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邊電影觀后感1500字
電影《天那邊》講述了美麗女大學生許曉萌和戀人江可可在大學畢業后,一起報名志愿到邊遠山村里的水咕嚕小學支教,并且相約堅持三個月。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天那邊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那邊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1】
本影片的開頭以蒙太奇的藝術手法,由江可可和許曉萌兩人各自與同學朋友打電話的畫面相互交織組成,兩線相互平行,相互烘托、相互補充,為影片的起因做出了解釋;同時兩人對于農村的定義(江認為農村就是玩的少了點,牲口多了點;許則說,農村“有豬、有羊、有牛,有淳樸的農民”)形成了對比,為將來事情的發展做鋪墊。此..
類手法在影片過程中也有出現,如“許曉萌和江可可第一次聽課發現羅老師教學極不規范”這一鏡頭組,導演將羅老師與許曉萌他們的談話與羅老師的教學這兩個鏡頭分成更多的鏡頭,再將之以蒙太奇的形式平行組接,達到相互補充說明的作用。
以上是根據個別情節的鏡頭組分類。
其實,整部影片就是一個蒙太奇的產物。在故事的敘述上,蒙太奇的形式是連續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連接鏡頭組,沒有跳躍。在人物的塑造上,許曉萌和江可可是一組對比,一個熱情投身于教育工作,一個張口閉口為了愛情而無心教育。情節上,羅老師的教學方法和許羅兩人的教學方法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幾組對比相互襯托、相互比較、相互強化。讓人們對許曉萌、江可可以及羅老師的印象。
除此之外,本片還運用了許多的鏡頭組接技巧和轉場—— 鏡頭組接技巧:
1、 技巧組接(U淡變)——如02:30左右時,許曉萌和江可可從
車站到鄉村小道的兩組鏡頭的畫面的組接就是運用這種U淡
變,畫面一消失后,是一組黑色過渡鏡頭,接下來才是鏡頭二。
2、 無技巧組接——如歡迎新老師的混亂場面之后(大家追著豬、
牛、雞跑),羅老師介紹許老師的宿舍狀況這兩組鏡頭的組接就屬無技巧組接。
以上的兩種組接技巧相互穿插。U淡變主要運用于兩個情節間隔存在有一定的時間的鏡頭組,相反,無技巧組接則顯得鏡頭與鏡頭之間節奏緊湊,也就是說,無技巧組接讓劇情顯得更為緊湊。
鏡頭組接的轉場:
1、 利用出入畫面組接——影片中的關于人物從屋里走出來的畫面
都是運用此類組接方式。顯得畫面流暢,不冗長。
2、 利用物體組接——如“江可可的電腦因為電壓不穩被燒壞需被
修理”的鏡頭與“修電腦”的鏡頭組之間的組接就運用到電腦這一物體組接;還有一組很經典的鏡頭就是羅老師從辦公室的椅子上站起來的特寫轉為中景至全景的鏡頭組的組接便是運用到“羅老師”這個景物。整體過渡自然,畫面流暢。
3、 利用因果關系組接——如33分左右,羅老師望見許曉萌在上舞
蹈課的這組鏡頭就利用到這類的組接,不過此類組接感覺運用不多,只是在兩個被攝對象相距較遠時,又有符合要求的因果關系時才會用到。有時會被長鏡頭所代替。貌似就是這樣的,因為很多我覺得該是利用因果關系組接的時候,它都直接將鏡頭移到另外一邊。
4、 利用空鏡頭組接——如老羅大喊“新老師來了?!焙?,緊接著是
一組快速移動的空鏡頭(類似于坐在飛馳的汽車上看到的窗外風景,樹木快速飛過),最后接孩子們站在空地上的鏡頭。除此之外的空鏡頭還有水咕嚕村的藍天,水咕嚕村的全景,水咕嚕村的個別近景等。
另外,本片還使用聲音混合——如村長無意中打開江可可的CD機后播放出一段輕快詼諧的音樂。借音樂的節奏烘托鏡頭的節奏。相似的手法在電影的三分之二處有出現過,主要是前面的情節較為輕快、幽默,所以運用的音樂多為輕快有趣的伴奏或背景音樂,帶給人們輕快的感覺。故事的結尾由于羅老師的逝世,故較為沉重,因此多以靜默和緩慢的節奏表示哀悼。
天那邊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2】
在課堂上看完一部電影《天那邊》,剛開始聽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只是單純的被這個電影名字所吸引,覺得這么電影名很有意境,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主人公羅老師支教過程中的酸甜苦樂并不單調乏味,劇情中也沒有豪言壯語激情澎湃的造作,也沒有條件艱苦主人翁死命堅守的虛偽,只是通過輕松幽默的情節展現了支教生活平常經歷的故事,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若有所思……
