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中國戰疫錄》心得_學生看《中國戰疫錄》觀后感
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系統梳理中國戰疫進程,全景展現疫病突襲狀況下的中國作為,分別為《疫病突襲》、《全民戰疫》、《中國速度》、《醫者大愛》和《四海同心》。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國戰疫錄》的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中國戰疫錄》觀后感心得【篇1】
有一座城市,叫做眾志成城;有一批戰士,叫做白衣天使;有一種精神,叫做逆流而上;有一種信心,叫做萬眾一心!
看了這場關于戰疫情的課,我深有感觸。的春節,在所有中國人心中,注定是一個永生難忘的記憶。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讓辭舊迎新的鐘聲更加沉重,人們臉上的那一個個口罩,讓這個春節倍感冷清。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就是命令,一聲命令,你們沒有絲毫猶豫趕去武漢,你們叫我好好待在家而你們不為自己的安慰第一時間沖向“戰”場,是你們舍小家,為大家。什么是盡責?這就是盡責!
你們穿上一層又一層的防護服,戴上口罩、防護鏡和手套。雖然我們看不到你的笑容,但是我們能從你的眼睛里看出你們的喜悅;雖然你們臉上有著深深的印痕,雖然你們把頭發剪了,但是你們在祖國心里是最美的。你們為了和病毒做斗爭和時間賽跑,努力搶救更多的生命,每天八個小時不吃不喝,累了就在墻角邊坐一下,不到一分鐘又要開始工作了!不管多累你們努力給病人加油鼓勁,給病人最美的微笑,不讓病人感到孤單,不讓病人感到害怕,在我心中你們是最美的。什么是奉獻?這就是奉獻。
俗話說得好“只要付出,就有回報”,在你們的不斷努力下疫情有了漸漸的好轉,馬路上的車變多了,人行道上的人也變多了。但是國家還沒說“疫情結束”,我們還是要少出門,常通風,勤洗手,不要給國家添亂,不要再讓病毒有一絲傳染的機會。疫情將要結束,我們在努力一下,在第一線的逆行者他們都沒有說累,我們怎么可以說累呢,我們只要在心里默默想到:不要因為你一個人,連累了全國。再堅持一下。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感謝那些在疫情中為我們奔赴前行的人,是他們用肩膀為我們承擔了下榻的重量。在疫情面前,我們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對于廣大人民群眾能做的就是“宅”在家,這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更是對社會、對國家的支持。中華兒女從不畏懼任何困難,從不會退縮,我們堅信這場戰爭我們肯定能贏,也必須要贏。
我相信太陽總會升起,春天總會來到。武漢本是一座英雄城市,相信一定能挺過這次疫情,我們在一起去武漢看櫻花!
特殊時期,停課不停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好好報答我們的祖國媽媽!
《中國戰疫錄》觀后感心得【篇2】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逆行者,此時此刻,戰斗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的醫護工作者就是偉大的英雄。
——題記
還在思考過年去哪里,興致盎然地和父母討論時。一則“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轟炸了整個網絡,被傳得沸沸揚揚的。一開始,我并不在意,把病毒的厲害給完全低估了,依舊出門玩。
可僅僅過了一天,病人已經新增加了一百多例。人們都很害怕,人心惶惶。許多武漢人出城,導致病毒更加肆意妄為,加速了傳播,傳播更廣,不再只有武漢。可怕的病毒卻還不肯就此收手,仍舊肆意傳播著。
就在這時,一群白衣天使出現了。他們什么都沒有說。他們向著反方向走,他們走向病毒和痛苦的人民。他們放棄了悠閑輕松的假期,選擇堅守崗位努力工作。他們守在路口為人們量體溫。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戴著口罩為病人治療,奮斗在一線上。他們從不喊苦更不喊累。他們就是偉大的逆行者——白衣天使。
起初的我并不明白,為什么他們要冒著這樣一種風險去默默無聞地做這些事情?可當我聽了一位醫生的一段話后,我明白了。
“我們明白我們這個職業的價值和使命。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救死扶傷是我們的使命。病人在等著我們救治,國家在等著我們拯救。我們不能害怕更不能放棄。哪怕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我們也要勇敢地沖在前面。不害怕,不退縮,不放棄”。
也許前方還有未知的艱險與迷茫,但他們不怕,不放棄,只為了救死扶傷,拯救國家。
《中國戰疫錄》觀后感心得【篇3】
的春節,是中國人民最艱苦的一個春節,這個春節,所有人都過得非常艱難。因為在這個本該喜氣洋洋的節日到來的前夕,一種病毒一一新型冠狀病毒突襲而來,僅僅一個多月時間,全國七千多人中槍,目前還有一萬多疑似病例在接受隔離,而且,已有一百多人在疫情中死亡……
時勢造英雄,沒有硝煙的戰場,依然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他們就是醫務人員——逆行者,用自己高超的醫療技術和不屈的精神,沖在了第一戰線上,冒著被感染的危險,與病毒作斗爭。他們日夜不停地工作,在病房里冶療患者。一個患者接著一個,根本沒有他們休息的余地。“我們在過年,而他們,在幫我們過關。這些逆行者,是我們的英雄,也是我們的驕傲!”這是今年春晚主持人白巖松說的。逆行者,赴湯蹈火,我們的英雄;默默奉獻,我們的榜樣。
他們一工作,就是忙碌好幾天,連給家人打電話報個平安的時間都沒有,但他們自愿沖在最前線,沒有人逼他們,心中對人民愛的熱火永不澆滅,永遠屹立著一句話:“不要放棄!國家需要我們!生命最重要!”強風暴雨永遠不能阻擋他們,他們為民而“戰”,為生命而“戰”,為國家而“戰”!
