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谷電影觀后感
《紅河谷》以特寫鏡頭塑造了一個寧靜,圣潔,神秘而又原始古老的西藏。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電影紅河谷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紅河谷觀后感3
如果說眼淚是一種財富,《紅河谷》無疑已經上了富豪榜。《紅河谷》不止一次讓我聲音哽咽,讓我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淚。那些眼淚中蘊含了復雜的情感,不僅有憂慮和祝福,更有感動和憤恨。
整個影片講述了一百多年前發生在雪域高原的愛情和愛國交織的一段故事。
心目中的西藏是一塊圣潔的地方。《紅河谷》更以特寫鏡頭塑造了一個寧靜,圣潔,神秘而又原始古老的西藏。高原的雪是一塵不染,白茫茫的一片;遠處高聳的雪山是潔白又朦朧的,置身其中,肅穆之感油然而生。仰望高原湛藍的天空,零星的白云隨意散布其中,不時有只黑色的雄鷹展翅自由掠過。地下室遼闊的草原,牛馬羊成群的在這綠色的海洋中奔跑。藏民代代生活在這樣和諧的環境中。老阿媽織布時講述著珠穆朗瑪女神的傳說,嘎嘎邊聽傳說邊看著姐姐雪兒達娃和格桑歡快得騎馬,只聽他們的笑聲響徹在高原……
藏民的生活如此無憂無慮,上層的頭人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他們有優越感卻也是過得淳樸,自由的生活。對待觸怒神靈,引起雪崩的外族人的處置,通過占卜來決定死刑的執行方式。頭人的女兒丹珠出生在“皇室家庭”,又是頭人的獨生女,自然有種驕傲的公主氣質。她愛著格桑,當得知格桑和雪兒相愛時,她以頭人的特權威脅雪兒,想迫使他們分開。她也總是在情敵雪兒面前顯示她的特權。或許在今天看來,她是令人反感和厭惡的,但站在一百多年前的西藏,她的行為是正常的,甚至是高貴的象征。她的笑聲總是豪放不羈的。就像瓊斯給他的父親看她相片時說的:她很美,但有點野。
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原始古老的美卻被那一槍聲驚嚇了。尋找圣山的英國探險隊到了。他們為藏民帶來了“文明”。為了感謝格桑救命之恩的英國人,臨走時送給格桑一個很時尚的打火機。留下養病的瓊斯與淳樸的藏民們生活在一起。一切似乎又恢復了平靜。他教雪兒、嘎嘎通過剪紙認識“文明的物種”;他送給丹珠一個“文明的望遠鏡”;他給嘎嘎看畫冊;他教格桑使用打火機;他教她們跳“文明的舞蹈”;他用“文明的相機”給丹珠照相……自然,他以他善良的方式帶給人民文明,但他受到藏民的感觸卻更大。藏民們善意的接待了他,他們生活得很愉快,他被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的吸引,他稱雪域高原是圣山。回到英國后,他魂牽夢繞的地方竟是度過了短暫時光的西藏。
如果說第一次的槍聲是打破了西藏的寧靜,那第二次的炮聲卻是對西藏的美的不可饒恕的破壞。
當雪兒的哥哥到來要帶走雪兒,格桑為此而沉醉一夜;醒來的格桑及時救出陷入沼澤的雪兒;已和哥哥遠走的雪兒突然騎著馬兒返回,與格桑擁抱,相愛……這些場景都讓我們感動,本以為這段愛情故事是圓滿的結局。那一聲炮聲徹底摧毀了這圓滿,侵略性的戰爭開始了。
英國人開始想讓西藏投降來結束戰爭,這些所謂“文明人”的狡詐和手段在藏人的善良和真誠面前是那么讓人鄙視。唯一懂英文的指揮員卻說:“英國也是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威爾士組成的,做為蘇格蘭人為什么不獨立出去?”他的這種機智的愛國情贏得了在場同學贊許的目光和掌聲;他們找到了頭人談判,頭人說:“在你們面前的是什么?是藏人。有藏人在,戰爭就不會結束。”我們不禁為他這種愛國情操打動:有這樣的領頭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是有希望的。戰爭打響了,漢人——雪兒的哥哥——與藏人共同抵抗侵略。雖然原始的戰斗方式與文明的槍炮對峙,已經注定了結局。但我們在精神上是贏家。
