅黨的旗幟。
學習李林森同志,就是要學習他的高尚情操。學習李林森,就是要學習他淡泊名利、甘守清貧的態度,要自省、自重、自警、自勵,常懷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過,不為名所縛,不為物所累,不為譽所喜,不為悲所悲,不為利所驅,不為色所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做一名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的好干部。
病重時,堅持工作讓我動容,人們在病重之時除對奇跡的期待,對生命的堅持,但像李林森一樣,執著、堅持不懈地追趕時間的足跡,堅定不移的開展自己的工作計劃,努力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的人不多,而這一切都是為百姓、為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讓我不禁思考,是什么樣的情懷鑄就了他的一生,是什么樣的精神支撐了他的一生,是什么樣的理念他堅持了一生。
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在死神面前,生命都是蒼白無力的,李林森是平凡的人,同時也是偉大的,他的偉大不僅僅是做為一名清官,從心底里徹底洗涮了我們的心靈,更難得的是面對死神,面對生命的終結,他帶給我們的永遠是淡定和勤奮,在短暫的時間里,他所要求的僅僅是一個記錄工作日志的臺歷,為人民服務他不僅掛在嘴邊,更是銘刻在心底,他的一舉一動都彰顯著新時期公仆的形象,廉潔奉公、勤勉刻苦,影片里的雨水和淚水洗涮著我長久以來已變得庸懶的心靈,讓我讀懂那份投入和執著,那份真誠與感動。
黨員電影《雨中的樹》觀后感篇1
看完《雨中的樹》,我內心感慨萬千,觀看過程中淚水早已泛濫。我承認我被那雨、那山、那樹、那人、那情、那景、那笑聲、那喊聲深深地打動了!那萬千意象,久久縈繞于心,感觸頗多。
影片主要講訴了一位共產黨員李林森同志的事跡,李林森那份樸實、真誠、親切和以身作則的處事態度,就像那束陽光照進了我的心,讓我震撼不已,心中萬分感動。
劇中李林森買解放鞋和打摩的時的還價、泡方便面、在小飯店就餐、追公共汽車、搭輪船、擠火車等,都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這些故事,是每一個基層干部群眾都會遇到的。而李林森作為一名書記,一點也不矯情,深入基層去體驗,一點也沒有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有的那種威風,而是如此親近,事事都以老百姓為重。他對老百姓有著大愛,洪水中,他不顧危險、不顧疲累,沖鋒在前,撕心吶喊,沖入危房救人;病魔帶來巨痛之時,他仍然爭分奪妙地辦那些“破事”,掛念著為困難黨員蓋房,他心中想著的全是老百姓。他對基層干部,有真情。一位鄉黨委書記,在高寒偏遠山區工作了15年,縣領導很少有人上去過,李林森親自上山體驗基層干部的辛苦,在市委常委會上據理力爭,這一幕深深打動了我,那一句“創新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那老實厚道更重要,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在我的心中激起了萬千漣漪。“噠噠”,李林森與那位鄉黨委書記打乒乓的球聲,反復回響在熒幕上,那是一位組織部長與基層干部心與心的交流、心對心的回應。他像平凡人一樣,深愛家人,但因為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陪伴妻兒,他內疚不已;因為工作原則,他拒絕給妹妹安排工作,只能誠摯地道歉。這些美好的、富有人味的情感,卻因為生命的短促,而破碎、而斷裂、而幻滅,影片由此產生巨大的情感張力,抓人心魄,帶給觀眾精神的升華。那些懷抱大地的山巒,那些充滿生機的樹木,仿佛都是那個人精神的化身,讓人回味無窮。李林森那深入基層的“樹根精神”讓我動容。“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李林森扎根基層、真情融入。李林森堅毅正直的“樹干精神”讓我動容。李林森以一種堅持原則、公道正派的形象,集中展示了一名組工干部高尚的職業風范。
共產黨人和共產黨的干部,首先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都要為人子、女,也會為人父、母,為人夫、妻,都有普通人的情感,普通人的職責,普通人的樂趣,但作為黨的干部,肩負著更大的責任與擔當,有的時候必須在公與私、個人與集體之間作出“二選一”的抉擇。一個優秀的黨的干部,必然多多少少要減少與家人團聚的樂趣,壓縮本該屬于自己的時間和享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義無反顧地無私奉獻。影片中,當洪水來臨時,李林森選擇的是沖鋒在前;當道路塌方時,李林森二話沒說就迎災而上。