劇中江可可是個三分鐘熱度的形象,典型的反映著城市里長大的這代人中很多獨生子女吃不得苦做不來事的性格缺陷。最初出于對?;ǖ膼矍?,他義無反顧信誓旦旦一路豪言壯語,與許小萌一起遠道而來??墒?,在沒有ktv沒有酒吧沒有互聯網的鄉村,這位典型的城市男孩顯得無所適從……最終所謂的愛情再也無法接受現實的檢驗三個月沒到就半途落荒而逃。你別再逼我了行嗎?我在這呆不下去,我要回家我想我的爸媽……你去實現你所謂的理想和人生價值吧,你別再把我牽扯進來……這個地方不屬于我,今天我必須要走,誰也別想攔著我……許小萌再三挽留無果,只能苦苦問道:那我們的愛情呢?江可可沒有答案。
許小萌用勤懇踏實的現實表現堅守著最初的理想信念,讓我們看到一個現代青年放棄華美的都市生活致力于改變邊遠山村落后教育現狀的無悔奉獻的正面形象,她外表清純美麗意志堅定執著行動干練果敢不事張揚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嫌,這可以看做是徐本禹們現實支教生的完美塑造。他們原本不追求什么報答,孩子們的深情接納大概就能讓他們感動不已。
破羅老師所代表的土教師,舍不得那些小屁股們放棄了自己走出大山的機會把青春和人生全部交付給了貧瘠的山村,其樸實無華與無私奉獻更值得敬佩。 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在暑假期間和朋友們一起到新化上橫溪村支教的情形。這個暑假讓我難以忘懷,以前聽老師說我們學校有哪些老師到偏遠的地方去支教怎么偉大的時候當時的感受沒那么強烈,因為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的就不能感同深受!而這個暑假,第一次走進貧困的上橫溪村,如果用幾個詞語來總結我們這次的旅程的話,那是:變化、走訪、獨立、傾聽、忙碌、感動、心酸。
當我們回首曾經時,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幼稚。我們最初抱著很簡單的想法來支教。覺得很好,很喜歡。我們好幾個是學社工的,所以覺得很有意義。但是隨著各項工作的開展,好累,好繁瑣。也因此我們的想法在不斷地成熟。
漸漸地,我才明白,實踐的作用,是讓我們能夠走出大學這座象牙塔的庇護,去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也是了解自己。在這途中,盡可能的鍛煉自己,而不是去體驗生活。
在這次支教中,我們懂得了在一個活動中重在我們付出了什么,給孩子們帶去了什么,我們自己收獲了什么。感動,并不是刻意去尋求,而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不經意間的就被孩子們感動了,一輩子不能忘記的。
當孩子們知道我們將要離開的時候,依舊認認真真在課堂上聽著課,卻在課下的時候偷偷地遞給我們一只好多層的紙船,里面有他們想說的話。最后一天的典禮上,有幾個孩子唱了《祝你一路順風》。我在孩子們的紙上寫下:請留住你們燦爛的笑臉,讓我們帶走這個夏天最美好的回憶……眼眶有些重……
如今再想起自己離開的時候那些舍不得我們的孩子們,想起他們那一張張充滿稚氣又可愛的笑臉,在那里所有受過的委屈都變的那么的渺小,留在記憶中的都是那溫馨的一幕幕!記得有個人說過,生活絕對是不公平的,你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不要把生活當成志在必得的競賽,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收獲,向往未來,始于現在——當熱情歸于平淡,生活中剩下的是責任,不要試圖生活在別處,你只能面對生活的現實。如果沒有愛,誰來分享成功的喜悅;如果沒有愛,誰來分擔失敗的痛苦。付出真心,還來真情。這是那個人,也許應該也是我們這群支教生的心里話吧。
天的那一邊,原來并不遠。今天我們這群還在校園里的,但是又在不久之后要走上社會的學生來說,不論以后是和羅老師一樣走向支教的路,亦或是走上其他的工作崗位,我們都邁出了走向天那邊的一步,面對一個不同于學校和家庭也許遠離喧鬧的新的環境,我們就是現實中的江可可或許小萌……
享受寂寞,品味孤獨。當激情和光環漸漸褪去,平淡成為生活的常態,這樣一種生活,我們經歷其中的艱辛,體會其中的快樂,感悟其中的純粹。在這個征途上,我們應該選擇什么主題以及如何去堅持,這個用華美空洞的詞匯未必可以回答的問題,應該不是多余的思考。江可可堅持不下去最終一走了之,許小萌大雨中身心交瘁昏倒在泥路上……
