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致敬奮斗的青春》觀后感800字
疫情不僅帶來教育教學方式的巨大轉變,也帶來全體師生對教育的深刻思考。以疫情為教材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職責。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線下開學第一課《致敬:奮斗的青春》觀后感心得,供大家參考。
線下開學第一課《致敬:奮斗的青春》觀后感【篇1】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的橫空出世,讓人們談“毒”色變,但同時人們也關注著無私奉獻的白衣天使,他們就是當今“最可愛的人”。
白衣天使的可愛,并不僅是外表,更在于善良純潔的內心。正值春節佳際,家家團圓的時候,他們卻選擇離開親人來到抗疫的第一線去治療并護理那些感染的患者。他們穿著一層又一層的防護服,為了減少去衛生間的次數他們都會穿紙尿褲,盡量少喝水一天只能吃一頓飯睡幾個小時的覺,但是他們從來不說苦,只是微微一笑說這是我們作為醫護工作者的職責,我們不禁感嘆醫護工作者的無私和偉大!
白衣天使是中國的脊梁。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文章中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而如今有為國家獻身的醫護工作者們,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梁。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自己身患絕癥,妻子已被感染但他仍在抗疫一線奮戰30余天,由于漸凍癥的折磨他走起路來高低不平但他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他的事跡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永遠記得中國武漢有這樣一位好院長!84歲的鐘南山院士更是讓我們敬佩,他曾經帶領醫護工作者成功抗擊了非典。如今他又一次奮戰在抗疫一線,鐘老不顧風險在沒有機票車票的情況下他坐在動車的餐椅上趕往武漢,爭取第一時間查找病毒來源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與病毒做斗爭。鐘老的這種鞠躬盡瘁,奮不顧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們就是我的偶像,他們才是真正的明星!
我們要為白衣天使加油,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攜手扛過這場災難。同時,我們也要為這次沒有硝煙的戰爭做出貢獻,其實做貢獻可以很簡單,它可以是在朋友圈中的一句“白衣天使加油,中國加油!”也可以是在抖音快手等媒體上為白衣天使點個贊,為中國點個贊;我也會節省我的零花錢為武漢捐款,讓我們為抗疫做點什么,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一起扛過這次給中國的挑戰!
線下開學第一課《致敬:奮斗的青春》觀后感【篇2】
護士是什么?是一個多么神圣的職業,是一個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護士。
那一天,我身穿潔白的護士服走進病房,我滿懷微笑地面對每一個病人。我細心給他們量體溫,送藥,詢問他們的病情。如果他們覺得悶,我會陪他們談談心,給他們一個傾訴的機會,讓他們的心情能夠盡快的好起來。如果他們覺得哪里不舒服了,我會立馬通知醫生,并及時做好各種準備。
總有一些病人的病非常的嚴重,這時我會日以繼夜地守在他們的病床邊,以便隨時能觀察他們的病情有沒有什么起色。我還會盡量對病人家屬的情緒進行安撫,讓他們過于緊張的情緒安定下來。我會盡我所能地照顧每一位病人,直到他們脫離危險為止。
假如有感冒的小朋友需要打針,輸液,但是哭鬧不止的時候,我會用溫柔的聲音安慰他們,給他們講故事,說笑話,讓他們暫時忘記疼痛。扎針時,我會盡量輕一點,以緩解他們的疼痛。我或許還會給他們買一些水果和零食,讓他們不再害怕我。我還會和他們多聊聊天,拉近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
無論什么地方發生了自然災害或是人為災害,我都會義不容辭的趕赴災區現場,抵達抗災救災第一線完成自己的義務。我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如果我是一名護士,我要像魔術師那樣,變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方法。讓病人放松,不再感覺痛苦,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如果我是一名護士,我會用最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位病人。
線下開學第一課《致敬:奮斗的青春》觀后感【篇3】
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了武漢,從武漢到湖北,又從湖北迅速蔓延了全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國人民陷入了恐慌之中。過年之前,因為沒有注意,或是很少人在意,才使現在疫情擴散速度不斷加快,范圍不斷擴大,并且每天被感染的人數不斷增加。面對疫情我沒有退縮而是迎“毒”而上,做一個居家的抗“疫”小戰士。
當我知道了這個消息以后,與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但不是“囤貨”,而是決定響應國家號召,在疫情結束之前盡量少出門,甚至不出門,這樣做既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為了不給社會、國家添麻煩。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更注意衛生了,每天都會洗好幾次手。吃飯前洗,上了廁所后洗,每次出門回來更是用洗手液洗。還特地在網上學習了洗手、帶口罩的正確方法,每天不厭其煩的提醒小弟弟也和我一樣,讓不愛洗手的小弟弟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每天必須洗手消毒以后才能吃食物。媽媽的臉上也時常露出欣慰的笑容。
面對疫情,我們不但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更要參加運動,加強鍛煉,增強人體免疫力。為此,我每天保質保量完成學校布置的以“體能天天練”為主題的體能訓練實踐作業。運動不僅增強了我的身體機能,還幫助我減少精神緊張,增加愉悅心理。居家生活我和弟弟做了多種運動,如跳繩、做操、拍球、仰臥起坐等。也幫助媽媽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因為疫情發展仍然兇猛,同學們無法正常開學,但是同大家的課程并不會落下,我們市教體局為全市廣大師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網上在線課堂。從2月10日開始我每天都會守在電視旁邊,按時收看,學習新知識。一節課下來我會在本上圈圈畫畫倆大張,不明白的地方還會用紅筆著重一下,課下隨時請教了老師。這幾天下來光筆記就寫了滿滿一本子,真真正正做到了停課不停學。