丹珠被活捉后,沒有屈服,無恥的侵略者剝了她的外衣后,她不是畏懼,而是不屑。她高唱著藏語歌,奮起反抗的藏民也隨丹珠唱起了歌,這是藏人團結的歌、不屈服的歌,這也是頭人那句“漢族是拇指,藏族是食指,回族是中指,苗族是話無名指,滿族是小指,和其他許多的民族一起,組成拳頭,緊緊團結在一起。”的真實寫照吧。或許請略這也會被這團結的聲音震驚。丹朱的牦牛猛沖過來,英國人慌亂了。他們舉起“文明”的手槍開了槍,牦牛倒下了,是那么的潔白、悲壯。丹珠已手持炸彈,英國侵略者更慌了。一身圣潔的白、站在山尖兒,她果斷地擲下了炸彈。震撼人心的一響。只閃現出她生前向瓊斯說的一句話:“或許我就是母度(女神)吧。”
嘎嘎被要求當向導到另一個山頭,聰明的小嘎嘎把他們帶到了沼澤地,看到同伴陷下去了,本來面對這場戰爭有氣無力的瓊斯添了更多的無奈,嘎嘎用那堅定的眼神看著瓊斯的槍口時有什么感想?
藏人失敗了,英國人在城堡找到了格桑,他懷里躺著受傷的雪兒。格桑拿出來“友誼”的打火機,地上已滿是汽油,掉下的打火機迅速燃燒了城堡。或許正是文明的打火機燃燒了文明人。
他們悲壯得去了,留下了高尚的精神,讓后人可歌可泣。
瓊斯帶著丹珠的照片來到了雪山,他的內心是矛盾、是內疚、是無奈,突然他大笑起來,遠處有一座雪山,他看到了父親所說的雪山。黑白照片飛舞起來,是女神的召喚吧……
老阿媽帶著嘎嘎走了,一切似乎又恢復了。西藏代代相傳著雪山女神的傳說,生命延續著。
如今,西藏依然是一百年前的西藏,年年依然有虔誠的藏人去布達拉宮朝圣……
紅河谷電影觀后感(篇2)
已經很久沒有像這樣被一部電影感動了,一部關于戰爭與人性的電影,一部關于征服與感恩的電影。由音樂而電影,由電影而文字。在西藏的時候,耳畔繚繞著紅河谷中雪兒達娃的節奏。就應說是《紅河谷》在我心中種下了一個西藏夢。悠揚明快的鋼琴聲,讓雪山在腦海中久久盤旋。
影片開始,老阿媽背著小孫子,搖擺著去喇叭寺去乞靈。老人緩慢地講著雪山女神珠穆朗瑪的故事,聲音仿佛穿過歲月,一向悠遠到此刻。
而影片最初的平靜在瓊斯跟羅克曼進到雪山的時候開始瓦解。打著用西方的禮貌拯救西藏的名義的羅克曼,與對雪山充滿祟拜的瓊斯。還有那個來自西方的打火機。第一次,它做為給救命恩人的禮物,羅克曼把它給了格桑。第二次,格桑用它結束了這場戰火,侵略者與被侵略者同歸于熊熊大火。一切平靜了。依然只有老阿媽跟小孫子,還有那個搖擺著的轉經筒。
影片最動人的是寧靜站在雪山腳下唱起的藏族古老的歌謠,空靈,神圣,那一刻,似乎就連不滅的生命在那里也就顯得那么剩余。在那一塊從未被文化浸潤而一切都被靜止了的空間里面,故事本身的凄愴和美麗則屬于另一個主題而被永恒的闡述,當我們滿盈著熱淚越過那一個個真實而又感性的場面,看見那一個粗獷的康巴漢子顫著雙手點燃照亮人性至暗的那一絲靈光。
侵略者帶著洋槍大炮入侵我們的家園,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們的先輩們沒有退縮,同可惡的侵略者進行了一場英勇頑強的殊死抗爭。在英帝國主義猛烈的炮火下,成千上萬的藏族人民英勇地倒下,整個山谷遍布著藏族人民的尸體,血流成河。雖然烽火狼煙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戰場上的嘶殺聲還在我們的耳邊回蕩,也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于是我們先撇開侵略者的丑陋實質不說,一種先進的外來禮貌帶來的洋槍大炮和落后多年的長矛弓箭在那里在展開一場肆虐與維護的對抗,到了最后荷槍實彈的英國人在玩弄著權術和機變的同時將善良的當地人和著血踩在腳下,也就如愿以償地登上了他們做夢都想要跨越的那個高地,然而他們卻在人性的荒野中節節敗退,隨意那個長著大胡子的英國人在完成了帝國賦予他們莊嚴的使命后無可厚非的死卻更象是一種贖罪,一種對承諾用以欺騙最后卻不得不做出的贖罪。白發霜鬢的老祖母攜著渾身稚氣的小孫兒在嘆息中悄然遠去,更象是對人世世代代一種未盡的闡述,被風霜侵蝕了的石獸還佇立如昔,永遠不停在轉動著的陀鈴則是對人生生不息的一種向往和延續。
至少雪山還會告訴我們,記憶正趨于遺忘并待以保存。
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十七條協議》,西藏宣布和平解放,從此,西藏人民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的羈絆,此刻的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藏人民從黑暗走向了光明,從貧窮走向了富裕,從封閉落后的舊西藏建設成為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西藏。我們要繼承革命前輩英勇不屈的精神,要珍惜此刻的和平、快樂的生活,珍惜我們此刻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要奮發圖強,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完美!