看到這一幕,我感覺到理想和愛情總在現實中蒼白無力,守望與堅持往往最難以做到。如果江可可能夠執著一點,或者如果許小萌沒有最終堅持住,是不是他們的人生軌跡就會從此不同……
青春旋律基調如何,我想在于選擇了什么樣的主題,在于做出了怎樣的堅持。
天那邊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3】
他們,將青春作為一把弓,蓄一身之勢將孩子們射出大山。
————題記
當城市與鄉村相遇,當智慧撞上了無知,它們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會產生怎樣的結果?我想,我在影片《天那邊》中找到了答案。
影片主要講了城市?;ㄐ鞎悦群湍信笥呀煽蔀榱藧矍槭难远ムl村小學支教三個月的故事。在水咕嚕小學里他們遇到了這里的校長兼老師的羅老師,在不斷的相處中,他們消除了對羅老師的誤會,并慢慢接受了他。途中江可可因為忍受不了農村的環境而離開。只剩下了徐曉萌。故事的結尾悲傷而美麗:羅老師因上山背泥土蓋教室,遭遇泥石流而去世,徐曉萌從城市回到了鄉村,代替了死去的羅老師。
影片從頭到尾都顯得十分的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炫麗的場景,但一切都顯得那么的真實。藍色的天空,綠色的大山,廣闊的土地,樸實的人們,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就在我還為這里的方言而大笑時,故事就從江可可的不辭而別中突然蒙上了一層悲傷的感情。看到結尾,我不由的已淚流滿面,為羅老師的離世而感到悲傷,為徐曉萌的接替而感到欣慰,但我更為他們的精神所感動!
羅老師和徐曉萌的身上有一種共同具有的精神品質,那就是執著與奉獻,他們甘愿忍受鄉村的艱苦環境,放棄自己的大好前程,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鄉村的孩子們,他們的付出是如此的不易,在金錢的誘惑下,他們的堅持是如此的珍貴,即使在群山環繞的大山中,他們的精神也散發著無與倫比的光芒,照亮那一片小小的天地,照亮孩子們的心房。
在三個月的相處中,不僅僅是徐曉萌被羅老師對孩子們的責任和愛所感動,隔著一張玻璃的我也不由得敬佩。
在孩子們的面前,他是“全能”的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他早已成為了他們的爸爸。所以,孩子們親切的稱他為“破羅”。為了當好這一個爸爸,他還未來得及結婚。他將這棟破舊的土屋當成家,盡自己所能來幫助孩子。他是如此的偉大!但是,他也有過迷茫,有過失敗——他只是一個初中畢業生,沒有考上高中。他一直夢想著去當兵,卻因為種種原因而落選。但他就這樣自暴自棄了,從此墮落了嗎?不,他沒有!他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吹竭@里,我不禁感到羞愧,與他相比,我所受的這一點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是每次遇到挫折的打擊后,我沒有想到去吸取經驗,而是去怨天尤人,去打擊自己的自信心。這是一種多么愚蠢的方法啊!在夢想的破滅后,羅老師依然能微笑面對生活,那我又怎能輕易就說放棄,輕易向命運低頭呢?羅老師可以自學完高中課程,那現在的作業和課本我又怎么不能完成呢?在我的心里,一種信心油然而生。
羅老師用生命譜寫了一首動人的歌曲,他離開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徐曉萌接替了他的信念,接替了他的夢想和愿望。在影片的最后一幕中,我想在孩子們與徐曉萌的照片中,也一定照下了羅老師的身影,希望在他們每個人的手中傳遞,永不停止!
其實,不止是羅老師和徐曉萌,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在用他們生命發出光芒,照亮人間。他們也許很平凡,但是他們卻早已用自身的平凡換來了無數人的偉大,他們又怎能不讓我們尊敬呢?他們用他們的“angel’sheart”改寫了無數人的人生篇章,震撼了無數人的鐵石心腸,鼓勵了無數人堅定他們奉獻的步伐。
在他們帶給我的震撼和感動下,我的心里也早已種下了一顆種子,一顆未來的種子,我想,在我數年后,它也會長成一棵大樹,使我邁開執著的步伐,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做出貢獻,用我平凡的生命去發出光芒!