面對疫情,面對病毒,我們不恐慌,冷靜對待。因為我堅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線下開學第一課《致敬:奮斗的青春》觀后感【篇4】
再漫長的黑夜代替不了黎明的曙光;再猛烈的風雨阻擋不了燦爛的陽光;再嚴重的疫情壓垮不了中華的兒女。被肺炎陰霾遮蔽的天空,就快要亮了。
天將明,我們選擇希望,逆風而行。
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李醫生,成為新型病毒的第一個“吹哨人”。在工作中不幸被感染后,他積極配合治療工作,希望早日恢復醫生的身份。但不幸的是,2月7日凌晨2:58,李醫生經搶救無效去世,他的父母也都感染住院,而妻子正身懷六甲。他是為眾人抱薪者,用生命來預警疫情。在被感染后依然不放棄,堅定信念,“我沒被吊銷執照,身體恢復還上一線。”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困難不懼,選擇希望,逆風而行,不停抵抗 ,背后的紅色就是我們的力量。
天將明,我們齊心協力,萬眾一心。
1月18日傍晚,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掛帥,抗擊過非典的他在耄耋之年請纓再赴一線。“把重病患者都送到我這兒來。”武漢本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他挺拔的身姿,堅毅的眼神,有力的話語成為最有效的強心劑。在他的帶領下,千千萬萬的醫生投入到了抗疫的前線工作中,無數的人民群眾也紛紛貢獻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齊心協力同呼吸共命運,攜手并肩把愛傳遞,萬眾一心鑄成銅墻鐵壁。
天將明,我們風雨同舟,絕不退后。
90后王越醫生懷胎兩月依然奮斗在一線,90后醫生倒在抗疫一線,90后男醫生為早產兒做袋鼠護理……無數新聞報道震撼著我們的心。“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多少年輕的生命力不斷地申請出戰,無數的“孩子”迅速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白衣天使。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不離不棄,同舟共濟,我們在一起,攜手努力向前。
在疫情面前,我們不只是一個孩子。當我們看到前線的醫療工作人員燃燒自己的生命來為我們爭取安樂,我們除了“隨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是否更該想一想我們的責任?魯迅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那我們,是否該在我們能力之內“發一分光”,并且盡我所能成為未來的“炬火”呢?
我們仍站在偉大祖國的土地上,不久后陰霾就將消失,希望的路口,痛苦和悲傷將不再有。天將明,讓我們一起團結,為勝利而執著,穿越屏障,邁向信念和希望。這片愛的天空下,燦爛的陽光會為我們照亮前進的方向。
線下開學第一課《致敬:奮斗的青春》觀后感【篇5】
在千萬網友云監工注視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與此同時,雷神山醫院也將于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終齊聚,為共克難關又添了幾分信心近半個月以來,鐘南山院士幾次關鍵現身,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軍心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無比特殊而且艱難的春節,沒有走親訪友,也沒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聽勸地宅著,因為提建議的,是他。甚至于整個假期,鐘南山三個字頻頻登上熱搜,人們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斷,又有何建議。
其實,剛開始我對于鐘南山這三個字并不熟悉,但隨著這次疫情的爆發,我漸漸認識這位偉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醫敢言讓鐘南山家喻戶曉,也贏得了廣泛的公眾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傳染病,廣東省公布的防控組名單大多由他掛帥。即使年過八旬,也并不妨礙他走上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這一次,沒有例外。連日來,疫情防控工作牽動人心,每個人都拿著標尺在測量。有質疑少數領導干部失職不作為的,有批評捐贈物資發放不及時的,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這天,鐘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當晚,身著格子襯衫的鐘南山出現在央視《新聞1+1》視頻連線中,肯定了有人傳人現象,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坦言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還很不夠,同時提醒大眾戴口罩有用,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十多分鐘問答,絲毫不帶虛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時才意識到疫情已然升級,應該提高警惕,而鐘院士竟然已經是84歲高齡,視頻中完全看不出來。直面疫情、關鍵發聲,17年過去,還得是他。有媒體評價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1月18日,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接到通知連忙趕往武漢,1月19日,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從武漢飛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就如何遏制疫情擴散等提出具體建議。
這位84歲的老人真的很拼,為人民、為祖國、為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尊重事實甚于尊重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奉獻精神,嚴于律已、寬以待人的博愛精神深深的打動著我們。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他來抵達武漢。有人他稱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說自己是一個醫生!
在這個灰色寂靜的假期,這位老人,他像一座燈塔照耀著萬千人民的心,也照進了我的心靈深處,使我內心燃起勤奮努力、永不退縮、敢于攀登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