在危難之時,工人們也自愿報名,爭分奪秒,在工地上設計策劃,建設醫院,供醫護人員治療肺炎患者。數百名工人日月追緊加急地建設,到夜深人靜時,工地上還閃著刺眼的亮光,別人在睡覺,他們在工作,直到東方欲曉,工地上還時不時閃著他們的身影……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現在的武漢,已經成為全國患例最多的城市,被確診的足足有二千多例,當地的醫護人員遠遠不能夠治療這么多的患者。但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武漢有難,其它城市的醫護人員都紛紛自愿報名前往武漢救助。自愿,成為了他們的第一思想;報名,成為了他們的第一舉動。他們值得我們驕傲!
84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是疫情來臨之際第一個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逆行者。他把語言化為行動,把淚水化為汗水,在危難時刻,他堅決地說了一句:“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個很英雄的城市!”這一句,不知牽動著多少中華兒女的心,它激勵我們堅持不懈,更加努力,向成功前進!
防護服成為了他們的鎧甲,拯救人民成了他們的使命。為了拯救人民,不惜離開家人,即使回來,卻又為了不讓家人被感染,只能默默地關上家門,在門口吃飯……每經歷一場三四小時的“戰斗”,他們的手,都會發白,粗糙的痕跡清晰可見;他們的臉,已經被防護面罩壓下了深深的印記,還有點發麻作痛……
逆行者,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身影,風雨無阻,艱苦卓絕。他們的名字將在史書上熠熠生輝,雖千秋而不朽,雖萬古而流芳!
感謝每一位逆行者!你們都是戰士,你們一定會凱旋而歸的。相信你們,謝謝你們,向你們致敬!
《中國戰疫錄》觀后感心得【篇4】
這是最黯淡無光的春節,新冠疫情恣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這是最熱血高昂的春節,炎黃子孫守望相助,高歌無畏的家國無疆。
沒有硝煙,沒有炮火,有的只是在一個不經意間,侵入身體的病菌。1例,2例,10例……直至如今的接近10000例。在這疫情面前,我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眾志成城。不曾忘,鐘南山院士耄耋之年挺聲而出;不曾忘,請戰書上一個個鮮紅而堅定的手印,“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寫滿了無數醫療工作者鏗鏘有力的內心誓言;不曾忘,風華正茂的女子褪去華裳,剪斷青絲,堅守戰場。他們何嘗不知疫情難料,但國難當下,血脈滾燙,他們的眼中只有危難的中國,啜泣的病患,因為他們知道,舍棄小我,是為了大國安然。
越是一發千鈞,存亡絕續之時,越能研讀人性的平凡與偉大。新年前夕口罩生產廠復工加班,流水線傳遞的是質樸的關懷;除夕夜火神山醫院工地的特殊的“年夜飯”,是無數工人們在萬家燈火里堅守著的戰場;全國各地紛紛打響一級響應,緊跟黨中央,擰成一股勁;全國各地的募捐浩浩蕩蕩,每一份物資都寄予著執著的信仰。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疫情危急之時,有人愿意披上鎧甲,匆匆奔赴戰場,也有人一次為契,填補內心的陰暗:無良商家抬高口罩價格,將國難財視為高尚;不法分子借機造謠生事,人心惶惶是他們的目標;無能領導欺上瞞下,聲稱一切安好,百姓無患。此種蠅營狗茍之輩,無疑是人格的猙獰。
誠然,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野味市場,但進而觀之,野味只是導火線,真正應該反思的是這場疫情背后的根本因素:斬不斷的野味市場,不夠完善的市場機制,欺上瞞下的官僚風氣。從另一種角度看,縱使此次疫情不發生在今天的武漢,它仍然會在中國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地點野蠻生長。“獵人終將成為獵物”,人類最終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因此,當務之急是斬除違法作亂者的囂張氣焰,革除形式主義的官僚風氣,掃清痼疾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再現國泰民安。