——謹以此文獻給無數默默奉獻的鄉村教師
天那邊電影觀后感1500字【篇4】
人,不能光靠一張嘴。做什么事情你總是說得很好聽,可是一旦深入那種困境,你才知道自己當初的決定下得過早了。就像那個江老師,也許他不是很愿意下鄉,但為了在女朋友面前耍威風,不想被女朋友看白,自己不得不為了愛情下鄉,也許他很愛許老師吧??墒窃倮喂痰膼矍橐彩菚洸蛔r間的考驗的。可是有的人,就是不一樣,說到就做到,不是為了在別人面前耍帥,而是一種負責,對自己工作的負責,所以無論是愛情的力量還是什么,也不會動搖她,正如許老師。兩個不同性格的人會走在一起嗎。
既然我們選擇了做志愿者的這條路,我們就應該堅持到底,將愛心傳承下去,讓那些孩子們得到關愛,其實愛真的很簡單,不需要你上刀山,下火海。條件雖然有點苦,可是為了愛,我們一樣可以度過,也許正因為愛才讓那個江老師堅持了那一小段時間吧,可是他的愛太自私,光為了許老師。而許老師的愛是偉大的,為了孩子們。居然會為了擔心羅老師的教學方法會誤導孩子們而吃不好,睡不好,整天要求給孩子們上課,希望他們不要再誤下去,這就是她的負責??墒且彩橇_老師所擔心的啊,他怕孩子們會依賴許老師而舍不得讓她走。
我最喜歡的就許老師的教學方法,她引導孩子們向多方面發展,知道孩子們哪方面的不足,幫助他們糾正,也讓孩子們變得開朗,活潑,不再像以前那樣羞澀了,家上她的負責??捎幸患滤鲆暳耍盒隳昙o雖然不小了,可是知識太欠缺,她沒想過春秀出門打工會什么不良的后果,隨口就答應了,可是當她聽到破羅說起他妹妹的事的時候,她這才后悔了,希望馬上阻止春秀。她真是個善良的女子,還為了春秀自己掏錢,這種人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知道,鄉下的日子很苦,真的是很少吃上一頓肉的,所以我們下去之后也不要只肉而學江老師,那樣對學校的名譽不好,而江老師整天就為了那事而被一個瘋子騙了,哈哈,活該啊。這時我們是否會想到我們是身在福中而不知福啊,應該每個人都會的,當我們整天面對大魚大肉是,很挑剔,甚至還不想吃呢,可是我們一旦很長時間沒碰過那些東西時,別談吃了,是真的很想吃好不好,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要再去挑這挑那的了,并且珍惜身邊關心我們的每一個人,當你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那時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我也很喜歡破羅和許老師爬山的那段,特別喜歡破羅裝死的那里啦,體現了兩位不同觀念的和諧,所以人總是在接觸時間長才會彼此關心對方,并且許老師也跟著吃起了野果子,那種表情太好看,許老師佳麗是很有錢,可是她卻很樸素,對孩子們很善良,不僅人美心也很美。是的,我們每個人就應該這樣,平凡中偉大,這是志愿者的特點吧。
許老師太明智了,選擇了這個支教的機會來考驗自己的男朋友,這是一個好的選擇,江老師連在農村的那點苦都吃不了,這種男人不可靠啦,所以以后我們女生要聰明一點,像這種男人,自己的女朋友都堅持得了,憑什么他就做不到呢,哎,這個世界上感情真有那樣脆弱啊,我總是以為它是偉大的,無論遇到何事,它應該可以解決的,可是,事實不是這樣的。但,總是存在好的感情的,不要失望,這次我們下去也會出現很多奇跡的,我敢保證,我們每個人都會互相幫助的,我們也會堅持,把工作做好。
我記得在一個周末,我們去了逸乎樓聽孩子們上課,何美真師姐說,鄉下的小孩雖然內項,可是他們是很懂感情的,不像城市里的孩子。我也認為這樣。當許老師和孩子們分離時,雖然事先破羅已錢囑咐萬囑咐孩子們不許哭,可是最后全部哭了,連破羅一個大男人也忍不住啊,孩子們大聲的哭聲,這就是感情,是一種感動。是啊,除了在家里,學校,在那個貧困的大山里也存在著不可動搖的感動,為了這份感動,我知道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得它的可貴。
江老師的離去并沒有使許老師放棄,她雖然心痛,但他知道這心痛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她已經知道江是怎樣一個人了,這時她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她離開后是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日子過得也很好,可是好卻不長,為什么村長會來呢,為了送那果子嗎,還是告訴破羅死去的那壞消息呢,而這個破羅還真笨,真是不小心啊,為了那破學校而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連婚都沒結過呀,上天對他也太不公平了,而許老師聽到這壞消息時,卻非常的沉穩,就決定要去幫助孩子們,不能讓他們沒人教,可是,那年輕漂亮的姑娘,說走就走了,真的為了孩子而把自己的青春耽誤了,就愿意留在那落后的大山里嗎。