紅河谷電影觀后感(篇3)
再一次觀看《紅河谷》,我再一次落淚……遼闊的西藏大草原上,一個藏族老阿媽背著一裹在破氆氌中的孩子,手中不停地搖著瑪尼輪,艱難地走著,雄鷹在高空自由飛翔,人們安詳地生活著。這是最早印如我眼境的。但提筆《紅河谷》里的血流成河卻總時刻浮現在我腦海,那里記載了舊社會的黑暗和帝國主義的殘忍;記載了當侵略者帶著洋槍大炮入侵我們的國家,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們的先輩們毫不退縮,和可惡的侵略者進行的一場英勇頑強的殊死斗爭;記載了扣人心弦的人物命運和凄美的愛情故事,表現的漢藏深情;記載了鮮為人知的藏族文化和壯麗的西藏風光;記載了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
1951年5月23日,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十七條協議》,西藏宣布和平解放。從此,西藏人民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的羈絆,現在的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藏人民從黑暗走向了光明,從貧困走向了富裕,從封閉落后舊西藏建設成為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即使這樣,我們卻也用不會忘記那些歷史上犯下滔天大罪的侵略者和分裂祖國的歷史罪人。英國科考隊來到雪山,表面上是來探險科考,實際是為英軍進攻西藏打前站。他們不在乎善良的西藏人民救了他們,不在乎這一片處女地上的寧靜與安詳,和諧與美麗,不在乎生命……
他們使成千上萬的藏民倒下了,整個山谷遍布著藏族人民的尸體,血流成河,他們,用他們骯臟的手使這一塊純潔白凈的布從此沾滿可恥可鄙的污垢.雖然烽火狼煙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戰場上的廝殺聲還在我們的耳邊回蕩,也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為鏡,我們才能同今天的分裂集團作斗爭,才能更加努力地學習,將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維護祖國的和平統一,使祖國永遠屹立于世界!還記得那一個穿著白色藏服美麗純真而又任性的貴族小姐嗎?為了激勵同胞,鼓舞士氣,在被英軍俘虜后,仍然面戴從容撣定的微笑唱著千萬年的藏民流行曲,藏民也唱起來了,他們合奏著一曲壯麗的生命交響曲!她倒下了,與敵人同歸于盡!格桑和雪兒也倒下了!成千上萬的藏民倒下了!他們的精神不倒,中華民族的脊梁不歪!我們要繼承革命先輩英勇不屈的精神,要珍惜現在的和平快樂的生活,奮發圖強,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紅河谷電影觀后感(篇4)
總有一種高大,是你無法企及的;總有一種深邃,不得不讓你心悅誠服;總有一種美,是發自內心的,是一種脫離了塵世喧囂的空曠。西藏,它的高大,讓這個“世界屋脊”添了一層神秘;西藏的天空,藍得如此深邃,;藍得只需一只搏擊長空的雄鷹點綴就可以了;西藏的人民:干凈、淳樸、善良。他們就是純潔和美的化身。
這里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而這些美麗的傳說是人們美好心靈的寄托,或者說這里涌動著人性的閃光點。由此,不難理解,為什么西藏人民會對神靈頂禮膜拜到如此程度了。僅僅是因為他們愚昧嗎?不,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他們對美、對圣潔的向往與追求。
西方人稱這里是未沾染現代文明的圣地。的確,這里的人們簡單得像一張白紙。他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在這里,沒有殺戮,沒有戰爭,一切都顯得那么和諧。人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對外界一無所知。然而,他們是多么幸福啊!