武漢是河流的分支,但絕不會被河流拋棄,暫時的封城只是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我們堅信,環繞城市上空的終會是浪漫與熱愛。愿四海疫情已終,疾患永散,明年春天,我們再赴武漢,賞盡十里櫻花。
《中國戰疫錄》觀后感心得【篇5】
城市沉重地呼吸著,戴著藍色的口罩像抓住最后的希望。疫情像是一張灰色的巨網,撒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人們無處可逃。醫院里是看不見的病毒和無力的病人,這是的序幕。
愈是黑暗,愈能看見平凡的靈魂內閃發光。國土蒼茫,四海升平時相互言歡的醫護,在陰霾壓抑的日子里,挺身而出,眼角斑駁著毅然決然。不曾忘,身處耄耋之年的鐘南山,李蘭絹院士臨危受命,奔赴在抗擊病毒的最前線,為人們服下定心丸;不曾忘,醫療人員“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信念,以及在請愿書上留下的一枚枚鮮紅的指印;亦不曾忘,那句“孩子,這個時候爸爸應該先是一名醫生,再是你的父親”的大義;更不曾忘,那些風華正茂的女孩褪去華裳,剪短青絲,學前輩與死神搶人的模樣,但這仍遮掩不住她們靈魂的紅妝!他們同樣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兒女……他們又何嘗不知疫情難料,生死茫茫,但在疫情面前,他們是身著白色戰袍的戰士。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面臨未知與無奈,他們沖鋒在前,在沒有硝煙的戰爭里,換來山河無羌!他們舍小我,為國安然;他們懷著"苘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責任感拼博在前!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火炬。這場戰疫我們眾志成城。新春佳節里無數工人堅守于工地,風餐露宿用一舉一動,一磚一瓦挑起了武漢,挑起了中華。火神山,雷神山使世界再一次見證了新的“中國速度”。抬荒老人、志愿者等普通人都竭力相助。全國各地募捐的物資紛紛而至,食品、口罩等每一份物資都縈繞著執著的信念,四海八荒的人們拋去新春的團圓與歡樂,撇去焦慮與恐懼,竭盡一已之力,只愿再現中華海清河晏,山河依舊。
或許我們山川異域,但我們風月同天。在同胞之外,還有許多國家對中國伸以援手。一海隔望的日本,將百萬口罩送至我國,留書“同氣連枝,共盼看來”以鼓勵中國;身處27年來最嚴重煌災的巴基斯坦傾舉國之力予以支持,堪稱巴鐵”。一方有難,人方支援的行為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
身處21世紀的中國,我不曾感受過戰爭的可怕,而經過這場戰疫,我卻深刻地體會到什么叫做“堅實的后盾”,什么叫做“安心”。我們都是時代陀螺運轉下的齒輪,是要頻率一致,共同振動的原子,是祖國的一道防線。如今,我們的責任不是囿于一己之私,身咸與世漠然的囹圄,也不是滿腹怨氣一昧指責食野者。我們要做的應是居家早起,重溫一遍《鼠疫》以獲得經驗與智慧,是對疫情持續關注,是做好分內事,以知識科技增強國家底氣。
我們并不是被集體拖拽著向前,而是在分別尋找一些廢墟中還閃亮的新的棲息地,共同建造一條通往未來的迂回道路。我們要生發出民族自信,不僅要在盛世太平之時,更要在迂回前進,攀援渡險中保持自律和頑強,才不至于僅感慨一句抱薪者凍斃于風雨!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國家!人們以身為火后,這點點螢火,終將燎原。那時,凜冬散盡,星河長明,疾情終了,這人間仍是星河滾燙,皓月清涼,山高水長!