我們真不敢相信,雖然電影是這樣播的,但現實中卻是有這種事存在的,有這類英雄的。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他們把一生都放在了奉獻農村教育上,我們應該深思,他們真的不想過舒適的生活嗎,他們瘋了嗎,這其實就是一個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問題,是一種良心的問題,他們是很傻,可他們是偉大的,社會會永遠記住他們的足跡。
所以,我們大學生也應該奉獻我們的愛心,為社會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以后無論自己有多富裕,也應該堅持這條志愿為社會服務的路子。
天那邊電影觀后感3
其實說實話,電影的前面部分讓我有點反感。但還是看完了,而且被結尾打動了。打動我的,并不是一群孩子排在路上哭著送城里老師的情景,也不是老師為了追男朋友在回村路上昏倒在路上的一幕,而是最后村長找到許老師,說羅老師去世那一刻。雖然心里已經有了一些預期,但還是不可避免地被打動了。也許是這個演員的表演太真實,不管怎樣,我也要給這部電影打五分。
看到片尾,出來一行字,獻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和大學生志愿者們。謝謝導演,拍攝了這樣一部真誠的電影。也謝謝這句話,雖然我現在已不是一名志愿者,但我曾經在鄉村中學支教三年。我想,也許我的支教歲月可能并不是很長,但這段時間也足夠讓我明白很多事情。
因此對于這部電影,作為一個曾經的志愿者。還有一些話不吐不快。
其一,提起鄉村支教,大家可能總會想起燭光里讀書的孩子,背著弟弟妹妹上學的孩子,趟著河水過河的孩子。志愿者們來到這里,來到山區,看到了貧困的孩子,貧困的村民,貧困的當地教師,他們是怎么想的?孩子的臉上還有泥巴,當地的老師們說著方言,用著很落后的教學方式,他們自身素質可能也并不高,讓人想到一個“土”字。這也是“天那邊”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衣著光鮮的,來自大城市,帶著數碼相機攝像機,帶著筆記本電腦的志愿者們就這樣來到這里,往往,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有點炫耀。我知道這并不是惡意的,但是區域之間的差距,很容易在人與人之間也拉開差距?,F實生活中,有多少志愿者能夠敞開自己的胸膛,去真正接受當地的孩子和村民們?他們是不是臉上還有一些不易顯露的優越感?許多時候,志愿者和當地人之間,也許并不是平等的。
其二,提到支教,大家總可能想到崇高二字。志愿者來到山區,在一開始,有的人臉上就似乎有了崇高二字。因此來到這里本身就是崇高的。但為什么崇高?志愿者能夠為當地做一些什么事情呢?他的貢獻,是不是要比當地一名普通老師要多?很多時候光環會掩蓋住事實的真相。電影和電視里總是一些正面的典范,實際上也確實有大量的志愿者,給當地孩子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戶,但是我想說的是,不是每一個支教志愿者都是真正的崇高,如果他們是崇高的,也請你們去尊敬和關注那些像“破羅”那樣長年累月一直默默無聞辛勤付出的當地普通教師,因為他們同樣地崇高。
其三。志愿者來到山區,有一些問題可能是許多人沒想到的。他們可能給當地增添了新的負擔,但自己毫不知情。他們的學歷很高,能力很強,但不一定教學很好,付出很多。他們期望很高,但也許回報不多。也有的人并不是為了做志愿者而做志愿者的,他們并不太單純。當然,電影是很少會刻意去描述這些問題的。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成為志愿者,這些問題似乎逐漸浮上了水面。舉一些不太讓人愉快的例子,有的志愿者回到大城市,開始哭訴自己的生活環境有多艱苦,吃的有多差,當地人有多貧窮,小孩有多笨。似乎越是丑化當地人,越是襯托出自己的奉獻精神。其實不是這樣的。你來到山區,當地人用最好的東西招待你,用最真誠的心和你交流,而且一如既往,他們始終尊敬你,無所保留。而你轉頭過去,向別人宣揚的卻是他們的丑陋。
最后。對于很多志愿者來說,他們默默在支教地服務了一年,兩年,三年(在“天那邊”里,蜻蜓點水的三個月算真正的支教嗎,也許吧)。帶著一顆疲憊的心就回到了城市。他們付出了,但是也許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大紅大紫的是那些會宣傳的人,說自己做了些什么什么事情,哪怕你沒有做那么好,哪怕你并沒有去做,哪怕別人做過而且比你做得更好,但在一般人耳朵里聽來,這似乎都是很值得贊美的。對于這種人和事,我覺得少一點炒作,多一些真實和踏實更好。支教,本身就不是一種業績或一段工作,而是一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