正如李林森說的,人生是一條河。在干部、黨員、人才個人成長中,組織部就是一條船、一把梯,他會在黨的事業需要的時候,把大家送達彼岸、送往高處。但組織部也僅此而已,能走多遠、能飛多高,那全由干部、黨員、人才自己的表現決定。組織部和組織部長需做的是,既要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也要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照顧的干部,特別是要避免有缺點但本質尚好的干部走向歧途、滑向深淵;既要堅持原則、不講情面,盡量讓干部用當其時、不受委屈,也要讓各類能人有用武之地,讓普通黨員、群眾有歸屬感,保持對黨的向心力。李林森的思想和精神必定不朽,他詮釋的不僅是組織部長的風范,也濃縮和展現了當代中國黨員干部的形象。
黨員電影《雨中的樹》觀后感篇2
電影《雨中的樹》將老百姓的組織部長——原中共四川省萬源市委組織部長李林森平凡、短暫而又卓越的一生事跡搬上熒幕。一個李林森,能讓全國人民為之感動,不僅僅是因為他本身的優秀,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很多黨員干部恰恰缺乏李林森這種精神。《雨中的樹》作為一部為十八大獻禮的影片,它的意義不僅僅是讓我們知道一個李林森,更多是為了教育黨員干部。
向李林森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信仰對于共產黨員來說,就是忠于黨忠于人民,就是忠于共產主義事業。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抵制各種物質誘惑、抵制安逸享樂不思進取的思想,就必須堅定信仰,在廣大黨員干部心中筑起一道思想屏障。學習他公道正派、堅持原則的職業操守,學習他與時俱進、開拓有為的進取精神,學習他奮斗不息、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學習他胸懷大愛、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
組織部門在有些人眼里是一個權利大無邊的“肥差”。李林森,用短短42個春秋譜寫了生命的華章,詮釋著組工干部最美的情懷——堅定、執著、廣袤、無私,像樹一樣的堅守。“組織部是一個渡人的梯子,組織部長就是要把人才選準用好,為跨越發展配班子、強隊伍、聚人才。”這是他對于自己的工作定位。李林森擔任組織部長以來,萬源市先后有18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被提拔重用,11名長期堅守邊遠高寒山區鄉鎮的黨委書記被交流回萬源市級部門,18名家庭困難、需要照顧的干部被安排到機關工作。在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滿意度調查中,萬源市連續3年各項指標位居第一。他始終保持對名的超然、對利的淡然、對權力的敬畏,一生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潔,無私奉獻,從不用手中的權力徇私情、謀私利。作為黨員干部,在為官從政的道路上,李林森無疑樹起了一面豐碑。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該像李林森那樣堅持黨的信仰不動搖,愛崗敬業不懈怠,清正廉潔不放松,真心為民不自滿。只有這樣,才不愧為一名黨的領導干部稱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林森用平凡的故事抒寫了卓越的一生,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最堅強的黨性。向李林森學習,就是要使自己在黨性上有新歷煉,素質上有新增強,形象上有新變化,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一名組織放心、領導信任、群眾滿意的黨員干部。
影片雖短,但卻給了我們內心深深的感動。李林森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他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他的精神使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我們感動之后行動起來,在干事創業中比貢獻、在行使權力中揚正氣、在淡泊名利中寫人生、在創先爭優中爭標兵,為學院的發展和建設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