這讓我想起了另外一部電影----《上帝也瘋狂》。非洲大陸上生活著一個原始部落。部落里的人純真而善良。他們很崇拜上帝,一旦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便將它歸結為上帝的旨意。一天,有人從飛機上扔下一個空的汽水瓶。這個瓶子剛好被部落首領撿到了。他從沒見過這個東西,左瞧瞧右看看,最后把它帶回了部落。于是它便成了他們部落的一件寶物。在部落大受歡迎,人們用它來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有時還因為它而起沖突,甚至還出現流血事件。首長沒辦法,不知該如何處理這件寶物,只好把它還給上帝。于是,他走了20幾天,把瓶子扔了,然后按原路返回。看到這里,我不禁啞然失笑。可回頭想想,這就是他們認定的文明。我們有什么資格笑呢?
相比較而言,西藏以及那個原始部落所展現出來的,是另外一種文明。這里沒有蒸汽機,沒有火車,沒有輪船。可這里有可愛的人民。他們擁有最崇高的人性。
可是,號稱先進的現代文明很快便向落后文明發起了進攻。凈土很快沾滿了血腥,15分鐘掠殺1500條生命!這“豐功偉績”值得頌揚嗎?戰爭還沒開始便宣告結束。曾經的牧歌嘹嘹現在只剩下一片寂寥。嗜血者應該為他們的戰績而興奮不已吧?可是,我明明看到他們的臉上寫滿凝重。沒有人為這場戰爭吹響勝利的贊歌。相反,他們看到的是“日不落帝國”的太陽正在下沉、消逝。現代文明就這樣以一種他們認為“文明”的方式取代了落后文明。
如果只是把西方人入侵西藏僅僅看作是向落后文明灌輸現代的文明的東西,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最終目的是:誘導西藏人民從中國的版圖中脫離出來,從而達到分裂中國的目的。由此看來,瓊斯那句“為什么要用暴力的方式以一種文明取代另一種文明”顯得多么地蒼白無力!
可是,他們低估了西藏人民。那群披著文明外衣的狼絕對沒有想到:人們寧愿玉石俱焚,也不愿向他們低頭。人們像守護他們的愛情那樣堅貞地守護著他們的故土。他們從血泊中站起來。覺醒、反抗的時間到了!折中野性的文明我們寧愿不要!西方侵略者的白日夢在“轟隆”的爆炸聲中土崩瓦解。
戰爭結束了。青藏高原上一片岑寂。山的那邊,天空呈現出血染的紅。它記載了西藏的一段悲壯的歷史。綜觀歷史,似乎每一段文明進步的歷史都是一段血淚交織的歷史。不明白,難道文化傳承都要帶血才深刻嗎?
歷史終歸是歷史。它不會倒退,我們也別試圖改變什么。但我覺得與其高歌偉大的歷史,我們還不如多緬懷那些死在戰爭中的亡魂吧。人們在享受現代文明的豐碩成果時,是不是也該正視它所承載的血與淚以及由此而付出的慘重的代價呢?面對伊拉克,面對非洲難民,我們應傾注更多的人道主義才好。
永久刪除殺戮,保存美好的人性!遠離墨染的天空,我更愛西藏的天空!
紅河谷電影觀后感(篇5)
影片《紅河谷》是由馮小寧執導,寧靜,邵兵主演的一部影片,影片透過一個一個英國人和一個普通藏民的角度揭示了在黑暗腐朽的舊社會下,再英勇的人民也是軟弱無力的,即使他們精神無比強大。從而表現了“落后就要挨打”這一亙古不變的主題。
影片的開始,故事情節并沒有直接在展開,而是從一個藏族青年的自述得知,他那所謂姐姐的來歷。這也從反面襯托出中國舊社會的落后愚昧。將大旱的原因歸結為神靈,將活人奉送給所謂的御神,此刻看來是多么的可笑。但在當時卻是一個無比神圣的事情,可見是多愚昧。也為影片的主題得到詮釋。在那樣的社會里,女子的地位甚至不如豬、狗,這也是充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也引發觀眾的共鳴
影片故事情節的展開是在兩個英國人深入到,瓊斯和洛克曼試圖去了解,但他們卻被當地的領主看作是異端要用火燒死,而他們也感嘆自己是不可能了解的。但他們并沒有死,他們被扎娃和藏族公主救了,而且透過藏族公主和扎娃了解了,他們漸漸發現并沒有多么的神秘,而是無比的落后,愚昧,當這層神秘的面紗解開以后,那剩下的將不堪入目,結果也是如此的,當他們許諾再次相見后,過了并不長的時刻,他們就再次相見了,而這次的相見,卻是侵略與被侵略的關聯。當瓊斯與洛克曼率領著和先進的武器進攻時,他們想到的不是當初的救命之恩,而是那屬于大英帝國的利益,當然這并不能怪他們。在如此落后的狀況下,如果不被侵略那么也無法進步的,而觀眾在感到憤慨的狀況下,也對藏族人民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所深深打動,那些原本落后的武器和用具,即使是對英軍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他們戰至一兵一卒的時候想到的依然是保護自己的領土完整,真正的愛國主義,現于危難之際,而這一點也是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中國人即使倒下也是壯烈的!詮釋了與人民的大無畏與不怕犧牲的精神
影片在表現主題時還反復穿插著信仰,那為了到達雪山之巔的朝圣者,一步一步往上行走著,旁邊的雪山證明著他們的足跡和堅持,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需要自己的女里和保留著內心的那份神圣,藏族的信仰雖然值得人們尊敬,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卻又是愚蠢的體現。這正如影片開頭所表現的祭奠預審的場景一樣的,它代表著朝圣者的虔誠,也表現了地區的不開化,但也能夠表現為西方侵略者的不守信用,那朝圣者的身影不斷地在雪山之間出現,而影片的戲劇性變化也一步一步明顯,而最后英國的洛克曼似乎明白了那道理。這樣的地方雖然征服當地,但絕對不會長久,而他的認識也是正確的,那英勇的人民給予他們沉重的打擊。即使這樣,在觀眾看來如果強大,哪回來這么多的事情呢?因此“落后既要挨打”這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影片的最后以人民的失敗結束,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人民再英勇,也擋不住大炮長,這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前來,無人阻擋,我們在敬佩他們的精神的同時,想到的是原因,那落后的原因,此刻的,只有是自己的國家強大才會讓國家屹立不倒!
我一向堅信一部電影所折射出的現象不是簡簡單單停留在故事情節和鏡頭語言上的,更多的是對人性和社會的剖析,《紅河谷》的主格調雖然定在了愛國這個神圣的旋律,但是影片不忘了對人性的剖析和詮釋,這才是一部出色的影片所能帶給觀眾的思考,不得不說《紅河谷》這部影片真的做到了,我也會多站在一個電影人的角度去嘗試著明白每一部電影,去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